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男女、长幼、职业,是太极拳把我们聚扰在一起,相互认识,互相交流,共同习练,一起感悟太极拳的玄妙。
也许,每个人习练太极拳的初衷不一,但最终要达到的目的都是为了强身健体。
或许有人出于好奇,别人习练太极拳时,被那行云流水般的拳架所吸引,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太极拳功而赞叹。
或许有人是因为过去工作太忙,无瑕顾及身体锻炼,而今,少了一些案赎之劳形,清闲了,于是,想借此锻炼锻炼。
或许有人出于工作需要,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运动”号召。
或许有人想将来成为一名太极拳大师。
或许有人出于闲来无事,手痒痒,想跟大家一起乐活乐活,如此等等。
不管出于什么初衷,我们走到了一起,来到万州陈炳太极分院,集中学习陈氏太极拳。参加本次短训的人,可以说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放光彩。
本次短训,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一个月,但是每个学员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对太极拳的认识有了新变化,对太极拳的真谛也有了皮毛之理解。
《易经》中有言:“太极,大而无外,小而无内。”
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谓太极。
太极拳正是充分理解了《易经》的阴阳互生的道理而得名。太极拳大师陈小旺先生讲过,太极拳就是以丹田为核心,一个运动体系和三种运行形式共同组成的一个太极球。这个“球”阴阳相续,刚柔并济,充分体现了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互生的太极理论。细细品味,以丹田为核心的緾丝劲, 不正是体现了阴阳互生“小而无内”的理念吗?套路中的掩手肱拳, 不正是体现了阴极生阳“大而无外”的理念吗?
的确如此,太极拳无论站桩、緾丝,还是套路都是以丹田为核心,以松沉为要义。使气息内通脏腑外通肌肤,一动而带全身齐动。
在教学过程中,郑老师反复讲:“松、松、松……”。“松肩沉肘,松背含胸,松胯圆档,放松思想”。习练中,学员们都能细心体会这个“松”的状态和感觉。首先是思想放松,心里暗示自己要松下来,然后是皮肤肌肉和关节,节节放松,做到全身放松,一气贯通,大脑安定,预备就成了。
关于习练太极拳如何呼吸的问题,郑老师反复强调,始终保持自然呼吸的状态,不要特意去关注呼吸方式,水到自然成。刚开始习练时,注重了呼吸,忘记了动作,注意了动作,忘了呼吸。呼吸不畅,造成憋气,动作呆滞。
这就是我们初学者的常态。
讲到气息运行的问题,意之所致,气之所致也。
郑教师要求:“气息,随着意念节节贯通,从手到肩到背到腹到丹田。要意守丹田,做到意到气到,气到则力出”。这种感受在站桩时尤为明显,起的时候,气往手上走,两手发热发胀,落的时候,气往丹田来,后背发热发胀,最后是全身发热发胀。头顶上提,脚底似千斤重沉,以丹田为核心,气随意念而行,形成全身八面支撑,就像一个太极“球”。
总之,习练太极拳,先要静下来,思想安定,而后,才能松,只有全身放松之后,才能让肩下沉、气下沉、脚底下沉,套路中有许多地方需要虚步,它是在为实步作准备。
其实,太极拳中的“静、松、沉、虚”,对于我们的人生,又何然不是一种启示呢?
该沉的时候要沉得下,该虚的时候一定要虚,虚怀若谷。
今天,我们学习太极拳,不能为学而学,更要边学边悟,要感悟太极“阴阳互生,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道理。
万事万物不要走极端,只能在以丹田为核心的太极球内行事,刚柔相济地对待世间万物,这样才是真正学会了太极拳。
作者:重庆市万州陈炳太极分院 何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