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47|回复: 10

[推荐]访陈式太极拳大师----雷慕尼先生

[复制链接]

534

主题

2480

帖子

6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767
发表于 2006-10-30 12: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民体育出版社孙静敏
 

初春的一天,我来到北京南郊一所三层楼的住所,以陈式太极拳而闻名的雷慕尼先生就住在这里。雷先生亲切地出来迎接我进屋。客厅正面挂着古老的绘画,两旁挂着杨守敬的隶书对联:“心罗四十四万字”,“身访三千三百山”。与此相对的墙壁上挂有雷先生的手书。
 

屋里除了挂着龙泉宝剑以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使人联想起武术的东西了,而是充满着文雅的气氛。雷先生给我端来了热茶,我问道:“雷先生是因为什么爱好上武术的呢?’’
 

要说这个,话就长了。”雷先生一边坐到桌子跟前,一边答道。
 

病弱孤独的童年时代
 

一九零九年,雷慕尼先生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县花山乡。伯父以教书为生。雷慕尼先生三岁时失去父亲,守寡的母亲无法送他上学。长大以后想补学,但由于雷先生小时候体弱多病,没有精力继续读书。以后母亲亡故,孤独和寂寞的生活使得本来就体弱的他变得更瘦弱了。十几岁就得了肺结核,常常吐血。
 

先生说:“当时有一个占卦师,见到我的气色很不好,预言我的寿命不超过五十岁。我今天还能这样健康地生活,全亏了我的伯父,伯父给我指出了武术的道路。”
 

雷慕尼先生的伯父见侄子体弱,反对他继续读书,认为行行出状元,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决定让侄子学习武术。
 

雷慕尼先生最初师事于汉阳的杨秀亭学习少林大红拳,小红拳。当时雷慕尼在“白布行”当学徒,他每天一下工就去练习。雷慕尼的天性安祥、沉静,即使经过长期的武术训练也不改变。后来,他遇到杨式太极的耿小山先生,跟他学了一年多的杨式太极拳。太极拳的动作缓慢,不太迅速,特别是动中有静,柔中有刚的特点,符合雷慕尼先生的性格,他在不知不觉之中产生了兴趣。雷先生说:“从这时起,我觉得打太极拳是对路了,可以说这是开始进入武术的门槛。”
 

一九三零年,雷慕尼先生还带有重病,但不久却好了起来。“这靠什么呢?就是多亏了太极拳。”从此,肺结核渐渐好了。为了病后的休养,雷先生于一九三零年初到了北京。
 

当时被称为许九斧的许靇厚(字禹生)是北平市国术馆(现北京市西单北西斜街口内)馆长。国术馆集中着许多有名的武林名手。雷先生一到北京,立即到国术馆开始学习武术。通过四年的高级班学习,他练习了许禹生的大架太极拳,刘来臣的形意拳、查拳,许小鲁的弹腿,许子先的通臂拳,廖实秋的劈挂拳,龚润田的七十二擒拿,吴彦清的岳氏散手,刀、枪、剑、棍等各种器械及单练对练。毕业考试成绩出色,获第一名。
 

一生之师,与陈发科会见
 

一九三二年,雷慕尼先生经朋友范圣揆的介绍,有幸师事于陈氏太极拳的嫡传陈发科老师。一九二八年,陈发科定居北京。当时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和求教于他。在陈发科的弟子中,带艺从学的人不少。有著名的京剧演员杨小楼,北平国术馆馆长许禹生,大学教授李剑华,沈家桢,刘睿瞻,顾留馨等人,此外,还有几个武术教师,互相琢磨技艺。大家对陈老师衷心尊敬,因此用白银制成一面盾牌赠送给他,上面写着“太极一人”四个大字。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陈氏太极拳由陈老师的高足们发扬光大。陈发科破除了以前对外姓人不教太极拳的传统,在北京宣武区骡马市大街“中州会馆”教授武术。雷慕尼先生来到“中州会馆”,不久就梦想着要练习陈氏太极拳,无论怎样也希望成为陈发科的拜师门徒,最后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陈发科先生不仅武艺高,而且武德也好。他在教授前一定要先教育弟子们“尊师爱友”,“品行端正”,“天下无敌的人是不存在的”,等等。对于陈发科的人格极为佩服的雷慕尼先生,把陈先生作为自己的榜样。当时陈发科主要教授的是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也叫炮捶)。一路柔多刚少,柔中有刚,二路刚多柔少,刚中有柔。这是其特点。由于要从松柔舒缓开始的道理,陈发科先生认为必须以一路拳为基础。
 

