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太极拳的普及程度应该有目共睹,但练的人多,真正有效益的少,有的连基本的健身效果也未能达到,更不用说触摸到太极拳的本义。我说这话的意思并非是说我已经触摸到了太极拳的本义,而是觉得真正练太极拳者,应该多作思考,起码弄懂太极拳的基本要求而已。因而,在此,姑妄谈时下接触到最多的三种练太极拳之现象,言之为误区,或许不妥,请方家指正。
其一,一味追求太极拳的柔和太极拳的内养,忽视了初练者所必须要经过的刚的过程。太极拳是基于中国阴阳学说的内家拳,其终点当然是无极,所谓“太极乃无极而生”,无极是太极的起点,当然,也是其终点。阴阳学说讲究的是平衡,而平衡,首先产生于不平衡,只有在无数次不平衡中才会最终找到平衡的体验。另一种意思是,阴与阳是互生互克的,不懂阴,也就谈不上阳,同样不懂阳,也终不能知阴。目下大多练太极者似乎只是一味认为太极是应该柔的,是应该讲究内养的,殊不知,在一味追求至柔至阴的同时,但总是忽视了刚与阳。因而练着练着,便觉得索然无味,练不出东西来,往往半途而废。所以,我认为,年纪较轻的习练太极者,一定要重视“盘架子”,许多人认为盘架子太过吃力,对身体消耗过大,不利于健身的思想是不对的。这里面便有个辩证的问题,架子不盘熟,消耗不够,往往练拳的目的便不可能达到。当然,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一定要以自身体力状况为根本,恰当地掌握盘架子的强度与时间。
其二,光练不思考,只为练拳而练拳,不重视基本功的配套练习。对太极拳而言,入静十分重要,比如练拳前的静站,练拳后的放松等,都要求练习者放平心气,抽一定的时间练之,有时候,这些不经意的细节,可能比练拳本身更为重要。假如有时间,特意练习练习站桩,那就更好了。但要注意,太极的站桩不是气功的站桩,不注重意念对气的导引,(当然,最后还是要达到对气的导引贯通),初练可任其自然,以心平气和为目的即可。
其三,练一二年后,刚有一点心得,便急于从技击的角度去练拳,总是想如何在推手上赢人,推手可以提高练拳的效果与兴趣,可以与套路相得益彰,这当然没错,但我认为,这有点得不偿失。当前,一些太极拳的擂台赛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便在这里。其实,练太极拳,就应该要耐得住寂寞,应该注重最终对自身内气充实的练习,而不应该一味只注重外形上技击,因为外形上的技巧,最终只是个“术”,而内在的功力才是“道”,道是永远高于术的,道也正是太极拳追求的最高境界。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在擂台上,那些练了几十年的人一般全不是那些刚练几年的青年人的对手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