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nomore

[转帖]太极拳与内丹修炼

[复制链接]

10

主题

41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8: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欲知前面路,须问过来人

    说实在,太极拳能否与丹道结合,能否达到行功结丹以及大小周天等,确实是一个谜!我的意见很清楚,太极拳是行功修持的法架,丹功修为与大小还丹是可行的。它不仅表现在《张三丰炼丹秘诀》,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修持门确定的事实。同时我也觉察到诸如其它各门派中,都能同样有功行的修持方法。在《养生修真证道弘典》中这样写道:“夫功行者,功法道行也;修持者,修真持定也。”观夫古来养生修真之士,莫不崇尚功法道行之传承,又莫不专致于修为持行之苦恒,盖非此实不足以略窥性命之奥秘,略窥养修之门庭。在传授古今功法道行之传中,即不外乎于二种途径,一曰“显传”,二曰“秘传”。所谓“秘传”者,师徒口耳的传授;“显传”者,则是用文字书刊传承。但从古以来的书传,大多是采用隐语或喻语,常使人难以理解。至于口耳之传,则多采用心传口授,故多以口诀为之秘诀口授。
    仿佛居士有诗曰:

功行归真无为外

修持道悟自然中

    在功行修持丹道各派法诀,其中就有武术各门各派所传的功行修持法,也是结合丹功修持的密诀。其它还有各种教门内的秘传功法,如佛教的禅宗、禅密功、白教的大手印、密宗的大圆满,还有净土宗、天台宗等等。道门中的流派也是非常多的,这里也不作详细介绍了。印度是一个佛教的国家,同样有许多流派,诸如性力派。印度出名的瑜伽术,它就有许多宗派之分。在诸多佛、道、儒、武以及印度教、回教等都有秘传行功修持之法门。但是各种流派都有各种共性,尤其是对形气神的修炼,所以在各门各派中有相通之处,也因于门派侧重的要求,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也有共性贯通的轨迹。
    我国道文化是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早在数千年前就有许多先哲明道者的著作论文闻世,也是当今研炼养生丹道的经典著作。诸如老子的《道德经》,还有汉代的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也被历代奉为“万古丹经王”。此外有《悟真篇》、陈抟的《无极图》,它是修炼内丹也是佛道相融的蓝本精图。陈抟(希夷)用此图解炼丹过程,其注文也为炼丹术语。后有著名的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他用此图解来说明宇宙的发生、发展过程,故其注文大多为宇宙生成的术语。值得我们借鉴的,他有这样一首诗:“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循阴阳造化机,子自母生能致主,精神合后更知微”。这里重要的提示一下,到了明代有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丹道修士,他就是来知德(1525-1604),号瞿唐,通过他的潜心研究,就在万历26年(1598年),完成了世称绝学的《周易集注》。他所绘制图,后人称之为“来氏太极图”。
    这三张图都是历史上修炼内丹而又创举代表性的图解。陈抟的《无极图》,他的论述是“后天返先天,从有返无”的途径,故也定名为无极图。而周敦颐则是阐发“先天生发,从无到有”的规律,故定名为太极图。无极主返还,太极主生化。所以《无极图》和《太极图说》,可谓二者同出而异名。《来瞿唐先生圆图》,他表示了中国的时辰、月轮和一年24个节气,农历的日期变化,即来源于来氏太极图,据观察我们的银河系的形状极像来知德太极图的形状。来氏太极图主要是依照“主宰者理,对待者数,流行者气”而绘制成蕴涵着天地万物的演化之理。
    不管是陈抟的《无极图》,还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或是《来氏太极图》,金代太一真人创太乙道,教内嗣有秘箓法,又创《元极图》。其实他们之间都可谓同出而异名,参合这些理论,则可明生化返还的运动规律,也是太极拳行功修炼的基础。

