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初练太极的几个误区
误区三
:练习太极拳不必了解其文化内涵 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了解太极拳。不仅要了解它的起源和发展、运动规律,动作特点等等,更重要的是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太极拳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充分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它蕴涵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摄养生之精华,集技击之大成,与哲学、医学、养生学、美学、古代军事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创立是以我国古典哲学《易经》的阴阳学说为基础,吸取气功的导引吐纳术,并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说,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科学,既有健身性,又有技击性和艺术性的完整学说。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很多国内外有识之士,他们学习太极拳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健身,更重要的是想通过太极拳的学习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太极拳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理解太极拳的原理基础和风格特点,从而又助于提高练习的效果。任何忽视甚至误解太极拳文化的行为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亵渎。
误区四
:对练习中的迷茫现象望而却步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结合体,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总感觉自己做的很好了,可是经过老师检验后,才发现自己很多错误。在这个时候练习者会觉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努力,所以抱怨之声就在所难免了。 事物总是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发展的,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发展进步。
练拳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错误并不断纠正的过程,当出现迷茫的时候,也就是发现错误的时候,此时此刻,最忌讳的就是失去信心,要敢于面对,当错误得到纠正的时候,迷茫的感觉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进步的喜悦。所以说在练拳过程中,迷茫并不意味着倒退,而是进步的前兆。 量变质变规律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量的变化就没有质的飞跃。以肢体运动为主的太极拳更是如此,不经过日积月累的练习,太极拳的拳法拳理是很难理解的,它的深奥之处更是难以问津。很多太极拳初练者总是急功近利,认为自己付出了却没有回报,然而他们的急于求成正好与太极拳尊重自然的本质规律相矛盾,太极拳要求心平气和,无欲无求,欲速则不达是对太极拳初练者最好的劝诫。 误区五:整体性与太极拳关系不大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传统文化中整体性的观点在太极拳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用太极拳的术语来说就叫“整劲”。 “整”在太极拳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习练者的周身的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一动皆动一静皆静,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二是对习练者与宇宙自然规律的要求:“天人合一”。这是太极拳整体性要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很多太极拳初练者往往偏重于某个动作或者身体的某个部位,而不是从整体的观点出发追求整体的协调性,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很难提高练拳的效率。所以练拳的过程中要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贯彻落实太极拳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不仅外形要整体一致,内在的意识和呼吸也要协调配合,进而实现个体与自然界的融合统一。 太极拳中的刚柔、虚实、进退、前后、左右、开合、动静、快慢等等,都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如何协调好两个对立面的统一对太极拳练习者来说是很重要的问题。很多人在练习中都容易走极端,要么是过分的追求其中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导致过刚或者过柔;要么就是两头一起抓,但是不能合二为一,一开全开,一合全合,这些表现都不是太极拳的风格。
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开合相寓,欲进先退等等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太极拳中既对立又统一的重要表现,所以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辩证统一规律,过与不及都不好,要始终保持两方面的协调统一。 结论
: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超越这个规律而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太极拳也不例外。要想熟练掌握它的技术要领,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练习。 大道一统,万法归宗,任何运动项目的最终目的都是强身健体,技击、娱乐等都是这项运动的外延功能,所以最初练习的时候都不能偏离它强身健体的本质目的。 顺应自然是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在自然中练习,在自然中提高,所有刻意的追求都是前进过程中的障碍,不断练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控制自己的过程,不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肉体,更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