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功夫》是潘海宁于2004年写作完成。中国功夫网收集整理此文仅供朋友们参考之用,并不代表作者的观点,刊发此文只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
武林功海勤为舟
华夏古今法难求
有闲细细来品味
莫测高深亦可修
谨 将 此 书
贡献于广大武术爱好者
宏扬、解析中华功法文化
第一章 总 论
中国功夫的四大特征
中华武功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种类齐全,形式繁多这四大特征。这“四大”均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并对世界技击术的发展从古至今起到重大影响。这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枝奇芭。
源远流长
远在夏商周和春秋的铜器时代,我国武术就开始生长、博发。在这个时代由原始社会所用的石、木、骨等材料制做的武器,演变成铜制的镞、矛、戈、斧、刀、剑等兵器。这就是兵器时代的开始。使用这类武器,既要有力量,又要有技巧,这就是促进武术发展的原因,也是武术的进步。这时候人类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拳”的概念出现了。这出自《诗经》“小雅”-“巧言”中,诗句为“无拳无勇”。这是典籍中第一次出现“拳”这个字的记录。反映出当时提倡有拳有勇。拳开始得到重视。
春秋战国末期,出现了铁制兵器,炼剑术风行一时,中国出现了“干将”“莫耶”“越女”等百炼名剑,锋利无比。显示出武术博发向上的局面。
我们现在讲“什么都要有制度保障”。无独有偶我们的祖辈也知道这一点。唐朝女皇武则天开创了“武举制度”。此举为世界之首创。她把武术的发展与应用制度化了,纳入了国家行政建制。这件事,这个举措在中国武术发展上起了里程碑的作用,并为后世所效仿。为国家挖掘培养出大批人才,大大促进了武术的发展,比如:名将岳飞,戚断光,太极拳发明人陈玉庭等许多对中国武功,政治、军事、起重要作用的人均参于此。并使武术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政治、军事、文化艺术起到极重要的作用。那时人们想要进取、入仕。不是习文就是练武。文有文官,武有武官,它几乎占到了人们生活内容的一半。文武双全者,被视为做人的楷模,传为佳话。
直到现代,虽然由于火器的应用使武术的政治、军事社会地位大大下降,但在文化艺术领域还绽见其光辉。比如:“功夫片”“武侠小说”都成为独立品种,在世界文艺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见其影响之广泛,长远,不为一般。这也反映人们对失去的高功的期盼与怀念。
博大精深
中华武功的博大,体现其在技击领域里几乎无所不包。从持械技击术方面来讲,全世界在这方面的种类加起来,都不及我国的一个零头。比如我们通常讲的有“十八般兵器”。这只是最普通的,其实上百种都不止。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非生活用品都可能是一门兵器,比如:一根缝衣针都是一门兵器,可像子弹一样打穿玻璃,是绝枝。还有扇子、绳子、棋子、布头、农具等等硬、软器具,还有许多特殊兵器,五花八门。所以中国功夫片,可叫人看的眼花镣乱,这是有它丰富的实际基础做后盾的。
在徒手技击术方面来看,也是如此。摔、打、拿、硬功,软功,气功,轻功等等综合全面。就拿目前国家开展的武术散打运动来看,虽然有许多方面的限制,但其技击技术含量也大于其它国家所有的技击术。
中华武功的精深――中华武功的深奥也非同小可,不见底不可测,它涉及的方面也叫人眼花乱,无以伦比。
许多拳法,功法,器械术。涉及到运动学、医药学、心理学、生理学、化学、生物学、哲学、气功、佛学(佛法)、道学(道法)等等错综复杂。使之显的神秘无比、深不可测。以致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神秘”,其训练效果是超常的,惊人的,使人无法相信的,很少显露的。用现代物理原理、科学是无法解释的。比如“金钟罩”的功夫,成就后肉身可经得住刀随意乱砍而无恙等等。各种类各方面的特功非常多。有这些东西,才能称的上精深,否则谁都能知道,谁都会做,就没有精深而言。正是因为无法解释,方显精深。
种类齐全
是中华武术又一大特征,它包罗万象,每一种类都行成为一个门派,有一定名气的有几百种都不止。全世界的加起来也不如我们一个零头。而且是派中有派、大派套中派、中派套小派。例如:世界熟知的太极拳(见图),也是标准的这种情形:
太极拳—陈式太极拳 —陈式老架太极拳
--陈式新架太极拳
--赵保架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以上是我们熟悉的太极拳,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又比如:世界知名的“功夫王”李小龙。就出自江南“咏春拳”。所以不了解此况的人,来中国求武就不知所以然。就像中国菜一样品种、门类繁多。这众多的门派,各具特色,使中华技击术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但负作用是搞不好对武术的进一步发展也能起阻碍作用。
