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91|回复: 14

黄庭经讲义 (转载)

[复制链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发表于 2011-11-8 10: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庭经讲义

圆顿子 著

 

       序 言

 

     《黄庭经》不着撰人名氏及时代,惟陶隐居《真诰》云:「《上清真经》,晋哀帝兴宁二年,南岳魏夫人授其弟子,使作隶字写出。数传而后,为某某窃之。因济浙江,遇风沦漂,惟《黄庭》一篇得存。」然考魏夫人为晋之任城人,司徒魏舒之女,名华存,字贤安,幼而好道,摄心夷静。年二十四,适太保掾刘文,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其后幼彦物故,夫人携二子渡江,璞为温太真司马,至安成太守。瑕为陶太尉从事,至中郎将。夫人在世八十三年,晋成帝咸和九年化去。以时代推之,兴宁二年,较此尚后三十年,则魏夫人辞世久矣!《真诰》所谓授其弟子者,或是夫人生时,诸弟子得其口授,后始笔录,否则早有隶字写本秘藏,至兴宁二年,方传于世耳。

     《黄庭》旧有〈内景〉、〈外景〉二篇。《真诰》所指,殆〈内景篇〉也;晋王右军有《黄庭经》楷书,历代传刻,以为珍宝,即〈外景篇〉也。当右军时代,〈内景〉尚未行世,自无所谓〈外景〉之名。故右军所写,祇称〈黄庭〉,后人据《真诰》之言,遂滋疑义。盖未知此经原有先后之分,内外之别也。两篇文字,不必出于一手,而精理贯通,体用相备,真知个中消息者,当不复存歧视。故吕纯阳真人题〈宿州天庆观诗〉云;「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鹤观古坛槐影里,悄无人迹户常扃。」又陆放翁〈道室杂兴诗〉云:「身是秋风一断蓬,何曾住处限西东;棋枰窗下时闻雹,丹灶崖间夜吐虹。采药不辞千里去,钓鱼曾破十年功;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又〈书怀诗〉云:「早佩黄庭两卷经,不应灵府杂膻腥;凭君为买金鸦嘴,归去秋山锄茯苓。」所称两卷经者,非即〈内景〉与〈外景〉乎?东坡居士尝书〈黄庭内景〉,复仿其文体而为之赞,备极推崇。世儒狃于《晋帖》,漫谓〈内景〉非真,其识解讵出苏陆二公上耶?又从来着丹经者,多言男子之事,女丹诀自有别传,而《黄庭经》则历代女真以之得道者,如鲁妙典、崔少玄、薛玄同之流,具见载籍,颇不乏人。是尤属丹家之要旨,为玄门之总持矣!

    第是经文义曼衍,多立名洞,设譬语,虽无奥颐隐密之谈,然学者读之,罕能知味。余承同志之勖,就两篇义蕴,沉潜探索,择其精要,分类诠释,务使辞皆能解,理尽可通,庶几玄圃丹台,资为先路云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08 10:32:30编辑过]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黄 庭


    欲读《黄庭经》,必先知「黄庭」二字作何解说。「黄」乃土色,土位中央;「庭」乃阶前空地。名为黄庭,即表中空之义。吾人一身,自脐以上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机向上;自脐以下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机向下。其生理之总机关,具足上下之原动力者,植物则在根干分界处,人身则在脐。婴儿处胎,鼻无呼吸,以脐带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后,脐之功用立止,而鼻窍开矣!神仙口诀,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归根之谓。「根」者何?脐内空处是也。脐内空处,即「黄庭」也。


引证《黄庭经》本文: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内景经第二章〉

上有黄庭下关元,前有幽阙后命门。〈外景经第一章〉

黄庭真人衣朱衣,关门牡钥阖两扉;幽阙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外景经第二章〉



解释:


