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727|回复: 12

怎样尽快掌握太极拳 ()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发表于 2005-4-28 18: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是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庄道家哲学思想)的形体表现。我们只要通过对其正确的研习,感悟,就可掌握一些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等哲理知识,并可启迪灵感,开发潜能,提高认知水平等,这对人类为不断的破译和解释客观和主观世界的一切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可练就 超常的生理机能及“不漏形”的技击艺术。 然而,为什么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一听说这融“文化,健身,技击”为一体的太极拳就很片面的认为它只是“健身拳”或“老人拳”呢?为什么许多人练了几十年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有的甚至还产生诸如膝关节疼痛,行走不便等副作用呢?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太极拳爱好者极欲提高拳艺水平,探求太极拳真谛而始终无法入门呢?... ... 关键是认知与学练的方法有问题。 从学习和研究太极拳的现状来看,虽说不乏高手奇人,但由于方法的原因仍在初级阶段徘徊的习练者可谓不计其数,更有甚者明显偏离了太极拳的原则还自以为是的误导他人。为此,笔者不敢自私,也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冥冥之中,先师的嘱托驱使我应该把有缘得到太极拳,“明师”悉心教诲的感受和自己多年从事太极拳教学,研究,组织拳技比赛,与众多太极拳名家交流切磋的一点体会向同道们做一简要地汇报,并就怎样事半功倍尽快学练好太极拳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希望有助于太极拳学练者能更好地得以继承发扬并造福人类。即使这深切的期望能实现百分之一二,本人也就深感慰籍了。 一、客观认识 明确目的 太极拳以其“道”“术”的有机结合、独特的巧妙构思、蕴藏的深奥哲理及完整的理论体系堪称独步世界。它所体现的“人身、人和、天人”之和谐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和平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能否愉快生活的先决条件。太极拳不愧为世界瑰宝。合理探讨利用其利用其内含的哲学、伦利及道德等观点,对维护家庭、社会的和谐以及创造理想的生存环境等大有裨益;对完善当今那些只注重传授知识与启发创造力,忽视做人处世和德育指导的教育模式也是颇有好处的。同时还会给人们在从政经商、待人接物、陶冶情操。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太极拳可谓是一种较理想的直观教育手段。更是一门包罗万象而深遂的学问――太极学(道)。 太极拳作为一种“德、智、体”兼休的传统内家拳是很理想的运动,也是友谊与和平的桥梁,历来深受人们的青睐。多少人为探求太极拳的奥妙而毕生乐此不疲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近几十年年来,太极拳架及新改(创)编的套路已共达几十种,有关太极拳方面的书刊,宣传资料及音像制品等更是难计其数。各类培训、比赛、职称、考段位(级别)、学术研讨等活动举不胜举。此外,太极拳大师、名家、高手、传人、弟子等不断涌现。这为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各门各派,各施各法,众说纷纭,各显神通。一些只有初级水平的者通过套路演练(从某个角度出发,为了便于“理解”,勉强用“数”来表示的话,套路约只占太极拳的10%)就可获得教练员、裁判员、冠军(有的比赛还规定:参赛人数的20%为第一名获金牌获得者,80%为第二、第三名或银、铜牌得主,有时给选手评定名次时,甚至还要考虑其职业、师承及国籍等情况,以便予以“特殊关照”)、武术中(高)段及太极拳名家大师等称号。这种追求往往停留在“术”的层面上(缺乏对“道”的追求),更让人担忧的是拳术往往成了“权术”,追求名利则成了目的,这已成了妨碍太极拳运动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想比之下,我们的前辈大师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他们的拳艺、人品都经受过时间的洗礼,实至名归,所以人们才自然的称其为大师。而如今,名家大师遍地开花,实在有些浪得虚名。 从这一现状来看,我们不妨说:太极拳的整体水平在逐渐下降,已到了“假成真时,真亦假”,令人真伪难辨,不知何去何从的程度。这也使许多希望通过研习太极拳来了解、学习东方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在太极拳的这种严峻现实面前也无所适从。 难道我们就无法进入太极之门了吗?其实人人都有机会入门。关键在于其本人!我们之要以一般的长识为基础,走出盲目崇拜、迷信、固步自封、故意贬低或抬高他人的心理误区,以实践验证和被世人公认的几篇太极拳论原文为标准,对自己接触到的有关太极拳方面的套路、文章等进行独立思考、分析、比较等就能找到入门的途径。