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25|回复: 11

针道与拳道五

[复制链接]

10

主题

31

帖子

2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1
发表于 2006-4-16 14: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太极拳 桂 亮 练太极拳时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稳静之后而后出动,并要在动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的稳静分散了,这是需要注意的。太极拳的练法,其最重要的是身势放松,稳静心性,修养脑力,清醒智慧,深长呼吸,气沉丹田等。这些规矩,每练时要想着这些,日久才能起到健康身体和治养疾病的作用。假如练时动作散慢,气意上浮,那就对身体无甚补益,所以太极拳的功夫,对气沉丹田这一规则是很重要的。然而太极之气沉丹田怎样可以作到呢?那就必须先松心,后松身,心身俱松之后,其意气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将气意压到丹田去的。如是用硬力将气意压下去,那就会弄得周身不舒服,甚 至身体发生疾病,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者应当多加注意。   太极拳在初练时,是感觉不出什么味道来的。但是只要有耐心,有恒心,细细地体会,时间久了,便会感觉趣味浓厚,使人百练不厌,愈研究愈有味道,愈体会愈有兴趣甚至形成一种癖好,一辈子离不开它,其终身健康也就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了。为了功夫的增进,要经常不断的思悟其中的道理。每练功进,如何虚无的气势,如何才有松软沉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沉劲,如何才能有绵绵不断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思,如何才有入里透内之劲道,如何打松净之劲,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经之动,如何能来之不知,去之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这样练下去,以后就有好的进步了。在练时,稳静安舒,心神泰然,反听观内以审身心之合,这才是练太极拳功夫的态度,否则虽表面似太极拳,实则非太极拳功夫也。 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不可有慌张冒失的现象。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其健身方面,全凭呼吸深长,气血畅通,头脑安闲,心神稳静。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跟进,则自无不中之理也。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这是太极拳的四步功夫。学者宜本此方向细细体会,才能练到妙处。 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凡一切处事接物,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但灵机是出于大脑神经,所以太极拳的功夫,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以养其大脑中枢神经。但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 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记切记。 在动时,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腰脊率领,牵动四肢,绵绵软软,松松沉沉,势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绵绵不断,又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将一趟太极拳形容出来,不是四肢局部之动,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身心已感泰然。如此可坚持日日按时练功,不要间断,以后就会有显著的进步。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心神未静下来,在这种情形下,就不必按时练功了,当速请太极拳明师指正了,否则毛病暗出,则更不易改正。 在呼吸方面,务须深长,使呼吸趁着缓和的动作鼓荡,又要使缓和的动作,趁着呼吸的鼓荡开合,并须要作得自然而顺随,这才是正确的练法。稳静安舒可以蓄神,呼吸深长可以养气,久而久之,则神气自能充实,身体健康也自然增进。太极拳所讲的柔软,是指的周身均匀,配合一致合度。 在太极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软活柔动还是不够的,需要在这些软活柔动中作到均匀有沉着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才够味。以上这情况,是要在练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础之后,再经老师详细的口传面授,说些比喻,作些示范,形容其气势,慢慢地悟会才会有的,而不是一言两语可以了事的,也非笔墨所能描绘。这种雄伟的气势及沉拳的心劲,是在身势气魄之内含而不露的,不是摆在外面的。以上这些情况,要有真的太极拳传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的,如哪些毛手毛脚的拳操家,是看不出来的。如他们看了,反以为是不好,或出些反对的言语,如说什么太慢了,或说架子太大了,或说太神化,太迷信了云云。所以说,凡是对某一项学识没有深入研究的人,就会发言不当。 练刚柔不如练柔劲,练柔劲不如练松软,练松软不如练轻灵,练轻灵又不如虚无。虚无的气势,才是太极拳最上层的功夫。其主要的练法,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意贯指,日积月累,内劲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动,胯为底盘,务须中正,以思想命令于腰脊,以腰脊领动于四肢,尚须以神气相配,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否则非太极拳功夫。松软沉稳的形势,如载重之船,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之力。 凡是一举一动,是以意为主使,以气来牵引,无论伸缩开合,或收放来去,吞吐含化,皆是由意气的牵引为主动,由腰脊来领动,此是太极拳与他种拳不同之处。如一势之开,不但四肢开,而心意胸脊必先为之开;如一势之合,不但四肢合,而心意胸部必先为之合,凡一切动作必须由内达外,所以称为内功。   找上下相随,是初步之练法。找轻灵绵软,是中乘之功夫。找虚无所有,才是最后的研究。盖轻灵仍有物也,如到虚无则无物也,则一切无不从心所欲,以达通玄通妙之境界。太极拳之推手在应用方面,其变化作用,其妙无穷。如遇刚劲来犯,可以使其捕风捉影;遇柔劲来犯,可以化之于无形,使对方找不着实地,摸不着重心,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盘架是将神气收敛于内,混融而为一,是太极之体。太极推手是以八势含五行诸法,动作流行,使神气行布于外,化而为八势太极之用。所以推手的目的,是使习者在盘架的基础上能体用合一,由此而完善人之心理、生理机能,进而悟道。所谓“以操手练用工纯,能以手足灵活,引进落空,牵动四两拨千斤,神气散布而为十三势。至此时,血气之力自消,神妙之道自至矣”。太极推手堋捋挤按四手,为打手根基四手。故先以堋捋挤按四手常常练习,须向不丢不顶中求玄妙,与不即不离内讨消息,习之纯熟,手中便有分寸,量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势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洽合。以后采列肘靠四法,以及千万手法,皆由堋捋挤按四法中变化而出,至于因熟生巧,相机善变,非笔墨所能尽,此不过略言大概耳。 练拳应本王宗岳拳论用功,沿着太极拳理论去思悟,就不会走错了路,违背太极拳的原理,是练不好太极拳的。太极拳是聪明人练的拳,一要有真功的太极拳老师传授,又要舍得下苦功学习,尤须是要有聪明智慧,不然就成不了好手,王宗岳拳论云: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又云: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功夫耳,有练太极拳的天才,正好以求,但必须专门研究太极拳的道理。现行太极拳套路很多,有24式、42式、108式混元等等花样众多,但真正练拳必先求精,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练好一套拳,能完全领悟拳中真意,走架时完全符合太极拳理论身形要求。而后才能求广博、才能举一反三。现在很多习拳者,练了很多年,许多太极拳套路都练过,但不明拳理,以至于没有一套拳是符合太极拳原理及太极拳要求的。虽然他们很用功,又花费了许多时间,苦于没有明师指点、没有真正学到一点太极的精髓。实在是很可惜。 练太极拳功夫所指的方向,应该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我以为,这种大松大软、神明感应、莫测变化妙处无穷,这才是太极拳真正高层次的功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506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9
发表于 2006-4-16 16: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太极拳,讲得很好.习练太极拳的常识,习练太极拳的准备工作,习练太极拳的要领及太极拳的神妙之处,习练太极的趣味是在实践中不断的体会,咀嚼,揣摩,感悟中妙趣横生的.习练太极的层次,拔高,竞技,到了变化莫测的境界才能望我无我.
怀柔太极拥有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748