形式繁多
中国武术虽种类很多,但都以动作套路为主要表现形式(极少数拳种除外),这些动作套即包括基本功的训练也包括技击攻防术的训练内容。由于拳种众多,其表现形式穷极人们想象之所能。为世界之最。各式各样的拳腿动作,有快的,有慢、有直的、有旋转的、有弹抖的、有“喝醉”的,有地躺的、有仿生的,有一人的、有多人的;用手、用掌、用指、用爪、用头、用肩、用肘、用漆、用脚、用辨子总之人身各部位无所不用。还有五花八门的器械动作。构成动作的万花桶。以致人们又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舞术”。不仅追求技击性,又注重动作的艺术性,使可视性非常强,是二者的完美结合。所以它又能在世界艺术(影视)殿堂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东西,有丰富的基础做底蕴,所以外人很难效仿。当然如果我们丢掉了前者(技击),只发展后者(艺术)那就本末倒置了。可现在事情就是朝这个方向发展。但也无可奈何。
中华武功的两大系统
中华武功虽然种类繁多,门派齐全,但不管有多少。就其训练的基本原理来讲只分为两大类:一为外家拳(少林),二为内家拳(武当)。首先要说明为什么用这两个名称来划分。其来源:
这种说法本是多年来武林界一种不成文的习称。练内家拳的用的更多一点。本身也不是没争议。部分人对此并不是很清楚,概念也比较模糊。被划为是练外家拳的,认为这里多少含有贬意。而划为练内家拳的又有无故的自高之嫌。解释清楚后就知道,有些是不正确的,没有必要这样。武术最早起源于外家拳,或者说外家拳是最早产生的,有很长的历史,有人的战争就开始有了它,随后不断发展精进。而内家拳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是从外家拳中裂变发展起来的。有几百年的历史。
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说到本质不过就是训练方法的不同。内家拳在技击术的功法功理上,发明并采用了和人类传统的用功不同的方法(后面有专论)。这是中华武功的一种独特发明,是对人类技击术的一种创新,一大贡献。也应是中华武林界的骄傲。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表明谁高谁低,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只是增加了武术的多样性,适应性更广泛了。使不同条件的人多了一种选择的余地。比如部分人因年龄、身体条件等原因,练外家拳不适合,不容易出功,但又非常喜爱武术怎么办。那么这就多了一个选择:可以练内家拳,可能还能练出来,达到同样的效果。阔大了技击手段的多样性。
误解的另一个原因是把外家拳与内家拳混同于外功拳、内功拳。大家千万要注意,外家、内家,不是外功、内功,这是两上不同概念。外家拳有外家拳的外功与内功。内家拳有内家拳的外功与内功,虽然练法不同但各有各的(后章有专论)。所以有时常听练少林系拳的人分辨说,“我们也有内功呀”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前者(外家、内家)只是表示训练方式的区别;后者(外功、内功)是双方都有的不同内容。
另外所用“少林”、“武当”来表示也是一种习惯称呼,实质也是为了方便说,其实大部分外家拳并非少林所创,大部分内家拳也非武当所创。所以真正追求武学的人是不会计较这些的,主要是注意你要学的东西是什么。
总之这种说法是因内家拳产生后,其练习者为区别与以前的传统练法不同而用的称呼,只是一个区别符号,仅此而已。但仍有部分练习者认为内家拳有优势,但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看出:内家拳产生于外家拳,许多内家拳种的创始人原本就是练外家拳的。这说明内家拳是了解外家拳的。但反过来就不一定了,没有调查了解就没有发言权这是定理。而外家拳练者如果不去了解内家拳,他就不知道内家拳是怎么回事。所以兵法上讲“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内家拳是知已知彼,外家拳如果你去了解了也可以是知已知彼,如果你不去了解就不知彼的。所以我们看历史上的战例。吃亏的往往是后者。事实如此,读者自有结论。
中华武功的三个层次
中华武功之外家拳分有三个层次。即:外功层次,内功层次和神功层次。而内家拳分二个层次,即:内功层次及神功层次。需要说明的是内家拳为什么没有外功层次,不是内家拳没有外功,也有。但练内家拳的如果不能做到内家拳的内涵要求,行话叫“懂劲”,那么他虽然练的是内家拳动作,如果不“懂劲”的话,本质上还是外家力,与外家拳同,即应归入外家拳外功层次行列里,如果他一但“懂了劲”就进入了内家拳内功层次。所以只有真正“懂了劲”才能叫你练的是内家拳,因此内家拳只分两个层次。
上面讲的这三个层次,每一层次上升到另一个层次,都是质的飞跃,低一个层次和高一个层次在技击上是无法对抗的,不是数点的问题,是以卵击石。这种质的飞跃是非常难的,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每一个层次之内还有高低之分。高一个层次的低手就足以对抗低一个层次的高手。
那么什么是外功、内功和神功呢。以下论述只做概念性简介,详况在各专章中论述。
外功
