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屏住呼吸"成了现代人的新常态——紧盯屏幕时无意识的憋气、焦虑时急促的胸腔起伏、久坐后僵硬的肋间肌.....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太极拳来改善这样的现状? 太极拳将呼吸分为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通过"气沉丹田-劲贯四梢"的循环,实现气血的自主调控。有人对24例太极拳练习者检验其练功18个月前后肺功能,结果表明:练功后肺功能有明显提高,通气量也略有增加,肺活量平均提高3.31%,肺总量平均提高7.34%[1]。 1.腹式呼吸 动作要领: 太极拳运动运用的腹式呼吸主要是通过膈肌的升降促使胸廓上下径增大、肺部呼吸。想象丹田如潮汐鼓荡,吸气时命门穴后撑、耻骨上提,呼气时双肾如石坠入海。 相关动作: 如“云手”“白鹤亮翅”等连贯动作中,腹式呼吸通过横膈肌升降与胸腹肌肉的蛹动,形成“气机鼓荡”状态,促进气血循环。在提高静态平衡能力方面,太极拳步法配合腹式呼吸有可能优于单纯的太极拳步法训练,特别是非优势腿的稳定性[2]。 2.胸式呼吸 动作要领: 太极拳中的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肋间肌收缩驱动胸廓扩张,以提升肺活量和供氧效率。吸气时锁骨微抬、肋骨横向展开,呼气时肩胛骨下沉、胸骨向内收敛。呼吸路径集中于中上焦,形成"气贴脊背"的挺拔态势。 相关动作: 在"搂膝拗步""野马分鬃"等需要快速换气配合发劲的动作中,胸式呼吸通过肋弓开合实现气息的短促调控。注意:练习时避免耸肩造成的斜方肌代偿,需与丹田核心保持动态协调。 "一吸银河落,一呼山海平",太极拳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呼吸技巧,更是与身体的对话。太极拳拳架练习与呼吸配合将“动功”与“静功”结合在一起融化、揉合起来使之动中求静、虽静犹动、动静兼备。练完一趟太极拳后虽流汗而不喘气这是任何其他拳种都办不到的[3]。
参考文献: [1]黎伟.浅谈太极拳的健身作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4):58-59. [2]孙一汀,梁闻铭,张珵,等.太极拳步法配合腹式呼吸对平衡能力与核心稳定性的影响[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书面交流(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维尔纽斯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2023:4-5.DOI:10.26914/c.cnkihy.2023.084971. [3]杨汉春.太极拳拳架练习与呼吸配合的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03):94-95.DOI:10.15903/j.cnki.jniit.2010.03.027.
作者简介:纪翛然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2023级基础医学专业本科生,在校学习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医学课程,热爱传统医学,结合现代医学解读养生智慧。作为医学院科普团队核心成员,致力于探索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的融合以及太极养生体系。以"太极纾痛,动静共生"为宗旨,推广太极"形神共养"理念,传承中国红色文化太极养生之道。 团队介绍:云端太极,颈心守护团队由郑州大学多学科本科生团队联合跨领域专家共同创立。团队学生成员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经济学、金融学及计算机专业,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驱动项目创新。师资团队由陈家沟太极拳传人陈炳老师担任太极拳专家顾问,医学指导老师全程参与以确保项目医学专业性。项目聚焦太极拳对亚健康的逆转作用,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致力于搭建太极科学健身平台,普及科学化康复训练方法,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引领全民科学健身新风尚。 作者:纪翛然 策划:刘凯乐 郑州大学 指导老师:陈雪梅,金辉,杨春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太极顾问: 陈博 陈炳国际太极院 审校:陈炳 郑赢全 史鹏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