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炳,河南省温县人,出生于太极拳世家,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现任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院长、河南省政协委员,1997年在谢业雷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考入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1月,经谢业雷老师向记者推荐,对陈炳老师进行了专访,报道中如此介绍师生两人的相识因缘:
“陈炳第一次在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亮相,就引起了上海代表队领队的注意。这位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老师问他是否愿意报考体育大学。当陈炳说出“愿意”二字后,这位老师立即自掏腰包在上海给他报了高考复习班。”
陈炳老师亲承家学,嫡系正传,当年在全国大赛中崭露头角,即被谢业雷老师慧眼识珠,倾力相助,特招进上海体育学院,开始武术专业系统性学习训练,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谢业雷老师与陈炳老师亦师亦友,结下深厚友谊。在陈炳老师创建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后,因毕业回家乡继续开办太极拳学校,协会面临教练短缺问题,谢业雷老师毫无犹豫,毅然接下陈炳老师的担子,继续担任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总教练,亲力亲为安排每学期教学,一直坚持至今,不知不觉,已度过15个春秋。 图一:陈炳老师在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合影
图二 谢业雷老师与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师生合影
而今,每逢河南省举办世界太极拳年会,谢老师受邀参赛路过陈家沟,陈炳老师必尽地主之谊,恭敬招待,相叙师生情谊,而陈炳老师到上海,则一定以学生身份拜访老师,凡从陈家沟就读于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谢业雷老师必定全力提携,百般爱护。谢陈二师年龄相仿,如今,已难分是师还是友,两位老师如今全部时间都花在太极拳上,每年都定期在全球巡回教学,传播太极文化。”名师惜才,爱徒敬师”,“一个为名门嫡传,一个为专业权威”,如此机缘,真乃一段武林佳话!
陈炳:“天下太极”济天下
他出生于太极拳世家,虽值壮年,但传拳授道的脚步已踏过30多个国家,教过的学员遍布50多个国家。而今,他在国内60多个城市、12个国家开办了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分院。 他以弘扬“天下太极”理念为抱负,致力于用太极拳造福人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太极拳,让更多人接受太极拳、受益太极拳。他创编的入门太极拳和太极放松功,深受大众喜爱。 他,就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嫡宗传人、陈家沟国际太极院院长、省政协委员陈炳。近日,记者在他回乡之际,对其进行了采访,带读者一起走近他的太极人生。 “太极拳救了我的命” 清癯、沉稳、真诚、谦虚……本以为走南闯北的陈炳是位身材魁梧、性格豪爽之人,不料他更像一位斯文内敛的学者。 “一年里有一半时间在国外教拳,另一半时间在国内各分院轮流辅导学生。”陈炳说,他教拳的脚步已踏过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30多个国家,听过他讲课和经其辅导的外国人逾10万人。在国内,他的足迹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在12个国家和国内60多个城市设有分院。 虽说教学面已经国际化,但陈炳认为陈家沟才是自己的根。我们的话题也从这个“根”说起。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太极拳被列为“封资修”遭到封杀。陈家沟村因历史上走出的拳师多、影响大,也被列为重点专政的“黑点村”。在这种环境下,陈炳的父亲因太极拳家族嫡传关系,16岁便远走他乡,靠下煤窑谋生。陈炳1971年出生,可他刚满1岁时就远离父母,由奶奶、叔叔抚养。 “记事后很长一段时期,我还不知道啥是肉!贫困是我儿时最深刻的记忆。”陈炳说,儿时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一点儿白面,平日都是用玉米面、红薯面、高粱面充饥;秋天把红薯叶晒干,就是冬天的菜;即使吃到坏红薯,奶奶也不让吐掉。 由于严重营养不良,陈炳5岁那年得了肺结核,病情很重,整夜咳嗽。“一天,我听到奶奶在隔壁屋悄悄对姑姑说‘让他学拳吧’,后来得知她们是在说我。”陈炳说,“从那时起,姑姑就在院子里教我练太极拳。” “此前,我从没见过村里有人打太极拳。姑姑教我学拳也是悄悄进行,生怕被人发现。姑姑直接教我练老架一路,可大部分拳路她也记不清了。随后,二叔陈小旺、三叔陈小星也教我练拳。”陈炳说。 “练拳半年后,我不咳嗽了,身体也有劲儿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 的病好了!”陈炳说,“奶奶、姑姑都说是太极拳救了我的命。此后,叔叔要求我每天坚持练拳,可我自从病好后只顾玩耍,根本没再练拳,没想到的是,因为没听叔叔的话,我差一点儿出了大事。” “练拳是一件天大的事儿” “那是1981年春季的一天,我的小学班主任把一条红领巾系在我脖子上,并让我表演太极拳。”陈炳说,“原来,一个40多人的日本访问团来到村里,要看太极拳表演。叔叔以为我一直在练拳,便点名让我表演。我一下子愣住了,因长时间没练拳,我几乎忘完了。” “好在台上还有一个年纪大点儿的孩子,我跟着他打拳,总算应付了下来。可是,这次登台表演,成了我人生一个转折点。我懵懂中感到了打太极拳的两大好处:一是老师对自己好了;二是家人受到尊重了。表演当天,我的家人都穿着新衣服坐在了主席台上。”陈炳说,“我突然有一种责任感——练拳是一件天大的事儿!”