是对人体力量、动作及对抗技术的训练功夫。武术行活也有称之为“腿脚功”的。体现于各种形体力量的训练,套络动作的训练,动作的训练,及各式对抗技术的演练。要求的是:力量、速度加技术。
内功
除了具备上述外功的基本训练外,还要加上对人体内部精气的训练功夫。外家拳还要加上在精气训练基础上结合部分外部肢体的特功训练,武林界术语叫“硬功”“硬气功”等名。内家拳是通过与动作的内外合一完成的,与外家拳的不同(后章有专论)。这里要特别解释一下“精”,这里说的精不是精神的精。是精子的精,精液的精,要练精化气。高级的练精功武林界称之为“童子功”,中级的叫“固本功”,低级的叫“清心寡欲”。
再说说“气”:这里说的气,在中医里称为“命气”、“元气”,在武功中称之为“中气”它是练精功的结果。“精”对人体好比燃料。“气”好比火焰,燃料充足火焰自旺盛,能量既大增。所以武林界中的常言叫“内炼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就是指这些。
神功
首先要明确,神功的神,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种神仙的神。是精气神的神。是对产生精气的那个能源点(神)的开发利用的训练功夫。就如功法界常讲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也如老百姓常讲的俗语:“精气衰而神伤”所谓“暗淡无神”“精气足而有神”“神光焕发”。精气经专门训练后充盈,会打开先天能源点(神)、使之爆发出不可思议的威力。
总之神功就是人体潜能,深层次能量的开发与显现。它的表现是超常的,不可理喻的,效果是惊人的。只有极少数人能知道。打个科学比方:原子非常微小,但一旦发生核爆炸它就爆发出无比的威力,这就是原子核的能量。细微的更细微的粒子宇宙间无所不在,含于万物之内,是万物的原始构成。又是万物变化的内因。对于它们的运动规律人们知道的还很少,更谈不上有程序的利用。但偶然碰上了,就显现出它们的威力,它们的存在,是有识之士们共同承认的,被认可的。如果我们什么都知道了,就无神秘可言,就无发展可言。到头了,还发展什么。就因为还有我们许多不知道,不清楚的东西,人类才要探索,才要发展,才能进步,才能通过偶然、稀有,找其必然并加以普及推广。
由于上述原因,因为神功的目前还不可知的特性,它偶发的特性,所以对神功能主动自觉知之的还很少。以致绝大部分拳手中的最高训练目标,最终目的,根本没有这一项,没有这个层次,都把高级内功层次定为最高境界。比如:外家拳认为“一指禅功”练成就不得了了。内家拳认为“发力,化力精粹”就到头了。但是一些内外家拳的高手,练到一定程度后,会偶发神功,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萌”,“有心栽花,反而花不开”。
但是不管如何,如能老老实实依法,依理修行,其出神功率自会提高。一些优秀的拳种,就其传承法来看,都具备这个功能,可以成为打开“神殿”大门的钥匙。所以练出神功的人极少,出现的时间又极短;看见,见到的人也不多,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有,人们就会知道,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关于神功的传闻累计也不少。所以才会产生人们似知非知,似信非信,似有非有的现象。这正说明它的珍贵,它的存在。所以我深信有这个层次,这是武功的最高层次,最高境界。
下面好象是冯志强的,也可以参考一下理论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并形成了与其他各式太极拳流派
不尽相同的的练功思想、修炼方法和练法要诀。归纳起来有三条:第一,“内外俱练,
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的练功思想和修练内容;第
二,“拳法、功法、用法三法合一”的修练方法;第三,“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
身一家,混元一体”的修练要诀。现分述如下:
1.内外俱练,以内为主
太极拳是内外两功合一的拳种。练太极拳不仅要练外功,更要练内功,内外俱练
才能达到太极拳的高深境界。这是由太极拳的内涵性质所决定的,是太极拳总的修炼
要求。
练内功,主要是指身体内部精气神意志和脏腑器官功能以及阴阳平衡的修炼,增
强人体的内气、内劲。练外功主要是指身体外部手眼身步法和筋皮肉骨韧腱以及神经
灵敏的锻炼,提高人体的运动机能和技巧。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极拳要求内外俱练,但更强调以内为主,更强调内功是外功
的基础,外功是内功的发挥。没有深厚的内功,武术的威力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因
此,练太极拳不能专注外形姿势的锻炼,而应当注重内部的神气贯通和圆满;应以内
劲为核心,以心意为修炼之法,以丹田为修炼之门,练好先天混元气,练成刚柔太极
劲,使内外合一,以内为主,逐渐达到浑然一气、混元一体的太极太和之势。
2.动静相兼,以静为主
太极拳又是动静两功相兼的拳种。练太极拳既要练动中寓静的功夫,也要练静中