雷慕尼先生说:“陈式太极拳有几个部分和杨式、吴式等流派相同。例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呼吸配合,意守丹田等。此外陈式太极拳还有螺旋缠绕,内外循环,快慢相间,刚柔相济以及震脚、发劲等。这些也是太极拳的特征。套路的动作,总体是难做的,可是陈先生总是经常不断地亲切认真地传授。”
 

先生继续说:“陈先生还按照学生的特点施教。在弟子中,我的体质最弱,要从增强体质,培养架子入手,使意、气、神、形化为一体。他就是这样教我们的。”
 

先生根据导师的要求,认真学习,特别是留意练习导引吐纳,经络和阴阳学说等这些有益于健康的东西。经过几个阶段的练习,他的体质不断增强,脸色也红润起来了。雷先生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练习和研究陈氏太极拳,几十年不间断,成为陈发科的著名弟子,陈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
 

传授自己的全部技能
 

北京解放后,雷先生从事于教育工作。他与陈发科的义女李睿原一起建立了私立文化补习学校。李睿原任校长,雷慕尼任副校长兼总务。后来学校因校舍的问题停办了。此后不久,雷慕尼先生受聘于中华文化补习学校,担任总务工作,学习顺利发展,学生人数激增,每年超过数百人。一九五八年,学校被政府接管了。这时,上级劝雷慕尼先生担任学校的语文教师,但特别认真的雷慕尼先生则认为,自己的水平不够教学生,谢绝了这个工作。进入了陈发科创建的“首都武术研究社”教太极拳。从此他加入了职业武术家的行列。
 

从一九六零年开始,雷慕尼先生在北京的月坛公园,景山公园教授拳术。在武术界,雷慕尼先生是很有名望的。不仅功夫出类拔萃,而且人品诚实正直。当时许多单位邀请雷老师教武术,教学时他认真热心地讲解,做示范动作,毫无保留地教人。对于为养生而练功的人,则介绍了自己的心得和经验。
 

雷慕尼先生在北京教授陈式太极拳二十多年,学习的人,数千以上,其中也有很优秀的选手。戈春艳就是跟他学习太极拳有较大成就者之一。在雷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戈春艳在近年的全国武术比赛上,一次获得陈式太极拳冠军,两次获得亚军。
 

对于这位老武术家,国家和人民给与他相应的荣誉。一九六一年,雷慕尼先生被选为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目前任北京市武术协会顾问,陈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体育运动委员会重视老武术家的作用,在编写四十八式简化太极拳时,首先征求雷老师的意见,雷老师提供了参考用的新套路平面图等。雷老师虽然年事已高,但仍不得不在二十多个地点教授太极拳。他这样说:“教人是很累的,但因为我以此为乐,所以是愉快的事。现在不仅是国内,国外也有许多人来学习。日本的江泽一雅,后藤美代子,栗田一富,北村忠,田口久雄,下茵辉昭,高谷宽,新岛千枝,高山光正,掘田俊二,金子和人等十几名,其中也有每年都来北京学习的人。他们学习非常认真,我祝愿他们有长足的进步。”这是雷老师对日本武术爱好者的衷心希望。
 

采访结束了,我合上记录本站了起来,参观了挂在面前的雷先生的书法说:“雷老师的书法这么好啊!造诣很高。”雷老师用非常谦虚的口气说:“那里,那里,解放前我在石馨阁生活过,后来长期就不写了。腕也不好使了。这是我试写的”。
 

分别时,雷老师谈到书法与武术的关系。这真是最衷恳之言。我想就用他作为文章的结束语吧!
 

“写书法和太极拳是相似的啊!太极拳要求注意运气,书法重视一气呵成,太极拳强调力贯四肢,书法强调用力到笔端。”
 

我终于理解了,就连雷老师书法精深的奥秘也是由于得益于武术功夫的原因啊!
 

