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39|回复: 9

[转帖]我的学拳经历

[复制链接]

1

主题

22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发表于 2006-5-18 11: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屈指算来,自己学练太极已经有些时日了,其中走了不少弯路,也得了不少教训。写来,以供拳友们参考 ,也希望能够得到拳友们的指正。 象我们这种七十年代生的,对武术最早的概念当然是来自那部《少林寺》了,更早一还有部电视剧《武松》。那时也很少没有男孩不学着摇摇晃晃地做几招醉拳的样子。虽然对中国武术心向往之,可以一直没有机会学练。对于太极拳,虽然经常见到邻居的大爷大妈习练,却并没有将太极列入心目中学习的对象。记得那时还有部电影叫《太极神功》的,看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太极拳也是武术,也是可以打人的。此外,还记得有部纪录片叫《中华武术》吧,中间也有太极拳的精彩场面。这些或许是我对太极最早的感性认识吧。 上初中时,有个朋友姓陈,整天喜欢舞刀弄棍,他曾经和人学过一阵太极拳,加上自己又姓陈,便号称是陈式太极。也正是从他的口中知道了太极有陈式、杨式、孙式、武式、吴式等诸多流派。 一直到上了大学,还只是对太极拳有着朦胧的好感,谈不上了解,也不知何时有机会加以亲近。特别是自己从小身体孱弱,尽管想着学几招功夫,强身健体,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上大学时,学校有个武术协会,机缘巧合,加入了协会,算是开始了学武生涯。那时,跆拳道还不像今日这么流行。在学校里流行的自然是散打,擒拿。我们的教练是个退伍老兵,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倒真是向我们展示了不少令人咋舌的功夫。不过,由于从小身体不好,虽然练得是满头大汗,对于我却是成效甚微。教练笑眯眯地告诉我,以我的体质,最好能学学内家拳,特别是太极拳,或许比练习这些硬打硬拼的东西更有成效,也更合我个人的气质。 大三是体育分科,我当然毫不犹豫选了武术。开始学的是初级长拳,初级棍术,下半学期便开始24式太极。老师教得不算尽心,我倒学习得还算认真。最终的结果是体育成绩得了平生第一个90分。更大的收获,是让我知道了野马分鬃,揽雀尾,高探马。让我初次尝到了太极的乐趣。 有个朋友,身体好,加上家传南拳,便被选入了校武术队,因而,他习练了四十二式太极拳。我刚刚学完二十四式,实在忍不住手痒,便求他教上几招。他也乐得为人师,零零落落就学完了四十二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11: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学拳经历(二) 学完四十二式,更加感到兴致盎然。四十二式据称综合了陈式,杨式,孙式等各式的代表动作。其中掩手肱捶便是来自陈式。当时感觉这一招用起来感觉十分不错,饶有兴趣,心想要是有机会学学成套的陈式一定有意思。新学期,正好来了个学弟,来自陈家沟,在欢迎晚会上,给我们露了一手陈式太极,当时感觉惊为天人。想不到太极拳居然可以打成这种刚柔相济的样子。恰好学校的武术队参加比赛,缺少队员,临时抓差居然把我扯去参加比赛。比赛结果自然难以启齿。不过却见识到各式太极的风采。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陈式,那个折叠缠绕,蓄发快慢相间的拳架实在让我眼花缭乱。巧的是在比赛中得到冠军的也是这位陈式选手,更巧的是,他居然是我多年没见的高中同学。 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能放过,于是整天缠着这个学弟和这个同学,要求向他们学习陈式太极。可惜的是,学弟自称学艺不精,不愿传艺。而这个同学练习的是竞赛套路,他自己对竞赛套路并不在意,反倒劝我要学就从头学传统套路,不要学竞赛套路。 于是,只好眼睁睁地与心仪已久的陈式太极擦肩而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12: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学拳经历(三) 这样过了好些年,我还是有一阵没一阵地练着四十二式。