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龙戈

新版主上任!

[复制链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不错。考虑考虑。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发表于 2012-12-12 23: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支持!
  前两天在群里同学们讨论了有关学佛与学太极拳是否有冲突的问题,最后找不到统一的意见。(现只讨论两者在学习上的区别不谈因果,因为想的是弄明白人的事,不说鬼神的事情,因为孔子这样教过他的弟子。)有的同学建议信佛就不要练太极拳,有的说没有冲突都可以学。
  然后在网络上查了一下,也是两种说法都有。以下有三种不同意见:1是反对的,2是以学佛为主学太极拳为辅的,3是认为两者本质上
有共同的终极目标——回归自然,二者有着互补互助的作用。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分宗立派,曾立十宗,每宗的学习方法不同,禅宗的方法是学禅定用顿悟的方法来开悟走的是觉门,其他宗派走的是正门,净宗与密宗走的是净门。
  1、净宗的净空法师说太极拳是很好的运动,但学净宗这个法门就不要练了,因为修佛最终连佛法都要舍弃的。
  要是如净空法师所言,连主修的佛法都应舍弃不应执著,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2、律宗的照光法师说可以练,用练太极拳作为学佛的辅助。
  3、以下是一位不知何宗派的高人所做的总结:
   
太极拳与佛法
太极修身为主,兼而修心。佛法修心为主,兼辅修身。二者有着互补互助的作用,但二者本质上却有共同的终极目标——回归自然。
如果一个人为练就一身好功夫而练拳,为获得福报而念佛,这本身就包含了人性的自私,而人的本性是圆满的,所以这就没有回归本性,回归自然。怎么又会去思考拳法、佛法,到底是什么,到底如何求得“道”这种的终极问题呢?持这种心态而修行的人不胜枚举。
身边练拳之人不乏高手,虽有一身功夫在身,但心性不明,善伪难辨,虽有行侠仗义之心,却好心办错事,苦恼也随之而来;身边亦不乏积德行善之人,但求回报,其善不纯,清浊参半,功过相抵。
然而如何才能真正回归自然?真正的走向太极拳与佛法的大道?就不得不了解以下几点了。

一、 静。
太极拳与佛法共同之处在于修行、修炼的方式,皆始于“静”。如太极拳行拳之前比先静其身,敬其意,放松全身;而佛法修行前亦要静其身心,渐至心无杂念,摒弃心念私欲之干扰。
为何始于静?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老子认为静是真我的生命状态,能认识真正的自己,能够回归本性,克制外界的浮华与躁动。就个人的精神状态而言,静更能接近先天性的自己。太极拳让化掉本力,回归先天生理;佛法讲破迷开悟,回到先天的心性。其实每个人都是高手,只不过后天生活中不断的劳作,锻炼四肢,以至于四肢遇到外力就僵硬而无法放松。其实每人也都是佛,只不过在世俗中所迷,我们后天为了学习知识,不断的学习,开发自己的大脑,以至于思维紧张一刻也不能停歇。所以我们需要停歇,需要放松,而“静”正是最先要做的。

二、 如何静。
有人说要静首先心中要有静的意念,殊不知只此一念,却搅得内心一片混乱。我们的内心从朝到暮已习惯于思考,它犹如一条奔流的小河,从未停止过;但我们自己却已将此形成后天的自然,虽日夜思虑却并无知觉,一旦到了要“静”的时候,便会发觉自己的心念纷乱,无法沉静。南怀瑾先生曾将此比作:“譬如一间房屋,平常看不见它有灰尘,当阳光忽然透过缝隙,才发现了光隙中有灰尘在乱舞纷飞,你既不要去打扫它,也不要用一个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摇不动,不去增加,也不去减少它,慢慢的再静止下去,它自然就会停止纷飞了。”
所以,静是不加一念,身心只像一容器,不动不乱,自然而能静。

