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430|回复: 30

读书小议2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71

帖子

9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3
发表于 2005-12-13 07: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小议2   有些人是不懂装懂的“行家”,或是目中无人的“学者”,或是小看天下无知者的“智者”。   所谓不懂装懂的行家,他本来没有学过某一种拳法,也没有过多读涉及这方面的书籍,但他却要说自己懂行,而且知道人家的要妙所在。因之而盲目的妄加注解,歪加评说。所谓歪加评说者,是说他们的评说并不按常规或逻辑去评判考证,而是按照自己的感情意志强去改变历史的实际面貌。由此其们要么造假捏编历史;要么用后来人的错误东西去证明前人的历史实际记载的“错误”。这种人既是不懂装懂的行家,又是有意搅混历史的棍棒、驱使者,而且极喜鼓噪叫嚷,并不愿做安分的君子。 所谓目中无人的“学者”,其们并不看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何,也并未看过某些方面的书籍,更不完全了解某些武术的真正内容及其理法技巧;因为此种武术拳法很少有人涉及、谈论,于是其们便假冒行家而妄加解说评判;或是假借古人把一些认为没人练了的旧拳谱,硬是拿出来按照自己的仅有的一点小知识整理成练法,说成是某某人的真传。于是乎出现了什麽“王宗岳太极拳”,陈照奎传“七套”拳法,等。当然这并非今天才有的不良习气,打从武禹襄起便开了太极拳假借伪造捏编的先河(参见清玄散人著《拳经洞微·明确十三式的创编澄清太极拳的历史》等有关章节,此书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更有甚者是假借古人“真传”之名,竟把自己并不懂而想象编捏的拳套练法,当作历史的真实去鼓吹宣扬、去教授门徒。这种欺世盗名窃利的行为,实在是既有损于古人的清名盛誉,又有害于当今许多喜欢陈家沟拳法的学子,尚有害于喜欢研究陈家拳法的探讨者;更有害于武术历史及技术知识的研究。其实这不仅仅是有害于今人的举动,更是有害于以后的许许多多的诸如此类的人士。如此推来则就不仅仅是盗名窃利的问题了,而应是武术历史的罪人。诸如冒充内家拳的太极、形意、八卦;冒充陈家真传的“长拳”;冒充陈家真传的十三式的其他失传的套路等;妄加改变内家拳的定义及扩充内容的行为,焉或是妄加解释其技术内容和经典秘笈的作为;更或是妄加盲解瞎说技术招势的用法等行径,都是目中无人、了无知者的盲目举动。这种危害是不尊重别人的生命与时间,不尊重别人的求知欲望,不尊重历史的事实,也同时是不尊重自己的道德人品。   所谓小看天下无知者的“智者”,是自认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是自命不凡,舍我其谁的人;是小觑传统武林无智者,无知者的人。因而既敢于以假充真,又敢于借古人造假货,还敢于妄自破解自己不懂的技术招势;更敢于去解释自己并未学过的拳种拳法的秘笈、经典歌诀等。有些东西并不是不可以探讨的禁地,你尽可以谈论自己的认识解释。但最好是明说自己并非门内的行家,并未学过此种拳法技术,以免误导读者的衷信程度。当然,我并不否认确有智者学人,可以从文字的深刻认知角度去作出妥当、适洽的解释。但你最好不要忘了一句“隔行如隔山”、“不读那家书,不识那家字”的俗话为好。唯有如此方有利于你做出妥当适恰解释的能力。这方是尊重自己人品道德的行径,方是赢得别人尊敬的、武术人的侠义风骨,这才是为武术人最为重要的精神气质。人的一生并不容易,不要把得名得利的基础建立在糟践自己的品德上。   当今最热门探讨的迷失、鲜见的武术拳种的话题有两个:这两个拳种都是流偏于一隅之地的地方拳种,都是比较有名而却少人知、少人练的拳种。一个是人所共知但却如迷雾一般的、真正宋时张三峰所传的内家拳法;一个是许多练太极拳的人都想知道的陈家沟原创的长(缠)拳。尽管此两者都有书问世,但一是知其两方面书者甚少,二是即便知其书而知其实质性技术内容的少。如倪清和先生所著的《内家拳拳法》、《内家拳技击图解》等书,只在六十、七年代有少量流行于香港、台湾及海外。在内地似乎并未见发行到过其书,所以内地知之者甚少。其书是值得大力推荐的两部关于内家拳的好书,不但是内容翔实、技术真确,且是内家拳法比较周全的记载。且对内家拳法的定义有比较恰当确切的说法,并不像黄宗羲父子挑战少林拳法的说法;更不像后来的许多其他说法。此书不管从传承、理论上的可信度,还是技术内涵上的翔实性,都是较为真实的记述。但却因为时间与地点的关系,致使内地知之者甚少,亦实乃憾事一件。   其二如:山西洪洞县樊一奎于民国年间出版的《忠义拳图稿本》(全6册);通背缠拳第八代传人,洪洞县樊汉武先生于八十年代在焦作(内部)出版的《无极通背缠拳》等书,都是由于受知道者与练习者的范围限制,因此亦知者甚少。再加上前者只把一百单八势的大技术招势作了图解说明,并未把许多的过渡性的小势子列入其中,更未说明这一百单八势是分着九个排子(套路)的。所以不知情的人一看,便以为是只有一个套路的内容呢。而后者则是由于那位师兄的保守而在技术上似乎显得粗糟一些。陈家沟所保留的长(缠)拳谱上,虽然列出了一百一十八势之多,但也是在一百单八势的基础上,主要例入了后面一个排子的一些过渡性的小势子而已,并未超出一百单八势的范围之内。之所以如此,大约是后面排子的一些小势子是最容易使人忘记之故吧。   我之所以直接举列出通背缠拳方面的书来说陈家沟的长(缠)拳,是因为这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都是由陈王廷在继承戚继光拳法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许多拳法的技术招势而编撰的一个完整的缠拳系统,而且是一个极为丰富的系统。