倘若将各种套路和理论文章都当作权威和经典来研习,只恐怕会越练越繁杂,越学越糊涂,一辈子也修想进太极之门,一般来说,我们在学练太极拳之前应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然后才能确定学练目的。 从掌握好太极拳的角度来说,太极拳一般可分为:拳架、器械套路、单练功法(行动)、推手、散手、拳理、哲学及应用等,这八项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并各有“初、中、高”级之分,在不违反太极拳原则的前提下,能演练基本拳架、可说是掌握了拳架中的三分之一或初级“形”阶段的内容。如果把这只占拳架三分之一的内容与太极拳等同起来,无意或有意的接受或推出“3.3% = 100%”的公式,就无异于瞎子摸象,只摸到一只脚就对其形状下结论了。这也是很多人练了几十年太极拳仍在门外溜达的原因所在。要掌握太极拳的中、高级(“气、意”阶段)内容,则必须经“明师”的身教口授! 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很多人只是学练太极拳的一部分内容,其健身效果难免会深受影响,至于想不断深入研究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语言或其他条件的限制而对太极拳了解甚少的学拳者,在确定拳架时应观看其是否能体现以下部分内容特徽:动作和乎人的生理特点,具有健身和技击意义,如果忽略了科学而高超的攻防艺术,学练时就不利于全身心的投入,从而也就直接影响强健身心的效果,同时也破坏了太极拳的完整性。演练时“虚实得当、中正自然、柔顺圆活、连绵不断、完整协调”等。适应性广泛,南女老少、体弱多病甚至某些残疾者均可学练。 我们对太极拳有了初步认知后,就要根据自己学练太极拳的目的(如为了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强健身心、钻研技击艺术、研习太极哲学、寻求精神寄托等)和应考虑的具体情况,选定某种拳架,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应计划,认真的去研习悟练,直至达到自己既定的练拳目的。 二、巡师访友 切磋技艺 太极拳论有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正确的方法是学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练在个人”。因此我们在确定拳架之后就要想方设法去寻找“明师”,谦诚的追随其学艺,才能学有所成。不然的话,可能练了一辈子页难入太极之门! 老师的为人、资历及其师承情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其跟师父学到什么程度。如果只学一些初级的东西,那么就是跟太极祖师爷学也只是徒具虚名而已。如果打着师父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的话,就祸害不小了。我们不得不慎重考虑。同时还要设法知道其拳术水平已达到哪一个层次。一个可供参考的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老师在练拳时可观察其脸颊、颈部或前臂的毛孔有时在没有外来因素刺激的情况下会张开(寒毛竖立),即常所说的“毛孔呼吸”,这可说明其已进入“气”的阶段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古人说:“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于中,得乎其下”。假如老师自己也只学了基本的拳架、功法、器械套路和推手技巧等一些“形”的东西,其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那么我们如果跟他(她)学练,只能是“取法于下,得乎其表”,学点“皮毛”罢了!所以,当我们遇到“明而不名”与“名而不明”的老师时,就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到“宁明勿明”,以免将来误人误己,后悔莫及。 教练是否“明师”又如何衡量呢?一般来说,“明师”最起马应该是:对太极拳有比较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武德休养、拳艺水平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生的方法;要有不求被人称赞,但求徒弟能超过自己的开阔的心胸,并能引导鼓励弟子向拳技水平高于自己的师付学艺,犹如中小学里的好老师总是希望自己教过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留学国外等,以便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此外,“明师”还应力争做到有较高的“道、术”造诣和超常的生理机能;对太极拳架、功法、器械套路能做到“知其所以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练),并能用具体的动作予以证明;推手艺术方面能做到“内化内发”,对外来蛮力能化解于“无形”之中,使对方的蛮力失去作用或“返回”其体内而跌出等;懂一些基本的传统医学知识;能用某种外语从事太极拳的教学工作等。 没有第一,只有更好。活到老,学到老。如果老师为了自己的名利限制我们跟更高明的“明师”研习的话,就与小学里的老师叫学生不要上中、大学,永远念小学的而结果是误起一生的性质没有两样,其理甚明,我们必须警醒,理智处理。我们也应永远记住每一位曾诚心教过我们的老师。勿需置疑,之要我们有心向上,对照上述“标准”,凭自己的努力和机缘,总有机会找到“明师”的。 