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余年前,陈发科公在世时传统陈氏太极拳大架只有一种练法,其弟子唯恐学之不像,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在教学方法上只能是口传心授,因此学好就是一件尤其难的事。再者,学员的资质、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因此,学习的效果也就不一样了。据我所知,前辈李经梧、雷慕尼、田秀臣等老师虽然在身体条件上各不相同,但看起来却无太大区别。 据此我还想起一件往事,即1961年夏天,我刚学拳不久,雷慕尼老师来我家与叔父田秀臣共同探讨拳艺,他们所遵循的唯一标准即当初陈发科老师是怎么练的,自己练走了没有。这一标准也是他们始终遵循的,这也应该是我们遵循的唯一标准。 1983年陈发科的著名弟子之一李经梧在给北京陈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的祝贺信中也说道:“发明创造要提倡,但是陈发科先师的套路、练法要继承和珍视,… … 我们要共同努力将老师的套路和练法尽可能的保持本来面目”。李老师的话真可谓语重心长、感人肺腑,吾辈后学闻此而无动于衷者岂为弟子乎。“尽可能的保持本来面目”,这就是老一辈拳师继承传统拳的标准,只有遵循这一标准,才能称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传统陈氏太极拳。好在陈发科公为后人留下了240余幅拳照可以佐证。田秀臣、雷慕尼老师在1978年摄制了录像,这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可宝贵的遗产,练习传统陈氏太极拳就应以此为据,方为传统,方能学有所规,学有所成。 凡自称或在名片上标以多少代传人,是陈发科公之后人者,都应以此为标准来检验,看看自己打走畸了多少,是否对得起先人和传统二字。都应扪心自问你对得起先人吗? 由此可见,凡不符合以上标准者,多是没学好的原故,其解决的方法便是认真的好好的再学习几年。 须知练好传统陈氏太极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不应有随意性想怎么练就怎么练,到头来就只能是非驴非马的东西。比如说,懒扎衣、单鞭的出脚应是足跟内侧贴地铲出,如今有很多人先划大圈套腿。再如,左右插脚应是身体直立拍脚,如今却有很多人先下蹲,再起立拍脚,完全与传统练法不符。不知始自何人?而今,乱发劲者有之,乱加动作者有之,乱改动作者有之,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极尽随心所欲之能事,造成了当今陈氏太极拳的混乱局面。至于那些自己尚且一知半解,却好为人师者,其不良影响就更不在话下了。 传统拳的可贵之处,就在传统二字,在于准确的、完整的、全面的、形神兼备的继承前人给我们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贵在原汁原味,切不可自己打走畸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态度,却又以创新为名,招摇过市,把个好端端的传统拳创的满目疮痍,惨不忍睹。须知初学者根本就无从知道什么是传统拳,它应遵循的标准是什么,待到被这些创新者误导之后,再想改也就悔之晚矣了,继而造成了谬种流传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同是陈氏太极拳,看起来区别特别大的原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