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如学字。学字之初,先一笔一画地模仿,要横平竖直,钩、点、撇、捺都要正确。学拳也是如此,先从一招一式一手一脚学起,从外形模仿中打下正确的基础。传统太极拳,尤其是陈式太极拳,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掌握的。正如刘勇老师说的,学拳的过程是五部曲,即“会”、“对”、“好”、“妙”、“绝”。一个套路能单独地熟练地从头至尾完成,只能算“会”,“会”充其量说明外形模仿差不多了。但这仅仅是表面的东西,要上升到“对”就需要按照拳理拳法的要求,一招一式地改,一招一式地练,一招一式地悟,除了自己反复地练、刻苦地练、反复地改以外,学习、交流、切磋必不可少,尤其要争取明师的指点,免得走弯路。从“会”到“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刻苦磨炼的过程。如果基本功练好了,基础夯实了,就会缩短从“会”到“对”的进程。当然,要想把拳练到“好”再到“妙”(妙不可言)甚至“绝”(无与伦比),非要在明师指点下经过若干年甚至几十年的磨炼不可。 再次,放松是太极拳练功的独特方法和手段。 放松,是太极拳的基本功,是太极拳修炼过程的第一关。冯志强老先生说:“练拳的过程是放松的过程,不是僵直的过程。只有放松,气才能流动:只有放松,才能气沉丹田;只有放松,才能浊气下降,清气上升;只有放松,气血在身体里才能流动好。”陈照奎老先生说:“太极拳的全过程都要松下来,要百分之百地放松,周身节节都要松下来,要松到手指肚。”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发劲才能淋漓潇洒,不发则已,一发则迅雷不及掩耳。”刘勇老师形象地说:“太极拳是运动中睡眠,睡眠中运动;太极拳是运动中休息,休息中运动。练拳的过程就是休息的过程。” 放松是指躯体放松,思想意识放松,精神情绪放松。练太极内功要求始终放松,在心静用意的前提下,引导肌肉、皮肤和骨节放松,还要求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等全身都要同时放松,通过放松进一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松的程度愈深,练功的效果则愈好。 第四,太极拳练习宜静不宜急,宜慢不宜快。 练习太极拳宜选择安静、空气流通、冬天避风、夏天避阳、视野开阔之地。练拳之前先静心默立几分钟,或练几分钟桩功,排除一切思想杂念,对照练太极拳的要求逐一检查头是否正直、躯干和双臂是否放松、呼吸是否自然通畅,从心理上安静下来后再慢慢开始练拳。这是练拳的准备阶段。 太极拳架的练习是动中求静、静中有动,待拳势动作纯熟、通顺、连贯、协调以后,再平心静气地用意运气。练习太极拳宜静不宜急,整套动作的练习要保持安静的心情,平心静气,静心锻炼,随着外形动作的和缓转换,引动内气于体内无微不至地细细运行,使意气合一、神形合一,顺其自然之运,得其自然之机,合其自然之道,渐入物我两忘之境。长期练习太极拳的人,大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即在松静状态下打完一套太极拳,会出现手掌红润、指尖发胀的状况,甚至可以感觉到指尖毛细血管的搏动,全身特别轻松惬意。 练习太极拳宜慢不宜快,能慢尽管慢。从起势开始到收势结束,整个套路须慢慢领起、缓缓运行、默默停止,形似潺潺流水,又似和煦春风,柔顺和缓。慢练能养气,以平和之心养浩然之气,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冯志强老师说:“为什么练拳要慢?是为了更好地调节阴阳,使之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了,经络舒通,气血平衡,百病不生,达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 第五,练好太极拳贵在持之以恒。 太极拳运动属于有氧代谢运动。有氧代谢运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防止心脏病发生;有氧代谢运动能增强骨骼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有氧代谢运动能调节心理,使人精神振奋、胸怀开阔;有氧代谢运动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减轻癌细胞对人体的侵蚀;有氧代谢运动能增强人的体能,使人精力充沛,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练习太极拳是一条健康之路、长寿之路。练好太极拳,贵在持之以恒。 一是不论每天练多少遍,必须坚持天天练。练多少不怕,就怕时断时续一曝十寒。本人腰椎间盘突出症之所以能彻底痊愈,高血压病症能得到明显改善,就归功于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拳,不论在家时还是出差,不论天气是晴是雨,我练拳从不间断,就连大年初一也照样打拳。 二是有条件的话应坚持每天多练几遍拳。常言道:“一遍不忘,二遍保本,三遍或有进步。”又云:“练则有,不练则无。”要想在太极拳修炼方面有所造诣的话,必须下苦功夫多练拳,在多练、苦练、长期坚持的过程中细心揣摩、细心领悟,边练边悟边提高,坚持数年乃至几十年,必定能获得拳艺、健康双丰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5 16:02: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