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太极精要被人一语道破了
没有阴阳就不是太极拳。那么究竟什么是太极拳的阴阳呢?这个问题可以说人人问,人人说,五花八门。太极拳的阴阳在拳中表现的形式就是虚实,虽然虚实是阴阳,但代表不了太极拳的阴阳,只能说虚实是阴阳的外在表现形式。太极拳的阴阳只有通过亲身感悟才能切身明白。太极,是阴阳阳的体现而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有人说按照虚实练就能练出太极拳,甚至说按照虚实练就能感悟到太极拳的阴阳。那是不全面的,开始练拳架,以虚实练法为主,不能拖泥带水,那样就无阴阳可言。脚下分不清虚实,那叫拖泥带水或者叫双重。双重为习练太极拳之大病。练拳者不可不知。
太极拳法自然的“神舒体静,刻刻在心”的基本原则。“松”,首先是意识活动。意识上自己犹如闲云野鹤一般,并不着意要干什么,大脑先放松下来,然后逐一检查身体的各个部位,将肢体、内脏都放松和舒展开来。松,需要用意念去引导,每一个细微部位都松到;需要意念去追寻,去有目的地关照。反过来,细细感受、品味各部位的松,本身又是训练意识的有效手段。“松”,是为了求得身体重心下降。全身肌肉、经络、筋骨的舒展放长,身体各部位处于最佳结构而对拉拔长、相对稳定,由舒展放开而得到轻灵变化的弹性力。“松”非散懈,亦非软飘,这一点是很难把握的。只有松透了,才能求得全身意、气、力的均匀一致,获得周身一家的整体力。
在拳式练习中,重点不在拳架定式。式与式之间的过度动作的才是至关重要。那就是说,尾闾在任何时候都不应与任何一腿重迭,否则便是双重。。
太极拳运动首先注重的就是身法的展示,陈鑫有云:“打拳原是备身法”。一举手一投足,一式之中,尽可能的做进更多的功法进去。
在传统武术中,还有将前田(肚脐部位)气并到后田(命门部位)气之说,可能就是强化将腹腔内的混元气集中到腰部,再通过深筋膜系统输送到四肢。
内功关键在于脊椎骨要练的能一节一节蠕动。而一个起心动念内息马上在脊骨运作上下的内呼吸。
在完成每一个动作时,首先要意动,其次是气行,再次是形动,而成非气到力发。虽是四层动作,实则瞬息之间耳。
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立丹田、较丹田、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天长日久,
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骨盆有了感觉,各种丹田功就没有奥秘可言了,不过就是各种腰腹筋肉的锻炼而已。这两个地方出了感觉,就不想抡拳头了。
太极拳运动是唤醒习武者良知本能的法门,其核心是修清静心以证道体的融合之术。并不是所有的正宗传承都是毫无失真之完整合格的。我不迷信传统,无论任何门派,其训练的精髓是寻找“盘根”。亦即是盘练根本。道家的所谓“灵根”,其内是“坚髓骨、炼灵根,片片桃花洞里春”。“灵根”均是指人类本来的良知良能,是人类的一点轻灵中和之气。武术家更有其外的“根”,这个根就是从技击的角度来说,久练可以站立如树,不动如山,也就是功力,也就是“根”。我击敌,要欺敌根,拔敌节,这也就是“欺根拔节”。
在太极拳盘练根本的过程中,遵循“先在心,再在身” 原则,全力打造太极的阴=()。其实就是打造身法而已,身法决定一切!。再依据“阴极阳胜,。。。。”的理论,太极的阳=()也就有了。太极拳运动首先注重的就是身法的展示,陈鑫有云:“打拳原是备身法”。
一些人水平不高的原因,我觉得就两点:一是忽视基本功和功力的训练,二是确实是悟性不好,不是共军太狡猾而是国军太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