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11|回复: 4

[转帖]赵健宇老师谈太极基本功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6

帖子

13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62
发表于 2008-6-11 11: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本功一:桩功

A.论桩功

    “桩功”是中华武术拳种普遍采用的基本功法,如技击桩、马步桩、三圆桩、三体式、伏虎式等等各种姿势的桩法,练习武术套路其实也是一种桩功,叫“活步桩”。

    站桩的方法,各个门派有所区别,如道家强调意守丹田,而释家的意念则是“物我一体”的自然状态,一些技击家的技击桩则强调,在站桩时作搏斗状的想象等等。

    站桩,对于太极拳来说就象盖大楼的地基一样,是练拳的基础。站桩的目的是为了端正身法,调整呼吸,协调周身上下和内外关系,使经络畅通、无碍,建立意念和形体相结合的统一关系,同时站桩也是锻炼骨骼、肌肉及调节神经系统的好方法,单独练习站桩,也能起到一定的强身健体和防病治病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校正身法:在站桩时,体会身体中正和放松的姿态。当自然松静站立后,心情平静下来,呼吸自然,两脚重量平分,意念空胸实腹,上虚下实。关节、肌肉松开,尤其是髋关节和肩关节的松活。从头顶至脚底要求“虚领顶劲”,目视前方,下颏微收,舌尖抵上鄂,耳向后听,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曲膝松胯,圆裆,五指抓地,意守丹田,做到“尾闾正中,神贯顶”,立身中正安舒。

    第二个作用调整呼吸,打通经络:当姿势中正、松活了,呼吸就会自然均匀,加上腹内松静和意守丹田的势态,保证了丹田的核心地位,并使之畅通,长期的锻炼,呼吸就会变得深、静、细、缓,慢慢地就会使人由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

    站桩的第三个作用就是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起到的调节作用。由于意识的集中,练功时不再想生活和工作中的杂事,使大脑神经得到了休整,结合身体姿势的松活、呼吸的均匀和意识的作用,不仅使经络畅通、气血旺盛,而且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提高脏腑的功能作用。

    我们还可以通过收功,丹田内转功,更进一步调动内气,增强内气的运用能力。

站桩是静功,静中求动,丹田部位的要求:自然安舒、平稳、充实,气通丹田,意守丹田,静心的感知丹田,以静待动——“静极而生动”。“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B.练法:

(1)、站桩

    站桩的练习方法很多,要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作为初级的桩法只要能做到松静站立就可以,进一步体会如何使身体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放松。

    做法:两脚自然站立后,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左开半步,屈膝松垮,两手掤在胸前。虚领顶劲、沉肩坠肘,目视前方,耳向后听,呼吸自然。所谓“气功”,就是心静用意,用意念去想头脑、眼、耳、鼻、嘴、喉、颈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胸椎、脊椎、腰胯、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放松了,所有的肌肉放松了,然后意守丹田。用意念去想象身体放松,要坚信放松了,时间一长,你就会有感觉的。站桩看似外形不动,实际上意念不停的在想、在守。我们想象,让“气”(或者就是一团云雾)从头到脚一遍一遍地通过身体各部位、各个关节,然后从脚底“涌泉”穴(脚掌心)排出体外,让疾病排出,让浊气、废气排出。我们所说的“气沉丹田”,也可以叫“气通丹田”,呼吸的方式是自然呼吸。

    较为严格的做法是:要“虚领顶劲”,也就是头上象顶一片树叶一样,使头颈和身体竖直,虚虚地领起精神。目视前方,下颏微收,舌尖抵上颚,耳向后听,沉肩坠肘,包括腕关节、指关节都要放松。两臂抱圆,象抱着气团一样,同时还有向外的膨胀的感觉,抱的感觉占七成,向外撑的感觉占三成。含胸塌腰,就是胸部放松,腰髋放松,腹部放松。屈膝松胯,两胯沟要放松,就像做凳子一样。圆裆,裆内圆虚,会阴肌肉略收。五指略抓地,涌泉穴要虚。意守丹田,丹田在肚脐下三寸处,可想象丹田与命门相通。总的核心和目的是保证丹田核心地位,使身体中正、八面支撑,经络、气血通畅。   

    为使身法得到进一步纠正,可以想象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形成一条线,肩井穴与涌泉穴成一条线,这样做可使“水”“火”交融,“井”无干枯之虞,“泉”无外涌之忧。

