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占經》的歷史貢獻
江國樑 《開元占經》乃唐代瞿曇悉達撰。該書一方面談論了唐以前的『宇宙觀』,如『天圓地方說』、『蓋天說』、『渾天說』等,其基本上是主言『渾天說』;在天文觀測方面,他是採用『周髀』的原理和『渾天儀』,從而把該時期的天文學推向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它還廣泛地涉及到『天文星占』等的『天人合一』內容。這方面雖然也受過後人非言,或斥之為『無稽之談』。事實上遠非是此,如書中保存了秦漢以前大量的天文活動和天文資料,給後世天文研究留下了寶貴的『遺產』;在天文學上展出許多新概念,如『天地名體』、『日名體』、『月名體』、『二十八宿』以及『中官』、『外官』等作為『體』與『時位』的定義。又如五星言『體』,言『流行』;客星、雜星、妖星、彗星等言『體』,言『象』,言『出沒』,言『流行』的說法,確實把陽象的天體『複雜化』了。這種『複雜化』,正反映出『星象』在天體中的『時位』結構及其變化,已具客觀的存在。這種『存在』,不但證明易學中的『陰陽』結構變化多重性論說的正確,而且也使傳統的『時空觀』,萌生出一個新的命題,即,『時間』是什麼?它是如何存在?我認為,這應當是《開元占經》在歷史上的偉大貢獻,雖然,它並沒有引起後人的注意。
《開元占經》在其他方面的貢獻也應當予以說明: 一、地動說。如:『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此言天地對應說;『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此言陰陽說;『織女星非故,山搖地動』,『山崩,修北斗七政之事』,此言天地相應說等。 二、氣候變化說。如『陰陽凝為雪』,此言陰陽說;『霜非時而殺草,是時而不殺』,此言時應說。『天者變化行精氣者也,令者謂暴風雨霹靂』,此言應天說;『陰氣伏於黃泉,陽氣上通於天,陰陽交爭,故為電』,此言陰陽變化說;『歲星居牽牛,多旱』,『歲星居須女,歲多水』,此為自然災應說等。 三、保存了唐時的曆法:麟德曆和天竺『九執曆』。 四、『星圖』古今考。 五、保存了古今積年和章率:其中『積年』是研究古往今來的事物發生發展的一項重要『數據』。 六、關於『物占』問題。這是頗受爭議的問題,但我認為,若使能從『天變地化』這一自然法則來認識,就不難發現『感應說』在『物占』中所得到的印證。這方面,應多加研究為妥。
古經緯說,知百世之興衰 ── 孫的《古微書》
江國樑 案語 江氏案:『讖緯』之說古有之,而詳說者亦多有。如在定義上講,『讖』是神的預言,『緯』是相對『經』而言。如以先後出現上說,則是『讖』先於『緯』。如從質上言,『讖』與『緯』祗是異名實同。如從源流追溯:有『河洛』說;有孔子說;有鄒衍說;有漢成帝、哀帝說等。參于評論的有,漢賈誼、張衡、郗萌……;明胡應麟、孫……;清迮鶴壽、蔣清翊……;近世學者顧頡剛、姜忠奎、鍾肇鵬等等。我認為:爭論是有益的。若以歷史唯物論和考古、自然的角度去探索,有三點值得注意。一、上古的巫占──易──讖緯的發展脈絡和體係。二、占卜辭、神話──易傳──《元命苞》、《易緯》等,成書的上下限關聯性。三、『讖緯』與『宗教迷神』,『讖緯』與『自然科學』的關係等。如果我們忽視了這些內容,就會造出更多的新神話,或斥之為『迷信』。如果我們能認真地科學地研究『讖緯』,就不難發現其中包含有諸多的科學內容,也就不難揭開那些不學無術的造神者的偽科學面紗。讓中國古代科技再創輝煌,再現蓬勃的生機。
《周易曲成》編後記 案上書稿《周易曲成》終校已畢,我長吸一氣,真是高興極了。然而,案頭上一張合影照(一九八五年)映入眼簾,一位文質彬彬,戴著極深度眼鏡長者,似乎表露出他在傾聽我講述《周易原理與古代科技》書稿留下的喜悅,示以『我給你寫幾句』的獎掖之情──這就是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七日劉蕙孫教授為拙著填詞《賀新》。他似乎在勉勵後輩,也在發抒自己傾一生精力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精萃所在。他談六經、歷史、也談文學、詩歌、考古、醫學、氣功,還談天文、地理、兵法和算法等等。他說『六經皆說《易》』,『《易》講理數,更講科技和致用』,確實是學《易》者所必需。祗要看看他的論著存目(附),就可明白他的學術獨特風格。有人說他『怪』。若從我面授時的體會,也可能是這樣,如當他說到儒、道、釋三家理論異同時,則口風一轉,就談到『聖功』,談到周太谷學派,而且談得很細膩詳明,使人既感到詫異?但又很快轉入『神思』。又如,他說『河圖』、『洛書』的理論和應用時,一邊說:『我不懂風水。』一邊又對風水術中的《葬經》、《黃帝宅經》和『三元』、『九星』、『長生』、『三合』、『巒頭』、『理氣』的理論,以及郭璞、楊筠松、蔣大鴻、紀大奎、端木國瑚等的著作,又談得非常中肯公允,這不得不引我敬重。真如呂祖所言:『希奇希奇真希奇,心腎原來非坎離』吧。
自從業師黃壽祺教授介紹我求教於劉蕙孫教授門下的那天起,我對他與師母程家芬印象是:和睦、深情、慈悲、善良;博學、性格開朗。所以我愛到鴻桷樓,愛在他的書房裏多坐一會兒,體味他的每一句語意。事實上,劉老於一九八六年送給我的幾本油印本,包括《周易曲成》、《易學象數別論初衍》、《鐵雲詩存》等。開始,我以為讓我好好學習,然而,到了二OOO年,得知國內出版部門已退回《周易曲成》的稿本是『全國古籍整理重點項目』的作品時,我纔意識到劉老的當時的真心和用意。因此,我要義不容辭地為劉老出版這部引人矚目的專著。 一九八七年,劉蕙孫教授還特意為福州琅岐九龍山周易城太極閣,用甲骨文重墨寫上一塊匾:太極閣。在近視極度的情況下,還書寫一份『賀新』,作九龍山周易城的鎮山墨寶。 一九九八年六月七日,我在菲律賓組織了一場『紀念中國易學家黃壽祺、潘雨廷、劉蕙孫教授逝世』座談會。并先後發表了我的《清明祭‧文林山烈士紀念堂》和偉民先生的《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等紀念文章(載於《世界日報》、《聯合日報》),以示緬懷。 為紀念劉蕙孫教授逝世十周年,同時紀念劉鶚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年,謹編這部文集,獻給讀者,獻給易學之林。 江國樑 敬誌 二OO六年七月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