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橘案:
此问转帖自“书法江湖”网站,特此感谢牛子和蕉雨轩主人。
去年的一个时候,老蕉和牛子就书法临摹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内容丰富,文采生动。我看得津津有味,很有启发,如此探讨,才有生趣。这么好的一个论题和文章,淹在那里太可惜,于是未经当事人同意,编辑了一下,以飨大家。
老蕉:
我主张准确临摹的目的在于:不是为临得象而象,临的象只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把王羲之的空间走位和用笔节奏当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打个比方,学习武术,尤其是学八卦和太极拳,必须先把拳架模仿的准确,力图和师傅一样。(事实上又不可能完全一样),没有这一步,则无论讲多少拳法神韵都不行。
牛子:
你谈到太极拳,刚好我也学过点皮毛,碰到过两个师傅,一个是公园练太极的老头,一个是高手。公园里练太极的老头姿势打得很到位,在老头群里是教头。他对姿势要求很高,包括掌出去的方向都一丝不苟,但他不会技击,他说太极拳不能用来技击。高手师傅教我和他截然相反,他不看我打的姿势到不到位,他要看我有没有以腰带肩,以肩代臂,以臂代腕。另外身体要保持中轴线,全身放松,关节处不可强硬,要虚灵。只要这几点注意了,姿势不姿势他不要求,基本套路节奏跟准确就可以了,另外对于每个招势都有实际的技法解剖,而且会产生无穷的的因地制宜的变化。无疑,这位高手是武术家,注重的是技击。
我记得曾经在友兰室有个大海先生,自称是武术家,不知怎的,忽然不见了踪迹,如果他在,这方面肯定有高深的见解。
老蕉:
牛子谈到太极拳,我很高兴,我也在学,练的是陈氏。说道松肩缀轴,我想那只是要领而已,比如是临摹中的执笔不可太紧张的一方面,说动作基本准确就可以,那怎么才叫基本?如果是初学,先松是要领,动作想准确都难,因为劲很僵硬。但等上了路,则动作一定要准确,总不能懒扎衣的右手不伸展充分,一充分了,那就准确,不充分而半弧,没有张力的韧劲和弹劲,哪里去打人?
牛子兄谈到自己学过一点,并判断那位是高手,是不是高手,得看他打一打才知道。光能说出几个要领来是说明不了他是高手的。我跟过的一个师傅还不能散打,但象那些个要领,一一说过。并做的也很好。但在我把套路学完后,就开始认真纠正每个细节动作了,不准确就不是真的太极拳。尤其是区分陈氏和其他派别。但准确是相对的,绝对准确是没有的,必须“到位”是根本。脚尖要转就得转,手要缠丝就得缠丝,象摸鱼总不行。我的朋友跟过陈正雷,那是大师了,他就是要动作必须准确,没有这个阶段就上不到随意不“准确”的境界,那是最后的境界,跟训练两码事。
从陈家沟的太极拳学院出去各地教拳的人每隔一定时间都要被师傅召回,纠正拳架,扣细,不扣就走样。出流派出变化是越过此阶段后熟练到很深的程度的事情。
学拳有很多种方式,太极拳是很严格的一种,也有不严格动作到很细的。所以我说,学王就相当与学太极拳的内家,不以王而尽快的出自己的理解面目则相当于不学太极拳。
学拳击就是准确度要求相对松的,但也要到位,李小龙的工夫反对套路,但是他自己先练的永春搭桥,练过少林罗汉拳,学过台拳道,(台拳对腿的动作很讲究,胯骨和脚跟的要求很精细,不符合的话,那发力就不充分。)他的徒弟没有一个达到他的境界,他的受业师兄黄梁淳(?)曾和讨论过他的武术哲学,质问他“你的学生里面有达到你的水平的吗,”他说“没有”,黄说:“你忘了其实你自己是经过站桩和专门的传统武术训练的,你的每个部位都有本能是的反应,你的童子功他们没有,你让他们拒绝套路,直接就进入实用打法,看似发挥了他们的个性,可是为什么他们境界不行?”