后来慢慢地兴起了上网。上网不久我就试着在搜索太极拳的种种资料。最早去的一个网站叫太极之门。这个网站现在还有,好象很久没有更新了。接着又发现了个台湾网站叫台湾太极拳学会直九支会。居然在网站上推出了在线学习。那时还没有宽带。网站上以一周一招的方式,登出了陈正雷老师的视频,旁边还注明了练习方法等等。(现在直九支会已经删去了这个内容,不过好象另有个网站仍保留这些资料)。于是用蚂蚁拖下视频,反复研读,照着比划。从起式到金刚捣捶,心想一直学下去。起码可以把陈式太极划出个样子来。直九支会的网站上有不少关于陈式拳的介绍,(有不少资料仍在四处被其他网站转贴,比如最近还有一篇从宗师传略看太极风貌的文章在这里被转贴,呵呵。)直九支会出于空间原因,每教完一式就删去一式。我则是一式一式全都保存了下来。同时到处寻找太极拳书籍。当时最先找到《太极拳全书》,定价是7元,没多久这书的价钱就从7元涨到14元一路涨到几十元。让我奇怪的是《太极拳全书》中的陈发科陈照奎的拳架与陈正雷拳架相去甚远。我便照着视频的样子,对书中的作用不去细看,而是着重看其他的说明内容。也包括书中其他各式太极的种种说明介绍。只是越看心越痒,真想有天找个师傅好好地系统学学。这个机会在我自学了快半年时来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12: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学拳经历(四) 正跟着直九支会的网上视频学得起劲,单位派我出差。一去就是几个月,等我回来,发现,直九支会的教学已经教完了。气得我捶胸顿足,可也没有什么办法。 慢慢地网上关于太极拳的网站越来越多。其中名气大的要数gafe的太极爱好者,另一个不知名的拳友办的太极爱好者之家,还有一个不知名拳友办的网站上站长将《太极拳全书》中的动作做成了gif动画,分期连载,让人看得十分过瘾。当时还没有google,于是我用yahoo.sina.以及一切知道的搜索引擎查找,居然找出不少关于太极拳的文章。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叫太极缘的文章,是个海外留学生记述他学拳经历的文章,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作者是上海交大的学生,师从杨式太极林炳尧先生。后来还特意买了本林先生的著作观摩。网站越看越多,书也是越看越多,只是全是口头功夫,让人实在心焦。特别gafe的网站上做出了个留言板,拳友们你言我语,谈及各自的学拳心得,师承拳技,让我羡慕得要死。 一天,在gafe网站的留言板上,见到有位网位留下的ip是202.103.XXX.XXX,心头不禁一动,这个ip与我单位的ip十分接近,说不定此人就在我单位附近。于是斗胆写了封email。这位拳友很快地就热情地回应。他是位生物学博士,在念大学时学过陈式一路,二路,一直习练不辍。他也与武汉的陈式太极拳友有些来往。当我提出向他学拳,他却婉拒了。不过他帮我找到了那时还不多见的陈正雷的教学VCD。 有了VCD,学起来就更方便了。起码不用担心,学了一半,人家不教了。于是重头又开始学金刚捣捶。 刚刚学完个金刚捣捶。突然接到那位拳友的邮件,告诉我汉阳有位著名武术家正在教授陈式拳,每周日上午授拳,如果我有兴趣,可去参加。 这等好事,当然不能放过。日盼夜盼,到了周日,兴冲冲起个大早,坐车去学拳。一到授拳的地方,发现男女老少已经不少人了。大家都是熟识,推手、盘架,相互较技。只有我象个没事人,傻傻地站在一旁。人家问我是何人推荐我来,我说出网友的id,人家听了莫名其妙。好在这时,网友来了,才避免一场尴尬。 授拳的老师叫陈湘陵。后来我才得知陈老师是国内太极名家,武术七段。第一次课,他没有教拳架,倒是介绍了不少陈式太极的知识。(陈老师的授课笔记我已经贴在BBS了)。讲得最多的是缠丝劲,整整半个上午讲解缠丝功,也告诉我们这是陈式太极拳与其他各式太极的不同之处。由于学拳的大部分都习练太极多年,是各处太极辅导站的教练,因此陈老师在教学时格外强调通过各式太极的对比,来体会各自的特色,他还为此编写出一口诀,比如“陈练丹田杨练腰”。很快一上午的课就讲完了,他特意嘱咐“三尖六合常挂口,请问练时有没有,有人理论一大套,练时处处不对号”,提醒我们练拳是练在身上,不是练在嘴上。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可是陈老师的话还不时地在提醒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12: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学拳经历(五) 陈湘陵老师所授的陈式太极拳是陈小旺创编的三十八式太极拳。