之所以说缠拳而不说长拳者,如此称呼似乎更合乎原来的实际名称。因为这在陈王廷的拳经总歌(这在通背缠拳谱中是列为首项内容的)中有云:“诸考缠绕我皆依”的说法;在通背缠拳门的秘传谱中也有“缠缠绕绕是正宗”的说法;而被称为洪洞通背拳的完整正式名称则是“通背缠拳”。这在清朝咸丰癸丑(1853)年间留下来的拳谱的序言中既有称呼“通背缠拳”的明显记载(此书我已于80年大献给了国家,现保存在国家武术研究院)。这个极其丰富的通背缠拳系统,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河南陈家沟旁边厢堂的陈家第十四代的陈有孚,因打死人逃到山西洪洞县的苏堡村后,而改姓郭有福后传授下来的。之所以到苏堡村去要饭,实际上是去找庇护之所。因为当时的苏堡村有一位在朝的号称天官的刘秉恬(乾隆44—46年也就是1779—1781年刘秉恬为“补职方司郎中擢吏部(左)侍郎、其实应是副天官之职),又因其家有看家护院与教拳的教师在彼。所以陈有孚(郭有福--郭为其母姓)便在那里落身护院教拳(详细情况请参见由孟乃昌、陈国锁合写发表在《武林》杂志1983年第7期21页上的“郭永福与洪洞通背拳”)。   所谓目中无人的“学者”,这些人似乎引经据典,著书立说,自认为天下再无人能比。有些书似乎包括面极广,作者的知识也似乎极其丰富,武术的知识水平也似乎再无人能比。就连人家本门中的人也似乎难及其万一,于是乎拿来人家本门的秘笈大加解释一方,似乎担心人家都成了广陵散是的,直笑尽天下再无能于此者,于是乎毫无忌惮,横加评说,大加发挥,妄加曲直。   近读沈寿先生所著《太极拳文集》产生许多的疑惑。不知此君是为何而出此书?我想大多是为了名誉、经济上的利益吧?也或许是为了惑辩太极拳的历史事实。所以怀疑是经济上的利益促使,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繁文俗节;所以怀疑是惑辩太极拳的历史问题,是因为其文中的许多能音转与不能音转的问题,及其有主无张的、有识无胆的诸多疑惑。而使人最为不解的是其笑尽武术界再无能者的使命标榜--把别家武术拳种中的精华秘笈妄加解释的举止。其人真是既具有不怕贻笑大方的勇气,也极有点不自量力的胆量。我并不想空说别人的是非,只是想叫读书人有一点辨别是非的思维程序;我不想对人说三道四,只是想叫人有一些在善于比较的思维中鉴别是非的曲直价值。所以才产生了这方举动。   在沈寿先生的《太极拳文集》中有对于“《内家拳法》的‘十四禁忌’、‘五字要诀’”的解释,且不说其长篇的评说闲谈有没有出入,单就其“内家拳法五字要诀注”列出,再把真正内家传人的五字秘笈陈列于后,以资读者鉴别优劣好坏、真假知、识。 沈寿先生“内家拳法五字要诀注”:   “敬:心静也。守我之静,御人之动。   紧:紧凑也。勇进内门,近身行拳。   径:线路也。得机得势,侧入竖击。   劲:劲路也。以柔为主,刚柔相济。   切:真切也。落点真切,不妄发击。”   下面是倪清和先生《内家拳技击图解》一书中的说法: “敬者精神条件,紧者时间条件,径者直接条件,劲者功劲条件,切者位置条件。易言之,即五大要素:精神集中,速度敏捷,直达无阻,功劲老辣,位置适切。”并言:“此五者,内家之秘诀也。不论内家之提放术,倒仆术,穴法,节拿抓闭法,皆立在此五字诀上。能使外人惊骇吾技,而不与外人道也。”   其实“敬”,应当是诚心专注之意,正所谓心诚意专事易成者是。亦即是精神集中之意。“精神集中”,是武术对垒中首先须要注重的事项,否则就可能一败涂地,而无有了重振机会的可能。这应该是与“心静”之说有较大落差的。你虽可以强说是一致的,但二者并不那么相等。   “紧”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适时之紧;亦即俗话所说的“抓紧时机”的紧,“千钧一发”的紧。唯如此,方能“速度敏捷”而不失时机之利。所以说是时间的条件要求。这与沈寿先生字面意义上的解释是有极大差距的。所以此种坐大行为只会招致遗笑之机的。   这里的“径”是捷径之意。在武术的对垒中,唯有在理论方法与技法上能有更多的捷足先机之势,你才能有更多拳权胜机的把握。否则你虽有“得机得势”之利,虽有“侧入竖击”之法,亦难免会有失机失势之遗憾与“侧入竖击”之难以得逞。因为此“径”虽为理法,但亦有技法。是以孰不可失其理法与技法之捷径要道为妙。   “劲”,虽可以是所谓的“劲路”,然而内家拳法中却说的是功夫的程度,纯情的火候,“功劲老辣”的手段。正所谓“不读那家书,不识那家字”的道理。你没有得到人家的真传,也没有看到过人家的著述说法及其理论思维的境界,便以自己的一点文字知识从字面上妄加解释,似乎有欺无人知者而妄自坐大之嫌。   “切”,沈寿先生似乎有点猜对的样子,但也是有相当距离的。所谓“不妄发击”,是有违“紧”、“径”二字原则的。也就是在你“不妄发击”的等待中就已失去了时间上的紧迫性;就已失去了“直达无阻”的境地。更何况“切”的本意在实际的对垒中,是要在精神的集中中达到观察真切;出手真切而“功劲老辣”;技法真切而捷于“直达无阻”。这才是真正内家心法之所在呢。                --清玄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5-12-13 09: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这句话还听得"有些人是不懂装懂的“行家”,或是目中无人的“学者”,或是小看天下无知者的“智者”"。 其他皆满篇盗用前辈的研究成果,段章取义,借题发挥,毫无价值.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71

