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85|回复: 0

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锻炼作用!

[复制链接]

2092

主题

2928

帖子

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8061
QQ
发表于 2019-3-22 20: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施载煌
作者简介:施载煌,男,1939年出生,福建厦门人,高级工程师,武术七段,从事武术和机械方面的研究。
[摘要]本文深层次地说明太极拳虚领顶劲、立身中正、一动无有不动、一处有一处虚实、用意不用力、意识引导动作等要求的准确练法,并进一步说明太极拳独有的这些练法对整个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和视觉中枢以及视神经、眼肌运动神经的锻炼效果及医疗作用。从而揭开太极拳为什么在练习上极缓慢,使用上能极神速,虽以逸待劳却后发先至的技击原理。

   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接见了一个日本高级代表团,团长在同小平谈论太极拳后说:只知道邓主席练习太极拳,没想到邓主席太极拳研究这么高深。在日本朋友盛情邀请题词下,小平挥毫写下“太极拳好”。小平曾患神经系统疾病,但高寿93岁,得益于太极拳其一也。
   太极拳同长拳、南拳一样具有健身、防身功效。太极拳采用意识引导动作和横膈式呼吸,又成为一种医疗体育。
一、太极拳对整个神经系统的锻炼作用
神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机体内部各个器官成为统一体,并能使机体适应外界的环境。人在打太极拳时,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能使运动、呼吸、循环等器官系统相互配合、协调活动。
神经系统包括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颅(脑盖、头)腔内,脊髓在椎管内,脑和脊髓在忱骨大孔(颅骨底面的后部是忱骨,忱骨有忱骨大孔)处连接,或者说,脑经过忱骨大孔延续为脊髓。周围神经连于脑和脊髓,分支分布于身体各部。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部份有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系统(不受意志支配,亦称自主神经系统。主要调节内脏器官活动)。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运动,要求“一动无有不动”,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动作”,要求各个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相互密切配合。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活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样就会加强对神经系统的锻炼,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打太极拳,要求“心静”。如喜怒时。急步后练习,心都不能静,这趟拳打下来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太极拳要求“意识引导动作”。在意识的支配下,神经系统始终全部集中在每一个动作的准确、虚实、开合、协调、连贯、活、变换与呼吸上,思想专一。随着各器官系统变换和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神经系统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的功能从而得到不断加强,自我意念控制能力也获得不断提高。自我意念控制能力低的人,躺下去睡不着觉,坚持练习太极拳的人,神经系统的功能不断得到改善,就不会有这种状况发生。要睡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一起放松,就很快入睡了。

二、太极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锻炼作用
打太极拳要求“虚领顶劲 ”虚通舒,舒是伸展;舒畅。领是颈;脖子。顶是迎逆;对面迎着:如顶风的顶。顶不是拿杠子顶上门的顶,太极拳最忌硬顶。劲在这儿读jin,不读jing,是精神;情绪;神情;如鼓足干劲、创作冲劲、那股骄傲劲儿的“劲”。“虚领顶劲”是舒畅地放松地向上微微伸展脖子,有精神地逆迎意念中的由上而下的微风。“虚领”,要求头颈轻轻拎起,但是光虚领,会有下巴仰起之病,而应使百会穴(见图1),微微转到最上方,虚虚往上拎起,此时下额自然内收;百会穴与会阴穴(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上下一条线保持垂直,达到“立身中正”。立身能“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虚领顶劲,不可拎过,也不可不及。不拎,则气蹋;拎过,则颈露僵像,足底飘浮。心中意思拎起,非有物以拎之。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折其中而已。
微信截图_20190322101911.png
中枢是一事物系统中起总的主导作用的部分,是中心枢纽。中枢神经是神经细胞最集中的结构,主管全身感觉、运动、思维、记忆以及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

拳论曰:“百会穴,领其全身,要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正同人向衰老转变的方向背向而驰。始终保持虚领顶劲的姿势,精神为之一振,“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有利于全身动作轻灵、园活、沉着、稳健,对全身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虚领顶劲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安静地提起精神,调节指挥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
三、太极拳对大脑的锻炼作用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功能之所在。脑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微信截图_20190322103346.png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正中有一道纵沟(见图2),每个大脑半球包括:①大脑皮层:为半球表层的灰质;②大脑白质:在大脑皮层的深面;③基底神经节;④侧脑室:大脑皮层平均厚度约为2~3mm,表面有许多往下凹的“沟’和隆的“回’(见图2),因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大脑皮层的总面积约有2200㎡。记忆、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都得通过大脑皮层。它的每个部位,主要管一种机能(见图3),比较主要的有:①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胳的运动:②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③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有关,为人类特有;④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⑤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⑥嗅觉中枢:与产生嗅觉有关。
微信截图_20190322103416.png

