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太极拳有感 田思林
无极生太极!宇宙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个偶然的机会,有缘接触到了太极拳,一项中国传统的养身运动项目,说她是传统,因为她不只是一项运动,她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在这里,让我体悟到了“西方文明,东方智慧”这句话的本质意义所在。当我们用心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能体悟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状态,能感悟到人与自己的和谐境界,所以,我在这里,找到了我自己,找到了我自己生命本真的状态,当我完全投入到每一个太极拳的动作中时,不知道前一秒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我想这样如此美妙的感觉,如此殊胜的体验,唯有在用心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才能享受得到吧!太极让我完全臣服!在此,要感恩我的恩师——杨大祥老师,是您把我带进了太极拳这个浩瀚的神圣殿堂,感恩生命中遇见了杨老师,感恩生命中遇见了太极拳!也在此发愿,太极是我生命的重要部分,永远不离不弃!
“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是练拳或习武前辈总结的一句谚语。随着自己练拳,慢慢的,对“一口气”有了些许感悟,在生活中,“气”无处不在,当我们有喜事时,会说喜气洋洋;当我们不开心时,会说垂头丧气;当我们生了大病时,会说伤了元气;我们运动累了时,会说上气不接下气;当女人精神十足时,会说气色真好;当女人体虚时,中医会说,气血不足;当男人很有力量时,会说阳气十足;当人生顺利时,会说运气太好啦;当人没了时,会说没气了等等。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可谓“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古时武者,以气沉丹田为基本功。在一次听陈炳大师的讲课中,讲到从修炼太极拳而言,只要把脐下小腹部视为丹田即可,无需拘于分寸之间。因为从“下守重心”的观点看,丹田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面,而是小腹内的一个圆形腔体。这个圆形腔体的中心点应位于腹部能调整和稳定人体重心的那个部位。即人体的重心点。《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论衡》: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那么我在想,丹田,正是我们与母体链接的位置,是每个生命生存的元气,是滋养生命的重要部位,此时,让我想起,在修炼太极拳的过程中,老师说的频率较高的几个词语就是:全身放松,守住重心,意守丹田,气沉丹田,以腰带手,老师也经常用汽车打比方,看是车轮转,实是车轴转,我想,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凝神修炼,这个以人体重心点为圆心的腔体——丹田就可以像机械上的万向轴一样,能围绕经过它的重心点,作出任意方向、任意角度的转动;也正是丹田在心意作用下的万向转动功能,才发挥出丹田可以“下守重心”和引动身体运动的关键作用吧。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拳术,但无论是拳理、拳术之中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哲理和东方智慧,不但运用于我们的企业管理,同样也是一本人生修炼的宝典。“松静自然”是练太极拳的第一要求。练拳的时候要求全身放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胯落腰,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关节都要放松。更重要的是,“松静自然”是要做到精神、心里的放松,也就是心静,放下一切思虑,心无杂念,专心练拳。对于在职场中打拼的年轻人来说,整天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下,“松静自然”太重要了,每当我紧张繁忙时,就想到了老师说的“松”字,松了就静了,自然了。同理,放松是职场焦虑、紧张的情况下心理调节的一个方向、一个法宝。
从拳中悟道理,从道理中体会拳。很多人并不会练太极拳,但对于“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这样的太极拳谚并不陌生,那么,是不是读一两本太极拳的书,背几句太极拳的谚语就可以真正的明白呢?很快发现,凭着自己的见解,确实可以从拳理、拳谚中分析出一些道理,不过那似是而非,似懂非懂。就拿“以柔克刚”来说,不会太极拳的时候,以为所谓“柔”就是以软对硬,你急我不急。而学了太极拳以后,才知道原来太极拳的主要运动方式是“划圆圈”,一直做弧线运动。所谓“以柔克刚”的“刚”是直线击来,“柔”则是用弧线把来力引开化掉。如果“刚”被“柔”牵引了,那么当“柔”沿着圆的切线方向发力时,就会借着“刚”自身的力量把“刚”狠狠地摔出去。这才是真正太极拳的魅力所在吧。
越学习太极拳越发现,其实我干工作,无论是单位员工管理还是客户、合作者的关系,家庭关系的处理,几乎完全按照太极的宗旨。当朋友发现我的变化时,都说我学拳着了迷。我只想说:姐学的不是拳,姐学的是思想。
因修炼时间不长,以上纯属个人愚见,望老师矫正,谢谢! ( 作者 重庆信息学院副院长 田思林 系重庆万州陈家沟陈炳太极院、万州阳光武术健身俱乐部学员,学拳一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