我们有时候也许会认为:通过有关太极拳的书刊和音像制品认真自学,不是也可以学好吗?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偏见。“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休”太极拳是中国连续数千年文化的结晶,博大精深,是“道”的载体,历久而弥新。其流传素有“传男不传女”之说,师父选徒授艺一般是相当严格的,而对一般的从学者(学生)常常只教些“形”的东西而已。“名师”易找,“明师”难求;学生艺得,弟子难觅。“明师”收“贤徒”的情况也是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正所谓学艺难,授艺也难。如果没有“明师”的悉心传授,就是天才恐怕也只能学一些表面的动作,极难打到太极拳的高级境界!虽说现在学练太极拳很方便,但尚未耳闻目睹有谁未经“明师”的指点和“形、意、气”的心传口授而能掌握太极拳只精髓的例子。 练太极拳要如“品名茶”,必须通过合理的冲泡程序,静心“尝悟”茶的“味道”。学练时往往还会出现“无私有私,有私无私”的情况。因此,我们欲练好太极内功,一定要按部就班,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为善,谦诚坦然,最好是能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心安理得地练好“内功”如果只凭自己的“意想”,不懂装懂,甚至为了虚荣或私利而好为人师,就会妨碍其继续寻找“明师”,以求深造。那么,将来不但自己掌握不了真正的太极拳,一旦良心发现也许还会因为耽误他人学艺而内疚不安,这与人与己都不利之事我们应远而避之。 人们总是习惯于凭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所看到事物表面现象就主观地下结论而造成误会。譬如对太极拳不大了解的人看到它轻柔缓慢的动作时就很难与高超而又能体现东方哲学的技击艺术联系在一起,甚至一些习拳多年者也因此迷惘而用“力”练“快拳”或推手,导致与掌握纯正的太极拳失之交臂。因为他们未经深入思考和正确的体验是很难明白“轻柔缓慢”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就象我们如果没有在银屏上看过艳丽的花儿在几秒钟之内于野外怒放的情景,往往会误以为某位摄影师把摄影机对着花木几天几夜是白浪费时间,难以理解。甚至有人还可能会自以为“聪明”地认为这摄影师是“傻子”。其实,摄影师根据当时的技术条件,几昼夜的守候是必要的手段,获知鲜花开放过程的情形并使之在几秒钟之内开放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研习太极拳也与拍“花开”作品相似:首先要对太极拳有所了解,选对套路。其次要针对自己练拳的目的,坚持将其练好。对连自己都未达到较高层次的太极拳老师推荐的套路和所说的话应多打几个问号,不要急忙的接受。最要要“宁专勿杂”,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研习一种太极拳架和剑术套路就够了,这就如精通一个国家的语言要比只会读十种不同语言的字母要实用得多!第三要经过“明师”的指点和“喂劲”。在此我真诚地希望拳友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三思而行,以免“被误”或“自误”而老大徒伤悲。我们有时候难免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太极拳名师或权威所说的和并不是很有名或甚至是无名的拳师所说的完全不一样。这时,我们一定要慎重地独立思考,搞清楚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同?其理由根据是什么?谁的说法最能经得起时间的验证等等,然后再决定取舍。切记盲目崇拜,一听说是名师和权威的观点,就深信不疑 ,一概照办。也许“明而不名”的老师反而使我们更加迷惑。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 我们如果有幸得遇“明师”后,就应珍惜缘份,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学悟练。平时还要经常找志同道合的学友,按照“拳理”切磋技艺,互相竭诚研讨,取长补短,仔细“体悟”,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入,日积月累,就可不断攀登心的高峰。 三.检验提高 持之以恒 实践是检验优劣的唯一标准。殊途同归,不管通过哪一种方式学练哪一种拳架、套路或单练功法,我们都要经常与太极拳论进行对照,是否有偏离,而且还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是否已取得应有的效果,是否已达到既定的目标,不然的话,就要找出原因进快进行调整,以免劳而无益或甚至受损。我们主观上如果不积极用功,就是有最明确的练拳目的,最好的拳法和最理想的老师也是枉然的。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免白费宝贵的时光。 太极拳既然被公认为“内家拳”,作为学练有成者就理应将其独特的“内功”体现出来,如在技击艺术方面能“不露形”地“走化”,或者在健身方面有超常的效果等。而不应把太极拳练成了“外家拳”。按照传统的入门的最低标准也应达到“气”这一程度。当然,对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和马马虎虎的学练者来说,也许只求一般的健身效果,那么,在老师的指导下,遵循“合理运动”这一原则,把太极拳练成“太极操”或“太极舞”也无妨。 