李说:“如果我能的话,我愿意收回截拳道的命名。”
李的老师叶问大师曾经对李说过:“你在外国和香港可以无敌,但是到大陆去,你还不行。”
王乡斋是意拳大师,他自己从形意拳里练出来的。他的努力是要消除形的束缚,而以意念训练为核心,但是不跟他学基本动作也一样学不会。而且他的学生里高手都是带艺投他的,早有基础,没基础的,也没高手出现。以意统形是先辈们最终的追求,王乡斋的要求太高。不适合普通人。天津赵道新是唯一一个神奇的学到家的。王选杰名声很厉害,但谁也没听说他跟哪个真干过。
我觉的现在大部分人的书法就是截拳道的联系方法,不是不好啊,很不错了,够“威猛”!但是有太极拳的存在,我们总不得不衡量一下。
牛子:
呵呵,和老蕉探讨,一大乐趣也。太极拳咱属外行,但咱还知道何谓宗师,何谓小家,陈正雷陈氏传人,当代高手,但引为大师,恐怕欠妥。关于拳架准确与否,不在于形,在于理,得自然之物理。否则照着秘籍苦练,或者买盘vcd依样画葫芦,恐怕还是得不到精义的。太极代代相传,到陈正雷已然第19世。这第19世的拳架,恐怕和陈玉庭开创的太极拳架不会完全一样了吧?同在何处?拳理。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因为这个理,所以传了19世,还叫陈氏太极。
我们也知道杨氏太极,杨露禅,一代宗师。“幼时家贫,约10岁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著名武师陈长兴每晚至陈德瑚家前厅教授族中弟子,杨露禅殷勤伺候,窥习拳艺,功力大进。一次,陈家师兄弟多人与之较量,皆败于他的手下。”杨宗师偷窥的拳架,未必有陈氏弟子所练的精确吧?所以学习的方法,大才有大才的手段,小家有小家的标准,以大才就小家的标准,也许就此埋没了一个天才;让小家就大才的手段,也许终生摸不着北。您练的陈氏,不也有大架、小架吗?看来学习,还真的找对路不可。
我上了四年美院,才明白一个道理。艺术家靠教是教不出来的。艺术学院假如以一种教学模式,妄想培养出一流的艺术家,那是不可能的。所谓艺术教育,针对的是一般的人,不管你天才蠢才,学了都有用,没白冤枉了学费,就算达到目的了。假如你碰到高明的教师,还能因材施教,不拘成法,但处在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能花心思花时间栽培幼苗的老师实在是寥寥啊。所以,假如在美院碰到那种不动脑筋的,只会拿祖师爷留下的现成的经验套在课堂上的那些混蛋教师,我看啊,您还是自学为主得了。
那些只晓得抠拳架的所谓大师,能教出一个杨露禅吗?我拭目以待。
老蕉:
牛兄说的我赞成.也一直这么看的。其实我说的准确非仅仅指外形物理状态的准确,没有运笔节奏(理的外化)的心灵体验,只求准确当然是徒劳。我要的就是内外的准确,但绝对的准确根本是不可能的.学太极拳要学的绝对一样,那也没可能,但我想总不能离谱太远吧?而且作为陈正雷是不是大师,那得看放在什么时代了,在今天,除了陈小旺和王西安,没几个人比他好,他把铁锨的杆一晃就断,那非说说者可以做到.王的也主张架子要准,,分一路二路,和老新架,动作各有不同,不讲准确而只讲一个理字,听起来很容易,真做的话,不学准确点行吗.杨露蝉的故事大体的都知道,但是他学拳并非是偷,而是堂堂正正的被武禹襄(武派)花钱拜的师.这个已经被陈家考证过,偷是偷不来真功夫的.