    「魂灵」即心神,「关元」在脐下三寸,左阳右阴,言其理耳。若必求藏府经络部位以实之,恐近于穿凿。

    「密户」在身后腰部,「生门」即脐。涵虚子云:「合上下前后左右,暗藏一个中字」。此「中」乃虚无窍也。外日月一往一来,内日月一颠一倒,绵绵呼吸,均在此虚无窍中。今按:呼为出,吸为入;出为辟,入为阖;辟为阳,阖为阴;阳为日,阴为月,故曰:「出日入月呼吸存」。

黄庭之下,即是关元;关元之上,即是黄庭,故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内景经〉云:「上有魂灵下关元」,则谓黄庭之上有心神,黄庭之下有关元耳。辞虽异,而义同。

    「幽阙」即生门,「生门」即脐,针灸家名为「神阙」,又名「气舍」。「命门」即密户,在背脊骨第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骨之部,前与脐对。

修炼家以心神注守黄庭,名曰「黄庭真人」。心色本赤,故曰「衣朱衣」。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牝牡之相衔,故曰「牡钥」。「阖两扉」者,喻阴阳相纽。

    「高巍巍」者,即《参同契》所云:「先天地生,巍巍尊高」之意。「丹田」者,乃结丹之所,如播种子于田中,自然生苗结实,成熟可期,故名曰「田」。

    「精气微」之微字,最宜领会,必如易教之洁净精微,老氏之微妙玄通,方尽其用。盖丹道虽不外乎积精累气而成,然徒知执着精气之麤迹,将何以臻神化哉?

    附注:后世丹书所言黄庭之部位,与本经微有不同。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泥 丸


    「泥丸」即上丹田,在头顶中,针灸家名「百会」穴,乃脑也,为修炼家最重要之关键。当行功时,运周天火候,必后升前降,升到泥丸终,降自泥丸始,所谓「还精补脑」是也。

    夫脑髓之体极精,脑髓之用至灵。其成也,乃间接由元气化生;其亏也,非物质直接所能补足。人当中年以后,每患脑力薄弱,常欲求助于药,然药无补脑之效。惟有仙家妙术,借阴阳升降之机,化生灵质,日积月累,方可使脑髓渐充,回复原状,或更觉超胜。于是性有所寄,命有所归。虽不仙,不远矣!


引证《黄庭经》本文: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部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居脑中。〈内景经第七章〉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内景经第二十一章〉

保我泥丸三奇灵,恬淡闭观内自明。〈内景经第二十一章〉

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内景经第十九章〉


解释:

    道法以简要为贵。口诀虽多,重在存真。「存」即存想,「真」即真人,言存想吾身真人之所在也。「真人」即神,虽周身百节皆有神,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之宗。

    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并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央方圆一寸处,乃百神总会。修炼家不必他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无穷之寿。因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别处,而总居脑中。脑为人身主宰,得其主宰,则易为功也。

    「琼室」即脑室。「八素」即四方、四隅之神。「泥丸夫人」,即脑室中央之神。名为夫人者,谓脑属阴性,宜静不宜动,静则安,动则伤,本于老子守雌之义也。

    「三奇」即三元,「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恬淡」谓节嗜欲,少谋虑。「闭观」谓闭目返观,此言保养脑中精、气、神之法,惟在返观内照也。

    「谁家子」,乃内丹之喻名。内丹既结于下田,是不可不迁;迁将何去,即上入泥丸。盖返观内照,乃静以养性之功;丹成上迁,乃动以凝命之术。作用虽异,道理则同。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魂 魄


自来言「魂魄」者,理论至颐,不可毕陈。挚其大纲,约有十说:

一、以阴阳论魂魄者:

陈氏《礼记注》曰:「魂者,阳之灵,而气之英;魄者,阴之灵,而体之精。」

高诱《淮南子注》曰:「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

二、以五行论魂魄者:

朱子全书曰:「魂属木,魄属金。」所以说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数也。

三、以五脏论魂魄者:

《内经》云:「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肺藏魄。」又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此言魂与神为一家,魄与精为一家,正合丹道东三南二,木火为侣,西四北一,金水同宫之说。

