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101|回复: 0

东瓯图腾考(续)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867

帖子

44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08
发表于 2008-5-26 12: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瓯图腾考(续)


三、瓯越鸟图腾考
瓯越古越先民除“蛇图腾”崇拜外,同样存在着“鸟图腾”崇拜。从文物考古看:浙江最早的“鸟图腾”,应是距今7000前的河姆渡文化中的“双鸟朝阳”
图腾。这件名为“双鸟朝阳”象牙雕刻蝶形器,堪称国宝。全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该图中间为一组由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太阳纹,外围周边刻着炽烈蓬勃的火焰纹,象征太阳光芒。两侧对称刻出一钩喙双鸟(鸡),似在引吭啼鸣。蝶形器的边缘衬托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除了鸟(鸡)和太阳纹中心以圆锥浅钻之外,两鸟(鸡)两侧各对称钻通三个圆孔。
黄懿陆《从壮族鸡卦看<易经>起源》(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版)中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太极图”。蒋卫东在《涡文·湖沼崇拜·鸟形器》(《河姆渡文化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中认为 “双鸟连身的鸟纹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或生育的主题含意”,即生殖崇拜。但学界多数学者,如林蔚文《越人崇鸟源流考略》(《民间文学论坛》,1986年第六期)王大有的《龙凤文化源流》、孙其刚《河姆渡文化鸟形象探讨》(《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7年第10期)石兴邦《我国东方沿海和东南地区古代文化中鸟类图像与鸟祖崇拜的有关问题》(《中国原始文化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蒋乐平《浙江史前鸟像图的寓义及流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长征出版社,1997年版)、陈勤建的《中国鸟信仰》、黄厚明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等均认为:中国鸟图腾的源头应在距今7000前的河姆渡文化之中。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太阳应是天体自然崇拜中的主神之一。太阳崇拜可以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而太阳和鸟有何联系呢?学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陈勤建的《中国鸟信仰》解释较有代表性:因南方古越先民的农耕文明主要是稻作文化,稻谷是古越先民的主食,“人得谷,即不死;谷能生人,能杀人(《越绝卷第十三·越绝外传枕中第十六》)”。因而普遍信奉“稻从鸟来”。 即从“野生稻”到“栽培稻”,是鸟所发现。而稻作需要阳光,鸟又翱翔于天,为人所不能。日出与日落,是鸟负日所致,即所谓“金乌负日”。“乌飞兔走”,即是日月运行。故萌生“太阳鸟”图腾崇拜。
“太阳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又称金乌、阳乌、赤乌,或称三足乌。神话“羿射九日”,即“羿射九乌”。传说此鸟为日之精,居日中。汉代画像砖上常有三足乌,居于西王母座旁,为其取食之鸟,或说即青鸟。汉王充《论衡·说日》(卷11)“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西王母)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张揖曰:“三足乌,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后亦因以借指日。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清·仇兆鳌注引黄生曰:“三足乌,即日也。”宋·陆游《月夜短歌》:“明星虽高未须喜,三足阳乌生海底。”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玉署螯峰歌(答伯庸)》(卷八)“日有三足乌,其光映顾菟;海有三足鳌,神山簸灵涛。”
“太阳鸟” 岩画在台州亦有发现。2002年12月,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共和村茅山头发现秦汉时期岩画。2004年10月,路桥区文化体育局编撰出版了经著名文物专家朱伯谦、陈元甫诸先生审定的《路桥文物》(人民日报出版社)。书中简要地介绍了 “共和岩画”,现为路桥区文保单位。《台州市志》副主编严振非先生,在《东瓯国研究·东瓯文化考》(中华书局)中,提出“共和岩画”刻有太阳、鸟、禾的图案,可能是古越先民的图腾崇拜。为进一步了解“共和岩画”中的阳、鸟、禾图案,今年7月19日,笔者在严振非先生伴同下,冒着酷暑,对“共和岩画”进行实地考察。在路桥区桐屿街道共和村茅山头南麓峭壁上,刻有三壁岩画(原为一体,因年代久远,水平垂直裂缝,风化而裂为三壁),总面积约30多平方米。岩画风格古拙写实,结构松散,风化严重,兹将能辨认的叙述如下:
东壁刻有禾纹与一“戉”(从东至西,下同)。中壁上刻三“戉”;中刻二鸟,鸟首东向;下(其东侧部分因风化而崩坍)刻二“戉”。西壁(岩高3米,岩画高1.2米,宽4.07米)上刻二“戉”一鸟(此鸟图案最大,从头至尾长21厘米),鸟首东向;中刻“双鸟朝阳”(下有波纹),三个呈三角形的同心圆,一“戉”;下刻一椭圆形图案,内已漫漶不清。“共和岩画”有两大特点:
一是“共和岩画”的“九戉”图案为台州首次发现。在三壁“共和岩画”中共刻有九个大“戉”图案(尚有“小戉” 图案,因风化严重,难以辨认),最大之“戉”,高30厘米,宽50厘米。一处岩画集中发现“九戉”图案,此为台州之最。“戉”是古越先民标志,温黄平原作为东瓯古越先民主要活动中心地之一,根据图腾的反复性与同一性特征,应是东瓯古越先民的主要标识。大“戉”图案,又以“九”数体现。其象征意蕴,文化内涵,耐人寻味。

二是“共和岩画”中“双鸟朝阳” 图案颇具特色。“双鸟朝阳”
图案高25厘米,长48厘米,太阳直径15厘米。与河姆渡“双鸟朝阳”等鸟类图案相比:相同之处有二:首先均是“双鸟朝阳” 图案。其次是“共和岩画”中鸟类图案与河姆渡陶鸟造型较类似,都比较丰满;更类“三足乌”造型。不同之处有三:首先是“太阳” 图案不同。河姆渡“双鸟朝阳”的太阳图案为“重圈形”,而“共和岩画”中的太阳图案却是“米字形”。其次是“双鸟” 图案向背不同。河姆渡“双鸟朝阳” 中的“双鸟”
图案是“双鸟相背”形,而“共和岩画”中“双鸟”
图案却是“双鸟相对”形(按:其东侧鸟形图案,因水平垂直裂缝,而风化剥落,只能辨认其头部及上半身)。再次是“双鸟” 图案部位不同。河姆渡“双鸟朝阳” 中的“双鸟”
图案仅为颈部,,而“共和岩画”中“双鸟”
图案却是全鸟。
ddao.net
需指出的是,“共和岩画”周边文化遗存较为丰富:附近有梅屿商代文化遗址〔峰江山后许村〕、小人尖西周文化遗址〔路桥街道石浜村石浜山〕、历代志书记载的“徐偃王墓”、桐屿汉至南朝青瓷窑址〔桐屿镇埠头堂、高峰盐岙村〕等。“共和岩画”中“双鸟朝阳”
图案,是目前台州所发现的首例。与河姆渡的“双鸟朝阳” 图案有无源流关系,目前虽然未能确定,留待进一步发现与研究;但其属于东瓯古越先民的“太阳鸟”信仰范畴和稻作文化的孑遗,应无悬念。







我要转帖十万张,金之本色在于光明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