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游鱼细石

在关注一下马虹老师

[复制链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6-5-31 10: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功高者练拳就象养生架,但人家那是从松\空\无中出工夫的,功成名就的大家是无形无象的,太极拳练到一定阶段把走架象游泳那样练那样呼吸,在水里漂着走,这就脱胎换骨了,这是悟透了的练法,一般人学都学不象的(这也是我一直哭都哭不出来的),这才是大家,这样的大家如果走规范的拳式会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因为人家是从规矩到方圆从有形到无形这样苦练过来的.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75

帖子

16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09
发表于 2006-5-31 11: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言“大家”是谁,马老板? 谁来拯救小孩子的膝盖
http://blog.sina.com.cn/taij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2

帖子

6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4
发表于 2006-5-31 17: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748

帖子

47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41
 楼主| 发表于 2006-6-3 20: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争论是好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 20:02:44编辑过]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藏阴中,阴藏阳中.小架太极群40364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506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9
发表于 2006-6-4 08: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鲜而古老,受益非浅,松,松,松....好象不倒翁.没有实践,你是不能有这样的口诀.
怀柔太极拥有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6-6-4 13: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把不倒翁打倒,所谓真传一句话,假授万卷书,自己的功力未达到不一定有体会,但是有些东西是师传的口诀是指引我们练功的方向,我这两天正在跟一位说“传统太极拳真金已失传、竞赛套路是垃圾”的高人学太极养生功,可谓受益匪浅啊!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36

帖子

97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29
发表于 2006-6-4 13: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让我去问一下我师父。他可是跟了陈照奎很多年的,比那些大师们时间长多了。如果有什么长拳短拳的,不可能不知道的。
江南小城鱼米乡,二泉映月天下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36

帖子

97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29
发表于 2006-6-4 13: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上好象有我的师弟在,关于这个长短拳的问题你也说两句。
江南小城鱼米乡,二泉映月天下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748

帖子

47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41
 楼主| 发表于 2006-6-4 16: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照奎与传统陈氏太极拳 陈瑜口述  侯志扬整理   陈发科先生一九二八年应许禹生等之邀到北京传拳,从学者甚众,所传均为大架。陈照奎先生为陈发科先生之幼子,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四日生于陈家沟,他七岁开始学拳,得其父传授的家传低势拳架。这趟架子,动作细腻,难度较高,很吃功夫,但易上功,适于年轻人演练。发科公严加督促,先生尽得真传,二十多岁时,先生的功夫就已出类拔萃了。发科公逝世之后,照奎先生独挡门面,越发用功操习,其功夫蒸蒸日上,炉火纯青。其实,先生并不在外多作传授,世人多不知,故有人说陈家功夫已失传。照奎先生的擒拿手法堪称当世一绝,轻柔刚猛,变幻莫测,使人防不胜防。推手功夫也是出神入化,化劲轻灵、巧妙、发劲冷脆、威猛。当时,曾有一习举重者,随先生习拳,此人身强力大,体重逾百公斤,一次练习推手,先生命其捉住双臂,使全力推之,先生只微下沉,轻抖双臂,其人已被原地弹起数尺跌坐在身后数米之外的床上,床帮为其砸断,可见先生功夫之精深。后来先生到上海等地传拳,太极真功折服多名挑战者,先生之功夫遂为世人所敬,声誉日隆,便无人妄言。   照奎先生所习之拳架,系陈长兴一脉相承的低势拳架,属家传拳架,在当时不向外传,故一直鲜为世人所知,此拳架与传统大架相同,但在手法和身法上更为丰富和细腻。先生自幼勤学苦练,聪慧善思,日练拳三十遍,常年不辍,在继承家传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外型上,精巧、紧凑,柔中寓刚,开合有致;在内劲方面强调丹田内转,形之于外即为胸腰折叠,讲究运动的螺旋缠丝,轻灵沉稳。整个套路结构严谨,气势磅礴,节奏鲜明,静若处女,发如惊雷,往复折叠似波涛翻滚,灵活无滞。练习这趟架子对练者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难度、强度都很大。七十年代初,先生应邀回家乡河南传拳,家乡陈家沟人对这趟架子都不了解,也没见过这样的练法,而称之为"新架"。(按:陈照奎先生并不赞成这种叫法。)   照奎先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志成中学,毕业后因家境窘困而没能继续升学,全国解放后进入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工作。他一面刻苦练功,一面帮助父亲授拳,先生自幼秉承家传,耳闻目濡,对前人的拳术理论深有所悟,本人又受过大都市的文化教育,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思路开阔,能够用一些现代科学的知识来分析、理解拳术,为陈氏太极拳法和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自六十年代始先生不仅走南闯北传播家传拳术,而且还根据自己多年练拳和教拳的经验,写下了大量的拳论文稿,留下了许多拳势及推手技术图片资料,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拳学财富。   一九五七年陈发科先生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间,照奎先生继承父业,为传播和普及陈氏太极拳,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南京、郑州、石家庄、焦作等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自七十年代初开始在家乡河南传拳,直到八十年代初去世,这期间他的事业达到了顶峰。   一九六一年先生应顾留馨之邀辞职南下,到上海传拳,参与完成了《陈氏太极拳》(人民体育出版社,沈家桢、顾留馨著)一书,又应各地学员之请写下了陈氏太极拳一、二路函授讲义,深受大家的欢迎。为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太极拳的特点,先生又与巢振民合写《简谈陈氏太极拳的拳式和推手的锻炼》一文,著书立说,发扬陈氏太极拳之精义是照奎先生之心愿,然而这一心愿被十年动乱化成了泡影。一九八零年应人民体育出版社之约拟出版陈氏太极拳新著,可是先生终因多年生活劳累颠簸,积劳成疾,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七日故于河南焦作。令人欣慰的是其徒马虹根据陈照奎先生的讲授和大量的笔记资料整理出版了《陈氏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先生的愿望得以实现,九泉之下可得一慰矣。   一九七三年,照奎先生应家乡父老之邀始回家乡温县陈沟、郑州等地教拳。其侄陈小旺、陈正雷及同村的王西安、朱天才等原随先生的堂兄陈照丕先生学拳,照丕先生于前一年去世,适逢照奎先生回乡,四人又一起从照奎先生学习所谓"新架",先生尽心传授,"四杰"之一的朱天才在谈到照奎先生时曾感慨地说:"陈照奎老师教的套路是其父传授的拳架,比我们过去练的老架手法更多,发劲更猛,技击方法更明显,练了这套拳架,使我们对陈式太极拳体会更深,技术更全面"。石家庄、上海等地的弟子先后成立了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为继承先生遗志,推动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陈照奎先生作为陈氏太极拳第十八世的代表人物,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继承和发展了陈氏太极拳的精华,其精湛的拳技和拳理为广大陈氏太极拳爱好者所推崇。今天,国家提倡和发扬民族宝贵的文化,太极拳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家乡人民为纪念陈照奎先生的功绩,激励后人,于今年四月五日在陈家沟立碑,以示缅怀之情,先生的弟子及海外友人二百多人聚集陈家沟,纷纷表示:缅怀大师遗志,为发展和推广陈氏太极拳而努力。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藏阴中,阴藏阳中.小架太极群40364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506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9
发表于 2006-6-4 20: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老是一代大师级的拳手.无可非议.其太极拳特点明显,富有自己的创造性,陈式太极的特点宗旨不变应万变.这才是个性.当然不达到一定的水平,最好按部就班,一招一式要正确,准确.就象开始学拳一样,先快,后慢.
怀柔太极拥有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