很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陈家沟,太极拳“解放”了!村小学成立了武术队,陈炳有幸入选。1983年,省体育局、外事局、旅游局联合成立了陈家沟太极拳学校,面向全县选拔20名优秀苗子,免费重点培养。经层层选拔,12岁的陈炳入选了这个“加强班”。 那时,电影《少林寺》热映,很多青少年热衷习武。陈炳起早贪黑,刻苦训练,节假日也不中断。在“加强班”的3年里,他打牢了太极拳功底。进入高中阶段后,陈炳白天在镇上读书,夜晚依然住在武校,坚持利用课余时间练拳。 上世纪90年代,这位在改革开放后最早系统学拳的青少年,开始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1990年,陈炳在焦作市第八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获得太极拳、太极剑、对练三项第一名。1995年,他获得河南省太极推手和太极拳全能冠军。1996年,他在温县国际太极拳交手擂台赛斩获70公斤级第一名,并获擂主;同年,他首次参加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一举夺得70公斤级推手第一名。此后,他在1998年、2000年两届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上连夺推手第一名。 陈炳第一次在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亮相,就引起了上海代表队领队的注意。这位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老师问他是否愿意报考体育大学。当陈炳说出“愿意”二字后,这位老师立即自掏腰包在上海给他报了高考复习班。 1997年秋,陈炳收到了高校录取通知书,由此走进了上海体育学院的大门。 “大学期间,我赢得了两次全国冠军,立一等功两次。”陈炳说,在大学时,他还应邀到多所大学传授太极拳。复旦大学有多个武术社团,其中空手道、跆拳道等武术组织规模较大,可在一次武术联谊赛中,成立不久的陈式太极拳协会出人意料取得了最好成绩。由此,陈式太极拳协会一下子火了起来,不少其他武术组织的学生也都改换门庭,学起了陈式太极拳。 大学临毕业时,陈炳已和上海一所知名大学达成就业意向。可是,来自陈家沟的一封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让太极拳造福全人类” 原来,武术热潮渐退,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师资流失,生源匮乏。陈炳的二叔和三叔都希望他能回来,挑起教学重担。 “我认为陈家沟会有前途,便决定回去。可是,我的老师、同学、朋友都不赞成我的想法。河南省武术界的一位长辈也特意劝我说,刚从‘沟’里跳出 来,怎么又要跳回到‘沟’里呢?”陈炳说,“最终,我还是回到了陈家沟。” 陈炳为改善办学环境,出主意、想办法,筹措资金、培养教师,学校逐渐恢复了生机。2004年,陈炳决定把太极拳教学点扩展到更远的地方。在两位叔叔的帮助下,他开始到国内多个城市教拳,随后又走出国门开拓发展空间。 在大学时,陈炳就利用假期到韩国、日本教拳。2005年,他在韩国釜山建起了第一个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分院。之后,美国、加拿大、智利、阿根廷、马来西亚、瑞士、意大利、斯洛伐克、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也先后挂起了陈家沟国际太极院的牌子。 如今,北至哈尔滨,南至深圳,东到上海,西到天水,陈家沟国际太极院分院已遍布国内60多个城市。在去年世界百万太极拳爱好者同练太极拳活动中,国内外10多个城市的陈家沟国际太极院的师生一同参加了这次活动。
“太极拳发源于陈家沟,但太极拳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弘扬‘天下太极’的理念,让太极拳造福全人类。”陈炳说,“我要让太极拳来适应人,而不能让人去适应太极拳,要让人们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此,太极拳教学要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陈炳创编了适合初学者练习的陈式太极拳和谐十三式,创编了符合儿童心理和身体条件的少儿太极拳,创编了更益于身心修炼且易学的太极放松功。这些新创拳法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各分院慕名而来了更多习练者。 而今,陈炳被推选为陈家沟太极拳协会会长。这位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中的领军人物,正在弘扬、推广太极拳的路上阔步走向更远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