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不争而勇

陈王廷《长短句》欣赏

[复制链接]

140

主题

153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88
发表于 2007-10-19 11: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佯输,以假象迷惑对方把真相隐藏起来。诈走,为诱引对手而装作败走。谁云败?谁说我真的败了?!引诱回冲,虚引诱惑对方,使其失机失势(重心失去平衡),我迅速回转冲其要害之处。致胜归,得到胜利的结果。归,归还原来的样子(动作)。借喻结果或目的,由虚到实,归回原来势子。正如陈鑫先生在《太极拳经谱》中,言简意赅地描述这两句话:“虚笼诈诱,只为一转”可见太极拳的技击打法都离不开一圈的变化。

《拳经总歌》所言战略、战术和诸着的应用,都是由圆而生,圈中而变。到今天为止,太极拳每个动作都是由“圆”到“圈”练习和应用的。

滚栓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滚栓,即擒与拿的连环运用。但在连环擒拿中,不能给对手一丝的空隙与时间,要在滚转因敌变化中施展擒与拿。滚栓,为陈氏太极拳老架擒拿法的早期名称。搭扫,上搭下扫,指手脚并用。如陈氏太极拳“十字脚,摆脚,风扫梅花”等势,都含有上拱下扫之法。在陈氏太极拳推手、散手中“封手用脚”和“搭手动步、滚栓提膝”等法中,必须具有“灵敏”、“微小”,上引下击,才能显示出“滚栓搭扫”精细奥妙。横直劈砍,即前、后、左、右的打法。联系到上一句,上搭下扫(上下打法),成为六方的连环进攻手法。横直,含有“直来横拨,横来捧压”的打法。劈,是陈氏老架太极拳法上下分开的打法(也是撩阴法),此势练法现存陈氏太极拳包捶(二路)动作的“劈架子”一势。砍,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连环手法,此势练法,是陈式太极拳包捶“翻花舞袖”一势。劈砍,劈砍的练法与应用,是陈氏太极拳连环之法。如包捶(俗称二路)中的“劈架子和翻花舞袖”相连练法二势。奇更奇,是赞誉“滚栓搭扫,横劈直砍”的着法奇妙罕见。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包捶。”目前流传的陈氏太极拳包捶(今称二路),仍有“穿心肘”一势。从攻防的部位来计,一名穿心肘,从肘部配合来讲,一名顺拦肘,一势两名。截进,截击和进步。遮拦,即封闭。全句大意是说:当对手来攻,我顺势截住击进步,遇到封闭遮拦时,可随势应用穿心肘,因为穿心肘从其臂,腋下穿入,既可利用对方封闭遮拦自障其目,又可适时乘隙发肘,取其要害。迎风接步,是接穿心肘连击的红包捶打法。即对方化解了我的穿心肘进攻,我立刻沉肘发捶击其面部,如果又被对方棚化,我顺势用靠,在接步(有进,有退)迎风(锋)发捶。“红包捶”即当今陈氏太极拳“窝里包”一势。“窝里包”一势名称,在陈氏古拳谱《文修堂拳谱》中,有歌诀为:“低引高打红包捶,迎锋接步又一捶”的练法和图解。“红捶”一名,在陈氏太极拳中有很多叫法。如:演手红捶(也名掩手红捶)下演手红捶等等。因陈氏太极拳有出拳见红和陈鑫先生讲解的“如红炉出铁,人不敢摸”之说,可见陈氏老架太极拳“演手红捶”之势名用这个“红”字的深远意义。拳(捶)的变化,在于手的盍,适应对方着法相互转变,成拳、成掌、成钩,所以陈鑫先生也一说:“去时撒手着人成拳”。陈氏太极拳出拳有“击”和“发”的区别;击,主要目的在于击伤,发,主要目的在于发倒,所以击伤与发倒两者,在方法,劲力的使用上是不尽相同的。实际应用,在不同的情况下,既可使之击伤而不倒,又可使发倒而不伤。这就是太极拳“理精法密”实施于拳法运用的不同方法。
因此,我们必须从实践中与理法相结合去研究太极拳的打法。我认为写文章,最好是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反复的研究探讨,不能主观,要客观地去分析。不是某某人怎么说和某某拳谱怎样讲,我们必须从实践中骓,才能正确地对待某某人和某某拳谱讲的是否正确,不能盲目相从,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骓,进一步体会;在验证中胜是怎么样胜的?败是什么原因?是和谁验证?是一般还是高手都要正确的对待。不能因为和高手验证,败了,就认为某某人讲的,某某拳谱讲的都错了;也不能因为和自己不如的人去验证,胜了,认为一切都对了,我们要相对的去比较,研究,在实践中细心揣摩,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矿藏是对待“古拳谱”的讲解研究,要更加慎重,不要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要在原拳套路中,从练到应用详加分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9 11:14:45编辑过]
潭水,不因云飘过,就要永留不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153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88
发表于 2007-10-19 11: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攒庄跟腿。”这两句讲的是腿法的应用。二换,手脚二次的转换(二换,不单纯是手脚的转换)。扫压,下扫上压,手脚并用。大凡太极拳的腿法,在转身时都含有“扫”法,且不限于“扫趟腿”一法。挂面脚,即二起脚,虽说法不一,但在目前流传陈氏太极拳中的“踢二起”或“二起脚”名称确实存在,我认为“挂面脚”是二起脚的前身。