四、以鬼神论魂魄者:

《礼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气即魂意。魂与气,古人常合为一谈。如延陵季子「骨肉归于土,魂气无不知。」之语可见。

五、以动静论魂魄者:

《性理大全》引宋儒说云:「动者,魂也;静者,魄也。」动静二字,括尽魂魄。凡能运用作为皆魂使之尔,魄则不能也。」

六、以升降论魂魄者:

《朱子全书》曰:「人将死时,热气上出,所谓魂升也;下体渐冷,所谓魄降也。」

七、以志气论魂魄者:

《朱子全书》引《苏氏易解》曰:「众人气胜志而为魄,志胜气而为魂。」

八、以思量与记忆论魂魄者:

宋儒黄勉斋曰:「人只有个魂与魄,人记事自然记得底是魄,如会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魂主经营,魄主受纳。」  

九、以知觉与形体论魂魄者:

《礼祭义》陈氏注曰:「人之知觉属魂,形体属魄。如口鼻呼吸是气,那灵处便属魂;视听是体,那聪明处便属魄。」

十、以生成之先后论魂魄者:

《春秋左氏传》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后儒为之解曰:「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时,人初间纔受得气,便结成个胚胎模样是魄。既成魄,便渐渐会动,属阳曰魂。

以上诸说,各有不同。合而观之,或可于中取得一较为明确之印象。至其相互之关系,则犹有说焉。

《内经》曰:「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薛生白注曰:「气形盛则魂魄盛,气形衰则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魄阴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魂阳主运用,故魂能动作发挥。二物本不相离,精聚则魄聚,气聚则魂聚,是为人物之体。至于精竭魄降,则气散魂游而无所知矣!

又朱子曰:「无魂则魄不能以自存,今人多思虑役役,魂都与魄相离。老氏便只要相守得相合。老子云:「载营魄,是以魂守魄。」盖魂热而魄冷,魂动而魄静。能以魂守魄,则魂以所守而益静,魄以魂而有生意。魂之热而生凉,魄之冷而生暖。惟二者不相离,故其阳不燥,其阴不滞,而得其和矣!不然,则魂愈动而魄愈静,魂愈热而魄愈冷。二者相离,则不得其和而死矣!水,一也;火,二也。以魄载魂,以二守一,则水火固济而不相离,所以永年也。

愚按:朱说颇有合于丹家魂魄相拘之旨。徒知炼魂,不知炼魄,死为鬼仙;徒知炼魄,不知炼魂,则尸居余气耳。


引证《黄庭经》本文: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得还婴?三魂勿勿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黄宁。〈内景经第三十章〉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最罕见;须得至真乃顾盼,至忌死气诸秽贱。〈内景经第二十七章〉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外景经第十五章〉

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内景经第十一章〉

和制魂魄津液平。〈内景经第十一章〉

高拱无为魂魄安。〈内景经第二十三章〉


解释:

      人赖百谷以养身,调五味以悦口,而大患即由此而生。荤腥臭气足以秽乱吾人之神明,致使胎中所受之先天元气凋零殆尽,如何能得返老还童之效?魂飘魄丧,后悔何追?若能渐绝俗食,专心食气,保养太和,则可长生。

      然修炼之道,至为玄妙。阴阳不可偏胜,魂魄必宜合炼。魂魄合炼者,即是由后天之阴阳复归于先天之一气。但此一气,最不易得,有真有伪。真者,纯是清灵生气可用;伪者,中含秽质死气,乃大忌也。

     道家所以贵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每恋魄,魄之性每恋魂,不忍分离。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离,则人死矣!返还之道,亦是顺其魂魄自然相恋之性而已。

      夫人当生命垂绝之时,若一念至诚,存想吾人身中元神,尚可多延残喘。况知魂魄相拘之道者,岂有倾危之患乎?