 
 

 
 

译自日本出版的《中国武术》1986年第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30 12:10:22编辑过]
承传开宗立派之绝学,为武术界培养一代宗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426

帖子

314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49
发表于 2006-10-30 20: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值得品味.
快乐太极=aken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408

帖子

21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33
发表于 2006-10-31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先生的生平介绍平时不多见的,他逝于哪一年?
美食、武术我之爱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04

帖子

29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9
发表于 2006-10-31 22: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雷老前辈致敬!!!
大道至简 道法自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293

帖子

221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19
发表于 2006-11-7 19: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雷老逝世了吗?
每天早晨于江西省上饶县广场练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1

帖子

124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41
发表于 2006-11-10 20: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雷老前辈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33

帖子

216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64
发表于 2006-11-13 14: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缘拜于明师之下才创下不凡的业绩,钦佩啊!
大道无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0

帖子

19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97
发表于 2006-12-25 07: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体弱 立志练武 跪拜名师 刻苦用功 终有所成 传承文明 贡献巨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09

帖子

8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67
发表于 2007-3-24 15: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喜欢雷前辈的2路,向雷老前辈致敬!!!
无处不太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帖子

2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5
发表于 2007-4-26 20: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太极拳的众多流派,我想选一与丹道最相融的,可是看了下面的文章,我更不知道该选哪派的拳和哪位老师了!老农我给你发过邮件,相信你明白我,请给我指点指点啊!

楊祿禪陳家溝學拳考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路迪民教授


關於楊式太極拳的起源,大家普遍認為,是河北永年的楊祿禪,到河南陳家溝向陳長興學的拳,經楊式祖孫三代授拳於永年北京,漸及全國以至全世界。然而,楊祿禪是怎樣向陳長興學的拳?學的是什麼拳?卻有各種說法。本文試對各種說法加以分析,期望還以歷史的真面目。

一、楊祿禪怎樣到陳家溝學拳?

對此,大致有以下幾種說法:

1.慕名前往,十有餘年,忍心耐守,終獲真諦。持此說者,有李亦畬、許禹生、楊澄甫、趙斌、傅鍾文等。

李亦畬的《太極拳小序》,是近代關於太極拳源流的最早記載。按照唐豪的記述,《太極拳小序》初稿寫于同治六年(1867年),”太極拳始自張三豐……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我郡南關楊某老祿,愛而往學焉,專心致志,十有餘年,備極精巧”(見唐豪、顧留馨《太極拳研究》,後來的抄本有所改動)。文中的”楊某老祿”即楊祿禪,”愛而往學焉”是楊祿禪的學拳動機,”十有餘年”是學歷,”備極精巧”是效果。字數雖少,非常清楚。此時楊祿禪、武禹襄都健在,也沒有太極拳源流的爭論,其可靠性不容置疑。

許禹生先生是楊健侯的弟子,所著《太極拳勢圖解》(1921年)載:”其北派所傳者,由王宗岳傳河南蔣發,蔣發傳河南懷慶府陳家溝陳長興……時有楊祿禪先生福魁者,直隸廣平府永年人。聞其名,因與李伯魁共往焉。初至時,同學者除二人外,皆陳姓,頗視異之。二人因而更相結識,盡心研究,常徹夜不眠。牌位先生(按指陳長興)見楊之勤學,遂傳其秘。”

楊澄甫先師所著《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1934年)中,引用楊祿禪的話說: ”嗣聞豫中陳家溝陳氏有內家拳之名,躡蹻往從陳氏長興學。雖不見拒於門牆之外,然日居月諸,迄未許窺堂奧。忍心耐守,凡十餘稔。師憫余誠,始於月明人靜時,舉箇中妙諦以授余。”

趙斌老師是楊澄甫先師的侄外孫,幼年久居楊家,曾與楊澄甫先師在北京、杭州朝夕相處,所知楊家軼事甚詳。上海傅鍾文老師,是趙斌的親妹夫,追隨楊澄甫多年。在上海永年太極拳社十周年紀念刊(1954年),即趙斌、趙幼斌、路迪民著《楊式太極拳正宗》(1992年)中,他們有大致相同的說法:楊祿禪自幼好武,青年時以挖煤為生,間為雜糧攤助理。一日見河南陳家所開的太和堂藥店門前有人尋釁鬧事,動起武來,藥店掌櫃手一舉,鬧事者就被拋出丈外。祿禪目之驚奇,竭誠求教,方知河南陳家溝陳長興精於是技,於是三下陳家溝,向陳長興學藝,前後約18年。陳長興見其虔誠,傳授全部秘訣,楊祿禪拳藝大成,後至永年北京,終獲”楊無敵”美稱。

