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和甲骨文,让2000名孩子登上央视!他,是浙江瑞安市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也是陈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他,赴陈家沟拜师学艺,坚持练太极15年,却把一身功夫“藏”进了校园。近日,他和学生们一起登上了央视新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他带领全校2000多名孩子课间打太极、体育课练太极,甚至用甲骨文“写”出了一套太极拳!他就是炳师弟子——李运祥老师!原来,李运祥老师巧妙地将甲骨文的象形特征融入到太极拳动作之中,创造出了一套别具一格的“甲骨文太极拳” 。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太极拳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瑰宝,两者看似毫无关联,却在李运祥老师的奇思妙想下完成了对话与融合。
当被问及为何会有这样的“跨界”想法时,李运祥老师说:“我想让孩子们知道,数学培养思维,太极修炼心性,这都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智慧 。”他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不忘传统文化的根脉,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课程是该校特色项目,从2020年开设《少儿太极》拓展课程,到2022年将太极拳纳入大课间活动,全体学生都能打一套太极拳操。 作为炳师弟子,李运祥对太极拳的热爱从未间断。十五年间,他经常暑假回到太极院学习深造。2019年,这份热爱终于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学校工会成立太极拳社团,邀请他担任教练,李运祥不仅亲自授课,还着力培养师资力量,为太极进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他开设《少儿太极》拓展课程,带领校武术队在温州市、瑞安市武术比赛中屡获佳绩,两次摘得团体第二名。武术队还活跃在校庆、六一汇演等舞台上,与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国家的华裔青少年交流武术,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小小使者。
2022年,李运祥创编《少儿太极十三式》,这套融合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和二路精髓的动作,以操化形式呈现,既训练少儿体能,又让孩子们感受太极拳的松静与刚柔并济。从此,瑞安市实验小学两个校区的2000多名学生,每天在大课间和体育课上习练太极。
2023年,学校在瑞安市大课间活动评比中荣获一等奖,更连续获得温州市、瑞安市“生动校园”特色项目一等奖,还入选2025年温州市体育大课间活动创新案例。2025年,学校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相关教学活动被浙江卫视、温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2025年,李运祥再次大胆创新,创编《甲骨文太极拳》。他用太极拳动作比划“天瑞地安 千年古邑”8个甲骨文文字,将晦涩的古文字与灵动的武术动作结合。在万松东路校区,孩子们每天通过习练这套独特的太极拳,既能强身健体,又能直观感受甲骨文的象形之美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一创新之举,让李运祥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登上央视新闻,向全国观众展示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方式。从数学课堂到武术殿堂,从陈家沟到央视舞台,李运祥用十五年的坚守和创新,让太极与甲骨文在校园里绽放光彩,也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未来,相信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创新,将继续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看到弟子取得的这些成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炳师父也非常欣慰,表示要向文旅部门推荐李运祥为“陈氏太极拳优秀传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