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2014年7月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学拳的所见所感! 有生以来,感觉最正确的决定就是去陈家沟学拳! 陈家沟,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武术之乡。一个座落在中国河南省豫北平原上很普通的农村,但却因为太极拳成为海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向往之地,朝圣之地。
2014年7月已是我人生第二次到陈家沟学拳了。第一次是2013年,在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学习一个月,算是初步了解,2014年在炳师创办的太极院学习,才算是入了太极拳的门。 每年7、8月份,来陈家沟学拳的人很多很多,真如教练陈杰所说:“奇怪的很,陈家沟天气越热,来学拳的人就越多”。情况真是这样的,暑假期间来学拳,一般要提前预定房间,要不就没地方住。来这里学拳的,有锋芒不露的武术家,有事业有成的公司CEO、和政府官员、有的是文化深厚谈吐儒雅的学者、有不远万里漂洋过海的金发老外、有朝气四射青春年少的大学学子,也有天真而执着的少年英才,而更多的是像我一样期望强身健体的普通太极拳爱好者。这里有的年过六旬,有的是青春靓丽,有的成熟稳健,有的拖家带口,有的驱车千里。总之,在这里,不管你是谁,都得放下身份和地位!穿一样的衣,吃一样的饭,练一样的拳,都是太极院里的学员。
在太极院里,每天早晨你绝对睡不成懒觉。六点刚过,少年队的孩童们就开始了晨课,在朱佳楠老师的带领下,孩儿们喊着口号,练习武术基本功。“预备!走!一、二、三……”声音是那么的整齐,脚步是那么的有力。 我一般是六点半起床,七点下楼。这时的太极院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下,气温相当舒服。操场上已经有早起的师兄弟们在练功了,有站桩的、有打套路、有的跑步…… 太极院灶上的伙食称不上很丰盛,但营养全面,搭配合理。早上每人能领到一枚鸡蛋,馒头、米饭、面条随便吃,绝对管饱。对于练了一天拳身心疲惫的学员来说,吃到嘴里的饭菜总是那么的香。大家围坐在一起侃侃而谈,细嚼慢咽,感觉津津有味。有时还可以买个当地自产的鲜嫩香甜的熟玉米棒子吃。晚上洗漱完毕后,一个人边看电视边吃水果的感觉很惬意。 太极院规定每天上午8:30分至11:40,下午3:30至6:40上课。上课前先要上大课,由值班教练带领大家先作独创的太极放松功,然后再由教练带领大家练习老架一路。最后稍作休息就由各自的教练分开来教学套路。除此之外,太极院里还有二路班、推手班、太极剑、太极枪、太极刀等教学,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
七八月份,是河南最热的季节。中午的温度能达到四十度往上,每天上午和下午,才上完大课,汗水就已经把许多人的的衣衫湿透。才开始的两三天汗水由头顶流到脸颊再流到嘴里感觉是咸味的,过后就感觉跟白开水一个味了!边打拳边流汗,出过一身大汗后,却感觉浑身的轻松和清爽。 陈家沟村民们的生活是很闲舒的。白天辛勤劳作,晚上休闲乘凉。每月农历逢十陈家沟的大街上都有集市。而恰巧太极院也逢十放假一天。在这一天,太极院就显得清静了好多,休息的休息,逛街的逛街,不过,就是放假期间,太极院依然安排有值班教练,带领学员练拳,随时指导。我一般会在这一天,好好休整一下疲惫的身体,或约上同学一起游览陈家沟的景区、采购自己所需的物品。 陈炳,是陈家沟国际太极院的院长,太极院就是他的家。他是个大忙人,经常外出有活动。不过,只要他有空,就会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上课时,他进来看一看。最难得的一次,是在我们刚上完大课,开始练老架一路时,他轻轻的进来了,带领我们一起打了整套老架一路。他是个非常谦和的人,好像对所有人的要求都能尽量满足,当要求和他合影留念之时,不管多么忙,他总是面带微笑,极力配合。正如门口黑板上写的那样,“练拳练做人,习拳先修德”。他的人品、拳术、修为都得到了海内外广大太极拳师的认可。
2014年陈家沟最热闹的时间是8月2日至5日,第二届陈式太极拳国际交流大赛暨陈式太极拳对阵泰国拳王争霸赛举行。来陈家沟的国内外游客和太极拳爱好者特别多,太极院接待了一波又一波。而在那时,我也有十分有幸的进入陈小星大师的太极拳学校里,观看了太极散手对抗赛,以及陈建强,王岩精彩的推手比赛。目睹了名家表演,亲眼看到了太极拳家陈小星、陈自强、陈长流及炳师的精彩表演。最热烈的是陈式太极拳掌门人陈小旺的表演更是让全场观众大呼过瘾!七十好几的人了,震脚发力、窜蹦跳跃,把陈式太极拳打的那么威猛!而拳王争霸赛就没那么幸运了,票拿在手上,却就是进不了大门,现场人山人海、大门口围的密不透风,只能凑凑热闹而已。