2.慕名前往,偷拳學藝,長興異之,遂受妙諦。此說與上說近似,只是多了偷拳情節。其說有陳微明、楊振基等。

楊澄甫的弟子陳微明在其所著《太極拳術》(1925年)中記載:”長興授徒數十人,廣平楊先生祿禪,名福魁,傾資從學。居數載,與同門諸人較,輒負。偶夜起,聞隔垣有呼聲,越垣,見廣廈數間,破窗隙窺之,其師正指示提放之術,大驚。於是每夜必竊往。久之,盡得其奧妙,隱弗言。長興以祿禪誠實,一日召授其意,所言無不領會。長興異之,謂諸徒曰,傾心授爾,爾不能得,楊生殆非天授,非如汝等所能及也。厥後與同門角,無不跌出丈餘。曰吾以報復也。技成乃歸。長興傳楊祿禪、李伯魁、陳耕芸諸人,惟祿禪最精。”

楊振基先生在《楊澄甫式太極拳》(1993年)中說,”我曾祖父(即楊祿禪)自幼喜歡武術,始學洪拳,且下過一些功夫。一天,我曾祖父在永年城西街太和堂藥店對面雜糧攤時有些地痞無賴去藥店尋釁……被藥店夥計們輕鬆收拾了。”楊祿禪決心學習此藝,後經太和堂掌櫃陳德瑚”作為雇工介紹給陳家溝當時掌門拳師陳師長興”。陳家對他開始有防範,經過一段時間”偷拳”,陳長興見其虔誠,破例收徒,後來又再下、三下陳溝,終成陳氏門中之佼佼者。

楊祿禪”偷拳”的故事,出現於上世紀20年代。有朋友講,這是向愷然在”驚蟬盜技”的小說中創編的。向愷然(1889~1957),名逵,字愷然,別號不肖生。幼嗜武技,專攻翰墨,曾留學日本東京中央大學。1911年在長沙創辦”國技會”,1917年在上海創辦”中華拳術研究會”。著述頗豐,尤以武俠小說著稱,被譽為”武俠鼻祖”。因筆者未見原著,不知向愷然的小說與陳微明的”偷拳”記載誰先誰後。後來又有宮白羽的小說《太極楊捨命偷拳》(198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電影《神丐》,都以楊祿禪”偷拳”為主題。趙斌老師對於偷拳之說不大相信,也未聽楊澄甫先師說過此話。他在《楊式太極拳正宗》中說:”楊祿禪扮作啞丐,化名路四,深夜偷拳之事,純系好奇者及小說家們的豐富想像而已。

3.楊祿禪由武禹襄”派”往陳家溝學拳。此說見於武禹襄之孫武萊緒的《先王父廉泉府君行略》(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所編《從古城走向世界---永年太極拳史料集成》及唐豪、顧留馨《太極拳研究》之《廉讓堂本太極拳譜》)。

武萊緒說,武禹襄”惟日以上事慈闈,下課子孫,究心太極拳術之事。初道光間,河南溫縣陳家溝陳姓有精斯術者,急欲往學,唯時設帳京師,往返不便,使里人楊福同往學焉……”(唐豪所錄為”使里人楊福先往學焉”),武萊緒所述,與李亦畬所言楊祿禪”愛而往學焉”不符,此其一;而武禹襄小楊祿禪13歲,生於1812年,若楊祿禪20歲到陳家溝學拳,武禹襄才7歲,他能”設帳京師”而”使”(派)楊祿禪往陳家溝學拳嗎?故而萊緒所言,顯系溢美之詞。

4.賣身為僮,凡三十年。此說只見于唐豪、顧留馨的”考證”。

唐豪的《廉讓堂本太極拳譜》考釋附言及顧留馨的《太極拳術》中,都說楊祿禪因為家貧,十歲賣身為僮,凡三十年,陳長興見愛,授之以技。唐豪是怎麼知道這些事呢?他說:

“1930~1931年冬末春初,予居陳溝陳承五家月餘,調查太極拳歷史,使備悉其詳”,他在?述楊祿禪賣身為僮的過程之後說:”以上除德瑚官由族譜考得,餘則承五親授。”並說”當祿禪恢復自由時,已孑然一身,至永年托足居太和堂”。也就是說,唐豪此說沒有任何證據,只能假託”承五親授”了。然而,十歲賣身凡三十年,是四十歲,此時楊祿禪已經有三個兒子了。”孑然一身”,豈非笑話。

