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王俊璞 王恒志 当今中国和世界中国式摔跤活动中,偶见有人身穿写有某门派摔跤字样的运动服,也曾听到某人曾给谁磕头拜师之说。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摔跤是如何传承的,有无门派? 中国·泰州2007年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举行期间,摔跤前辈李宝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问题做了回答。
已过古稀之年的李宝如一辈子练摔跤和武术,多年来教授学生,讲起中国跤的历史如数家珍:
中国摔跤历史上有很多名称,如秦汉时叫“角抵”,唐宋时叫“相扑”、“手搏”等,后来还有“摔角”、“掼跤”等,解放后叫“摔跤”,引进国际式(即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后叫“中国式摔跤”。
唐朝的“相扑棚”、宋朝的“内等子”、清朝的“善扑营”,都是宫廷内御用摔跤组织。清王朝被推翻后,摔跤手进入民间,部分人靠卖艺为生。在解放前,没有任何史料或实物证明摔跤是靠磕头拜师传承的,如清朝,摔跤组织像军队一样,跤手分等级,由老师带学生,与现在的教练教运动员相仿。1952年和1957年曾出现过个别磕头拜师的例子,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政府部门办运动队或学校,由教练带学生,直至今天仍由这种模式传承。
中国摔跤大体分为四部分:一是京津地区由清朝善扑营传下来的摔跤,辐射到沈阳、保定等地;二是蒙古族和满族摔跤,是中国式摔跤的母体;三是山西擅长抱腿的摔跤,由岳飞练兵所用并流传下来,影响到陕西等地,与西南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摔跤相近;四是南京国术馆的武术摔跤,由清末武术名家平敬一将武术与摔跤糅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武术特点的风格,其学生马良传到济南,后带到国术馆,当时的名家有常东升、马文奎、张登奎、张文广等。解放后的50多年,这四种风格的摔跤合为一体,保留了昔日宫廷摔跤穿褡裢即跤衣的传统,并荟萃四方精华,形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符合奥运会设项要求的二人徒手对抗项目。
谈到在海外的发展,李宝如说,上海教练袁祖谋到巴黎传授中国跤,法国已经举办了七届巴黎市长杯国际邀请赛,还传播到北非。早年,常东升把中国跤带到美国,在那里影响了几代人。他们也都是以老师带学生的方式传承的。
因此,他说:“中国式摔跤与京剧和武术不同,没有门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