而且杨学成后回来向武做交代,但武发现他还是没学全,就又送他回去了,我想他不从基本的架子搭起,光凭他的那点文化水平,给他讲理多而架子大体就可以,行吗?他如果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从理上多领悟是对的.要看对象的.我以为现在学书法的很多问题是连架子都搭不好.
如何松如何引领,如何走脉络行气,不准确是不是就走火入魔了??这些要领是不是也要准确呢?含胸拔背,是不是要做到,光跟节奏就能含胸拔背吗?跟着跟着,为什么不少人就又塌了??可他脑子里知道啊,要含胸拔背.背是怎么了??
我的朋友三番五次去陈那里,别说光理,要求他去悟,就是动作的微小误差都被纠正多处,比如一个金刚岛锤,跺地的时候重心在哪里?在右脚在左脚?牛兄在跟节奏练的时候,可曾知道重心跺在哪个脚上?那要靠细微的纠正不可,往往不会被人注意的.光一个大体的理
的模糊认识是解决不了小细节的,还需要反照,互为印证才可.谈要去悟理,我坚决同意,但是兄别忘了悟和行是要同步的,而不是抽象出个理来就可以行的.书法本身是哲学的生活化,而不是哲学本身.难道懂了哲学就懂得真正的怎么去生活吗??
我们没有绝对的分歧点,而是在于如何悟理这一点上偏重点不同而已.空间的走位和涌笔的节奏的背后就是理,理是阴阳消长,是太极,而不是中庸.
另外我不刻意去培养艺术家,我本身就不是,如何敢培养呢,把自己定位为培养艺术家的教师我想是愚蠢的.我给他们一个观察的方法,一个基础能力.把基础打好,而且是我给他们定的基础.以后我不管,自己去读书,自己去生活.自己去领悟.现在很多看起来书法功夫很不错的小孩子,也在获奖,但基础方法并不正确,在我看来,那样的基础我不要.
我不相信掌握理是说来容易的事情,必须和准确的动作合起来体验才能真正较好的掌握.在王羲之的空间奥秘和用笔奥秘没有认识深刻之前,找个性只能是截拳道的第二代传人
那位顾兄的临摹很好,但是他对理我认为还未掌握,(我们谁掌握了??牛兄可乎?)所以想变成杨露蝉还需要锤炼对王羲之的空间和节奏,他没找的很准.尤其是空间..
而且,我还得反问,那些不扣拳架的大师可曾也教出一个杨露蝉?
而且今天的陈氏和祖先的不同,理有所亏(损失)的,不象你所说的还是"一个理",模糊的一个理总还是一个.就象我们的皮肤到现在还黄.这就是今天的功夫没有以前的好的原因之一.
而且杨氏太极拳在今天只所以很少出高手,是因为杨在北京授拳的时候不愿意把绝活交给满洲人,把很多毒辣的招数给改了。改了高架,改了套路.可是说起理来,还是那个理.缠丝还是有的,松活还是要的.......
而且在今天只所以把陈氏重新抬出来作为正宗,就是因为他的理和杨没什么不同,但架子和练法不太一样.相对来说陈走样最少。把腿跪弯了而不圆档在理说不去,在技术曾面也说不过去,跟着节奏打,打着打着,裆就不圆了.不注意行吗,不纠正行吗.陈小旺没有被纠正过细节??他一听就会了?跟着节奏一打就会了??陈发科没有一年打一万遍拳的功夫,没有精益求精的意识,能成那种境界吗??
