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是白眉拳的别一分支!岭南白眉门人多出自张礼泉!
張公禮泉是白眉派的第四代宗師,他生於一八八九年 (清末) ,終於一九六四年,享年七十五歲。張師一生從事於武學,曾拜四位武師學藝,最後拜竹法雲禪師學習白眉武術,並覺得此派功夫非同凡響,於是專心鍛鍊,以身為白眉派傳人為榮。但對初學之三派師傳亦未敢忘恩,選其所傳之最好武術納入教材中,保留原有之招式,但身、手、腰、馬及發勁方面則以白眉的基本拳理加以適當的改良。故此白眉一派之拳術,有其正宗的「直步標指」、「九步推」、「地煞」、「十八摩橋」、「黐黏拳法」、「空手入白刃」及「猛虎出林」,亦有李義師所傳之「三門拳」, 石師所傳的「十字扣打」及林亞俠師 (博羅縣羅浮山華首台玉成大師之傳人) 所傳的「鷹爪黏橋」。其後,張師更將各派之精要匯集,而創立一套「四門八卦」,使學者能融匯貫通。在實踐練習方面,更編成了一套對拆稱之為「脫跳拳法」使學者由淺入深。武器方面亦以同一宗旨,有白眉本派之「大陣棍」、「柳葉雙刀」、「回環雙枴」、「對拆棍」、「青龍劍」、「飛鳳雙刀」、「青龍偃月刀」、「軟鞭」及「方天戟」,亦有採用了源出於李家之「五行中欄棍」,火地的「三叉大扒」及石師的「仙花寶凳」。
張師沒有把所學的各派拳術武器套路冠以白眉某某拳、棍、凳及扒等名稱,反而道出其來源,可見他對「武術忠於師承」之精神是絕對遵從的,是學武者的道德典範。
清末政府腐敗,各地革命黨人起義推翻滿清,宗師本著救國救民的心情亦參加了革命隊伍。革命成功後,在民國期間,曾協助政府將一名武功甚高之鹽梟打敗,而宗師的名字在新會江門一帶響起來。而開始授徒。在新會一帶曾屢敗名教頭,後宗師因遭人妒忌,被殺手伏擊,結果被宗師擊斃。其後轉來廣州,當時經常有人踢館,其中曾惠博曾使當時廣州教頭震棘,結果被宗師所拜服在門下,當時武林中宗師已被冠以「東江猛虎」之稱號。
宗師曾在民國時,擔任黃埔軍官學校總教練,後來還替廣東武術界爭回了不小面子。最後,因內戰爆發,宗師便帶同兒子遷居香港,自此,白眉派武術才正式在香港流傳。一九六四年,張宗師不幸與世長辭。
白眉派師訓:
尊祖尊師尊武道,學仁學義學武功。學得武功能守己,英雄半點莫欺人。
相逢不是忠良輩,萬両黃金也不傳。有親無義不可教,無親有義則可傳。
學得白眉真技藝,縱然廢石作金磚。
白眉拳口訣
研拳術,究拳宗,白眉直步是正宗,吞、吐、浮、沉在其中,苦練功成勁正宗。
若要入門尋此技,先從直步下苦功。九步推,法猶兇,沉、索、推、抽、步迷蹤。
十八摩,變化多,暗藏機關重疊重。學到爐火純青後,猛虎出林是高峰。
白眉拳法古拙雄,祖輩功深奇妙中,終生受用名師訓,要悟前賢苦練功。
白眉派含括
三體:圓、扁、薄。
四標:吞、吐、浮、沉。
六勁:牙、頸、腰、背、手、腳。
八式:鞭、割、挽、撞、彈、索、盤、衝。
五要點:出手要:勁,快,準,穩,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9 16:52: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