為了給自己的謊言打掩,唐豪還替楊澄甫編造了一個假證明,說1930年,中央國術館調查楊祿禪生歿年歲,楊澄甫復函稱,”祿禪先生自幼即在陳長興先生處學習拳藝,彼時才十齡左右,從師凡三十餘年。”遺憾的是,楊澄甫在1934年的《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中,明記載其祖父”躡蹻往從陳氏長興學……忍心耐守,凡十餘稔”。究竟是李亦畬1867年的”十有餘年”和楊澄甫1934年的”凡十餘稔”可信,還是唐豪”考證”的”十歲賣身,凡三十年”可信?難道還用分析嗎?

筆者以為,楊祿禪是慕名投師陳長興,或是以傭人身份學拳,都有可能,但是,”愛而往學焉”是關鍵。楊振基也提到楊祿禪的”雇工”身份。在當時的社會,學徒也是雇工。而”十歲賣身凡三十年”之說,實為貶低楊祿禪學藝動機與過程之蓄意編造。

5.先在太和堂學拳,後到陳家溝。這是永年”太和堂藥店”最後一位掌櫃、陳家溝陳德瑚的曾孫---陳萍的說法。


 





陳萍的《楊武太極始學”太和堂”紀要》(見《永年太極拳史料集成》)說,由於武汝清與陳德瑚為同科”進士”,武禹襄兄弟三人及楊祿禪,都是由陳德瑚引薦,先在太和堂藥店掌櫃王昶處學習陳式大架太極拳。嗣後,經掌櫃引薦和武汝清的玉成,楊祿禪才到陳家溝陳長興處深造。

據武萊緒《先王父廉泉府君行略》,武汝清為道光庚子進士(1840年)。武汝清中進士時,楊祿禪41歲,恐怕已經三下陳家溝,學拳回家了,哪能等武汝清的”玉成”才去陳家溝?

再則,唐豪”賣身為僮凡三十年”的”考證”,是在陳溝聽陳承五”親授”的。陳承五,乃陳萍之父。父子二人說法前後矛盾,不是又成一筆迷糊帳嗎?

6.患病求醫,學得太極。這是吳圖南先生的說法。

吳圖南在《太極拳之研究》(1984,香港)中說,”楊祿禪患大肚子痞病,李伯魁患癆病”,兩人都是因病,”由永年縣拉著糧食帶著銀錢去陳家溝找陳長興學太極拳”,”身體練好了,功夫學成了”。此說恐屬誤傳。太極拳當時還以技為主,陳長興之名,亦無療疾之說。太極拳可以治病,是後來逐漸被人們認識的。

還有兩種說法,因為涉及到下面的問題,茲列出題目,內容見下述。

7.楊祿禪另得高人傳授,自成一家。

8.楊祿禪”三打陳家溝”。

二、楊祿禪學的什麼拳?

這是關於楊式太極拳史一個十分關鍵、但又無法迴避的問題。因為楊式太極拳的拳架名稱和演練風格,都與陳式太極拳有顯著差別。他和整個太極拳的起源問題又密切聯繫在一起。怎麼解釋?有以下幾種說法:

1. 楊家的說法。也可以說是傳統說法,即楊祿禪所學,是由張三豐……王宗岳→蔣發→陳長興傳下來的太極拳,不是什麼陳王廷所創的”陳式老架”。

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自序云:”先大父更詔之曰,太極拳創自宋末張三豐,傳之者,為王宗岳、陳州同、張松溪、蔣發諸人不絕。陳長興師,乃蔣發先生唯一之弟子。”趙斌、傅鍾文老師,都是張三豐創拳說和王宗岳傳蔣發,蔣傳陳長興,陳傳楊祿禪之說的”頑固”堅持者。

此外,還有楊班侯的傳人王矯宇、陳秀峰,楊澄甫的傳人陳微明等,說法類似,茲不詳述。而楊少侯的弟子吳圖南的說法,更為具體。他在《太極拳之研究》中說,他1927年訪問過陳家溝的陳鑫,陳鑫承認他們陳家世傳炮捶,屬少林拳,村人稱他們為”炮捶陳家”,太極拳是由一個開封人蔣發傳給陳長興的。陳氏族人甚至認為這是炮捶陳家的恥辱,從此不讓陳長興再教炮捶。