太极拳与内丹学

    太极拳与气功、内丹学,其实都是相通的。丹道的理论和太极图解,都是太极拳与内丹修炼的基础。尤其是明代的《来氏太极图》、太乙道的《元极图》都是内丹修炼之图,也是非常科学的功行修持法门。中国文化的根在在于道教,它有几千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经过历代多少先哲们研练、总结,使内丹学得以更加完善的发展。
    据胡孚琛先生的《辨难答疑第十二讲(一)》中讲到:“近十年来内丹学已同西方心灵哲学和心灵科学接轨,《悟真篇》等重要丹经被译成英文,英法美俄诸国都出现研究丹道的学者,国内一些高等院校也有数拾名青年学者选作内丹学的课题得博士学位,内丹学的研究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承认。”
    笔者对太极拳、气功、丹道学研炼有年,长期从事气功治病和教学工作,如今虽退休多年,经常参与有关气功、丹道的课题研究。自04年起,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安德生肿瘤医院与上海肿瘤医院成立国际整合医学肿瘤中心,通过肿瘤病人结合气功康复锻炼,对病人免疫机制的提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就是该国际整合肿瘤中心的气功康复总教练。专以给病人上课教学中国气功,同时结合课题,分组对照,在诸多的课题的实验中,气功康复取得相当的成果。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国反而处在被动阶段,有许多国粹还要有赖于外国的支持。关于内丹学,看来国内外都在研究,作为我们是中国人,太极拳与内丹学是国宝,我们何不认真地学习,体会一下张三丰祖师的《太极炼丹秘诀》呢?
    这里有《参同契》精句一首,勉诸同好:

契论金歌讲至尊

不将火候注于文

要知口诀通玄处

须与神仙仔细论

    目前上海非常盛行的一种功法,那就是印度著名的瑜伽术。中国唯一的政府机构属中医大学的,那就是上海气功研究所。整个研究所的底层全部租借给瑜伽术的会所,上海像这样的会所太多了。因为它的收费普遍都非常高,每月几千元都不算稀奇,而且去学练的人也不少。从它的功行修持也属于一般技能,实际水准来讲也只能说是中小学的水平。何以如此兴盛,我想可能也是一种时尚吧!瑜伽术似乎越来越被世界人民所接受,学练的人也很多。有的单位还给予报销,组织职工参与瑜伽锻炼。但是中国的气功、内丹术、太极拳,就没有这种幸运了,一期学费几百元,也少有人问津,这确实存在着不公。中国的气功与太极拳难以开展,好像这都是老年人学练的东西,所以招生对象也缺乏这方面的认识。
    印度有许多瑜伽术的会所,也是专为修持的苦行僧。世界各国都有人专程去学习、研练,也有人去采访宣传的,作为一种文化瑰宝播发于电视节目。我并不否认印度教与瑜伽术有数千年历史,而且早在汉唐时期已传入中国。后人又以佛道相融,道教的内丹术与中国佛教的修为,创编了太极图。明代的内丹学和太极拳又有了新的发展和飞跃,传于道门与民间的颇多。八十年代有些气功界的同仁,去日本、美国等国家,虽然并非高层次的气功师,但在国外到也兴盛不衰,我想似乎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1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8: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太极拳能否长寿

    近代有些太极拳名家不一定长寿,未能寿终正寝。那么练太极拳是否能达到真正的延年益寿呢?确实令人困惑。笔者长达一万余字的《延年益寿话太极》的一文中,比较详细地解说了这个问题。也就是太极拳确实有利于健康,有利于生命的延续。但是为什么有些太极拳名家英年早逝呢?也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诸如杨澄甫、陈照奎,也都只有五十余岁而逝。就是赵堡太极拳的任长春和他弟子杜元化,他们的寿命也不算长,郑伯英宗师也只有55岁,我不想追根寻源去找什么原因,但是不得不令人怀疑太极拳能否长寿?难道张三丰造拳只让人活五、六十岁的吗? 三丰祖师告诫我们“不作技艺之末”,而真正的目标,“愿天下人延年益寿”,祖师之用心何其良苦!
    当然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先辈们都研究了一辈子,他们作为这是一生的追求。它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文化底蕴。但是我们首先要把身体练好,这是学拳炼功的基本要求。
    我们的郑悟清老师他就是在不断地研究拳架,也是在不断的研究中有所改进。所谓易则极易,难则极难。非难不易,以易见难。所以太极拳仍是一层功夫一层道理一层技术,太极拳是学到老悟到老,是一种永无止境的学问。
    郑悟清的教拳生涯有五六十年,他的弟子有解放前的早期弟子,有解放后的中期弟子,还有文化革命期间和文革后的诸多弟子。老师所传授的技法和拳架,亦在不断的改进。也即是悟中改,改中再悟,精益求精,高瞻远瞩,然后达到炉火纯青的神明阶段。
    我们大家都知道,郑悟清老师年青时身体并不好,身罹顽疾,先天禀衰。后来通过练赵堡太极拳,得以彻底改变了身体的素质,生命的质量提高了,老师练拳养生都非常好。所以老师教导我们,第一要把身体练好。二师兄郑钧早年因工作关系,得了一个不治之症,那就是矽肺病,此症很难痊愈,通过练太极拳把身体养好了,现在仍坚持承上启下的郑悟清太极拳术,确实令人敬佩。