这套拳架曾经专门出过一本书,但是并不常见,陈小旺编写的《世传陈式太极拳》中也收录了这一套路。陈湘陵老师授拳强调三十八式虽是简化套路,但是练习规范一点也不能简。后来我曾经在网上见到有人批评过陈老师传授的套路是纯为竞赛的,只求美观,此言不确。我记得十分清楚,由于有些学员学过竞赛套路,陈老师也特意指出了竞赛套路和传统套路的不同要求。比如竞赛套路为了美观对身法进行了一些调整。在习练传统套路时则要保留原始风味,其实也就是用于技击的身法要求。我印象最深的是弓步的动作他指出后腿不能象打长拳那样完全绷直,腰也不能象打长拳那样完全挺直,而是要塌腰。 讲到涵胸塌腰的要领时,他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背不能驼,也不能挺得太直,这个度的把握其实不难,只要自然站好,背部和内衣轻轻相触其实便到位了。 第二次课,陈老师教的是金刚捣碓。接着是白鹅晾翅,上三步。其中让练得最别扭的就是上三步,由于是同手同脚与日常生活习惯不同,加上要擦脚出步,对腿部力量要求很高,经常做着做着人就晃当起来。陈老师特意将上三步与杨式的搂膝拗步相比较,于是便好理解一些了。 可惜刚刚教完上三步,陈老师便生了一场大病。无法继续授拳。由他的得意弟子一位姓周的老师代为传授。周老师身材魁梧,身法却十分轻灵。他学过陈式拳,所以每周他将要授的拳招练好,由陈老师在病床上改正指点后,再来传给其他人。 慢慢地这样便教完了一套陈式三十八式拳。记得一次,我由于是学拳者中为数不多的小伙子,所以忍不住想摆弄一下,拳架特意比其他人做得低。周老师非但没表扬,反倒把我批评了一顿,指出我虽然练得低,但是要领要求都不得法,挺着屁股弯着腰,起不到效果,反倒不如稍稍站高一点,求得身法正确。周老师的告诫我也是时常记得,现在练拳经常提醒不要刻意地求得低身法,关键在于三尖六合,身法正确。 在这段学拳过程,还有段有趣的事。我那个获过武术比赛奖的习练陈式竞赛套路的同学听说我在向陈老师学拳,也特意我和一道去学拳。后来,练拳的学员中不少人其实已经是习拳多年的老拳师,他们向陈老师学拳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一眼便看上了我那同学,要那同学向他们学拳,保证不长时间即可掌握太极技击之道。可惜我那同学住在郊区学拳不便,而我的体质人家又看不上,没能学成,实在是憾事一件。 后来,周老师考虑到陈老师教授的时间不长,他谦虚地认为教拳效果比不上陈老师,决定在授完三十八式后再授一段他拿手的拳艺,作为弥补。当时有位学员提出自己练过太乙五行拳,可以传授给大家,但是大多数执意学习杨式太极刀。太乙五行拳由金子TAO(这个字打不出)传出的武当武术,流传不广,我早就有心学习。可惜未能如愿。只能说是缘法未到吧。 后来陈式三十八式我一直练习,杨式刀由于场地器材原因,很少练习,却没多久便忘光了。实在可惜。 这段学拳时间不长,却让我对陈式太极拳有了一点粗浅认识,几位老师的教诲至今仍对自己练习拳甚至处事起到警醒作用,让我一直难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12:4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学拳经历(六) 学了三十八式,越练越起劲。虽说资质太差,难以大成,练上一阵子,身体倒是明显地好起来了。体力提升最明显,起初练拳时,只打一遍就累得够呛,慢慢地没有开始那么吃力了。这样练了大约有半年左右,自我感觉也越来越好了。 有一天,家中一个远房亲戚来访。70多岁的老人,是学吴式太极,已经习练了有几十年了。听说我学了太极,于是来了兴致,要和我推手。我根本没学过推手,可一想陪老人玩玩嘛,便也装模作样伸出手去。谁知,老人的手一搭上我的手,我就感到一股沉沉的劲,觉得对方的人格外的重。老人只简单转了几个圈,就对我说,你还得练呀。你的气不够沉,重心太高,边说他边向我的胸口轻轻一推,我便站不稳了。 老人歇下手,一一指出我的毛病。当然指出病根还在于松沉不够。不过他也说他练习了大半辈子,也就是在体会这个松沉。只有沉才能松,只有松才是真正的沉。他并不主张我学习他的架子,只是提醒我在打原来的架子时,要注意改错。太极拳就是个改错拳。一点一点地把身上的拙力,身上不合自然规律的动作去掉。也就是在不断地改错过程中,一点点进步,理想的状态是最后达到完美,但事实上这是没有尽头,没有完美的那一天的。