三、 静后有动。
只静不足以修道,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故静后而有动。动,就是练拳多行拳,就是学佛法多听经闻法。静犹如足赤之金,但质量未必够分量。动犹如千钧之金,但成分未必纯正。
为何先静后动,是因“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静就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中磨刀的作用。如《了凡四训》中袁了凡问云谷大师为何千件善事做了十年之久,云谷大师回答说是因为他做善事心想回报,其善不纯,功过相抵。故先静而后动是符合正常自然规律的,在修行中可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尚若一味的练拳或积德行善,却忽略了明心见性的重要性,结果只能是事半功倍。
总结一句话,太极拳与佛法都是要求“回归自然”。太极拳是要回归生理的自然状态,即放松而气敛入骨;佛法是要人们回归心灵的自然状态,明心见性。二者兼修即性命双修,有不可言之妙,望自体会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12 23:30:1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1 17: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学太极拳十年有余,最近3年开始学佛。我也发现周围有些人也有类似情况。即初学太极拳,后来又转到学佛、学道上面去。虽然自认为两样学习师从都是名家正统,坦白讲两样我学的都不算好,以太极拳为例,十多年的时间里,时而精进坚持每天练拳,时而一搁下就是几个月,但对太极拳的领悟的积累和太极拳给我带来的益处却一直在积累。学佛坚持得好一些,坚持每日早课超过一年半,并且争取每天读一点经典。也算是有所心得。大略能够分辨一些“名师”的所教内容是否符合佛陀的初衷,以及错误的知见落处所在。
      太极拳和学佛,应该是没有实质性冲突的。如果有,可能也是因为自己学佛的契入角度(法-门)所造成的,比如地藏法-门、念佛法-门等,可能会在时间上有冲突。这种情况下,一般当事人会选择学佛而放弃太极拳,尤其学佛方向正确、知见具足的情况下,因为学人知道这个身体(色身)是不究竟的,这辈子锻炼得再好下辈子可能也用不上。学佛学好了则不同,可以出三界,可以往生净土,等等。这里说没有实质性冲突,尤其做得好还可以相互促进,因为学佛也要自利利他、自度度人,当然要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增进其他人对学佛的信心。身体(色身)也是学佛人的“法器”,用来体验佛法,用来六度万行,也用它来帮助周边的人。学佛同样可以促进太极拳的体悟,因为学佛可以让我们身心清净,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身体,更好的体会太极拳的奥妙。在时间上,学佛和太极拳同样不冲突,因为在打拳过程中照样可以持忆不失,继续做念佛忆佛的“功夫”。
      太极拳和学佛一样,遇到好的师父,也是需要有缘份的。也同样“名师”不等于“明师”。很多老师,看似很有道理,实际上却是错漏百出。往往弟子学人却身在其中,不知所以,往往被笼罩了还为自己师父百般辩护,因为“情执”难以舍弃,当然这里也有累世的因缘。
      再看一下 梁燕辉 师兄的归纳,我属于第二种意见“以学佛为主学太极拳为辅”。第三种观点仅仅局限在“回归自然”,比较初级,并非知见具足的学佛人,因为“自然”、“因缘”都是不完全,还需要有一个“本性”贯穿起来看待问题,否则六道轮回和因果律都难以解释。净空老法师很知名,但如果“佛法都舍弃了”,还不知、不解、不证本心本性,那就落入了断灭空,连二乘解脱道都算不上,更谈不上大乘佛菩提道了。

      搞了半天才明白:法-门,属于被限制的词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31 17:08:04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发表于 2013-1-4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龙戈“、、、、、、再看一下 梁燕辉 师兄的归纳,我属于第二种意见“以学佛为主学太极拳为辅”。第三种观点仅仅局限在“回归自然”,比较初级,并非知见具足的学佛人,因为“自然”、“因缘”都是不完全,还需要有一个“本性”贯穿起来看待问题,否则六道轮回和因果律都难以解释。净空老法师很知名,但如果“佛法都舍弃了”,还不知、不解、不证本心本性,那就落入了断灭空,连二乘解脱道都算不上,更谈不上大乘佛菩提道了。

      搞了半天才明白:法-门,属于被限制的词语。”


  感谢龙戈分享的学业情况。这个真令人羡慕!同时传承两个门派的方法。回顾自己,象是无依无归一样。
  我是有一点点赞同第三种观点的,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总结一句话,太极拳与佛法都是要求“回归自然”。太极拳是要回归生理的自然状态,即放松而气敛入骨;佛法是要人们回归心灵的自然状态,明心见性。二者兼修即性命双修,有不可言之妙,望自体会之。”红色字体就代表了回归自然本性
  太极拳是要回归生理的自然状态,个人以为这里说的“自然状态”是指精气神俱足,足了后本性就会从脑门冲出去。是走的这个方法。顿悟后还要清除心里的东西。而很多人顿悟后就走了顺其自然什么都不修的路,这条路就走错了。所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走这条路,这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之根性来定的。如果:“自然”理解为随之生随之灭,这确是不完全的,“自然”是原来本来就存在的法则。同时我们应了解佛是什么?为什么成为佛?佛是人,止于至善就成为佛。人是下善所以成为人,极恶就是地狱的众生了!
  人如果成佛,本性俱足无量的福德,业能不能消了?能的。
  人若成佛就俱足所有的佛法,而我们这个人间用于修佛的只用一个门派的方法就足够了,这是修不二法门,有人验证了一法通则所有法通,同时修两个法门的,佛法里没教这样修的。本性有八万四千种成佛的方法,用其中一个成就了成为佛,心里会执著这一个方法吗?不会的。本有就是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3: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如果成佛,本性俱足无量的福德,业能不能消了?能的。”
引用《达摩血脉论》里的说法:“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着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

