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以放松的心态学太极 星期日。村小学不上课,十几个小女孩在这边院子里练剑。 我看着她们排成两行,时而翻身下刺,时而转身两剑相合,已不是原来的套路,却来来去去,很是轻松自在。我大感兴趣。刘老师在旁边似看非看,我问她,这套队列演练是你编的吗?刘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不是,是她们自己编的。这个回答让我大大吃惊,这不是正式场合迎接来宾的表演吗?小孩子就能编?刘老师说,她们自己编得挺好,练时也不用我操心。 下午又有参观的,一行二十多人,西服革履很正规。原来是焦作旅游节的客人,还有全国劳模,带队的是市长。小学员换上了练功服,自强又给做解说。 参观的和旅游的常常有,来了之后除了参观祖祠等几个景点外,还总是要来学校,所以在陈沟学拳独得的好处是常能看到免费的表演。参观者和旅游团来的时间不固定,表演也是随时的,常常是从训练场找几个队员,换上服装,也不用作什么准备,上场就是了。 孩子们的表演我常常看,总是很着迷。看多了,谁表演什么差不多都知道了,但还是看不够。怎么回事呢? 忽然想到,可能是因为生活于其中吧—— 那块场地就是我们平时练拳的地方,观看者随意的站着或坐着,解说者也是随意的站着,我也是随意的站在这些人中,没有距离感,没有做作的布景,没有张扬的配音;表演者也是很平常的心态上场下场……这正是太极拳的本色:产生于乡土,成长于民间,融注于百姓的生活之中。 有人赞太极拳高雅,有人沉迷其中的“心法”,有人想成为高手,有人从中寻求商机……对于陈沟人来说,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对于他们,练拳就是练拳,是一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他们每天种田经商吃饭休息一样,没有特殊之处,没有神秘之感,自自然然,平平常常。他们在这种状态下,学其术,学其法,学其理,心态平和松弛,身法周正自然,自然得其机。 常有人说,来到陈沟,就是不练光看也长功夫。那种功夫不仅是拳架拳术,更是一种心态,一种放松、平静、平常的心态。 我总是很惊讶老师演示青龙出水或掩手肱拳发力的场景——就站在那儿,两手一合,腰身一转,“砰”一个,再一转,“砰”又一个。不用拉架子,也不用运气用功,随随便便就是一个又一个,而那劲力总是“砰砰”的,就像“小韩”描述的,那种能打裂石头的劲力。 我也还记得有一年夏天来这儿,一行人穿着练功服招摇过市,正赶上老师从家里出来,穿着大裤头老头衫,脚上一双拖鞋。咱们请老师给整架子,老师说好啊,转身领大家到了村南那条路上,就那身衣服和鞋子,给大家整了一个多小时。 陈沟人平时练拳真没见过穿练功服的,就是日常的装束。着装的人不用问,都是咱们这些外来的。说来好笑,家里边的拳友打拳总是装束整齐,还要配上音乐,据说不穿这身服装找不到感觉,不放音乐也不会打。想想陈公王廷当年编拳的时候又没有音箱光碟之类,难道要找个人在旁边拉二胡伴奏,或是请美女弹着古筝助兴? 那年去焦作参加年会,从陈沟出发时和小学员同车。一个唐山来的小男孩,刚刚11岁,拎着一把剑上了车,剑无鞘,也无穗,上车就放在车座下。赛后我问他取上没有,他说没取上。我说是不是你的剑没穗,裁判扣分了?他说不是,比赛时栓上穗了。想了想他又说,可能裁判是因为我没穿袜子!这话让我一直笑到家,现在想起来还是忍不住笑。 自己编排剑术的小女孩,焦作参赛的小男孩,表演场上的小学员,浑浑沌沌,天性未泯,学拳练剑对他们来说,好像游戏,自然天真烂漫,大人们学拳,日日讲松静自然,拳法中的道理浸润身心,那就不仅是拳术的进步,更是心境的修炼了。 陈鑫先生著《陈氏太极拳图说》,讲拳架之前,先讲“学拳须知”,其一曰:“学太极拳学阴阳开合而已。吾身中自有本然之阴阳开合,非教者所能增损也。复其本然,教者即止。”还说,“教者教以规矩,即大中至正之理”。他说得如此简单,毫无神秘之感!而其实这里正是大道理:顺其自然,以达天人合一。 佛家讲应无所住,道家讲清净无为。从表象到本质再到超然无我,其间的变化应是心境的转换,智慧的提升。这种转换和提升并不因为你读了多少书,学了多少大道理,而是你到底怎样看待生活,到底追求什么。 生活中的太极拳,太极拳中的生活,绚烂至极归于平淡,那才是它的本真。就以寻常心来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