一般而言,如果正确学练太极拳的话,健身一个月就应见效,推手艺术一年可见效。否则,不是自身的原因,就是老师的问题。如果练了多年的太极拳,健身效果不理想,有时还出现诸如手脚不灵活,甚至疼痛,精神状态不佳等状况,那就要检查自己平时的学练是否已 欲掌握太极拳还必须加强对拳论的钻研和推手艺术的研练。太极拳论是对太极拳的特点、练功要点及达到的拳技境界进行简要的描绘。(具体的方法则是按一定的“门规”,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往往是随着我们的太极拳技术水平每上一个台阶,就会对其有更深地领悟。千万别把拳论当作普通的古文,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而是应该界和实践来研究。使拳论能在具体的套路或推手艺术中得以体现,并能产生最佳效果。 无论是练拳架还是练推手,“转腰”、“弓步”和“下蹲”等动作都应掌握好一个“度” 迈得大,身子蹲得低,抬脚高过肩等就显得功夫深厚,这只能说在“形”的方面具备了某些条件,之要通过一般的训练,小学生都可以做到。“转腰”要根据具体动作的需要,恰到好处。一些高层次的练拳者在做某些动作时,如果以“内化”为主,就较难看到其“转腰”,“弓步”时两脚前后的距离也比较小,但却能产生最理想的效果。如果转腰过份了,就犹如把小螺丝帽拧得过份成了废品一样而失去其作用。弓步太大了,就不利于“虚实”的变化和“意气”的转换。“下势动作”身子如果蹲得太低反而会“失势”。当然,对初学者来说,如果体质较好,步子大一点,架子低一些,在练“外形”方面加大一点运动量是无可厚非的,但也要以“正确、适当”使用膝关节而不会产生副作用为度。最终也必须向“气”和“意”即拳论里所说的“不在外面”方向发展。而要进入“意”、“气”的基础,并务必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的程序,专心修练。切忌好高骛远,拔苗助长,只在“主观想法”上练功,以免就像装了只没有水管连接的水龙头即开龙头想用水和汽油发动机里没有机油(润滑油)就要跑长途一样,其结果将只是空想,劳而无功而已,甚至还会产生副作用,危及健康。因此,我们决不能片面地理解某些拳论、老师或书刊音像制品里所说的观点,一切都要以事实为准绳。 能体现太极拳的技击特点的推手和散手(推手是练就太极拳散手艺术的一种训练手段)是衡量太极拳研习者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拳架和器械套路毕竟只占太极拳的“八分之二”。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学习研究太极推(散)手,才能更全面地体会太极拳的优越,哲理和奥秘等;才能更充分理解拳架内容,提高演练水平;才能更好地提升健身效果和拳技水平,体现文化价值。练推(散)手时,重在“研讨和感悟”,辨明“是非”,不要太注重“输赢”。别以为自己“赢”了就是“水平”比人家高,而应该搞清楚是否符合太极拳理,是否明白了双方“输”或“赢”的原因所在,是否每一次练推(散)手都对提升自己的太极拳艺水平有助益。因为一些不练太极拳而只学过一点推手技巧者也照样可以在玩推(散)手胜过许多未达到“五级”水平的太极拳研习者。不然的话,如推(散)手变成比蛮力和手快,方法不正确等,就不利于拳术水平的提高,甚至还会“练僵”身体或产生副作用等。这样的“赢”还不如“输”!如果只练拳,不会传统太极推(散)手,就好像我们只闻到鲜美馅包子的香味而不知其形状和滋味。如果竞赛规则能规范、严格、公证并不受政治、权威、种族等影响,能真正体现太极拳特点,真正有利于推手艺术水平的发挥,那么太极推手还是种斗智斗谋、比精神与毅力、别具特色、想对安全的竟技运动。还值得一提的是,正确的进行太极拳推手训练,不会出现副作用,而且还会有益于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开创灵感,增长知识等。这与某些竟技项目的超强度训练而影响到运动员的健康作对比,可谓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完全可以作为国际性的正式比赛项目。 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粥。要学练好太极拳,还必须有耐心。我们开始学拳时,最好能按照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传统练功程序,从第一、二级(段)逐步至最高级-第九级(段)。如果初级(一至三级,“形”阶段)的内容尚未掌握就急于去练高级(七至九级)的内容,往往会事倍功半,极难领悟太极拳的真谛。要是“火候”把握不好,还会损伤身体。当然如果相应的条件具备,我们就可以大大缩短每一个“层次”所需的时间,倘若只为一般的健身需求,一天花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了,但不能“跳级”又不“补课”。许多人就因缺漏中间环节里的某些功法而练不好太极拳还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于是就不得不放弃了。 除了要解决“认知、目的、方法、老师”等问题外,我们还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根据诸如年龄、身体状况,悟性,学识,职业以及练功时间的多少等因素给自己适当的定位,然后再依据自己的练功“成效”,随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断跨越新的台阶。不应由于自己尚未达到某个层次而一厢情愿地要求老师教一些自己还不能掌握 的东西;也不应由于自身原因未能达到既定的练功目的而埋怨老师“保守”。这往往会影响自己的心绪或错失机会而无法真正地掌握太极拳。 生命在于合理的运动,身心健康失人生只本! 