    当整个形体调整好,呼吸深、静、细、缓以后,可以用意念想象通天无限远,通地无限深,四面八方,天地人融为一体,身体散开,不存在了,由此进入清静状态,保持这种状态,就达到了入静、修心养性的目的。正如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上与宇宙同体”,“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初练站桩时,以5分钟为宜,随着体质的增强,每次以10分钟到20分钟为宜,年轻人可以站40分钟。每天早晚各练一次,长期坚持锻炼一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收功:在不破坏身体状态的情况下,两手缓慢下落并覆盖于丹田处,男士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士相反),先顺时针(女士相反)“外导内行”(就是两手引动着丹田内气)旋转24圈,再把两手反过来,逆时针旋转24圈,止于丹田处片刻,意想丹田与命门相通。然后意想松两肘、松劳宫、松丹田,两手放于体侧,收回左脚,恢复原状态。

    收功后,两手搓热,在面部由里向外、由下向上揉面,反复数次,尔后揉双耳,再以手捂双耳,以五指敲打后脑,再以两拇指沿发迹上下推搓,还可以做做眼保健操,然后顺扶两臂、躯干和两腿向下,活动一下。

(2)、坐功

两腿自然交合,两手右上左下(女子相反),两劳宫穴相重叠,自然端坐。呼吸自然,舌抵上颚,两眼微闭,结合站桩功的一些要求,“调和阴阳,(意念)聚于祖窍(两目之间),久而不舍而成丹(调息养气出成果),凝结神气(神为主帅,气为驱使,清心虚静则神气凝),充塞通身(道以虚通为义),斯为拳。”

坐功所养的是神气,是静功的一种,太极拳套路是动功,动功与静功是太极拳修炼不可分割的、互补的方法。“神”,指的是人思虑、情绪和心态,“神”如果长期不能主动静一静,得不到调整,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受到干扰,会出现心态不稳定或改变等问题,天长日久,气便散乱,血便淤滞,百病丛生。

坐功之法,最好每天做两次,早晨一起床和晚上临睡前,就在床上做,哪怕只坐半分钟,久而久之必有好处。“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心安则虚则道自来”,“体静心闲,方能观见真理”。只要我们能够身体力行,日日养一养精,天天蓄一些锐气,那么,无论是工作和生活当中,我们就可以做到,“目到则神至,意聚则神凝,手到则神气毕集,着足则力量俱来。”与各位深思。

基本功二:采气

A.论采气

采气:一种气功,就是用意念想象,采集大自然精华之气,好的、强壮的、润的物质于己身,是气功锻炼的一种。对于初学太极拳者来说,是用来培养意念和气感,并结合身法的一种方式,对于有功底者来说,它是作为练拳之前的准备过程,用以调心、调息。所谓“先天一气,自虚无中来”,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者中也,“中者,虚空之性体也”。“有生于无,实出于虚”,“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

气功在我国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黄帝内经》记载:“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铒舌下津无数。”这是较早记载气功的文献。气功的作用就是加强肺部扩张和收缩,增强肺活量,长期锻炼可以使胸式呼吸变为腹式呼吸。其实人在婴儿时期就是腹式呼吸,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劳作逐渐形成了胸式呼吸。大家知道,人到了病重,呼吸困难时,总是用手把胸口的气往下赶,这就说明呼吸不能短促,要深长、慢匀些好,腹式呼吸比胸式呼吸好。在深呼吸时,横膈膜可以下降到3--4厘米,膈肌每下降1厘米,就能使胸腔容积增加250--300毫升,胸腔容积增加的结果,就扩大了肺活量。

人的呼吸功能取决于“呼吸中枢”神经,能使人,不断地有呼吸功能产生。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离开了呼吸,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如果我们利用气功锻炼来加强“呼吸中枢”的健全,这“生命之结”就成了“命中之宝”。气功就是人们用自己的意志,去改变呼吸的节律、次数和深度,使之达到“深、静、细、缓”,与大自然同呼吸,气血盈流。老子云:“孰能浊以止,静以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这是说人只要能静,才能将身中浊气渐化为清气,静之既久,则身中又渐生动机也。

气是一种气息,“生命之结”。古人云:“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生物的诞生、生长和死亡,其实都取决于气的存在。庄子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身之气,有先天给与之气:元气;后天水谷精微之气:谷气;口鼻吸入之气:清气。这三种气在人身混合后产生了不同作用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共同抗御大自然中不良因素的干扰,同时人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天地人三才,构成了自然世界。

