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还没有正式学习陈式太极拳,但观看录像时有一个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动作就是金刚捣碓。起初只觉得这个动作刚柔相济,赏心悦目,并无其它。
有一天在学习一位太极大师的功法的时候,其中提到了后溪穴的妙用。人手掌上有三个重要穴位:合谷、劳宫和后溪。劳宫穴属心包经,是人体能与外界相通三大穴之一。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为八脉交汇穴之一,连通督脉,刺激该穴位对疏通诸经脉必有帮助。
再看金刚捣碓的动作,正好是一只手的后溪穴砸在另一只手的劳宫穴上。那么与此同时的震脚又有什么作用呢?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后溪穴,得到了两条很有意思的信息,摘录如下:
==== 第一条:================================================================
足跟痛及治疗偏方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表现晨起下地或久坐站立时足跟有针刺样疼痛,行走活动片刻后疼痛缓解,但行走过多时疼痛又加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以往多认为本病是跟骨骨刺所致,但近年临床发现,骨刺与足跟痛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有不少足跟痛者并不存在骨刺,而与跟部起“弹簧”作用的脂肪纤维退化变薄及劳损、外伤等引起的跖腱膜炎、跟下滑囊炎有关。中医认为,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足跟痛多因肝肾亏虚,精血耗损,筋骨失于濡润滋养,加之风寒湿邪侵袭、外伤导致经脉闭阻、气血滞结而变生疼痛,治宜滋补肝肾,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可选用以下简方:
……(此处略去药方治疗方式)……
针刺后溪穴:让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以2寸毫针快速针健侧后溪穴,强刺激,并嘱其用力跺足跟痛处,2分钟后跟痛减轻或消失,而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并嘱患者不停地跺足。隔日1次,3次为1疗程。(宋禄法)
==== 第二条:================================================================
治登山后引起的肌肉疲劳症要穴——后溪
资料来源:台湾张景岳中医药研究中心
[取穴法] (略,请参考附图)
[upload=gif]uploadImages/20051118813854247.gif[/upload]
[操作方法] 毫针针刺法。区后溪穴,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1.2寸。随之捻转行针5分钟,同时嘱患者呼气跺脚几下,反复屈身下肢及行走活动,过10分钟后再行针1次即可出针。
[适应症] 登山后下肢肌肉肿胀,行走困难。
=============================================================================
我不知道金刚捣碓是否要求在震脚的时候配合呼气,不过上面两则中医针灸疗法和金刚捣碓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我的结论是:金刚捣碓最后的砸拳震脚动作对消除下肢疲劳,打通经脉作用非凡,其健身意义之妙由此可见。
希望有条件的网友向身边的明师求证一下是否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