帖子

9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3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1 13: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无价值不在意,“盗用”“段章”却留心;借题发挥显功夫,有智无智也留情; 阿Q精神最宜忌,是非如何君子心。意气用事终无济,字里行间理分明。       --清玄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5-12-21 13: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玄散人:有本事你也象唐豪,顾留磬,沈寿等先生以实名出一本专著独立阐述你个人的观点然后在人体社出版,我就会心服口服了.~~~~借题发挥显功夫~~~~~不敢恭维!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71

帖子

9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3
 楼主| 发表于 2006-2-2 11: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这个人并不喜欢别人恭维的,更不喜欢借题发挥,还不喜欢自我标榜张扬,所以会令你大失所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13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6
发表于 2006-2-2 17: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se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6-2-2 21: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这个人并不喜欢别人恭维的,更不喜欢借题发挥,还不喜欢自我标榜张扬,所以会令你大失所望的。——————) 用这样宽宏的思想来考证太极拳历史肯定是会受大多数太极拳迷欣赏的,在所有太极拳史学学家在本人最尊敬唐豪先生~~~~以事实(历史文献)说话。借别人之语言诽谤他人此乃不尊师重道之行为。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71

帖子

9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3
 楼主| 发表于 2006-2-5 14: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6-2-6 17: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实践再进行学术研究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途径,唐豪顾留磬先生过去为了太极拳研究工作的需要一起拜发科先生为师深入细致地研究太极拳技术和理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特别是顾留磬先生解放后为了工作的需要拜师学艺凡陈杨吴武孙各式太极拳无不涉及非常让人敬佩!后二人合著<太极拳研究>一书人体社一版再版. 四川省南充市流传着一门古老拳种松溪派内家拳绝技明师众多,我想该派名家游明生教练对内家拳法五字要诀的理解和论述会比任何人都更具权威性的,朋友你不仿效仿唐顾作风,登门拜访一次.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36

帖子

97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29
发表于 2006-2-7 08: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学问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凭主观意测来进行判定。这样很容易闹拉着黄牛就是马的笑话。
江南小城鱼米乡,二泉映月天下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