 

这里要从两方面来解释,一个是“理体”上说,一个是“事相”上说。


理体上,众生皆是佛,都有一个“如来藏”,见《大方等如来藏经》“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而这个如来藏也叫“法身”,“八识心”,“真心”,“诸法实相”……是常无污染、德相备足的,具有清净性、如如性、无我性……


事相上,佛是佛,众生还是众生。佛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可认为是无量无数)的修行才福德、智慧圆满,所以叫做“两足尊”。很多业行基本上都在这期间受报圆满,当然也不是全部,比如释迦牟尼世尊有“九难”。诸佛出世就是为了通过“开示悟入”(见《妙法莲华经》)告诉大家什么才是法界的实相,如何修行,如何成就……

“不二法.门”中的不二,并不是指“一”,是所谓的“中道性”,也是理事圆融,从理体上、事相上全面的来阐述。

 

比如讲佛法“非修得,非不修得”,《心经》里说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等。


至于一法通则所有法通,则没错,因为是证悟了诸法实相,所谓的“入门”了。已经在门内看问题了,当然是从哪个门进来都一样了。所以如果有证悟的“善知识”来指引如何修行,是最稳妥的了,因为是他经历了“无门之门”的修证,而进入了“无门之门”。

《六祖坛经》里也有说“宗通与说通”的一首偈语,放在这里做个结尾。



説通及心通  如日處虚空  唯傳見性法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説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倶不用  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眞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無道心  闇行不見道  若眞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  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脚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兎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即刹那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1-05 13:50:08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发表于 2013-1-12 15: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法莲华经》看了一点,有很多字词不懂,没继续看下去因为是古汉语的原因,现阶段还无法通读文言文。正在想办法。
  感觉佛陀真是一个伟大的智者巧妙说法令智慧不一的听法者都可以信受。
  反观自我后,对佛的所有都不敢说了,都是妄语而已。
  曾看到有这样的话,在没有开悟以前,不要妄谈佛法。这个开悟不知是何意?
  也曾听说,没有证得罗汉果位前,人是没有真心的,人所说所想所都是假的,甚至连自己也不能相信,因此不论毁、誉都不要放在心上。罗汉的心又是如何的?
  是不是只有人证得了罗汉果位或以上的果位后,发心渡人为人说法,才可开坛讲经?而一般人随口说就是谤经谤佛呢?真要想一想,要是谤经谤佛这个罪过真的很重,听讲经的人说一般人如果犯了这个如再世为人(又说现在人一失人身则万劫不复,特别是现在五浊恶世的人,起心动念都是恶,更是永无出头之日)则盲聋哑不一;要是皈依受戒的人犯这一条就是犯戒了,是要进地狱的,所以受了戒就不能胡乱说了。
  另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言论,一些开了神通(不一定是出离了六道轮回的人士)的宗教人士,所见进地狱的多是僧与道两类人。因此信佛学佛以及皈依,都是自愿的,不能劝别人,要不然很容易好心做坏事。劫是时间单位,换成现在是亿万年之数。我们学好了受益,只能劝善,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也是泛爱众
  中国的古圣先贤留下了很多智慧,所以要学更要行,但是这些智慧的学问是文言文的,读了也多数不明其义,真的是无人教有书也等于枉然。所以无论学拳还是学佛,有老师真是好!对于有老师的好处个人认为:
  1、对于练拳,是老师学好了从中受益,想将之利益于大众,令人如同自己一样受益;
  2、对于学佛,是老师开悟了出离了六道,得真实的智慧,离苦得真实之乐,也发愿令皈依佛者出离六道。不皈依而学佛好象是只修天人福报,不能出离六道,还是苦,也有命终之时,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以上所说有的是对于相信人不止一生一世的人而言。学佛的人首先要的就是内心承认这一点,然后才能展开其他佛学的基本认识。
  何谓国学修身,觉得这个问题很难说清,到底国学有哪些。别人是怎么学了,学得怎样了,希望有学得好而受益的拳友和大家分享。现在说是教育的方法彻底失败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都以赚钱、以我的利益为最终目的的观念把人教坏了。虽说常自见己过 不见世间过,但也要有识之士去教人分辩,以身作则,在世间作个榜样,这样行正即是道才圆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13: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有多一本注音版的《妙法莲华经》,如果需要可以给您快递过去。该部经典比较好,其有讲说,若非善根福德具足是接触不到《妙法莲华经》的。我也是看了好多经典后才逐步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进步,感觉自己受益很大,目前读儒释道经典,理解起来比以前好了很多。所以希望不要因为文言文而障碍了大家研读经典。