人体的一切变化都是在大脑皮层调节下进行的。打太极拳时,要求“用意不用力、意识集中、意识引导动作”,此时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大脑排除了其思维活动,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处于高度的兴奋集中状态,即兴奋集中在很小的一定区域,而大脑皮层的其地区则处于抑制状态,使大脑皮层及大脑得到了充分休息,很快消除疲劳。科学技术教育工作者、党政机关干部很适合打太极拳,不一定用大块的时间打太极拳,工作间隙打它15分钟,比起纯粹站立、走动、抽烟、聊天,大脑充分休息、消除疲劳的效果要好得多。

大脑皮层的这种兴奋和抑制对某些慢性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大脑的充分休息,打破了疾病的病理兴奋灶,并且修复和改善了大脑皮层的功能,进而修复和改善了内脏器官的病患,某些局部的病状也就逐日减轻或消失了。
曾见有的人练太极拳边打边说话,或是有时眼看周围环境,甚至同人打招呼,或是不时回头观望挂在树上或放在地上的包包或装着鱼肉的菜篮子有否安在,此时,他的思想并未集中,大脑其思绪的干扰没有排除,变成太极操,不是“内外相合”的太极拳效果不好“功到自然成”,不能误解为盲目瞎练。

四、太极推手和太极拳对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的锻炼作用
太极推于时,讲究“听劲、懂劲”,都是要求沾住并粘住对方手臂,通过双手和其部位的神经末梢测知对方的力点、力的方向及其变化,大小、快慢、时间长短,通过传入(感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或脊髓,供中枢神经做出怎样应对的判断来克制对方。
要实现“听劲、懂劲”,必须做好“沾连粘随”。”是稍微碰上或挨上,“粘”是像胶类物质所具有的特性一样附着在对方的手上,“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粘时,对方逼来捋走化;走化中,伺机随时转为粘逼方,粘即是走,走即是粘,能沾、粘,双手起到情报工作的作用,叫做“听劲”。听劲的听,并不是用耳朵,而是用手,靠手感觉对方之力,如同你闭着眼睛用耳朵感觉(听)到的效果一样,故叫“听”。其本质是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通过双手皮肤、肌肉接受力的刺激产生感觉。
推手时应该始终“粘”住对方手臂,“连粘随”。“随”,即“随人所动”,顺应对方,“需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不“随人所动”,就不是“”“粘”就不能“引进落空,变成“丢、顶”,但太极拳要求“不丢不顶”。手不要离开对方,以免情报中断,而只凭目测。谁“沾连粘随好,谁就始终掌握对方的动向,能沾粘然后能灵活,“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太极推手,捋挤按,采肘靠,在守攻退进之中,采用“粘、随”的方法,能加强对外力刺激的适应能力,提高皮肤的触感和内体感觉,提高身手反应灵敏的功能。听劲以手当眼,达到武林届“眼明、手快、胆大、心细”中的“眼明”,此系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功能得到锻炼提高的结果。能做到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 、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 、无过不及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者,其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远非常人所及。
打太极拳时,虽然不像太极推手时有一个敌人 ,但在打拳时也是以敌人这一个抽象的语言信号即第二信号系统,按照意想中敌人的进攻,不断改变自己手上的意点及意向,从而完成自己的意识引导动作的内外合一、体用兼全,内以修身,外以致敌 的锻炼方法。打太极拳,还要求一羽不能加 ,即手要非常放松,手上份量灵敏到加上一片羽毛,便能感觉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加强了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的功能。架子盘好的人,又练太极推手,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的收益就更大。

五、太极拳对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的锻炼作用
打太极拳时,要求势势相承,着着贯串 ,一动无有不动 ,有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并用膈肌式呼吸,上肢骨、下肢骨的任何一根骨、脊柱、肋骨都在不断的运动,都是由于骨胳肌收缩,牵引了它所附着的骨,使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而骨胳肌的收缩,来自传出(运动)神经传来的兴奋,是在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支配下进行的。
打太极拳中,有虚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均有一虚实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或收或放,忽弛忽张。此时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随着练拳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相互转换能力不断提高。一动无有不动 、内外相合 、上下相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也不断提高。