2. 武派的說法。李亦畬《太極拳小序》云:”太極拳始自張三豐,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論詳且盡矣。後傳至河南陳家溝陳姓。”雖未提及王宗岳→蔣發→陳長興→楊祿禪的傳遞順序,但可作為楊家之說的引證。

李亦畬後來抄給郝和的《太極拳小序》,第一句改為”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顧留馨認為這是李亦畬”自糾其前說之無據”。其實,李亦畬並不認為太極拳的起源比張三豐晚,而是認為太極拳的起源可能更早。故而武、李後人仍持張三豐創太極拳或為太極拳中興者之說。

回覆時引用這篇文章
 
舊 2006-09-18, 03:29 PM
一羽不能加 的頭像
普通人
註冊日期: May 2006
您的住址: 螳螂.太極
文章: 42
精華: 0
若按上述說法,則楊、陳兩家拳法的顯著差別不是問題。因為蔣發傳給陳長興的”太極拳”,本來就和”陳家炮捶”風馬牛不相及。所謂”陳氏太極拳”,是在陳家炮捶的基礎上吸收了太極拳法而成。在陳氏古傳拳譜《文修堂本》中,只有五套”捶”,沒有”太極拳”,稍後的《兩儀堂本》,只把”頭套捶”改稱”十三勢”或”太極拳”。由”炮捶陳家”變為”太極陳家”的痕跡,顯而易見。(見拙者《”疑古”思潮與唐豪的太極拳”考證”》,《武當》2002年10期)

3. 楊祿禪”改革簡化”陳氏老架之說。這是唐豪顧留馨的”考證”結論。欲明此說,先得瞭解唐豪考證的背景與目的。

唐豪的太極拳”考證”,是上世紀初的疑古思潮在武術界的反映。他是在”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影響下,抱著”打倒張三豐”的目的去”考證”的。唐豪去陳家溝之前,就在《少林武當考》中斷定:”張三豐亦決不是太極拳的鼻祖”。先有結論,後找證據,要找人替換張三豐。抱著這種態度,他很快就把太極拳的”源源本本”找了出來,得出”天下太極出陳溝”的結論。

然而,結論好下,論據難全。唐豪製造”陳氏創太極”之說,至少要過三關:一是必須否定張三豐與太極拳的一切記載,找一個”張三豐創拳說”的”編造者”(他歸罪於武禹襄);二是要把當地本無”創太極拳”之說的”炮捶陳家”塑造成”太極陳家”,並找出太極拳的”創始人”(他選擇了陳王廷,對陳鑫關於陳長興教太極拳之說置之不理);三是必須把所有太極拳流派都歸入陳式太極的”源”頭之後,要改變其祖先。對前兩關,姑且不論。這第三關,有兩大難點,一是趙堡太極拳自稱由蔣發傳趙堡鎮;二是楊式太極拳自稱由蔣發傳陳長興再傳楊祿禪,都與陳王廷無關。對於趙堡太極,唐豪編造了一個陳清萍自陳家溝”招贅”趙堡之說,弄得陳家溝、趙堡長期不和。對於楊式太極拳與陳式太極的顯著差別,唐豪只得用楊祿禪”改革簡化”陳式太極之說來解釋。

毋容置疑,”改革簡化”一個拳種,總需一段時間,一個過程。唐豪說楊祿禪”改革簡化”陳氏老架,是在北京授拳時,為了適應清室貴族的健身需要。那麼,在他去北京之前,總應該傳的是陳氏老架吧!然而楊祿禪在永年的傳人中,找不到”陳氏老架”的影子。眾所周知,首得楊祿禪之傳者,是永年武禹襄。武禹襄後來還向陳清萍學了與陳氏太極拳架近似的趙堡太極。然而武式太極的拳架結構,仍屬楊式系統而非陳式趙堡系統。

我們說楊祿禪沒有”改革簡化”陳氏老架,並非貶低楊祿禪,因為楊祿禪本來學的就不是陳氏老架,而是蔣發傳給陳長興的架子。唐豪給楊祿禪戴了一頂”改革簡化”陳氏老架的高帽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強化祖先”也。然而,歷史事實和目前的現實,都不給唐豪一點點面子。