生动的功夫。动静便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动静相兼是太极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也是太极拳运动的客观规律和修练要求。只有动静相兼才能真正练好太极拳。
动静相兼是在静功的基础上,以内功为前提,意气合一地发动肢体的运动。既有
内动,又有外动。内动是指在神形虚静的情况下,内气在心意驱使之下顺经络、筋脉
和肢体运行,是以意行气的结果;外动是指肢体筋骨肌肉在心意和内气驱使下的各种
运动,是以气驱形的结果。显然,这两种动都是在虚静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效感作用,
都离不开虚静二字。因此,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在动静相兼的练法中,更加强调以虚
静为本体,以虚静为极致的重要性。总之是要以静为主,静养先天混元气,静练先天
混元气,静运先天混元气,从而使意气相合,神形合一,顺其自然之势,听其自然之
运,得其自然之机,合其自然之道。
3.练养结合,以养为主
练太极拳的主要宗旨是修心养性,祛病健身,因此必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练
是手段,养是目的;练是形式,养是实质。只练不养,其法必盲,只养不练,其法必
单。只有练养结合,才能是符合太极阴阳自然变化之理,才能在练功中自然顺势,自
然运化,自然得机,自然合道。
练养结合,必须会练会养;会练会养,则必须以养为主。十年练拳,十年养气。
以养为主则为会练,反之则为不会练;慢练为养,快练为伤;静练为养,急练为伤;
会练则养,养气、养血、养精、养神;不会练则伤,伤气、伤血、伤精、伤神。总
之,练太极拳必须练养结合,以养为主,才能以平和之心养成先天混元之气,以中
和之气养成太极刚柔之劲,功能大进。
4.拳法、功法、用法三法合一
太极拳的修练分单式修炼(内功),组合修炼(套路),对抗修炼(推手),三
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太极拳修炼。拳以功为本,功以拳为用,拳法、功法、用法三法合
一才是真正的练拳之道。
拳法、功法、用法三法合一,首先是“拳功合一”的练法:即以太极刚柔内劲为
核心,以虚静为本体,以混元一体为极致,把拳法和功法结合起来。拳中有功,功中
有拳。其次是体用合一的练法。拳功合一是练体之法,以已之体施之于彼即为用法。
体用合一就是将练体之法与练用之法合而为一,练体即练用,练用即练体。推手对练
既是运用拳功之法,也是修炼知彼之法;拳功合一既是练体之法也是运气用劲之法。
换言之,推手对练的本身就是在练拳练功练劲练气,而练拳练功练气练劲的本身也就
是在练推手。只有这样,才能使太极拳的“内以修身,外以致用”两大效能达到高度
统一,保证太极拳修炼的完整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了“内
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混元一体”十六字作为修炼陈式混元太极拳的练法总诀。
内外合一。内外合一就是自顶至足,四肢百骸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内外
相合而为一。其中又分为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这是周身六合归一。再分内合与外合:内合
指心与目合,脾与肉合,肺与肤合,肾与骨合,肝与筋合,这是五脏合一;外合指头与
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这是四体合一。再分左右相对相合,气力均衡一致。即左
上与右下相合,右上与左下相合,这是阴阳合一。这样才能内外合一,完整一气。
上下相随。上下相随概言之就是上、中、下合而为一,梢、中、根贯串一节。上动
而下随,下动而上领,上下动而中部应,中部动而上下合,梢领中随根节催。细言之,
手为先锋,足为根基,身为中军,腰为上下体之枢纽,脊为全体之中轴,胸为运化之璇
玑,腹为发动之本源。上、中、下各有所主,上丹田主手法,中丹田主身法,下丹田主
步法。三丹合一,三节齐动,手到脚到身法到。中气贯穿,节节贯通,上下想随人难侵。
总之,一静无有不静,一动无有不动,一开全开,一合全合。上下一体,圆转如珠。上
下一气,一线穿成。
周身一家。周身一家就是周身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四肢全体相互贯通,合而
为一。并以丹田为全体之中心,敛神聚气,以意行气,由内而外复由外而内地散发聚集,
无微不至地循环周流全身,形成由内动到外动,又由外动到内动,以致于动静自如,意
气相合,神形合一,周身一家的整体运动。
混元一体。混元一体有三层含义:一是元精、元气、元神三元合一,混元一气,复
返先天混元之体。二是意气神形浑然一体。丹田内先天混元气发动以后(道生一),一
而运乎二气,行乎三节,现乎四梢,统乎五行,贯乎六合,达乎八门,注乎九窍,缠乎
十八小球,形成一个旋转自如、充满内气的混元太极球。无论动静开合,屈伸往来,螺
旋缠绕,势势都是“混元圈”,处处都是“太极球”。三是周身内外形成一层气场保护
膜,宛如地球大气保护层,布满全身,卫护表里,混元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