牛子:
蕉兄所言基本方向和我一致。关键在于对待抠细节的态度上有点分歧,对于理的掌握,必须基于基本的架子上,但有一点,要往悟上靠。仅仅是搭架子,失却悟理这一个目标,就没有意义了。我们还是来讲书法,光讲太极未免就要比划一下子,这方面说的再好也是没用的。
上面有位兄台说只要是龙,放到哪里都是龙。这句话很不敢苟同。我所非的,是学院里的那套死板的艺术教学公式,而不是否定所有的教育,否则,我们做教师的干脆回家看孩子去算了。做教师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培养更多的龙,不要让该成龙的都变成鱼,不能让本该成龙的孩子夭折。中国美院之所以是中国美院,就是因为历史上出了很多的龙。蕉兄和我一样,没有这样的重负,但还是要具有发现苗子的好眼光。否则,光按着条条框框教孩子,耽误了人才,可惜啊。
另外看您所传上来的孩子的作品,您说搭架子,的确,架子搭的还不错,但就是离那么一个理远了一点,我也没完全明白这个“理”,但我明白这样做下去,离理会有很大的距离。我广西的大师兄在和我聊天的时候,提到他临摹兰亭,临到后来,每天只能临好几个字,你瞧瞧,这种临法,那才是真正的悟。在抠架子里面的理,而不仅仅是搭架子。这个理在那里?搭架子搭那么像干嘛?就是要掌握笔墨里的那种说不出来的东西,您再看看您学生作品里面的每条点画,点画的筋骨血肉,这种重要的东西有没有体现?点化的节奏变化,有没分得清?您练太极,也知道一招一势要打到位,动作之间不能含混,光描的形似有用吗?要知道,空间性只能在时间性的要求下才能起作用,这点我想应该是书法的基本法吧?
老蕉:
牛子兄说的确实没错,寻理自然是学书的目的。就目的而讨论似乎是很低级的事情。不然我们的讨论就成了可笑。寻理搭架子正是途径之一。承认搭架子就好。我也希望学生每天就只临好几个字。那是没错的。我的学生临的不好,那是功夫问题。悟性有没有看造化。他修养不够的话,之好当个书匠。而且我的学生也没描,一笔写成的。只所以时间性上看起来慢,那正事因为我要求他先慢,(就象打太极拳要慢一样。技击的太极拳比架子快多了。)不然空间就有丧失控制的可能。一步一步解决。而牛子兄的“空间性要在时间性的要求(引领)下”完成,没错,我也同意。引领,仅仅是因为时间性流动,如此而已,但不是决定也不是高于。好象后来的浙江美术毕业的和前两界的观点分歧就在这里。所以在我眼里看牛兄和顾兄的作品(临或者创),在时间性上做的还不错(内化节奏仍不理想。牛兄的字与字连带单调)。但偏偏是在空间性上都有一个中庸化倾向,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没啥问题,但我正相反,我认为这个倾向正是个小小的不足。阴阳消长的内理被削弱。
字与字连带的单调也反映出线方向的变化狭窄和线律的起伏性消减。这不是老年人所体现的那种平淡,而是忽略性的削弱。
我的看法是:时间性节奏和空间性节奏是不二的,也是一对矛盾,不存在谁一定决定谁。互为消长才是理,一元决定论我不同意。尤其用在训练上,非公论,个人偏颇意见而已。正是非要强调哪个方面的不同。所以在作品上才会体现出哪个方面的强弱。牛兄认识很深刻,我表示钦佩,能这样交流很好,向你多多学习
牛子:
下面引用由蕉雨轩主人在 2002/10/29 08:41pm 发表的内容:
时间性节奏和空间性节奏是不二的,也是一对矛盾,不存在谁一定决定谁。互为消长才是理,一元决定论我不同意。尤其用在训练上,非公论,个人偏颇意见而已。
哲学上还有个谁决定谁的问题呢。蕉兄过谦,区区不才。在学习上我们看一个人关注的地方就知道他的造化了。有些时候时间是能说明问题的,好在时间不用多久,明年我的学弟们毕业展览,届时我可以传上来他们的毕业作品,让你看看这样不好的临摹作品作者的创作水平。假如你说是由于天分问题,那么我也可以说,天才的诞生是由于它的关注点和常人不同,赞同吗?有些事情我是讲究因果的,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