帖子

47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41
发表于 2006-4-16 16: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忘我无我,我只要有人在练着练着就会乱,一个人时还不错,心也静,亿以我要到一个人也没有的地方去练。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藏阴中,阴藏阳中.小架太极群40364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506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9
发表于 2006-4-16 18: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怀柔太极拥有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1

帖子

2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6 21: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借鉴了李老的文章,我所借鉴东西的是我认为,这也是我练拳的感觉和心得体会,故留之。并增加了一些自己心地体会。而笔者所删除的,是认为不适当的。李老练拳多年未得长寿,是失败的。可能这与他过分追求技击有关。可参考我其他文章,就可了解笔者认为练太极拳,首先追求是健康长寿。练太极拳是一个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过程。不练到经络气脉上都是失败的,不管他有多大的名气。因此将我所有文章合起来看,就知道我写这文章,完全是自己的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6-4-17 09: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顶朋友从你这篇的第一段话我都看出来了,借鉴了李雅轩先生的太极拳论,是吧!我以前练杨拳属李派,李雅轩是杨澄甫的得意弟子,内养功夫是十分不错的,当然技击功夫在杨门中更是出类拔萃的,李老抗战期间入川,经历兵荒马乱的年代,流离失所,还能享年80多岁已属不易,而且在老一辈中比较起来也算高寿了.其实杨拳是十分注重养生的,只是许多人不得要领.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1

帖子

2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4: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以上评点,笔者认为真正太极拳真的已经失传了。可惜可惜。不能从整体宏观眼光去了解体悟太极拳,去辨别前人的成功与失败对与错。只是盲目崇拜,那么其结果将是一代不如一代,终将灭亡。练太极拳推手时,如果只想把他人怎样推出去,是永远学不好推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1

帖子

2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4: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纵观以上评点,笔者认为真正太极拳真的已经失传了。可惜可惜。不能从整体宏观眼光去了解体悟太极拳,去辨别前人的成功与失败对与错。只是盲目崇拜,那么其结果将是一代不如一代,终将灭亡。练太极拳推手时,如果只想把他人怎样推出去,是永远学不好推手的。 如果我们将集各家所长融合一起,再从其理论根本处去探索,那么我们将会比前人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6-4-18 15: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认为是现在的人在理论上远远超过了前人,因为我们拥有前辈的总结的理论基础,还有广采百家之长的条件,但在从实践中去感悟总结方面却一代不如一代. 练功有一种冥想法,就是在练功不能入静时或走架时精神不集中的时候想想自己师傅的神态会长功的,这并不是在搞崇拜而是一种师传练功方法,太极拳推手只是练功的一种手段,推手是向技击过度的一个训练过程,心不顺则推手不顺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36

帖子

97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29
发表于 2006-4-18 15: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用嘴打的多,过去人动手打的多。
江南小城鱼米乡,二泉映月天下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