4. 楊祿禪另得高人傳授。就筆者所見,此說成文者,有賀洪明。

《武當》雜誌1999年12期,載有賀洪明先生《楊式太極定型前曾得道門高人指點》一文,回憶李雅軒老師1963年的一次談話。說,當年楊健侯?*黧扇a等人談及楊祿禪三下陳家溝學拳之事。楊祿禪經過千辛萬苦,最後才從陳長興處得到了武當張三豐祖師遺論,非常珍視。他認為此拳既出自武當道門,”便不惜財力,東奔西走,訪尋武當丹士求教。後來終於得到一位高深道人講煉內丹術,講內家拳術,對太極拳經拳論及丹道內功的要旨一一加以指點”。而楊祿禪為了不欺師滅祖,仍尊陳長興為師,對高道指點過程從不外傳。”但楊式太極拳代代在拳經拳譜中毫不掩飾地公佈張三豐和王宗岳的拳經拳論,公開表明楊式太極門人供奉太極鼻祖三豐真人,和歷來尊崇武當的鮮明態度。”

楊祿禪另得高人傳授之說,雖然難於十分確定,卻也不好排除其可能性。

5.楊祿禪”三打陳家溝”。此說最為奇特,見於《武當》2003年第四期譚大江先生的《張祖意合太極拳,隱在邯鄲人不知──邯鄲調查”張祖意合太極拳”見聞錄》。譚先生作為記者,只是如實紀錄,語出”張祖意合太極拳”的傳人張興洲。

該文有《楊式太極拳的成形是另得道門之傳》的小標題。張興洲說,”因當初張其發(張興洲之父──路按)與楊祿禪之子楊班侯交往甚厚,且有武當道門傳授的同門之誼,故對其事知之甚詳。按照當年楊班侯的說法,他的父親楊祿禪’三下陳家溝’是’三打陳家溝’”。楊祿禪第一次到陳家溝學了六年,卻不頂事,認為陳長興戲弄了他,”就拜訪道門高人,終於如願以償”。之後,再下陳家溝”找陳長興比試,未勝;歸來再學,之後二次下陳家溝試手,未分勝負;又回再學,之後第三次再到陳家溝與陳長興試手,因陳年事已高,不敵,遂握手言和,結為至交”。

此說雖與前說有近似之處,但把陳長興傳楊祿禪完全推翻。特別是張興洲說他父親與楊班侯”交往甚厚”,張家傳說楊班侯生於1875年,卒於1928年,這實在是無稽之談。楊健侯的生卒年為1839~1917,確定無疑,田兆麟、牛春明、李雅軒都見過,並得其指點。而他的哥哥班侯卻生於1875年,比弟弟小36歲,有可能嗎?況且楊祿禪1875年已經76歲,還能生子嗎?班侯的生卒年為1837~1892年,其女兒家有牌位。楊班侯之子兆鵬,是遺腹子,生於1892年(班侯卒年),趙斌、傅鍾文老師都知道。而張興洲之父張其發生於1893年,在班侯逝世之後,根本不可能與班侯”交往甚厚”。由此可見,”楊祿禪三打陳家溝”之說不可信,此處只作一說列出而已。

從上述分析可見,王宗岳傳蔣發,蔣傳陳長興,陳傳楊祿禪之說,由來已久,無法否認。楊祿禪另得道門高人傳授之說,亦有可能。此二說任意一個,都可解釋楊式太極與陳式拳架顯著差別。唐豪、顧留馨所謂楊祿禪”改革簡化”陳式老架之說,無法成立。

問題又來了。若按楊家的說法,王宗岳、蔣發只能是清朝幹嘉時人。唐豪、顧留馨考證也認為王宗岳乾隆60年尚健在,陳家溝的陳鑫也說過蔣發是乾隆時人。而趙堡太極的記載,雖然承認張三豐創太極拳,承認王宗岳傳蔣發,卻說王宗岳、蔣發為明代人,蔣發把太極拳同時傳給趙堡鎮的刑喜懷和陳家溝的陳王廷。陳家溝也傳說有一個與陳王廷同時的”蔣姓”。徐哲在《太極拳考信錄》中,有《蔣發考》一節,認為王宗岳、蔣發為乾隆時人,”蔣姓與蔣發,絕非一人”。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也許永遠弄不清。筆者仍持楊家說法,但對趙堡之說不予爭論,別人的家譜,還是讓人家自己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