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焦作市旅游节今天开幕,全体小学员去开幕式参加表演,地点在云台山,成人也去了不少。我已经去过两回了,就没去,继续整我的架子。 关于整体的合劲和发力感觉好多了,一定要先松好沉好,感觉劲力到了脚,丹田部位有沉实感,劲力合住了再发。刘老师还指点我一个动作“二起脚”,松到底,两臂前后摆开,果然起得轻松。原来只顾着拍脚往上蹦,左臂没摆开,劲力没合住,蹦起来也不是那种弹劲儿。 松沉是重要环节,要慢慢的体会,一节一节都要找到这种感觉。 不知不觉已经住了半个月了。学校的饭菜还是每天如此,馒头、粥,或者米饭,菜总是两样,但不是炒菜,应该叫炖菜,豆芽儿胡萝卜土豆等等,都是半菜半汤。焦作的郭姐说他们自家就是这样做法,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听我说起炒菜,她很有兴趣,详细问我用什么样的锅,怎么炒,说他们从未那样做过。 这里的馒头确实好吃,非常香。从前来了就喜欢上了这馒头,回去总是惦着,总也找不到那个味儿。不过米饭实在难以恭维,是那种籼米,干干的沙沙的毫无油性,我总是把菜汤和到饭里才能吃下去。周六总是有好吃的,今天中午就是吃饺子。浙江的小伙子说,我最讨厌有人挑吃的,这个那个的,动不动就是“我不要吃”,又不是公子小姐。大家听了都点头。可是吃过饭他的桌子上竟然有饺子馅,河南的小伙子见了惋惜说,还不如给我吃呢,刚说完“公子哥”! “小韩”说这饭菜挺好,他喜欢吃,和德国女孩义逢的说法一样。英国的两个小伙子也是不声不响地吃着。“小韩”忽然问我知不知道“小室山”,我觉得自己也算见多识广了,他这个地名却把我问住了,中国人不知道自己的地方,外国人却知道,惭愧。幸好他接着又说出一个地方“太室山”,我恍然大悟,哦,太室山是嵩山的两座主峰之一,那一座应该是“少室山”,是“少”不是“小”!他听了,腼腆地笑。 他要去嵩山“溜跶”。我问是想去少林寺吗?他说不去,只去嵩山,还要去华山泰山。这韩国人,旅游签证来中国,来了就一头扎到陈沟,而且只在陈沟学太极拳而不去近在咫尺的少林寺,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 “小韩”还说了一件稀奇事。他说韩国没有卖“真剑”的。我说你可以从这里买一把带回去,他说不行,韩国的法律不让用。难道这耍着玩的东西在那儿真成了“兵器”?真是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没有剑,学了怎么练呢?他说韩国卖“木剑”!练木剑,太有趣了,我说那你就像杨过一样拿着木剑在山涧里练吧,旁边再来只神雕,准能练成大侠呢。(没想到这话他一直记着,回国后还在邮件中提起。) 晚上到门口的太极服装店里去闲坐,看看书,家里的拳友想要那本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正逢门老汉取衣服。这老汉来自青岛,67岁,在这儿住了几个月了,听说打算在这住两年。这几天他正张罗要买电视,他说在哪儿都是住。真潇洒。老汉做好了一套练功服,在那儿左比右看,说,等二路学会了就穿它。我听了笑,问他,学会一套拳就做一套衣服吗?那学会了新架一路做什么?再学新架二路呢?他想都没想就说,加皮鞋。我说不对,应该加“马甲”!——那个“穿上了马甲就不认识你了”的笑话地球人想必都知道,一屋子人笑得前仰后合。 日子就这样淡淡的过去,每天的生活只剩了两件事——吃饭,打拳,回复到最简单的形式。我想起陶渊明给咱讲的故事。桃花源里的人为避秦乱,躲到那个美丽的地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陈沟不是桃花源,可咱在这儿住着,真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