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龙戈

新版主上任!

[复制链接]

0

主题

34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发表于 2013-1-28 23: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先读圣贤书,是有原因的,正因为自己是人,与人相处也是佛认为的头等大事,不明伦常,怎么能与人相处好呢?例如父子,这个伦常讲的的孝,很多人都知道要孝顺,听父母的话,如果父母有错那怎么办?不听是不是不孝呢?如何应对这个孝字?如果你认为父母有错,那你又是以什么为判断标准?如果你以佛经为标准,你的层次去到哪里?你以这个层次误解佛经有没有益处?
  假如父母喜欢吃肉,杀生,你信佛,你父母不信,你怎么办?叫你吃,不准说佛经,你怎么办?很多人也许是福报大,没遇到这种情况。学佛的人都知畜生是不净业而生,所以身不净,吃之无甚营养,而且担因果,还有众生在轮回中都曾为自己父母,吃之如同吃自己父母之肉,吃肉者不能证无上道,对学佛人来讲,这件事不能做;但如不孝,无论你是否皈依,佛都不承认你是弟子,不孝是不通忏悔的,就好象在这个世间故意杀人不能免死罪一样。
  我以前读佛经不多,所知的是佛讲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事,如不能做到有信、有解、有行、有证,就是迷信,单凭读佛经,而不走这几步,不是信佛的人,顶多是个学者。佛教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吗?说有一个人所有的佛经都读了,到最后还是无法往生,这是一个多大的教训!所以我相信佛经的含义并不只是字面上所说的那些。我曾背过一些书,但出乎意料的是,感受到的却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感受到的却是那作者的思想、他的存心,他为什么这样编书、他是如何想的,都能感受到。所以当有人说读经时不能中断,不能想是什么意思,你想破了头也无法想到这句是什么意思,我就相信,的确是这样。
  个人觉得,读佛经主要是感受到佛的思想、存心,即是自己的心与佛相应,感受到就要去做,才能逐渐提高。从小就去读就较好,到现在长大了,思想有了更多染污和博杂混乱,背下所有佛经也是无用的,无法进入佛的思想。思想是抽象的,无感受存在于心上,也不知道做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硬要去做就只能是照搬,生搬硬套,做人不是越来越不清楚吗?信心从何而生?那只有小心求证了,我没有师承,但沿着古对先贤的足迹,一步一步去做,也能明白怎样落实做人的道理。圣人讲的是现在,做好了现在就是做人的事,然后再求证过去、将来和佛讲的十法界之事。这样做人就不虚妄。要是一上来就因果报应,十法界的全上来,这样与人讲,相信连人仅有的一点善根都毁了。听说过佛与菩萨渡人都是先随顺人心的,然后再把人渡了,是这样的。要是到人间来一上来就叫大家读佛经,能不能得渡很难说,渡人也是讲缘分。
  释迦牟尼佛都劝父亲念佛,而不是念佛经。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好,值得提倡,证明念佛易成无上之道,应多劝人念佛,以读相关佛经为辅。事实也证明,很多高僧大德在开悟了之后,都去以念佛为主了。我所了解到的先说到这里,个人所知有限,希望朋友们多说一点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发表于 2013-1-29 01: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戈在2013-01-28 12:12:56的发言:

 

《素书》说“弃玉抱石者盲”,任何古文经典和佛经对比起来都像是石头和玉的比较。

这个话说起来,感觉是有些夸张,但相信正信且具有正确知见的学佛者都会认可这个意思。

可能也有些人,是因为“敬畏”等等的原因,不敢轻易阅读佛经,相信也是以往累劫的因缘所致,当作忏悔并求佛护佑早日回归正信佛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1-28 12:14:01编辑过]

圣贤的智慧是以古文的形式留下来的,圣贤的智慧说的是世间的事,佛经说的是从这个世间出离的智慧,若论两者对世间的认识:那是相得益彰,不谋而合。觉得不应存分别心啊!圣人的存心,谁能明白,圣人也有出世间之法而不说也许别有原因,圣人说人道的事也是一种顺应也未可知,在佛还没出世前,孝是排第一位的,以孝治世,如尧舜周等朝,到春秋时期佛出世了,对人道的开示也是把孝放在第一位,不孝者,不是佛门弟子,这是入佛门基本条件之一。历朝以来以孝治国,国君越有孝道,朝代维持的越长。十善五戒中的五戒与经典的五常对应,十法界都是以十善为大地而存在,圣人教人以善与佛教人以善又有何区别?如没有圣人所讲的善,十法界就不存在,那佛住哪里呢?阿弥陀佛成佛用了五劫修成,然后渡人到现在已十劫,一劫是四十三亿二千万年,这十五劫所有功德都化为一句佛号,念佛就能得到佛的功德,用这个来渡人,这本身就是善,也就是圣人所说的格物,没有物欲之念,才能舍这些功德与人,让人消业,这与圣人所教本来就没分别。事实上石头与玉本来就是一样东西,就好象石墨与钻石本来就是同素异形体的道理一样。从利的角度看玉不如石头,玉值钱是财富,但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根,而且是排第一,人舍不了财就要进地狱了,石头遍地都是,舍不了石头的人应没有。和氏壁的故事应知道怀壁就是罪,引发人的占有欲,怀壁者很容易性命不保。照《索书》这句话,你的理解,这话是站在世间的角度看问题。再好好想想,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圣人以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认知了人伦,知本分而后能尽本分;佛讲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过去生中持五戒。这都不离道德的范畴,佛与圣人所说都一样。是有些人今生做了不少亏心事,不敢亲近佛门之物,并不是佛不慈悲,而是护法之神的缘故,令其心生惊怖。一句佛号已包括释迦牟尼佛49年所讲的法,如既念佛又念佛经这就是主次不分了,是一种退步的学习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17: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是根据众生的跟器来施设法门供众生选择。同时也说了,”以下法者不得上法,用上法者乃得上法“(《佛藏经》)。孰不知正是因为有了卑慢,才造成自己障道的因缘。也难怪,众生福薄,还需要继续累计资粮。

 

“一句佛号概括事理”,本来是得道高僧的智慧开示,需要悟入者才可以道得,现在随便一个人都这么说,就变成是妄语了,因为搞不清楚哪个是事、哪个是理?!

