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20
753
5135
论坛元老
陈鑫大师所著《陈氏太极拳图说》中,讲解“揽擦(扎)衣”一势右手的运行时这样说:“右手……向右徐徐而发,越慢越好”,又说:“由起至止,须漫漫(慢慢)运行,能慢尽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得十分”。
陈炳教我时,每一个动作都起自脚,然后至膝、胯、腰、肩背、肘、腕、手,其间缠丝、松沉,转换;或反之,由手至足,也是每一节都应走到。他说:一趟老架一路,一般打30分钟。他训练弟子,一个动作的松沉,有时就是十几分钟。
我体会:练拳快慢,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劲力是否通达。所谓“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达于肩背,发于四稍”,一个个节窍按照要求都走到,一般来说快了是做不到的。只有练得十分精熟,得心应手了,才能随心所欲。
但是如果只为健身又当别论。
使用道具 举报
26
1874
9461
112
375
2643
金牌会员
云舒请你原谅,由于看了你这个回贴写的很好,虽然有些地方还不很明白,但我也很有感触,所以把她复制成单贴发在我们这里。
如果你不同意,我再删掉。
我现在一遍的时间是二十分钟。
真巧,我练一遍也是二十分钟 : )
真佩服你的热忱!其实也不算很认真的谈心得,只是看到这个讨论题,就凑个热闹。
我原来也是二十分钟,后来按陈炳老师说的去做,没有三十分钟打不下来。不是为了慢而慢,而是起初不熟练,后来熟了点儿,但是慢打习惯了,就还是这个速度了。
有些方法文字无法描述,还是你牵头去陈沟,咱们女拳友去见见老师吧。
38
787
4612
69
918
1万
慢的过程不是滞留,而是一直在动,心法的运用在于要领的体验,呵呵!我想不是时间的问题而是动作的过程.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用微信扫一扫互动赢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