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集养生、健身、竞技于一体,荟萃了中华传统武术、医学、哲学、兵学、美学、运动学诸多优秀文化精华。创编近400年来,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青睐,目前习练者逾亿,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河南乃至中国连接世界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近年来,在省、市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温县在太极拳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弘扬上,做了大量工作。自1992年至1998年,我县连续举办了5届国际太极拳年会,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首批“全国武术之乡”;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太极圣地”;2006年5月,成功申报陈氏太极拳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中国文艺家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分别认证我县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2009年8月,我县顺利建成中国太极拳博物馆,集中展出近年来我县收集整理的珍贵太极拳资料近万件,对太极拳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传承衍变、理论研究等方面产生了积极深远地影响。2011年10月,温县太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命名为河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3年12月,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联合发文命名温县陈家沟村为“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
根据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相关规定,太极拳符合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条件。2012年,温县启动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尽管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诸多困难。一是竞争激烈。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原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准申报2个项目调整为1个,而我国每年申报项目均在10项以上,竞争异常激烈。二是亟需品牌保护。太极拳不仅是温县的文化资源,也是我们河南的文化瑰宝。目前,我国周边国家韩国、日本、印度等已着手太极拳申遗工作,如被其恶意抢报成功,太极拳这一“金字招牌”将落入他国之手。三是缺乏合力。申遗工作中,温县政府积极出资聘请省内制作团队编撰制作了申报文本和申遗专题片,但是与文化部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仍显力不从心,仅凭温县一县之力申遗力不从心,困难较大。
为此,建议省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太极拳申报世遗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倾全省之力,解决申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加快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01-12 10:06:5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