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个回复: 空中客车一:想必你看的资料不少,要是能再修饰一下对诸位老师的称呼就更好了。“不改陈发拳法一招半式”是本枝传承的特色而已,就好比忽雷架,难道是说其他拳架就不会发力么?肯定不是那样。继承的特色,不等于夸大的本领或无聊的吹嘘。没什么是非真假,符合太极拳的基本要求就是正确的。否则就不会有“杨、吴、武、孙”式了,不知你是否同意?
阳光:太极拳不是光看形也是老前辈一再嘱咐的。说道内在的“神”,老前辈们常说:就好比如虎添翼。拳本身是翼,特点特长才是虎,不能丢了根本,然后屈就于表现的形式。强化特点特长,练好本事依旧是主题。前面说过了“不改陈发拳法一招半式”是本枝的特色,因此动作繁简在本枝来说就不是个人喜好了,除非认为超过了陈发科,否则基本不会去改。其他支的继承另当别论。对于内在的重要我很同意你的看法。
taijier:陈瑜是我的师叔,是前辈,估计这辈子和他交手的可能性不大。说道胜负也只是您的猜测,我相信“很快就败”这话也绝不是陈老师所说。正宗不是谁说了算的,也不是谁说了就不算的,不过拿来显摆确实没意思,我从不正宗二字标榜自己。您不妨想想,我何时说过“正宗”如何如何的这类无聊话?正如您所说“拳是练出来的”,我天天练,也希望自己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谢谢您的建议。
回归自然:谢谢您的夸奖,但是我真的不敢当,老前辈教得好而已。太极拳讲求轻灵而沉静,行拳似风摆杨柳。您所言之“重”我想是我体型造成的错觉吧?日后会发一个螺旋靠打桩的视频,到时或许会有朋友对我的身法有另一番看待。谢谢你,以后多多交流,共同提高吧。
zjsyfv:您说的很对。可招式一招不改,最大程度的继承是本支的特色,不可能完全一样是必然的。因为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最大继承的理念是不变的,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变是相对的。
回归:如不介意请叫我诺宾或者胖子吧。其实出脚是否踏实您未必看清楚了,就如同五指抓地一样,谁能隔着鞋子看到呢?太极拳有周身相随一说,“随劲”打好了,在那里打也都无所谓,但是我不推荐在冰面上打。太极拳松静自然为佳,放音乐、站冰面、冒雨练、不穿鞋等等都把是简单为题复杂化了,实在没有必要。您问的确实很好,以后多交流。
癫道人:高手我也是每天见到的,但是没有哪个喜欢把和别人交流的事情拍摄成资料显摆的。套路虽不等于技击,但是拳路却是一个人技艺的影子。而且套路是可以用来培养功力的。说道推手、散手、散推等等,太极拳技击叫做“乱踩花”,以步法、速度见长。至于层次之说无非是糊弄人东西,哪来那么多层次?快是关键,也是我最近练习的重点,由松入整的速度要打在对手的条件反射之前。我目前的程度尚缺乏细节,也希望通过练习可以慢慢提高。 另外说说一些人的心理状态: 通常拿交流之胜负大肆褒贬的都是心虚者所为,一次胜负能决定什么呢?你要明白越是高手输的手也就越多,凡是称自己永恒不败的都算不上高手!陈发科曾说自己年轻时尽全力也推不动族叔陈垚,而后来随着武艺的提升,陈发科照样成为了太极一人。这是成长的过程,不是见不得人的历史。我觉得现在的习武风气,比歪七扭八的拳还叫人作呕。不知你是否有此同感?
常念陈沟: 不论褒贬,有一点我很相信,都是喜欢太极拳的人,都是希望练好太极拳的人。我和大家一样,喜欢、非常喜欢、太~喜欢了!杨诺宾不过平平常常一太极拳步行者,每天都是新的期待,每天都是新的开始。生命不熄、练拳不止!有朋友们关注是本人之福,真诚的谢谢诸位朋友!但是本支特色我不能丢,至于练习方法的好与不好,留待时间去考验吧。 很多练拳的人都想象陈发科一样强,甚至更强,但是光想总是不行的。陈小旺的拳和陈发科的拳基本没有相同的地方,但陈老师的功力是本人所欣赏的,很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说到差距,李经梧先生对陈小旺师叔的评价比较客观,具体怎么讲的这里就不细说了,有兴趣的不妨直接去问陈老师。 从陈老师对廖白的推手来看,陈小旺与同年龄时期的陈发科,还是差距甚大的。挨到何处何处击,将人击出不见形……数123胜负立判,能做到这些的高手是凤毛麟角。许禹生为当时北京武术界领军人物,这般人物却从学于陈公,可见陈公武艺之精湛。一个操着异地口音来自河南的不知名人物【陈发科】通过自身的实力在北京站稳脚跟,大力发展了陈式太极拳。把陈式太极拳从一隅之地传播出来,成为了如今的全人类财富,不可不说是丰功伟绩。
就回复到这里吧,谢谢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