 

禅定不能等同于修行佛法上的证量,”无始世来无有众生不得四禅“(《佛藏经》),所以您举例的那个修行者最后选择念佛求生净土,是有他的道理的。关于禅定于佛法上的修行,《六祖坛经》讲得也比较多,可以参考阅读!

 

而且念佛者,求生西方,也有上中下品,上中下生,九品莲花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之遥。当下不努力,总想靠加持,路漫漫其修远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1-29 17:09:56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发表于 2013-1-29 18: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对,很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13-1-30 14: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燕辉师兄慈悲。师兄博览群书,而且很有见地。令我获益匪浅。

 

尤其师兄看问题很有深度和广度,令我自愧不如。我因为一直学习理工科,工作6,7年后才开始学习儒释道经典,所以基础比较薄弱,难免看问题会有偏颇。和师兄交流过程,也让我不得不更加追求严谨和中正,虽然不能全然达到要求,却也令我收获很大。

 

《论语》《道德经》等内容,我是读了大量佛经后,才破除基本的阅读障碍的,所以我更多的从实修的角度去看儒道经典,有了些许受益。师兄前面提到博览群经却身未证道的例子,有些像《大乘方广总持经》里提到的达摩比丘(释迦牟尼佛)和净命比丘(阿弥陀佛)的故事。达摩比丘因为执着空法而不识真空,并且诽谤如实修行、传播正法的净命比丘,而堕入地狱受诸苦恼。也是要我们正信、实修,善守身口意行。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发表于 2013-1-30 22: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我觉得很惭愧。
  
  龙戈兄弟根缘深厚,所说所识也同样令我受益很多。
  
  深思之下,我也有时会有投机取巧之处,没把话说圆。好比说过学佛的人最后要舍佛法,这个话容易让人觉得所有佛法都不是珍贵之物,让人觉得是在轻慢、谤法。所以我得说清楚,如果单从佛经里拈一句出来,是很易出这种过错的。舍佛法这句是在《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说的,说的是佛法与非法的问题,说两者都要舍。我的理解是:佛将人比作是在苦海里浮沉,而法是筏,人上了筏是安全了,但不能永不到岸,我们学佛的人必须要到岸,到了岸就要舍筏才能上岸,这是世间的常理。
  
  我听一位法师说,以前僧侣群体之间有以自己所学门派的经文相互攻击的事情。我相信学佛的人是不会说谎的,这件事情先不论其中的人会担什么因果,单说这个根本原因也许就象我之前那样,只说经里的一句,这样会带给自己很多不便。这也许就是圣人总结的我们的言语要遵循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这一个原则的原因

  
世间大多数的人都有一个惰性,在理解上都会顺着自己懒惰的个性去找答案。我自己也常有这个情况,这就是虽有根福而缘浅的原因,缘浅就会不断退步。所以我以为,要是有自己证悟的正知正见,一定不能懒,要讲整篇的讲,不然就什么都不说,免得误人。

  大众都知道释迦牟尼佛讲法教学49年,但在灭度时说过一句话,他说自己没说过法。那么留下的这些经书又是什么呢?世间人可以认为这些是《金刚经》里说的筏。筏是在最后到岸要上岸了才舍的,在看到有的经书有说空、无之类的,大概就是说的这个事,而且只有证悟了的人才有资格说这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1-31 15:10:0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13-1-31 12: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兄修养也很好,在前面探讨中,我也时常用文字比较激烈,梁兄也没多做计较。

梁兄讲的那段《金刚经》原文是“是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大乘修行,讲究依照真心行事,而这个真心是不依意识心的爱憎取舍来观照的,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见道就是要找到这个真心,也就是明心、开悟,悟得诸法实相。所以如果执着于还有个彼岸,那还是没有成就。

佛法僧团中,斗事也是常有的,《佛藏经》中就有说“斗事五分”,其中仅有普事比丘一支为正法,而且人丁单薄,供养又少。佛也以此隐喻将来我们也是一样。

至于佛所说的没有说过法,也是依真心所说,也就是佛的法身,离见闻觉知,离语言文字。当然无法可说,也不会说法。切不可以“理”、“事”不分的对经典妄加评论。守住口业和意业。常行恭敬,下心求道。证悟之后,才能够相对了然,不至于出口即错。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发表于 2013-1-31 17: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戈在2013-01-31 12:46:02的发言:

 

                     大乘修行,讲究依照真心行事,而这个真心是不依意识心的爱憎取舍来观照的,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见道就是要找到这个真心,也就是明心、开悟,悟得诸法实相。所以如果执着于还有个彼岸,那还是没有成就。

佛法僧团中,斗事也是常有的,《佛藏经》中就有说“斗事五分”,其中仅有普事比丘一支为正法,而且人丁单薄,供养又少。佛也以此隐喻将来我们也是一样。

至于佛所说的没有说过法,也是依真心所说,也就是佛的法身,离见闻觉知,离语言文字。当然无法可说,也不会说法。切不可以“理”、“事”不分的对经典妄加评论。守住口业和意业。常行恭敬,下心求道。证悟之后,才能够相对了然,不至于出口即错。

 

这个说得好!很正确的知见,我应自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