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73|回复: 0

姚承光、谢永广《中国意拳标准教程》系列之《意拳功法》、《意拳散手》出版了!

[复制链接]

452

主题

867

帖子

44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08
发表于 2008-5-21 13: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承光、谢永广《中国意拳标准教程》系列之《意拳功法》、《意拳散手》出版了!


《中国意拳标准教程》系列之《意拳功法》和《意拳散手》于2007年1月已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为16开本,印刷精美,由北京市武协意拳研究会会长、著名武术家姚承光先生担任顾问并亲自示范技术动作,由姚承光先生入室弟子谢永广先生编著。在书中,姚承光先生客观的认为,该丛书虽然称为“标准教程”,但并没有否定别人之意,只是提供一套学习意拳可以参照的范本,让广大意拳练习者在学习和研究意拳时有据可循,不走弯路。正如著者所言,编写教程系列,旨在将科学、系统的意拳基础理论和严谨、规范的基本技术动作呈现给广大意拳爱好者,让大家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意拳基础功法和实战体系,从而更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意拳。

附一:写 在 前 面
自去年10月份,由永广编写的《意拳心法》一书出版之后,得到了广大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在此我也感到非常的欣慰。为了能让意拳爱好者更系统的学习意拳,永广在《意拳心法》一书的理论基础上,又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编写《中国意拳标准教程》(主要包括《意拳功法》、《意拳散手》和《意拳推断手》三部分)系列丛书。该丛书比较全面的介绍了意拳的技术体系,科学而系统。经我审核,符合意拳的原则原理。
一门学科的普及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套系统的理论技术框架来支撑,而这一“框架”是由教程来体现的。今永广能够编写《中国意拳标准教程》,对于意拳学科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是该丛书虽然称为“标准教程”,但并没有否定别人之意,只是提供一套学习意拳可以参照的范本,让广大意拳练习者在学习和研究意拳时有据可循,不走弯路。
我自幼随父亲姚宗勋先生学习意拳。在父亲武学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的科班苦练以及20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意拳教学和训练经验。很多人经常问我,说怎样才能练好意拳。为什么自己苦练多年却收效甚微?实际上,练习意拳最忌讳糊里糊涂,盲目去练,首先一定要明白拳理,自己连拳理都搞不明白,练起来岂不是南辕北辙,本末倒置吗?意拳并不神秘,人人都可以练好,但先决的条件是:要有明师的指导,科学的理论及系统的训练方法,结合自己的细心揣摩,反复实践。所谓的明师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唯物辩证的法则及精湛深厚的功力,能够根据练习者的不同水平,在其疑难问题出现的关键时刻给于彻底“根治”和解决,指出其进步的途径,使学生快速提高。同时来讲,学习意拳还要有刻苦务实的精神,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意拳没有绝招,纵观近代武术家、没有一个靠“所谓绝招”成名的。如果说意拳有“绝招”那也就是意拳的原则原理之法,而非枝节、片面的局部之方法。
学好意拳,还要脚踏实地的去练,不要认为自己胜了几个业余习武的人,就认为自己成了,其实这是对意拳的一种很肤浅的认识。王老曾说:“意拳不是打三携俩,而是拳拳服膺”。先父姚宗勋先生也说:“三个月就可以培养一个打手,而培养一个拳术家则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王、姚二老,虽追求一生,但从不满足,他们是经过数十年刻苦研究,才成为一代拳学大家的。
所以,要想在拳学上有所成就,就要给自己定下高标准、严要求,要倾注自己毕生的精力,把意拳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只有本着研究的态度去学习,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从正确的方法和不断的交流中去摸索,才能在反复的实践中来印证自己所学,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拳学见解。
  所以说意拳的真髓只留给勤奋努力、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人。要明白,意拳不是财产可以继承,意拳要继承就要将正确的理论、科学的训练方法+明师行家的指点+自己的刻苦努力,否则一切都是无用功!
我们在纵观意拳前辈昔日风采的时候,不要仅仅把前辈们的事迹当作故事来讲。王、姚二老靠的是实力(功夫)捍卫了拳学的真理,而反思我们自己,是否真的下功夫练了,是否真把意拳拳理搞明白了?
  当今意拳的发展看似比王、姚二老时期的宣传要大得多,但我们必须要透过这种纷乱的现象,看到其事物的本质。意拳的发展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危机,如今国内外练习意拳(大成拳)的人虽多如牛毛,但真正有功夫者,能说透拳学要义者却凤毛麟角。究其何原因,乃是缺乏明师的指导,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不明拳理,以至于糊里糊涂盲目的练习。甚至有人把意拳看成了一门玄学,实在可笑至极。而作为意拳(大成拳)同门同仁,首先要精诚团结,深研拳理,刻苦练功,勇于实践,从根本上学会、学通、学精意拳。要加强文化和武德方面的修养,要爱憎分明,德武兼备,成为一名高水平综合性的意拳人才。为推广意拳奠定一个良好的根基,将科学、系统、规范的意拳公诸于世,在全面继承意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发展,更加科学的完善意拳,只有这样才能在前辈的基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同时来讲,学好意拳还要端正思想,团结广大武林同道。相互学习交流,精研拳学,共同携手,为弘扬中国优秀的武学文化而努力!
今借《中国意拳标准教程》出版之际,写上几句,愿与大家共勉!
姚 承 光
我要转帖十万张,金之本色在于光明之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