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源自我们的抖音直播间“陈炳太极陈家沟”。拳友提出问题,炳师给予了回答,拳友林子骜对内容进行了整理。
十六、金刚捣碓震脚如何放松?
未落地时,脚应保持放松。落地一瞬间,则需紧固,力道入地。
十七、练拳练的什么劲?
练拳追求的是心意、气力、动作与肌肉的统一。不仅要练整体劲力的协调,还需训练动作速度、反应速度及协调性的提升。
十八、如何练出节节贯穿,力达稍节?
要练出节节贯穿,需从丹田出发,通过缠丝劲由内而外向接触点输送力量。
十九、练开步胯疼怎么办?
若练开步时胯部疼痛,可尝试减小开步幅度。抬腿后微下蹲,保持松沉,力量适中。髋关节灵活性不足者,不宜开步过大,需做到收放自如不勉强。
二十、手型怎么做好?很累的时候手型可以很松吗?
很累时,手型可适当放松。不同状态下,手型可有所变化。年轻人手指宜张开舒展,展现气势力道;老年人手型则可松柔不用力,以养为主。
二十一、胯松开是像磨盘感觉吗?
不是。胯松开时,人会感到更加稳定,而非像磨盘般转动。提问者可能误解为腰部的感觉。
二十二、现场演示
炳师现场演示了闪通背转掩手肱拳的细节,以及前招后招接野马分鬃的动作。因无法文字记录,请自行前往直播间提问观看。
二十三、太极拳和道家文化有何关联?
太极拳融合借鉴了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三教合一的体现。不能简单将其归结为道家文化。太极的变化平衡中庸,体现了儒家思想;放下放空不执著执相,则体现了佛家思想。柔和自然则与道家吻合,因此,太极文化是哲学思想,而非某一宗教的专属。大道相通,归一于太极。
二十四、太极思想到底是什么? 太极思想难以用语言全面解释。它是先人认识宇宙、自然、社会、生活及所有事物的一种方法。太极思想主张守中、不偏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整体观和阴阳转换的变化思维。面对社会事件,我们应静观其变,独立思考,避免浮躁和草率。太极教会我们像水一样沉淀下来,分清虚实。
二十五、悟太极还是悟自己?
应先悟太极,再修自己。
二十六、云手还是运手?
炳师强调,云手形容手轻柔如云,是太极的一种状态;而运手则强调缠丝劲的左右交替运转,是运转的状态。两者各有侧重。
二十七、我喜欢自己练拳,感觉和拳友们远了,可我的理念他们不认可,怎么办?
若感觉与拳友们疏远,且理念不被认可,不妨先反思自己的理念是否存在问题。不要强行改变他人的理念,但可以分析他人的理念,或许有其独到之处。练太极并非要特立独行,该融合时还需融合,但独自揣摩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交流出来的。
整理者:学员林子骜
点击关注 抖音号:陈炳太极陈家沟 每晚8:00——9:00公益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