惊出一身冷汗——不按四时规律练拳,与健康危机擦肩而过…… ——《黄帝内经》告诉你,怎样合理安排练拳时间!
去年年底给自己设定了读书计划,内容之一就是要抽空读一读《黄帝内经》,看看这本中医学奠基式的经典读物,对于我们热衷于太极拳健身传播的人来说,有哪些理论上的指导和帮助。 大概5月份的时候,开始认真研读《黄帝内经》。 当读到第二章的时候,不免暗自心惊,惊得自己是一身的冷汗……
《内经》第二章讲“四时与养生”,主要告诉我们动静要“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并且详细讲解了春、夏、秋、冬四季要怎样的安排日常的起居劳作(具体内容附后)。 对冬天的具体要求如下: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简要来说是这样的,冬天的三个月,要以养藏为主,要早睡晚起。要保暖避寒,适当的减少运动,尤其不能运动大量出汗,否则会大量损耗自己的正气。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规律来生活,会损伤自己的肾脏。到春天的时候就会萎顿、昏沉,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昏厥,而且还会影响春天人的长养复苏。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一段内容正是我当时所遇到的练拳窘境……
去年下半年,因为晚上要先照看小孩睡觉,九点钟左右才能得闲练一练太极拳。如果再忙些其他的事情,可能要十点钟之后才能出去锻炼。每次锻炼,也是按照惯例的先活动松活四肢、躯干,站桩,然后是打个两、三遍的老架一路。 这样子锻炼好之后,往往要十一点钟左右了,个别时候要十二点出头。 基本上按照这样的时间安排,练了整个冬天,到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身体感觉到了一些异样……
主要出现的是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嗜睡难醒,总感觉睡不够,逮到机会就躺下呼呼大睡,醒来也难以恢复精力; (二)易生病,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感觉自己时常处于要生病的边缘; (三)体力不够,有时候甚至站桩、打坐的体力都没有,练拳质量更是无从谈起。 本来计划到今年年初,把每日练拳的数量增加到四遍,以期进一步提升练拳水平,后来发现练拳保持原来的量和质都有难度。而且,险些因为练拳,损伤了自己的肾脏——“逆之则伤肾”。
按照四时规律运动,《黄帝内经》里,先辈们几千年前就警示过我们了……
再往后看,《黄帝内经》里还有这段文字: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简单说来,这是在告诉我们要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
此后的两三个月里,我据此将个人练拳的时间安排作了调整: (一)上午练拳为主,尤其早晨练拳占较大比重; (二)下午空闲时间,也作少量运动,五点钟下班后再运动一刻钟左右; (三)晚饭后不练拳,如果有在外面的安排,最多站站桩,舒活下筋骨; (四)睡前打坐,一般安排个大概一小时的样子。
这样坚持了不到三个月,前面的三个问题基本消失。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状态完全恢复正常,体力充足,睡眠也减少了很多。 近日,顺利的将每日练拳的量增加到大概四遍拳,周末比较空闲的时候,甚至可以打上个五遍、六遍老架一路。
每次练拳时的感觉都是欲罢不能,总想着多练一会儿,不愿意停下来……
这样的运动量和感觉,在几个月前是想也不敢想的。当时,即便是强迫着自己练的两三遍拳,也是伴随着疲劳和萎顿而忍耐下来的,根本与太极拳健身的顺其自然不沾边儿。 至于那段儿时间的练拳进境,更是无从谈起。
所幸的是,问题发现的早,没有造成较大的身体伤害。但是也着实令人后怕……
后来,我给很多练拳的朋友都提了类似的建议,作为练拳时间安排的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帮助——总体说来,每日练拳应该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八个字来安排,在季节上是“春夏多用功,秋冬多敛藏”。 对于时间安排不能如意的朋友,如果一定要下功夫,尽量在日落后少出汗,甚至不出汗,尤其秋冬更加要注意,可以慢练,站桩,打坐,调息等等。后半夜,尤其起雾或者上露水的时候,不要练拳。
练拳时违反了自然规律,轻则事倍功半,重则有损健康……
《黄帝内经》,用“经”字来命名,也是说明是普遍的真理和规律,而且几千年来都是传统医学、养生研究者的必读书,证明了其价值所在。
下面将《内经》第二篇“四时与养生”的部分文字摘录如下,读起来并不很难,与各位有志于健身养生的朋友们共同学习运用,希望有所助益。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为内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