夫摄魂还魄,虽有作用,惟贵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则不和,激则不平。若魂魄能和,则气可化津,津亦化气。周身津气,润泽流通,自无不平之患矣!

      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无为。和平之极归于静定,魂魄自然安宁。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帖子

2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8
发表于 2011-11-9 00: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来转去,只能说明太极心法已失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1: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陈重
--
转来转去,只能说明太极心法已失传。

    

本人只是觉得这篇《黄庭经讲义》比较通俗,转载到网站上与大家分享。只是个人的意愿,并不是说我个人知道什么太极心法。
     陈重兄的言语有些太沉重了吧?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1: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呼 吸


     前三章虽略具理论,尚未言明学者致功之方。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其下手之诀,皆不外呼吸作用。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呼吸所关,顾不重欤?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都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乃修炼家之大忌也。

     仙道贵在以神驭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纽成一条,凝成一点,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乱动,而渐有轨辙可循。如是者久之,即可成胎息。

     何谓「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身中,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

     今《黄庭经》所论之呼吸,乃胎息以前之初步。学者习之既久,可以却病延年;若仙道全部工夫,尚未论及。


引证《黄庭经》本文: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外景经第十八章〉

嘘吸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外景经第四章〉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坏。〈内景经第九章〉

呼吸虚无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外景经第一章〉


解释:

     修道之人,非有别种神奇手段,不过积精累气而已。常人皆食五谷与五味,道人独食阴阳之气。《黄帝内经》云:「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亦此意也。

     夫人在世俗,无论如何安闲,总不免有劳心劳力之事。一有所劳,其精神即不免损失,是必用方法以补偿其损失。其法如何?即呼吸也。但呼吸往来,必有定所,其扼要乃在庐间。

     「庐间」亦名「规中」,即黄庭也。如能常用调呼吸之功,而又能保守身内精神,不使外漏,则身有余庆矣!日积月累,回环于方寸之中,以立命根;借身内之元气,以招摄虚空之精神,则自有生以来,历年损失之精神,皆可还归于我身,何患老乎?

     人身脏腑,肺部最高,形如华盖。肺属金,其色白,故曰:「玉阙」。肺之下有心,心属火,其数七,故曰:「七元之子」。肺藏气,心藏神。道家贵在以神驭气,故曰:「七元之子主调气」。肺开窍于鼻,人面分五岳,鼻为中岳,故曰:「外应中岳鼻齐位」。素者,纯洁之义;黄者,中和之义。心要纯洁,气要中和,故曰:「素锦衣裳黄云带」。

     身体偶有小恙,则呼吸不能调匀而喘息,此时急宜存神以调和病气。六气者,风、寒、暑、湿、燥、火之气。偶有偏胜,则足以致病。若能和之,则病愈矣!

     道书凡一身头面脏腑骨节,皆有神名。白元者,肺神也。存白元者,即是凝神以合于气也。道家工夫,视不用目,听不用耳。久视者,非谓眼向外看,乃神向内视,内视又名返观。人能常用返观内照之功,自然灾害不侵。用此工夫,永久不已,则形可常存矣!

     但调呼吸之最要口诀,即不可滞于有象,又不可浮泛无根。能合虚无,则不着相;能入丹田,则非无根。不色不空,勿忘勿助,是真口诀。

     学者当呼吸调和之候,口中必有甘凉之津液发生,顺而吞之,以意直送下降,复以神火炼之,使津化为气,润泽周身,而后归纳于下田,以培值命蒂,故曰:「玉池清水灌灵根」。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1: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漱 津


      人口中之津液,譬如山中之泉水。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顶者,何也?地下水气循土脉透石隙而上蒸也。水气何以上蒸,则以地中含蓄之热力使然。

      吾人静坐工夫已久,口中自然发出一种甘津,清凉爽淡,异乎常时。此亦因身中团聚之热力,蒸动下焦之水气,循经络之路而上升,至口中遂化为津。此津由炼气而生,与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补益。

      果能勤加修炼,勿稍间断,则第一次吞入腹中之津,又为热力蒸动,化气上升,仍至口中,复还为津。此为第二次所化,比第一次更觉甘美,其补力亦更大。

      如是循环不休,直至百千万次,功同乳转醍糊,而古人所谓「玉液还丹」,不外是矣!