所以学完一个架子后要动脑筋,还要把动的脑筋想的心思落实到身上。 他说,练太极没有不走弯路的,他自己一度就刻意追求动作的精确,腕子摆什么角度,动作如何处理才优美。只是到了后来,他才体会到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追求松沉的感觉。当然,也正因为走了前面那段路,才得到后来的体悟。很多东西拳谱拳经上都有,很多人都知道,关键是练到自己身上。一天天练拳就象把宣纸一张张叠起来,今天比昨天,明天比前天,可能看不出收益,日积月累,就会知道功夫没有白费。 老人虽然没有校正我的拳架,讲了大多也是书上都有的道理,但是给我的印象一直没有磨灭。他提的一些我后来有所领悟,也有一些我尚未体会到。最主要的是,他让我明白了学习太极拳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学拳也是在学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2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12: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学拳经历(七) 经过与那位吴式太极老先生的交流,我继续练拳也继续上网搜罗各种与太极有关的内容。突然在gafe的网站上看到有人发贴说有明师武汉大学授拳。我于是专程按上面所留的电话联系,可惜那位老师当时不在武汉。2000年,我因故离开武汉前往北京。临行前,我突发奇想跑到武大去,路过体育馆时,看见一位老人正在打拳,旁边还有人摄像,老人白衣白裤,拳架十分飘逸,不时还有发力动作,看来功力颇深。当时就有不少人围观,很多人评评点点猜测他的拳架是何门何派。有人说是形意,有人说是太极。凭我粗浅的目力,我看出了这并非形意,却和陈式,杨式等常见的诸式太极不尽相同。但是由于马上要离开武汉,恐怕也无机会深研。后来,过了许久,我才知道那位打拳的老人是和式太极拳大师侯尔良先生。 到了北京,当然要和在网上结识已久的拳友见面了。也正是因为网友gafe的网站,我认识我的陈式太极老师刘万坤。 到北京时,在gafe网站的留言板上见到一则留言,说有陈式太极传人在西直门北草厂胡同授拳。我二话不说,一个电话打过去,人家热情欢迎,介绍说这是一家叫颐新武术社,是陈家沟来的老师教授老架一路。我也是喜出望外,马上坐车前往。武术社负责人亲自跑到胡同口接我,我一眼看去这人怎么看怎么眼熟。后来才知道,他是梅花拳的传人,中央电视台《教一招》节目中,他经常去充当手持凶器的歹徒,然后被擒拿手法制服。授拳的老师是个个子不高黑黑的年轻人,他自我介绍说他叫刘万坤,温县人,自幼习拳,除了练习陈式太极,也练习忽雷架。他的弟弟小光也和他一道教拳。 颐新武术社陈设简单,空荡荡的屋子里放着一台电脑。墙角放着刀剑长枪,墙上贴着隶书的陈式太极拳论。另一侧墙角是刘老师的拳照。 虽然一切透着简朴,但我知道终于找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40

帖子

39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43
发表于 2006-5-18 15: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老弟的学习经历不错,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1

主题

5064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59
发表于 2006-5-18 19: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最可贵,当然所学习体会了.没有磨练那来的经验,没有苦上苦那来甜上甜.
怀柔太极拥有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56

帖子

39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0
发表于 2006-5-19 08: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师兄,好文章! 还在武汉工作吧。我是黄冈人,有机会倒要请教请教!
云飞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