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没上来,发现前面的文章被置顶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论坛里高手如云,前辈众多,在下作为新人,多蒙抬爱,在此班门弄斧。写此拙文,指在抛砖引玉。谢谢!)
再次去陈沟,已经是09年了,想来跟叶姐也有几年没见了,就去了。
陈沟已经大变样了,南水北调的工程已经修到了村口,老师的学校主体也已经投入使用,一派崭新的气象。
东哥老远就看见我,热情的过来帮忙提箱子,还埋怨我来了连招呼都不事先打。
东哥最令人怀念的是他那一道西红柿炒鸡蛋,那绝对是厨师级别的。
在满桌的菜当中那绝对是第一道被消灭的,无出其左右。
他却颇为惋惜的跟我说再也吃不着了,因为咱学校现在请了专业大厨了。
五月的陈沟很美,院子里飞舞的柳絮像雪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漫天挥洒舞姿。
那时练拳爱四下找地方练,练得不光是拳本身,还有拳的意境。
“乌蒙磅礴走泥丸”那是大隐隐,咱目前连个门框都还没摸着,只能四下找找那“高山流水”。
那时,景贤也爱躲着人自个找地儿练拳。除了吃饭时间,基本见不着人。
估计他也去找他的“高山流水”去了。
一般练拳 ,最好一次能练三遍以上,当练到四五遍以上的时候,偶尔会体会到一种打一两遍时所体会不到的感觉。
当然,说这些,也纯粹是一种个人感觉,权当一听。
老师常说放松
这应该不光是指形体上,在基本的姿势要求下,能保持松静的感觉不丢,有时候,身体会有创造性的发现。
人这一口气,贯通着内外。
逆式也好,顺式也好,应该每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呼吸。
呼吸不需要刻意练,但呼吸需要发现。
本来以为日子就会这样过下去,
白天跟在老师后面,听他讲课,然后聊天,吹牛,瞎逛。 晚上,捡一段心情,打一段拳。甚至跟人喝点小酒。
然而有一件事情却还是给我上了一课。
有一天,有位兄弟让老师整架,老师要求他先完整的打一遍。
不知道这位兄弟是紧张了还是心里急着想让老师指点。
一个老架二路了了草草的打了一遍,最后连个收势都忘了,或许平常看来这只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 但老师接下来的话令附近的我从此对拳的整个格局产生了变化。
他用少有的严厉口吻只是说了一句:“练拳,首先就要敬拳!”
我们不是常说太极是内家拳,是修生养性的吗?从这里开始吧
心中没有装着敬重,一切枉谈。 慢练不光是慢慢的练,而是用心练。
学校旁边就是陈照丕大师的碑陵,常常会有人在那里献花纪念大师,也常会有人在那里站桩,练拳。
再过来就是学校门口那边空旷的荒地,这以后会是学校的操场,白天推手队会在这里练习。
傍晚这里会特别热闹,因为陈沟放学回来的小孩回家吃饭前都会先到这里来,在学校教练的带领下练拳。
这世上,改变的永远是潮流,而不变的是传承。 这里没有金戈铁马,依然能气吞山河。
等到晚上,有的是天上星星闪烁的微光,还有遥远的地方那依稀的灯光。 此时在这里练拳,于夜幕大地,苍茫于星星点点,让心泛着一种古老情怀。
太极不光有轻柔委婉,也能有虎跃龙腾。
在这里,聚集着这样一群人,五湖四海,背景不同,肤色各异。 为了同一个目的和信仰,不约而同来到这里。成为朋友,兄弟,姐妹。
中西在这里交汇,文化在这里交融。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她就像一个经验老道,突发奇想的大师,把这么多的不协调搁在一起,却也能变得异常的自然。
有时候你会觉得时间俨然停止了一般,像在欣赏一幅色彩丰富而线条干净的画。
在这个黄河附近的小村庄,曾经我有时候会不理解这些人,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明白了。
这个世界充满困难,随处可见缺憾,我们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中间,常常无所适从。
然而在某一刻, 或许是在你默默站桩的时候,也可能是在你静静练拳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瞬间,仿佛瞥见了连接极静源头的大门。
就在我们共同呼吸的这片空间里,在看似分离的个体形式之下,我们幡然醒悟,我们从不孤单无助。
于是,我们心怀敬畏,就像一个揣着钥匙的小孩,站在门口,希望努力读懂说明,等待开启大门的一天... ...
以上观点体会,属个人有限认知,不同不足之处,望前辈同道包涵指正。万分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