引证《黄庭经》本文:

口为玉池太和官,嗽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内景经第三章〉

舌下玄膺生死岸,出清入玄二气焕。〈内景经第六章〉

存嗽五芽不饥渴。〈内景经第二十二章〉

闭口屈舌食胎津。〈内景经第二十七章〉

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内景经第三十三章〉

三十六咽玉池里。〈内景经第三十四章〉

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外景经第二章〉


解释:


      常人口中储满浊气,皆由不知升降吐纳之法,以致上下失其轻重之机,故下焦之清气不能升,而上焦之浊气不能降。

      兹谓口为玉池,言其清洁;官为太和,言其调适。果能时刻用功,吐浊纳清,降浊升清。

      往复循环,酿造灵液,则百病不侵;而肌肤光泽,气如兰香,颜如玉润矣!

      舌下有生津之窍,名曰「玄膺」,所关于人者至要。试观病人,若舌卷、齿槁、津涸、液干者必死,可知其故也。且津液从气化,气有出入,其上出于口鼻无不清,其下入于丹田无不深。

      玄即深意。存者,存神;嗽者,嗽津。

     「五芽」者,东西南北中五方之生气。虽曰存嗽,实兼吐纳工夫。《道藏》另有食五芽气之法,烦琐无当,今不具论。

      又凡呵浊时,必开口;吞津时,必闭口。

     「屈舌」者,舌抵上颚。「胎津」者,言自身丹田中胎息熏蒸所化生之津液。上溢于口,取而咽之,下喉咙,过明堂,复化为气。

      气足则神灵,故曰神明通也。三十六咽之教乃旧习,今可不拘。「灵根」,乃人身脐下之命根也。

      常人此根不固,易为情欲疾病所摇动。日衰一日,而人死矣!修炼家运用升降吐纳之功,使口中津液源源而来,汨汨而吞,如草木得肥料之培养,而根自固矣!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1: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存 神


      神者,乃最不可思议之物,变幻无方,出入无时,谁得而拘之。所谓「存神」者,岂非徒托空言乎?然若知其法,亦不难为。

     「存神」之义,即神自存耳,非依他力而后存也。存神与存想不同。「存想」者,如《大洞经》存想百神之衣裳、冠带、形容、动作;又如《龙虎九仙经》,存想黄云撞顶;《中黄经》,存想五方五色之气,出于身中等法皆是。若夫存神,则无所想。不过将神光凝聚于一点,不使散漏之谓也。

      存神不限于身中一处,亦不限在身内,有时亦存神于身外。丹道步步皆以存神为用。《黄庭经》所云,尚未尽其量,惟示学者以梗概而己。


引证《黄庭经》本文:

六府五藏神体轻,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之可长生。〈内景经第八章〉

心部之宫莲含花,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内景经第十章〉

肾部之宫玄阙圆,主诸六府九液源,百病千灾当急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内景经第一章〉

穷研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眄尽睹真,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远索求因缘。〈内景经第二十三章〉

三光焕照入子室,能存玄冥万事毕,一身精神不可失。〈内景经第二十五章〉


解释:


     人身藏府所以能有功用者,皆神为之宰也。心与神共为一物,其动谓之心,其静谓之神。五藏六府,自具天然运动之能力,而无丝毫差式,故曰:「心内运天经」。

     常人藏府之运动,昼夜不休,终有疲劳之日,亏损之时。修道者,先守静以制动,复存神以安心,再虚心以炼神,互相为用,则藏府气血之循环,可以缓和而得养,免致外强中干,急促失调、浮躁不宁之弊,自可长生。

     吾人腔内,肺藏之下有心藏,其形如未开之莲花,其功用主调血。血调则命理,而身体光润,无枯槁之容。口中有舌,为心之苗,心动则气泄于舌。若人老病垂危,魂欲离体,一意存神于心,不惊不恐,不乱不摇,则必能延命于俄顷。况当少壮之时,习此定心存神之法,久久行之,有不飞腾霞路者乎?

