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都会经常看到,公园里、电视上太极拳爱好者在练太极的样子,他们配合着呼吸吐纳,沉浸在松缓柔慢的节奏里,恬静美丽、世事安然,多么美好的画面啊。但,一个疑问也由此产生:练太极拳是否越慢越好?
我的回答是:习练初始,应该越慢越好。 「壹」 慢中方能有觉知,神韵尽在细微处。如果快练,动作一晃而过,根本来不及体会,更不能寻找到和感受到身体内部的变化,所以要慢练,在过程中去仔细寻找身体内部和每一个招式里的静、松、定,不仅在静止的定式时保持这种状态,在拳势的运动过程中也仍然要保持这种状态。 如何保持呢?那就是不能快。快了动作容易变形走样,某些细节与细微处就容易忽略过去,而“细微之处见精神”,才是太极拳精义的一种体现。细微之处尽管只是一举手、一投足,一点一滴、一丝一毫,但滴水藏海、一叶知秋,从其一举一动之中,可以看出拳艺的水平高低。 慢工出细活,太极拳就好比是个精细的雕刻,需要我们慢慢地仔细雕刻,原本是一个粗略的大胚,只有经过日复一日的精雕细琢,才会逐渐初具形态,再到略有完整,最后神韵具备,形神合一。 「贰」
方圆成自规矩里,万事万物有规律。初习太极拳,在练习上要呈现出“慢”,在教学上也要体现出“慢”。 以前的老一辈名家明师传授技艺的时候,常常是一次只传一式,一式反复练习,一式不会则不教下一式。这样教学虽然看起来慢,但基础打得扎实,一步一个脚印,很是稳健,动作式子不容易走形出偏差。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一定快不得。 老话常说:学规矩、守规矩、破规矩,话里包含了学习过程的三重境界。最初开始是“学规矩”,怎么学?完整地学,不可有遗漏。学会后,要“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学问都有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规矩”,不遵守这个“规矩”,就是违背了事物的发展道理,因而也就不会成功。经过长年累月的“守规矩”,渐悟之后会产生顿悟,也就是在思想上有一个大的飞跃,从此以后就有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个人风格特色,这就是“破规矩”,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扬和光大。
「叁」 “慢”为初练之方法,而非一直的练法。经过长时间的“慢”练,寻找到了状态感觉,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后,则可以用下一个阶段的方法,那就是“快”,快速地练,即让练拳的速度适当快些,在“快”的过程中又去体味寻找那种“慢”中寻找到的状态、感觉,保持这种感觉不丢。
逐渐地再加入快慢相间的练习,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刚的时候刚,该柔的时候柔,如此快慢刚柔缓急进退,则可充分地体现出了陈氏太极拳的风格特色,也就寻找到了进入太极大门的钥匙。 “慢”是暂时的,是初期阶段的一种练习方法,而非永恒不变的要求。当你达到了这些要求,寻找到了这些状态后,则应该要升级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程序。好比小学你读完了,不能依旧反复的读小学,而应该升入初中去学习初中应该学的知识,初中读完了则应该去学高中要学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会使我们更好更快地进入到中级阶段。 当然如果仅从养生角度讲,太极拳不需要去追求快速和爆发力的训练,而这则是另一个话题了。
编辑整理:郭建 郝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