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智慧。佛教里的六度,一般称最后一度是“般若”,比智慧的含义更深邃,属于法界实相的智慧,或者说是世出世间法的中道智慧。我们这里讲六度对太极拳的帮助,还是用智慧来代替,因为智慧更倾向于世间法部分。练习太极拳,要明理、要得法,这就是太极拳的智慧。至于理和法,在诸多拳经、拳论中都较为详细的进行了开示,只是对于我们的太极拳修炼来说,还需要加以深入的体会和实践,否则难以真正的理解,身体也难以实践太极拳的阴阳和合。懂劲尚且难以做到,更何况神明。 学佛修行要以信为根本,从十信位再到六度波罗蜜等十住位的修行,信心的具足非常关键。太极拳的修炼也是如此,举个例子,拳论中说“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因此我们就要在日常练习中尽量的改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抵抗习惯,而变换为因敌变化的后天反应,久而久之则形成新的应对习惯。平时练拳的时候,也要细心的揣摩每一招每一式,依照太极拳的阴阳理论为前提,在交手应敌中的具体运用。看到别人好的拳架,也要分析对方好在哪里,妙在何处,如何学到自己的拳架套路中来,等等。 太极拳的训练,不单单要改变很多已经形成的运动习惯,而且还要调整自己的身体结构。主要包括腰胯、肩背、膝、踝、肘、腕等关键,甚至为了达到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脚部、手部也要产生一些微细的改变。这些调整,主要通过松来达到,但说到“松”,还包括“松沉”、“松柔”、“松活”、“松落”、“松通”等很多具体方面,这里就不一一解释了。身体结构的调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长年累月的套路行拳以及推手实践来一步步的达到要求。当然还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训练的深入,体会到丹田的运转,进而体会到丹田和缠丝的互动关系,太极拳的混元劲和周身一体的功夫就得窥堂奥了,太极拳的内家功夫也就初步形成了,这个时候再去看那些经典的拳经、拳论,其每一句都写到你的心坎里了,只是自己程度尚浅,还不能很好的加以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