气能采得进身,需要形松意紧,用意不用力。全身肌肉放松,有脱骨之感,全身关节用意念拉开,所谓:“筋骨要松,皮毛要攻”,气血旺盛,通达四梢,起如飞雁,落如飘羽。意与气合,气与形体动作一致。意念心意要起,形体随之而动,气自然在其中起着催动的作用。意念要停,动作就停,气也就分散开来,体松心静,气自通也。

在采气过程中,意念要始终起主导作用,所谓“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目的是调心、调息、养神、健体。“治病须养气,养气须调息,调息须清心”,动作缓慢,意识空松圆活,呼吸自然深、静、细、缓,采气的目的就达到了。

B.练法:

    (1)、捧气通身

    两脚自然松静站立,与站桩要求相同。用意念拉开肩、肘、腕、指关节,两臂缓慢从身体两侧抬起,手心向下,抬至头顶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两劳宫穴相合,意想捧天地精华之气灌入百会、吸入头脑,此动作过程为吸气。

    动作二:呼气,两手外导内行(外边的手导引着,气在体内随着),缓慢下沉,顺身体驱干下降至丹田,意在丹田略守片刻,再经两腿沉入涌泉,想象两脚发热,通入大地。以上动作反复二、三十次为宜。

    (2)、拉气进身 

    两脚站成左弓步,身法要求与站桩相同。两手搭向左前方,呼气;轻握拳抓气往回拉,吸气,身体重心后移,意念中,象拉起一棵大树,拉向自己的身体,此时两拳不动,身体向前迎上去,好像让大自然、让健壮、清新之气进入自己的身体。以上动作,反复三十次后,再换做右弓步练习。       

    (3)、开合沉丹田

    自然站立,与站桩要求相同。两手心向外,由额前向两边分开,意念想象用力拉开,要松肩沉肘;同时左脚向左跨一步,成马步下蹲,气入丹田,两臂松沉下落,轻轻握拳,两拳交叉至于小腹前(出左腿左拳在里)。以上动作,反复三十次后,再换成右侧,右脚向右胯一步。

    (4)、提气上丹田

    自然站立,与站桩要求相同。屈膝下蹲,两手在身体两侧向下抓取,意念如同抓起重物一样,然后两腿蹬地、两手上提,有把“地气”提入丹田之感,此为收气,反复三十次。

基本功三:缠丝功

A.论缠丝功

“太极拳,缠法也”。陈式太极拳所称的缠丝劲也就是螺旋、弧线运动,无论是在练拳和推手当中,它都是建立在掤劲(太极拳的掤、捋、挤、按四正劲法之一)基础之上的运动形式。每一举、一动,不管是开还是合,不管是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都是走弧线,走螺旋。练习时,要求周身缠丝劲无处不在,无论是手上、肘上、肩上、胯上、腿上、膝上、脚上;也无论是大缠、小缠;左缠、右缠;顺缠、逆缠等等,在练拳时无时不在。

缠丝劲的实质,就是一种掤劲的弧形运用。无论是在健身和技击运用,都有着独特功效。在健身方面:这种螺旋、缠绕的运动方式,加之意念、神经的调节作用,促使气血旺盛、经络畅通,对于人的筋骨、关节、皮肉以及内脏和各个系统功能,都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在技击方面:按照太极拳的原则“舍己从人”,我运用缠丝劲引入彼劲,使对方的来力改变方向,并使其失去重心,站立不稳。由于运用太极拳特有的“掤劲”引化,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可使对方处处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这时我处处占据主动地位,随时可以出击,这叫做:“引进落空合即出”。

练习太极拳,不仅要做到形状走螺旋、缠丝劲,而更主要的是用意不用力。要在长期锻炼肢体放松的质量上,下功夫,由此锻炼在意气的引导下,形成极柔软、极松活,而且是掤劲不丢的、沾粘连随的、刚柔相济的运动规律。一旦有意念发出刚劲的信号,内劲就会突然爆发,迅雷不及掩耳,异常刚猛。拳谚云:“极柔即刚极虚灵”,这就是太极拳的刚柔相济。这种劲,不是你想发就能发出来的,它是在长期练拳,在达到了极柔、极松的质量程度以后,才会自己出现。圈越小,内劲越大,其刚猛程度越高。