     肾属水,故为六府九窍津液之源,肾气衰则百病丛生。

     修炼家常以心火下交肾水,使火不上炎,水不下漏,水火既济而结丹。肾有二枚,故曰「两部」。肾为水之主,故曰「水王」。对生门者,前对脐也。人能常以不动之神,藏于脐肾二者之间,以立命基,则长生不难致矣!

     玄门功法,虽云奇妙。若尽力研究,仍归于恬淡无为之域,大道本如是也。

     内视密眄自见其真,方知真人近在身中,何必他求远索哉?三光在天为日月星,在人乃耳目口。

     《参同契》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又云:「三光陆沉,温养子珠。」盖谓耳不外听,目不外视,口不开言,则此五窍之神光,闭而不用,潜入混沌之渊,返照黄庭之室。

     玄冥属水,象坎;神光属火,象离。存神于玄冥,则坎离交合。水火既济,自然一身之精神凝结不散。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1

主题

862

帖子

97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1: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致 虚


      前言呼吸、漱津、存神诸作用,法良意美,效验计日可期。然恐学者不察,执着太过,非徒无益,且有损害,故继之以致虚。

    「致虚」者,非枯坐顽空也,乃动中之静也;非一切不依也,乃心依于息,息依于心,浑然而定,寂然而照也。

      医家用参术补气,而惧其滞,必佐陈皮以疏之;用地黄补血,而嫌其腻,必佐当归以行之。修炼家以风火之力,锻出饮食之精华,以培补吾身之亏损,必顺乎自然之理,合乎虚无之妙,以调和其太过,而制限其有余,方可归于纯和之域,是犹医家陈皮、当归之作用也。否则,执着成法,不知变通,刻意猛进,返使阴阳有偏胜之疾,乃悍然谓世无神仙,书皆诬罔,何其真耶?


引证《黄庭经》本文:

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体自安;体虚无物身自闲,寂寞旷然口不言。〈外景经第十一章〉

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虚无。〈内景经第六章〉

呼吸虚无入丹田。〈外景经第一章〉

虚中恬淡自致神。〈内景经第二十九章〉

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无敢污。历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持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外景经第十章〉

作道优游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已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外景经第十二章〉


解释:


     天下事物,皆有自然之理。顺自然之理而行,则事不烦;若逆之,则生荆棘矣!身无为而身自安,心无物而心自闲。寂寞者静,旷然者虚。

    《参同契》云:「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又云:「象时顺节令,闭口不而谈。」又云:「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蒙。」正是口不言之意。

     眉如华盖,下覆明珠。「明珠」者,目也。目之光最易外耀,如日月然。日月沦于九幽者,即二目神光下藏于气海之中,于是呼吸亦随之而入丹田。

    「呼吸」者,气也。气既归根,神亦恬淡,皆不离乎虚无作用,然亦非枯坐顽空也。

     李涵虚曰:「『正室』者,中央神室,不偏不倚,洗心退藏,自动修治,无敢垢污。」由是而内观五藏,历历如烛照,一身节度皆可审视;由是内观六府,一一修治,洁然如素,并无浊秽,虚无自然之道,本如是也。

     修道之士,或在人间,或入山林,须优游自适,守吾身而独居,先修玉炼以明性,后修金炼以立命,其秘要只是内守虚无耳。仙家以炼气为炼羽翼,神定气足,则羽翼已成。

   「扶疏」者,神气条茂也。从此内全性命,外固形躯,隐显人间,长生久视,厌居尘寰,乃脱壳飞去。

何意千锤百炼刚,化为缠丝绕指柔。 —— 知行合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