太极拳的练与养

    有些太极拳宗师由于英年早逝而否认了他的成绩和功夫,这一点我不能苟同。因为人的生老病死很难预料,简单地否认他的功夫,否认他对太极拳的贡献都是错误的。解放前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而如今人的平均寿命已有六七十岁,那些发达国家人的寿命更高,所以人的寿命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过去科学不发达,医学比较落后,往往有些疾病,而并非绝症就夺去了人的生命。某些疾病如果放到现在大可不必惊慌,有高超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像杜元化先生的胃溃疡出血,现在完全可以作手术治疗,毫无惊险之虑。
    但是有一点是非常重要,你的太极拳练的再好也是没有用的。你要懂得会“养”!如何去养?而养又是什么呢?养能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也就是巩固和保养所获得的成果。树立而有增强了人的免疫机制,养成健康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对于人体细胞的更新换代,以及DNA的复制基因,有着相对的动态平衡。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有些人也不练功不打拳,他(她)们的寿命也不短,八九十岁高龄的也颇多。我想主要是在自然环境中很好地保护自己,甚至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我觉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不懂得养。
    有些持亚健康的名人,由于他们不断的透支,最后造成英年早逝。诸如我们熟悉的陈逸飞画家、电影名演员傅彪。一个是为了圆自己的梦,为了实现他做影剧导演的理想,不惜余力,他的那种艰辛,那种压力难能言表,最后那部《理发师》也未拍成,陈逸飞先生现已西归。还有演员傅彪,刚刚换去了肝脏,又要进入新的战斗。我不知道一个人能经过几回这样的折腾,是否就像江湖上有一句俗语,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我想至少太不值得,因为他们本身都处在亚健康的低谷,所以说不行就不行了,说走就走了,那些英年早逝者令人遗憾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41

帖子

38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4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8: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生命


    这里我还得说说一代宗师杨澄甫,我非常佩服杨澄甫,澄甫公确实是一位德高望重,他的武功盖世,并于内外各门各派中,均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对杨氏太极拳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丰功伟绩,也是世人公认的一代伟人。但是就在1936年,正当澄甫公武功登峰造极之时,竟然撒手西归,年仅53岁,不得不令人猜测。众说纷纭。最近我在台湾的《太极拳》144期杂志刊登了瞿世锺的文章,名曰《太极拳宗师杨澄甫》一文,其中比较翔实地介绍和分析了澄甫公的死亡原因,我认为还是很科学的,值得后人借鉴。在文中他否认了澄甫公因发劲过猛,而导致内气的损耗,他引用了景华老师的话,他说:“决无此理!杨家之弹簧劲,放长击远,极其轻松巧妙,丝毫不用蛮力。露禅公、健侯公发劲刚猛,均享年高寿。我已八十余岁,发人于寻丈之外,毫不费力”。这里他说明了发劲并不影响或伤害身体。同时他也说到澄甫公乃是忠厚之长者,身不二色,是一个洁身自好,也排除了贪恋女色之嫌。
    那么澄甫公究竟出于什么原因,令他过早的离开人世,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令人深思:“景华师深通中西医理,认为澄甫公不幸早逝,乃饮食不节之故。澄甫公青壮年时,抖白腊杆左右各200遍。在树椿上刷杆,亦须左右各200遍。站桩要站三柱香。练拳辛苦,食量极大,每餐需食高庄馒头30个,猪蹄及家禽各一只。景华师初到杨家之时,见澄甫公狼吞虎咽,好比《水浒》上之打虎将武松,大吃一惊。日久司空见惯,不以为奇。澄甫公成名之后,不再苦练,热量无处消耗,而食量丝毫不减,体重增至288斤,而且喜荤厌素,胆固醇及血脂必定甚高。澄甫公之水肿,并非肾病,乃心脏病,是长期血脂过高之恶果也。古人云:病从口入。此乃至理名言!”
    这篇文章我看过多次,确切地讲我非常惋惜这位伟人。但是生命只有一次,如何保养自己似乎太重要了。以上的例举太多了,不便一一叙述。就杨澄甫宗师来说,确实犯了古人训导之大忌。《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就是不主张过饱饮食,这样会使血液过多集中肠胃,使心脏等重要器官严重缺血。如果长期暴食,摄入量超过自身的需要,就会变成脂肪贮在体内而出现肥胖症,严重的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也会接踵而来。我在师传秘笈中有《钟离省心法语》,其曰:“善养性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多则损气,渴伤血。先饥而食,食不过饱,饱则伤神,饥则伤胃。饮食务取益人者,仍节俭为佳,若过多,膨享短气,便成疾哉。
    古人说话非常有道理,饮食过饱对一个人来讲绝对没有好处。所谓“钟离“者,大概就是八仙中的汉钟离吧!古人往往也是采用少而精来摄取人身必要的养料。
    去年有一位道友来看望我,应该说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再说我们是志同道合的契友师兄弟。但在我们面谈交流中,我竟发现他两手阴寒,面色暗淡,说是水土不服,实是病气侵身。那天聚会后,我们在地铁里握手告别,他告诉我明天即买票回家。我说兄弟贵体欠佳,咱们师兄弟来日方长,你要回家好好调养身体,容后再好好聚叙。因为我感觉到他已经在亚健康的低谷,不料反其道而行之。他的心情我能理解,他的精神难能可贵。可是在亚健康情况下的透支,他将会有如何的后果呢? 这个代价太大了,真的,不愿意谈这种令人心碎的事,因为我觉得太可惜了,太遗憾了,一想起来就会痛心疾首,肝肠寸断,愿天下人珍惜生命吧!