        开悟、明心,是修行上的果位,分别属于大乘修学修行52个阶位的第17个和第20个,这个具体可以参考《菩萨瑛珞本业经》等经典。开悟明心后,通过自己的体悟来讲解,比较能够入理,属于现身说法,当然不大容易错。而且也容易指导其他人修行,因为属于把自己走过的路介绍给学人。但如果能够在正确的道场熏习,确立正确的知见,就劝勉一般的学人来说,应该也不会有大的偏差。至于悟入呢,应该要福德、智慧资粮具足,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万行阶段性圆满,又有善知识的导引,真的是万中无一啊。当然这也仅仅是学佛刚入门而已,还需要内门继续修学,前面提到的还有35个(52-17=35)阶位要走呢!

        至于阿罗汉果位,属于二乘的四果(二乘四果分别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属于二乘修学的最高果位。二乘四果和大乘的52个阶位修行的标的不同。“慎无信汝意,意终不可信。慎无与色会,与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道,乃可信汝意耳。”出自《四十二章经》。大概意思是讲说,我们日常思维作意的意识心是妄心,直到二乘修行到最高果位,才能够不被误导。阿罗汉最多只能为大众讲解二乘修学,属于解脱道,二乘圣者修行证果后就一去不返了,所以也很少见,哪怕仅仅是一果的须陀洹。二乘的解脱道并非究竟圆满解脱,还需要在将来回心入了大乘后,未来世才有可能最终圆满成佛。

   大乘明心见性,甚至破了牢关后,有了”道种智“,才能够很好的住持佛法,讲经说法,包括宣讲大乘佛菩提道和二乘解脱道。大乘更要求大家发菩提心,世世常行菩萨道,不断的入生死度众生。《维摩诘所说经》里讲”不住无为,不尽有为“,就是要真佛子们,不要仅仅追求个人的解脱;还要不断的回到人间受生,度众生出生死海。

   因为”因果不昧“,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并不是受了三皈五戒就被因果所控制,不受就不被控制。明知故犯固然是要受报的,不知而犯一样要受报。不要因为道听途说,而耽误了自己的修行上的获益,受三皈、受戒对于修行来说非常关键,这里不具体展开。至于说堕入下三道的僧尼道人,应该是错误的跟了师父的原因,为魔所摄,这个内容佛在《佛藏经》中有讲,说有六百四亿人因为跟邪师学了错误的法,而下堕到地狱、畜牲、饿鬼道去了。另外佛在《杂阿含经》中提到”得人身者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以此来说明”人身难得“,希望我们因此而精进修行,如救头然——就像我们头发着火了,救被火烧的头发的态度。