  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不断提高,表现在太极推手中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所谓“彼微动,虽然是“微”(即上面所说的“彼之力方碍我皮毛”)。但仍然是极迅速的。“己”先动,实际上是在彼动后才动的,虽是后动,却是在彼微(极迅速)动时,我们已听到其动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比其“先至”。实际情况是“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至”。这就是太极拳的极缓慢,然后极神速。所以能“先至”,乃因自己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能“于彼劲将出未出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后不先”。所谓“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所谓在瞬息万变问。“后发先至也”。“进为人所不及知,退亦人所莫名速,“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达到武术界“眼明、手快、胆大、心细中的“手快”。所以打太极拳好的人,反应速度快。平衡能力强,突然绊了一下不摔跤。太极拳要求“心静”,又能“手快”,叫做“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经常练习太极拳,动作的协调、灵活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的功能明显强于他人。

六、太极拳对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视神经和眼肌的运动神经的锻炼作用
眼是人的主要感受器之一。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内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前面提到,脑分成大脑、小脑和脑干。脑干像大脑半球的两柄(见图2)故名,有如树干一样。脑干包括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周围神经系统的脑神经有12对。其中第二对脑神经由间脑的底部发出,第三、四对脑神经由中脑发出,第六对脑神经由脑桥发出。第二对脑神经是视神经,能把物像的刺激传递给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第三、四、六对脑神经分别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这三对脑神经合称眼肌的神经。
动眼神经支配眼球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及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的运动,动眼神经损伤后,眼球外斜,瞳孔散大,眼皮下垂;滑车神经支配眼球的上斜肌的运动;外展神经支配眼球的外直肌的运动,损伤后眼球内斜。
打太极拳,要求“意欲去何处,眼神先去,意到、眼到、步到、身到、手到、法到(法是技击法),所谓“手眼身法步”,叫做“一转眼则周身全动”说动一齐俱动,说到一齐俱到。

神聚于眼,眼为心之苗。我们平时所说的“神气活现”,主要从眼法上透露。有的人练太极拳时目光轮流注射着左石两手,呆视,眼神不灵动,定势时也不前视,亳无神气, 同“垂帘闭目”式的眼半开半闭并专视手掌的静坐一样,在锻炼视力和延展及远方面没有帮助。
打太极拳。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均有一虚实。两手也不例外,有虚有实。“眼随手转,是要求动势时目光随着主要(实)的手动作而前视;定势时,目光经前手指尖向前平视,延展及远。例如,左搂膝拗步,出左脚时,如果眼光不随手转动的角度转着前视,而低头下视落步处,就没有做到虚领顶劲,易于犯身往前俯之病,破坏“立身中正”的要求。“光兼四射、前后左右, 上下四旁,是要求眼光既前视,又不呆视,眼神应兼顾上下。太极十三势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顾盼”乃左顾右盼,眼神除要随动作转移前视外,还要照顾两旁及上下,要表现出大方、舒展、严肃、沉静的神情。“形神合一,神气活现”,“神如捕鼠之猫”,目光如电,威而不猛。

眼法的正确应用原为技击的需要,但其锻炼方法,在习练日久后,使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和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获得精确的锻炼,对保护、健全、恢复和增强视力有良好的作用,使眼光敏锐、灵活、奕奕有神,达到武界“眼明、手快、胆大、心细 中的“眼明。

打太极拳对神经系统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是一方面,但要达到这个效果,必须坚持练习, 又是另一方面。要做到风雨无阻,寒暑不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有道是。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心如平原奔马”,易放难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曾见有个别人,练习太极拳,天冷了不练,天热也不练,风大不练,下雨没地方练,忙了不练,身体不适不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起来,接触太极拳有十几年的历史,但不是一个“练把式”,而是“一个“嘴把式”。这同心血管系统的病一样,要治高血压得坚持天天服降压药,不可吃吃停停;要用太极拳来控制、治疗慢性病,得天天打,活到老,学到老,练到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关注我们,一起练太极!
0.jpg

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陈家沟太极拳协会,陈家沟太极网,0391-6419999,电子邮箱chenjiagou@126.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