那次去太极院学了新架一路和老架二路,由于我基础不牢,我感觉我的这两套拳学的不够扎实,毕竟我练拳的时间太短了,才一年多。太极院里的院队,那才是今后真正的太极拳传人和太极的根基。这些学员大都来自陈家沟村或附近的村子,都是血气方刚、青春年少的小伙(也有少部分女孩子),他们在陈晨教练的带领下辛苦训练,强度很大,成年人根本撑不下来,坚苦的训练从小造就了他们顽强的意志。 太极院里的教练们都热情而友好。给我教新架一路的陈杰老师,帮我复习老架的郑赢全老师,教我二路的孙雨珩老师,还有吴占涛老师和陈晨教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陈杰是院长陈炳的入门弟子,年方三十,身材高大,脸膛黑红,体质很好,教拳一板一眼,清晰透彻。刚开始他就带我一个人,每天上午下午只给我上不到半小时课,其他时间由我自己练习。他的拳架由炳师亲传,拳架很正,看起来十分的漂亮。我说,“老师,怎么同样的动作,你作出来很好看,而我作出来就是那么别扭。”他笑笑说,“看你说滴!我打拳多长时间了,你才几天呀!”,我想想也就是,只悔恨自己学的太晚了。他爱打篮球,那么热的天,他一有空就去练功大厅旁的篮球架子下打篮球,他的弹跳能力特好,轻轻一跃,就可以把篮球放入篮环中。陈杰教练在教我的过程中,又陆续来了三位师兄弟。一位是上海的薛大哥,快六十的人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说他手下管理着一大群外国人呢;一位是重庆的唐蛟大哥,他和我一样,也是小学老师,教体育的,原来练过少林拳,身手不错,网上都有他的比赛视频;另一位是天津的乔大哥,人非常好,武术功底很扎实,对我帮助较大。有了这几位师兄,我学起来也就不那么孤单了。陈杰教练给我们把新架一路全部教完后,又复习了一遍,看看大家都基本学会了,才算作罢。 郑赢全教练是所有教练里长的最帅气的一位,眉宇间透着一股子英气。他教学很细致认真,也很有耐心。郑教练言语不多,很沉稳,拳架很正,网上他的视频也较多。他带的是有一定基础的老架一路班,也教新架一路。我跟着他不但复习了老架一路,也顺便把新架也学了一点点。不过,很遗憾,我跟他学习的时间不太长,因时间关系,只能期待以后的机会了。 孙雨珩教练在我看来还是个孩子,身形看着很瘦弱,他早就是陈炳院长的入门弟子。虽然当了好多年教练了,他玩耍的脾性一点也没有丢弃,六七岁的娃娃学员在院子里大喊他的名字他丝毫不生气,而且还和他玩了起来。爱玩跟爱玩,教起拳来却一点不马虎,时不时和学员开开玩笑,倒让我们感觉很开心和轻松,我跟他学了老架二路,这个班上十几个全是年轻学生,只有我年龄最大,年轻人记性好,学的快,人家跟练三二遍就能记住,而我却要四五遍了有些招式还记不住。孙教练就不厌其烦的带我一遍又一遍,我感觉很不好意思。他常给我说,“要相信自己,大胆练,错了都不要紧。你先把“病”得下,我再给你“治病”!”。他看着我的时间快到了,就抓紧把拳教完。 吴占涛教练是所有教练里的长者,他的弟弟和女儿也在太极院工作。我却对他的印象较深。年龄大的缘故,他拳打的稳,人也很稳,上课很认真、及时。他带的是太极院里老架一路班的高级班,他的人也最多,常常是站都没地方站,时常看到他的在给学员把深奥的道理用很浅显的比方说透彻,时常在下课了还能看到他的周围围满了学员。我想如果下次有机会,一定要跟他学习一段时间,因为他所讲的“松”,“沉”,我到现在也做不到,理解不透彻。
接下来要说的是陈晨教练了,陈晨是带院队班的,很辛苦,因为院队班是太极院里的班底。每天早晨六点,晚上九点,休息的时间很少,而且都是年轻小伙子,自觉性和反抗性各种因素都有。但是,他依靠自己的实力在院队中树立起了威望,院队里六、七十号人的小伙伴们都听他的。早上体能训练时,他以身作则,也和学员一起训练。他手执太极枪在操场的大石头上一站,很有将军的味道。他体罚偷懒学员也很有一套,既起到了警戒他人又起到了惩罚的作用。他带学员打拳很慢很慢,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他发力非常迅猛,把武术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 陈志锋教练给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他是个比较谦逊的人,对学员的提问总是不厌其烦,在院里休息时,恰好他值班,他非常认真细心的给我指导站桩和发力的要领,我至今受益匪浅。 侯永超教练是赵堡人,言语不多,他带二路班的时间很多,他发力时浑身松抖的感觉非常好。很遗憾这次没有机会跟他学习了,但心中已暗暗下定了决心,下次一定要跟他把二路好好复习一下。 在太极院里,有很多外国人,其中有个美国的一小伙,我刚去时,他白天跟教练学拳,晚上九点后,他义务为院里的学生们教英语。他爱好摄影,有空了就在村子里拍照片。一俄罗斯女学员,金发黑衣,我不知道她叫什么,她跟我们一起上课,见面我们只点头打招呼。其实,在太极院里,语言沟通并不是问题,学员里藏龙卧虎,懂英语法语等各国语言的大学生不在少数。甚至有海外华侨的子女,也很正常。 2014年我在太极院学习因学时到,加之家里有事,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陈家沟。 从2013年到2014年练拳一年多,我的体重从八十五公斤,降到了如今的七十五公斤,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自从练拳以来,我的业余生活变得充实了,闲余之时,疲惫之时,郁闷之时,或者是高兴之时,打一套拳,就感觉浑身的舒服,一切切随着缠丝的运动,都会烟消云散,灰飞烟灭。 书中说,“太极拳是文化拳,有文化的人才会喜欢太极拳。”我觉得,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习练太极拳,我会一直把拳习练下去的。我也希望大家都能喜欢太极拳,从中受益,做一名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以上就是我第一次到太极院学习时的所见所感。至2017年1月,我还四次到太极院学习,每去一次,都感觉自己离自己的目标近了一步,收获都不小。“参天之树,不离其根。环山之山,不离其源”。只要有时间,就要回去陈家沟看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师父校校拳架,让太极拳永存心间。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