   因个人水平有限,以上难免有不如法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1-17 13:39:42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发表于 2013-1-18 22: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现在我有正在学习的经书,但不是佛经。现在还不宜学佛经,感觉思想心行还没能与经书的思想相应,是这个原因。
  「为学者,必有初」,读书它是有次序、顺序的。
  记得陈炳老师在他与学生讲课中讲松的次序与顺序,说到要定的松做到了、再到动作慢的时候做到了、最后在动作快时也做到。所以读书与练拳还有其他的事道理也一样,一定有次序顺序。
  「小学终,至四书」,这是古人学习的次序。《小学》距今有差不多一千年,看了一点有的状况与现在的社会实际有很大差距。
  「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学习的方法。一门在学习之初指的就是「道德」。先在思想意识里扎道德的根基,再读佛经就不难。在《弟子规》有113件事,如果都做到了,思想、言语、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就是道德。然后再背一篇两到三千字的佛经,一来古汉语(就是文言文)就能通读无碍,二来心与经文相应就得利益。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比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道德的根基扎好,如此读经文,心行与经文相应,心就会逐渐清静,读到能诵,经书的义理、或说作者的思想就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读一定要开口,不能默不出声。在十多年前我曾因为背几本英文书的对话,当一本书差不多背完了,心里感觉很奇怪,编书者的思想一下子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感觉自己的心与作者的心相应。当时没留意这个现象,但这个感觉一直记得,而且更早的时候在读语文一些文章时,也有这个现象,现拿出来与看到这段文字的朋友分享。如果用这个方法去读佛经或学习其他知识,我无法想象对大家的利益有多大。
  入则孝 出则弟 泛爱众 而亲人 有余力 则学文,龙戈能读这么多书,是有余力,如不是开悟要讲学的话,我想读一本就可以了,所谓一法通则所有法通,一本经是一法,一篇咒语是一法,一句佛号也是一法。现在还没开始读,还不知读一本够不够,要等读过后才能知道。行孝道,有个三跪九叩之礼,请问这个礼有什么书或哪个地方可以学到。
  关于读书清朝林则徐先生在他的体悟中曾提到「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中国从古到今,很多象林则徐先生一样以自己的思想、言语、行为实证了很多留下了很多生活、学习、做人、做事的智慧。我想这就是国学,是中国人都要学,而且在学好了之后方能说:我是中国人,我是炎黄子孙。世上曾有四大文明古国,现在世界上唯有中国了。如果大家都不学好这些智慧,地球也许就没有文明了。人与其他动物没分别,特别是在德行没有了之后,那种自私是很可怕的。例如现在在国外到处都是杀杀杀,怎样被杀害的都有。所以我们传承古人智慧的思想,一代一代传下去,中国的国境内就会是一片乐土。佛法来自古印度,所以很多经文是译过来的,来到中国也有差不多两千年,同样被我国古圣先贤以自身力行印证是智慧、是真理,也因此这个血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思想。想想很多贪污腐化的官员,他的父母是中国人,他肯定是中国人的纯正血统,但最终思想过不了自私这一关,因没有学中国人千百年来印证的智慧、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54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6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2: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素书》说“弃玉抱石者盲”,任何古文经典和佛经对比起来都像是石头和玉的比较。

这个话说起来,感觉是有些夸张,但相信正信且具有正确知见的学佛者都会认可这个意思。

可能也有些人,是因为“敬畏”等等的原因,不敢轻易阅读佛经,相信也是以往累劫的因缘所致,当作忏悔并求佛护佑早日回归正信佛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1-28 12:14:01编辑过]
小菜根香,寻其,谈何容易? 大道无言,应明理,当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9
发表于 2013-1-28 18: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戈在2013-01-28 12:12:56的发言:

 

《素书》说“弃玉抱石者盲”,任何古文经典和佛经对比起来都像是石头和玉的比较。

这个话说起来,感觉是有些夸张,但相信正信且具有正确知见的学佛者都会认可这个意思。

可能也有些人,是因为“敬畏”等等的原因,不敢轻易阅读佛经,相信也是以往累劫的因缘所致,当作忏悔并求佛护佑早日回归正信佛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1-28 12:14:01编辑过]

  个人觉得:对于普通大众,要以念佛为主,阅读相应的佛经为辅。有几个事例:1、在《地藏经》有一位女子为救母念佛到一心不乱而救了母亲。2、与孔子同时期的释迦牟尼佛,也是劝父念佛。3、有一位近代的佛门弟子,修禅的功夫非常了得,可以入定很长时间,神识能去到兜率天经。然而最后,还是决定念佛求生所念佛的国土。4、念一句佛,所有的佛经都念到了、一句不漏。
  这些事例证明了什么原因?不是佛经不殊胜而是大众根性达不到,有多少人敢说自己是上上根性的人、是菩萨乘愿再来,就是开悟了的人也无把握能证无上道。何况现在的人想求再世为人,这比登天还难。
  开声念佛经当然也好,能令听到佛经的众生去掉迷惑。但若与自己证道再来渡之相比,哪个更重要呢?念佛是方便法门,对根性无要求,就算是十恶之人,在有生之年能悔过俱足信愿行求生佛国土也能证无上道。而能一心不乱一天到几天到十天以上的人,万人中能有几人?而且这还是初浅的功夫,还是无把握。两相比较哪个是捷径?
  由此我宁愿相信自己是普通大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01-29 20:23:1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