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的解读,所有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不是说吗,纸上谈兵终觉浅,结果仍须躬身实践.谈到陈式太极拳,就不得不从实践中去体验.就'松"的问题,想零碎地谈谈体悟. 一,先意松.什么叫意松?意,也就是意识,说通俗点,就是思想,意识的流动.凡事都要有准备,意识在先,意识领着气,所以有"意领气行的说法.乍一听很难掌握,什么意识,从那里入手?怎么领,才算是领到位呢?等等.意,就是思想有了准备工作,想到哪里,气就跟到哪里.比如:一路拳中的"金刚捣碓,从起式到捣碓前,要事先,以思想统帅,其实就是心里有了准备,到右手上提时,气跟着式子上提,到了百分之90,甚至百分之百时,在一瞬间,意领气也跟着向上顶,这时气上提到了极限时,舌头顶上牙床,用腹式呼吸法,提气的同时提臀,当手式上擎时,在过头顶的一瞬间,意随气下沉,要快,要与动作同步,要一气呵成,下落,很很的,实实的,稳稳的,夯实,与震脚同时意,气,行脚都在最快的速度落下.象学生,练习的铅球,稳实的砸在地上,这时丹田气充赢,饱满.自然弹劲,抖颤之劲也就显而易见了.所以"松"是太极拳的根本的根本,如没有松,光会走拳架,不分阴和阳,刚和柔,轻和重,虚和实.那就不是太极拳,起码不是陈式太极拳.这样讲一点也不夸张,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极柔,极刚,刚柔相济.才是.太极拳.都是柔,都是刚,不是太极拳. 二,气松.有人问怎么才能做到,气松/ 气松,就是要意气配合默契,意在前,气随之而来.气与意同等的重要.光是行,没有气,那么到老也最多练练玩玩而已.但效果不大.为什么.练习太极拳者,学者,专家,等,这些人要练习,采气,练习站桩等,这就是练气,不练气,不得气,一辈子想有多大进步很难.所以就牵扯着,练习的方法问题,没有正确轨道的练习,得气就慢.甚至得不到气.为什么有的人经过大师或有经验者指点,练一段时间,感觉手麻了,身上局部在跳动了,浑身发热了等.这都是得气了.说到气,在太极拳里很重要.不是有"以心行气,气才能收敛于骨,心为令,气为旗.不是又说吗,意到气到,气到,行随到,意气,行都到,对方就难以招加.这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说,只有气沉,才能达到动作上的自如运用.有不少人问,气随意行走,结合行的走向,要几方面的配合默契,如此功力才能练得深厚.才有内气冲冲的产生,内气的鼓荡.气与意不能分割,应是紧密结合体,练太极,特别是练陈式太极更需要以气沉丹田,以气运身.意不能松,气也不能松,在行拳时,以气与行在互动.拳才能打出点味道来.久而久之才能功到自然成.一旦掌握其特点,就不要克意地去想,熟练后就自然意气相随了.气与动作就同步了.呼吸也就自然了. 三,行松.行就是动作的松.有人问,行一松不就没有劲了吗,不就软棉棉了吗,不就一点劲都用不上了吗,那还有鬼的竞技能力.这就是不研究,不时间就不知道其中之奥妙了.松,在陈式太极拳中,是"核心"的核心.重重之重.没有了行松,就永远练不出来陈式太极拳.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这是骇人听闻.不是,绝对不是.动作僵硬,就易用,傻力,憨力,拙力,奔力.这样就不符合陈式太极拳的特点了违背了陈式太极拳的宗旨了.行上想松,可以实验一下,怎么才能达到行上松?先做个实验,你可以把两把两臂下垂,从皮到肌肉,到骨节,到各关节处,全然放松,行上,也就是动作上看起来松,其实,松不等于,棉,不等于软,不等于无力,你在看,凡是练气功的,想开砖,劈石快,必先运气,运气前,到开砖前几十秒,全然放松,浑身无力,象软骨头人一样,一旦气运全身时瞬间发力,丹田之气就传送给四肢,瞬间石快,粉碎.再如,几个工人抬一大石头,当抬不起来时,一人喊,一,二,三,起,一起抬起,在喊一,二,三,这是运气,这是虚式,这是阴,这是准备工作,一旦起时,瞬间,这是发力,这是刚,这是实,这是阳.所以太极拳就要刚柔,阴阳结合,相济.才能发挥其威力.所以行上一定要松,松得不起劲,耸得一塌糊涂,松得不得了,用南京话讲.松得死去活来,这当然是形容而已,只要理解了,就能掌握其特点.就能打出味道来.就感到其乐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