太极拳所说的“圈”,练功夫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由小圈到无圈。这种“圈”,并不是指手脚划的圈,而是指内劲的大小、厚薄。内劲小,体内气场薄,外形的动作幅度会就大、就明显,内劲大,体内气场厚,外形动作就小、就没有必要作的明显,实际上就是缠丝劲的大小,是由外形的弧线运动规律和意念、内气的催动,结合掤劲不丢的沾粘劲组成,这种沾粘连随、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刚柔相济的劲就是太极拳的“掤劲”,这种以“掤”劲为主的劲,就是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B.练法:

(1)、正面缠丝(单云手)

    以左手为例。两脚分开成左弓步,左手至左肩平,右手叉腰。手指、掌舒张,手心斜向外,虎口圆虚,手臂外展,气血、经络要有通畅感,沉肩坠肘,开裆贵圆,立身中正,气势松沉而饱满,结合虚领顶劲,精神提起。

接下来,身略微左转再向右转,以左手小指领劲,松手指、松手腕、松肘、松肩、松左腰胯,依次由手指(梢节)到肘(中节)、到腰腿(根节)顺缠,此时气已沉入丹田。继续运行使手指方向朝向右侧,再开始以腰劲为主宰,催动两腿,腰裆合力,以左脚五指抓地、蹬地为先行,旋踝转膝,发劲于腿,右胯松沉,使劲传至右腿、重心右移,身微右转,保持两胯放松。

不仅是在此时,就是在练拳时,无论动作怎样运转,始终活胯圆裆,始终象是坐在凳子上打拳一样。此势为合、为蓄,合劲蓄势之意。

接下来,左手在腰胯松沉(塌腰)的同时,向右上穿掌外翻,要上下配合,保持身体平稳,上虚下实,这叫做“有上必有下”阴阳平衡,这也就是太极拳的哲学道理。所以手的动作不可过大、不可勉强,要动起有根,上下相随,如果手的动作过大,那么相应的,腰的动作就小了。

紧接着,右脚蹬地与左脚相同,腰裆合力,左胯松沉,出肘,重心向左移动,身略微左转,左手逐渐展开,形成一周。此势为开、开展之意。手臂不可伸直,伸到九成,在于将展未展之间。

    整个动作要仔仔细细的、缓慢的运作,要认认真真地体会动作是否顺遂,有一星点不顺的地方就要纠正。重点要做到劲起于脚根,要通过蹬地移动重心,要节节贯串,起主宰作用的是腰和腿。俗话说得好:“腰裆膝,发动机”。拳论说:“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毋使有缺陷处,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

反过来,右手正面缠丝亦如上所述,唯方向相反,出右手,成右弓步。

注意:太极拳动作无非是一合一开而已。右手顺缠下沉为合劲,小指领劲里合,气沉丹田。翻掌时中指领劲,为转折、折叠,阴阳转换。逆缠出肘为开,大母指领劲,注意力在肘尖、小臂和手腕,这样做可避免架肩,达到高质量的放松程度。太极拳的第一层功夫就是要达到放松,要让全身松透,关节拉开。只有高质量的放松才能打通经络,化去身上的疆硬劲、拙劲,同时才能很好地培养内气。放松的关键在两肩、两胯,只要这四点的放松质量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就好解决。

    单云手如此往复进行练习,要细心体认,子细琢磨,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一个动作每次练30到40遍,坚持一年必有收获。一旦你真正弄懂里面的奥妙之处,你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妙趣横生,到此地步一通百通,这时你再练拳感觉就不一样了。这就是基础,这就是基本功,这就是桩功。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2)、侧面缠丝

    以左手为例。两脚分开成左弓步,左手至左肩平,右手叉腰。手指、掌舒张,手心斜向外,虎口圆虚,手臂外展,气血、经络要有通畅感,沉肩坠肘,开裆贵圆,立身中正,气势松沉而饱满,结合虚领顶劲,精神提起。

接下来,身微左转,左手掌小指一侧领劲,逆缠向后外开。而后由逆缠变顺缠,左脚蹬地,重心右移,身右转,右胯放松下沉。左手外翻由顺缠变逆缠,右脚蹬地,重心左移,放松左胯下沉,重复运作。

    右手侧面缠丝要求与左手相同,唯方向相反,出右手,成右弓步。同样要求顺逆缠丝的变化,是内劲与外形协调一致的表现,以内劲催外形的感觉。同时,更深一步的要求还要与呼吸相配合。顺缠时吸气,内气阴经,回收入丹田。呼气时逆缠,由里向外,内气走阳经,劲起脚根,节节贯串,内外协调。本着“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的原则。