左右边攒,是指左右手分开,宛如古代妇女发髻两边翘出的玉攒。庄跟腿,即当今陈氏太极拳的“蹬一根”。但在陈氏老架太极第三路(又名大四套捶)第二十势中的“分门庄去丧残生”一势的练法和作用,就是左右边攒庄跟脚的动作。例如,当对方把我双手分开封住或者我把对方双方封住,随势提膝蹬其对方裆部,使对方不死即伤。如果对方逼贴我身,距离较近,提膝之法,正好击其裆部。所以,陈氏太极拳腿法的应用,都是先提膝再出脚;或踢、或蹬或扫,或捭等等因敌变化发着。虽然有“近便提膝”的攻击,但同时也有“提膝护裆,护臁骨”的防法,是对付撩阴腿,克膝腿。一着两用,以腿破腿,因敌变化。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截,截中有借(指太极拳截劲中有借劲,借劲中有截劲)截击,伏击。凡对方出手来攻,我可从不同的角度,适时顺势前截(借)他的来劲,使他无法施展,或擒或拿。“无缝锁”一名,现存陈氏老架太极拳“金刚十八拿”第三势,“前锁后拴缝无迹,粘衣十八跌中奇”。

“锁”之法,有进攻,有防守。有单手攻,双手攻之分;单手进攻手法有锁喉、锁阴。双手有锁头、锁脚等。“无缝”是指此锁无缝可开,比喻擒拿手法严密,不留缝隙,使对方不易解脱。更重要的是锁法要擒拿住对方薄弱部位和要害之处,使对方无法反抗,这样才能称得起无缝之“锁”。

声东击西,语本《通典·兵曲六》:“声音其东,其实击西。”这也是迷惑对手错觉的一种战术,与“闲惊取巧”及下句“上笼下提”同属一类。“声东击西”在陈氏老架太极拳散手训练的“红拳破壁”中有详细的讲解和画图,把手法演化为“指东打西,指西打东”和“指上打下”及“铺前扫后”的方法势子。这些方法同属一类,仅仅是巧妙虚实与方向各有不同而已。“要熟识”是指“截前压后无缝锁”不但要练的熟而又熟,还要认识其虚实变化中的“声东击西”各种方向的战术。

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上笼下提”与“声东击西”一样,是一种战术,而不限于一法。在方法上,它既可上虚下取,又可下虚上取,虚实同击;防则虚,不防则实,虚虚实实变化一圈之中,因为太极拳的一切打法无不从圆而生,圈中变出来的。如果没有“圆”也没有“圈”那就不是太极拳了。太极拳的战略、战术是通过用“圆和圈”阐明论述的。其中的“圆和圈”包括屈伸,纵放、上下、左右、前后、大小。“圈”中有公转与自转之分;伸是自转,屈属公转。屈伸变化于公转自转之中。明白了自转与公转变化一圈中,也就明白了太极拳。陈鑫先生说:“无非一圈一太极”,又说:“不明此,及不明拳”。