正确学练太极拳是我们对自身健康较理想的投资方式之一,我们要努力惰性和依赖性这一人类的弱点,遇到问题不应该轻易放弃或无奈地等待。而是要运用自己的才智,冷静地思考,要有耐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快把所缺的“课程”补上去,奋发图强,直至成功。 总而言之,要真正掌握好太极拳,就应寻得良师益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切磋琢磨,经常在实践中验证自己所学练的东西,确保正确的“方向”,少“说”多“练”。要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人云亦云,稀里糊涂地跟着人家瞎练一通,不要弄虚作假,装腔作势,用“蛮力”练拳“发劲”,双手故意颤动等显示自己的“功夫了得”,恰恰相反,这只能暴露出只有“初级水平”。更不能把自己不懂而又未经实践验证的书刊音像制品里所说的合道听途说的某些东西奉为“经典学说”或“经验秘诀”,并以此在他人面前自夸“高妙”,自欺欺人,误认子弟,将来落得被人唾骂,我们一定要面对现实,不要被“名利”所困扰,有错就改,持之以恒。那么,就一定能事倍功半地进入太极之门,直到登堂入室,从而掌握驾驭人生的本领,使自己终生受益! 太极拳发源于中国陈家沟,属于全世界。最后,我衷心地期盼能有更多仁人志士为弘扬太极拳,造福全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太极学史谱写新的篇章。同时,也诚挚地祝愿每位有志于学练太极拳者都能通过正确的修练方法来提高身体素质,发挥潜力,摆脱痛苦,丰富人生,并为人类的进步与和平做出自己的努力!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36

帖子

97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29
发表于 2005-4-29 1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是:竞技体育注重套路,停滞在体操长拳的阶段,实际上和太极拳没有关系。民间陷以玩劲:推手。都不敢玩真的,也难玩真的。
江南小城鱼米乡,二泉映月天下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76

帖子

26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19
发表于 2005-4-29 16: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金庸周的大作。
zx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63

帖子

11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7
发表于 2005-5-1 17: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温县看的第十一届太极械比赛中的推手比赛,完全和摔交一样,看不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

帖子

3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2
发表于 2005-5-8 01: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站水中至项深,身体中正气下沉。    四肢动作有阴力,姿式变换要慢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

帖子

1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1
发表于 2005-6-1 12: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金庸周的大作。
做人要厚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8

帖子

6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00
发表于 2008-9-29 19: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金庸周的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2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3
发表于 2011-2-11 10: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2

帖子

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6
发表于 2011-2-14 11: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不错。

明师难求。恐怕是学拳的人,最大的忧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2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1-2-14 12: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太多,能分成小段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