(3)、穿掌缠丝

    以左手为例。两脚分开成左弓步,左手至左肩平,右手叉腰。手指、掌舒张,手心斜向外,虎口圆虚,手臂外展,气血、经络要有通畅感,沉肩坠肘,开裆贵圆,立身中正,气势松沉而饱满,结合虚领顶劲,精神提起。

接下来,身略左转,左手手指尖领劲回挽,身向右转左脚蹬地,腰裆合力,旋踝转膝,右胯松沉,重心右移,使劲传至腰、肘、手。然后松腰,同时左手上穿外翻,右脚蹬地,重心左移,以腰为主宰,劲由右脚传至退、腰、肘、手,节节贯串,向左上后螺旋展开运转一周,接着重复运作以上动作。

    右手穿掌缠丝要求与左手相同,唯方向相反,出右手,成右弓步。同样,注意所有动作、动态的辩证关系。拳论说:“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尤其是做此动作时,注意旋转中带有棚劲(一种类似膨胀的感觉),还要特别注意上下两段劲,手向上穿,同时腰劲下沉;腰以上,四成向上,腰以下,六成向下。此动作穿掌是向上的劲,所以此时必须要有一个向下的劲,这叫做“有上必有下”,“上下相随”。整个功法要以腰胯的扭转与灵活性为主要锻炼目的,并做到下盘稳固、圆裆、坐稳盘架。

(4)、双手正面缠丝

    双手正面缠丝,是由两个单手正面缠丝组合起来的协同练习,左手、右手完全按照各自原来的轨迹进行,丝毫不能改变,因此,要求单手正面缠丝非常熟练、牢固以后,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

(5)、横开步缠丝

    横开步缠丝练习,是在单云手的基础上,在运动当中保持单手正面缠丝动作运动规律不变。不要一动腿,原来掌握的姿势都变了,还要保持拳架的原状态。这叫做“动中求静”,希望大家细心体认。

(6)、前进步缠丝

    前进步缠丝练习,采用双手练习法,身体侧面对着前方(以左侧在前为例),两手心向左前并划弧,重心偏右脚,两手心向外、向上、向后划弧,同时出左脚向前一步,接着,两手向后、向下、向前划弧,重心移至左脚,右脚跟进,并于左脚旁。运行一周,一步,一步向前走。运行中要注意上虚下实的身法要求,并注意虚无全虚、实无全实。手向上掤劲不丢,虚实有度;出腿并步如猫行,两股如古树盘根、腰裆劲催动身形,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7)、倒步缠丝

    倒步缠丝练习,正面向前,身略右转,两手心向上抬起,然后两手心转向下,右手合于左二旁,接下来,身左转,左脚向后45度划弧,同时左手向右再向后下划弧,同时右手向前推出。接着,身略左转,两手心向上抬起(以下动作同上式,唯方向相反)。倒步时注意精神贯注,以腰、腿、脚的内劲催动身形。注意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8)、独立步缠丝

    独立步缠丝练习,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及腿部力量,两手叉腰,一条腿提起,以髋带腿,顺转40圈、逆转40圈,两腿轮换做。

(9)、小缠丝

小缠丝练习,分左手、右手和双手的正传和倒转。

左手正转小缠丝:

    身体自然站立,以腰劲带动左手腕曲肘上提,再以手腕下旋一周,手背尽量贴近肋、跨,反复运转。

    右手正转小缠丝:同左手。

    双手正转小缠丝:双手同时进行,要注意胸腰运化,上下折叠,保持圆裆松髋。

    左手倒转小缠丝、右手倒转小缠丝、双手倒转小缠丝同正手,唯方向相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281

帖子

73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68
发表于 2008-6-11 12: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那个桩功方法还是有点儿复杂,适合旁边有师父指导着练.比如那个"百会穴与会阴穴上下形成一条线"这类东西就不是随便能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7

帖子

18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4
发表于 2008-8-11 17: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收功:两手缓慢下落并覆盖于丹田处,男士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士相反),先顺时针(女士相反)】
冯志强在《入门功法》里讲的正是男女相反。即女子左手在里、右手在外相叠于肚脐,女子沿右上左下的顺时针路线,然后转沿左上右下的逆时针路线。
究竟按哪个?请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发表于 2008-8-12 08: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东,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91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040
发表于 2008-8-12 17: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我认为同是陈式太极拳,应该没有门派,没有门槛,共同参与研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