进攻退闪,讲明进要攻、退要闪。是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的战术。这里的“闪”是指“闪展”,是在进退中闪展之法,也是进退中速战之法。进攻退闪,有进步,退步的进攻,退闪,也有不动步的身法旋转进攻和退闪,那就要看对方如何进攻,攻击我身体的什么部位,我才能随势毫厘、分秒不差地去适应对方。
莫迟迟,是讲适时的顺应对方,不能过早、过晚的进攻退闪,要做到恰如其分;“莫”字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进攻退闪时间差,二是进攻退闪,是攻、是退闪很难分辨。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藏头盖面”,是防守的技法,但使用起来有拙巧之分;巧妙的防守是适时地进攻,笨拙的防守是为了防守而防守。“攒心剁肋”是击其要害的进攻方法,也是最巧妙的防守法。这两句联结在一起,铨其大意是说:懂得藏头盖面防守技术的人很多,但大多数人只知道为了防守而防守的消极防守,而能明确藏头盖面方法达到攒心剁肋的“攻”就是“防”的巧妙防法出奇制胜的高手,在实践中很少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9 11:22:29编辑过]
潭水,不因云飘过,就要永留不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主题

1533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988
发表于 2007-10-19 11: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最后两句是结语,强调全文所叙理法的重要性。此中“理”识与不识,关系重大,这个“理”根本在哪里,怎样去认识?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这里说的“理”当然是指陈氏太极拳的理,太极拳的理,只有一个。按旧的说法是阴阳对待学说,按新的说法就是矛盾对立统一法则。实际说来,有理必有合理的技法。它的基本规律是螺旋运动的顺、逆自转和正、反公转的“缠法”。由于双方交手时需要因敌变化,除了眼法必须注视对方,不许随着手乱转而外,身的左右旋转,步的进退,手的自转与公转的方向和角度大小,莫不由对方变化而适当应加的加,应减的减。而且加减的尺寸与时间,要做到毫厘不差,分秒必争。真是千变万化,却还是一贯用缠法进行。所以我认为识了拳理固然必要,而掌握运用拳法更为重要。讲理不懂法,不去实践,等于善谈兵的赵括徒有虚名。

明理,又识得其法,不去实践等于空谈其说,也无法与人较量武艺高低。鉴于此,我们既知实践与理法的重要性。必须从实践到理法反复学习,反复实践,在实践中体会胜是怎么胜的,败又是怎么败的。胜是什么感觉?败又是什么感觉。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再去实践,就这样反复体会实践中的拳理拳法巧在何处,妙在何处,我们才会从中理解太极拳“理精法密”的所在,才有资格去谈论武艺高低。

综上所解,《拳经总歌》概括论述了陈氏太极拳法的战略、战术和基本规律。看来它与目前流传的各式太极在渊源和脉络上确有其一脉相承之处。但陈氏《拳经总歌》是太极拳较为古老的拳论,所叙述的古拳法技击性较强,是从实战中来,攻击的部位与战术的目的和当今“体育竞技”是大不相同的,研究者不可不知。

我个人对太极拳有一种近于痴迷的情感,一刻也离不开它,行走坐卧反复琢磨,有人说我是拳痴,我索兴把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书写的“艺痴堂”高高悬挂家中,见者赞誉字写的好,惟有我得其意,解其味,自称艺痴堂主人。四十余年来习练太极拳入迷到痴,可谓老而弥坚。先师洪均生曾说:“太极拳理精法密,然真能体味其中妙义,须聪明人在实践中下苦功夫不可”。我自知资质驽钝,绝不属于聪明人,所幸总算在老之将近之时掌握了松圆的练法,体会了缠法的应用,明白了力与巧的关系。写到这里,细想之下,吾虽无大的成就,但能体察传播我师高妙拳法,不至湮没,识其真意,不负我师谆谆之教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9 11:24:00编辑过]
潭水,不因云飘过,就要永留不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7

帖子

98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80
发表于 2011-5-20 09: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级的人物,多半是文武全才,武功修养和文字造诣都是很出色且很均衡的

孙禄堂先生当年选材,要求之一就是大学毕业。

不管怎么说,在练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文化修养的提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