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他用拳风写意人生,演绎都市里另类时尚 转自厦门市体育局 在清晨的公园和广场,总能看见仙风道骨的老者舒展身手,气定神闲地打一套太极拳。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太极拳教师陈恩告诉记者:太极拳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一项对身心都大有助益的全民健身项目。 不少人听过一个开玩笑的顺口溜,说太极拳就是“一个大西瓜,一刀切两半……” 陈恩说:真正的太极拳源远流长,里面自然大有门道。作为一项全民健身项目,太极拳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练习。他从1993年来到厦门教授太极拳,有记录的学习人数已经超过了6千人,这其中6到25岁的人占26%,25到60岁的占62%,60岁以上的占12%。青少年和中年人对太极拳其实是非常喜爱的。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练习者,太极拳也可以赋予他们不同的要求。对于老年人,可以将站姿稍微调高进行练习,减轻太极拳动作对于他们腰、腿关节的压力;而对于年轻人,可以将站姿调低,强化他们的肌肉力量和控制力。“只要稍微调整姿势,就能针对不同群体,让他们得到最适合自己的锻炼。”陈恩说。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肩颈劳损、失眠等亚健康问题渐渐成为上班族和学生党的困扰之一。亚健康问题积压的时间一长,内分泌失调等问题也接踵而来,“久而久之就可能病变了。”而太极拳可以帮助练习者重新找回身体内环境的平衡,增强练习者的体质。因此,不少练习太极拳的青壮年人都发现,自己身体的“小毛病”渐渐缓解了。 “从健身角度来看,练习任何流派的太极拳,都不会有不好的地方,只有锻炼效果上的差异。只要认真练习,把动作练准确、练规范,练任何流派的太极拳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练习太极拳并不只是“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而是一个切磋琢磨的过程。陈恩介绍说,太极拳宗师们经过几百年不断的体悟,归纳了七个字:“学拳容易;改拳难”。意思就是说:学习会一套太极拳的架子容易,不经过调整、校准,只能称为太极操,不能叫拳。必须在不伤害自己身体的情况下,在关节合理的运动区间内,使人体的骨骼、肌肉符合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完善的支撑和运动原理,肌肉在大脑指挥下有序地做伸展放长或收缩缩短的收缩运动,才是正确的太极拳。
初学太极拳者在掌握拳势的基本动作后,必须马上进行调整、校准动作的规范,不然等错误的拳势定型后,再进行调整、校准就来不及了,动作不规范,锻炼的效果就会下降,也就不会符合合理的人体运动规律。
“学习太极拳套路以后,不仅要认真去抠动作的细节,而且要马上抠,仔细抠。“ 太极拳,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