切不可心止于拳

    其实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暂的,一瞬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想当初跟老师学拳的时候,我们还很年青,当时还很幼稚,对当时老师的用心良苦知之甚少。怎么能料想到现在都到了当年老师教我们拳的年纪了,老师一生追求太极,痴迷太极,而我们能为继承老师的太极拳做些什么呢?
    我们不仅懂要继承发扬武当赵堡太极拳的精湛技艺,同时我觉得应该尊循张三丰祖师的教导,而他的宗旨是在使后世之习拳者,切不可心止于拳。这句话非常重要,大都人只知道练拳、散打、比技,要不就是活动活动锻炼身体。而真正之目的,知者甚少。笔者写了那么多文章,尤其《太极拳与内丹修炼》长达数万字,其目的也就是三丰祖师的宗旨:“习拳者切不可心止于拳”。那么祖师授拳于何意?三丰祖师是用心良苦地告诉我们,学拳不是最终的目标,而其真正契机是什么?他告诉我们:“期能上合于丹,精进于道”。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他要求我们能上合于内丹的修炼,并能进入道的修为。
    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张三丰祖师把太极拳作为是一个“入道之基”,我们知道进入“道修”是一种非常不容易的事,而太极拳就是一门“道基”,也就是入道之基础。在赵堡太极拳的陈青萍之前,都非常重视道修,也就是张三丰说的:“期能上合于丹,精进此道”。
    学太极是养生入道的基本功夫。而养生入道以保养心意,安定性情,聚合元气,收敛精神为主旨,所以学太极拳者,也应该重视这方面修炼。赵堡第二代宗师邢怀喜著《太极拳说》曰:“夫太极拳者,性命双修之学也。性者天,上潜于顶,顶乃性之根;命者海,下潜于脐,脐乃命之蒂。故知双修之道,在天根海蒂之合也。”太极拳离不开性命双修,如果离开了性命双修,我想可能会进入外家拳的范畴了。
    赵堡太极拳自陈青萍之后,大都主重于技击,尤其在后清至解放前。在评定一位太极拳师的内功优劣,非常侧重于技击,“武功盖世”就是评的拳师的根本标准。以前我曾听过多位太极拳师轶闻,所谓“天下无敌”这屡闻不衰。其实在当时的社会也确实如此,如果你没有扎着的功夫,缺乏那种武功盖世,也就很难立足于武林。所以各门各派都有几个武功佼佼者,我也并非反对。技击是太极拳的灵魂,而养生则是太极拳的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6

主题

299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504
发表于 2007-4-20 00: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那!这那里是“切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36

帖子

97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29
发表于 2007-4-20 16: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噢,是邱处机的教外别传.真正的性命双修功夫.在道教属龙门派系列.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他爸是千峰老人的弟子.是该派首次广大的弟子.以前都是秘传的.如在世的话该百岁左右了.

江南小城鱼米乡,二泉映月天下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