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拳经捷要》三十二势到太极拳的演变过程
--缠拳(长拳)、炮捶架子、十三式、太极拳
第一部分
从标题即可一眼看出,这是从戚继光的《拳经捷要》三十二势到太极拳的演化足迹。之所以把十三式与太极拳分明别列,是因为十三式的技术内容、技术结构、技术含量、技术水平等,根本就和后陈家沟的太极拳不是一回事。其关键不是别的甚么,就是因了武禹襄缺乏武术知识的假借伪作,所造成的武术技术形势退化的恶果。
陈王廷创编太极拳的历史,虽然得到过唐豪及顾留馨先生的考证认可,也曾经得到过武术界的广泛共识,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导致太极拳史的争论,至今仍是无休无止的难以遏制的争论情势。这不仅是有某种既得利益者的极力维护所得权益地搅和,这从太极拳界好些甚有影响的人物的著述中,即不难看出含有许多倒三颠四的谎论谬说即可证实;也有某种为未来利益而编造谎言的趋势,这在网上也不难看到这种甚嚣尘上的、不能自圆其说的炒作;尚有某种外来势力欲图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干扰因素,这是网上常见不鲜的横骂狂说,他们打着“打假”或匡正缺失扶正“科学”的名誉,而进行着不可告人的否定传统的勾当,在不能达到目的时便施展横骂竖讥之能事;当然也还有历史本身尚未十分清楚的迷局,由于许多诸如唐豪、顾留馨等的诸多考证名家对于整体环节的缺失,对于中间环节不能深入的限制,或者说对于缠(长)拳缺乏实质、全面性的技术知识,致使太极拳历史出现了不能令人满意的一些缺失因素;可也不否认有不少的武术历史知识缺乏者的盲流盲从的感情用事性的吆喝声。其实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挖掘中间的缺失环节,阐明缠(长)拳全面性的技术实质结构,使人们明确了解缠(长)拳的实质内涵,太极拳历史中间环节的缺憾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便可从中看出从戚继光到太极拳的明确演化路线足迹。当然也可以顺便起到揭示某些人,借着已故名人编造“长拳、短拳”的神话,而敛骗利益声誉的图谋。
在此基础上,我想除了别有用心者和缺乏知识的无知者外,则即会减少许多的杂音噪势,使太极拳史的争论达到广泛共识的安宁。为了明确缠(长)拳的来龙去脉及其前后的关系关联,在明白缠(长)拳的整体技术结构体系之前,不妨先从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的三十二拳法说起,也就是说从源头说起。这是因为陈王廷在编撰创立缠(长)拳体系时,主要是依据戚氏的《纪效新书》为蓝图的。《拳经》三十二势则更是重中之重。
陈王廷正是看准了戚氏武艺结构的技术招势方法优势,所以不但全部采纳了戚氏拳法的所有技术招势,而且也汲取了戚氏器械精华的套路形势。所以在现今仍然流传于山西洪洞县的缠拳,不仅完整的保存了缠拳的体系系统,而且也保存了戚氏的所谓三十二势套路形势(因为其中尚包含有许多的穿插性技术招势,所以不仅仅是三十二势),这在通背缠拳系统中称之为“行拳”的便是。这是有原始缠拳图谱可以证实的(附图),而且这个原始缠拳图谱也证实了陈王廷创编缠拳的时间,是在明朝后期,而不是模糊的明末清初。这从其头饰上即可得到证实(附图)。因为如果缠拳的创编成于清初的话,在清政府的不剃头便杀头的强势压力下,是不会有人敢于冒这个大不韪去画明朝人的头饰图像的。
缠拳中不仅以行拳的形式保存着戚氏的拳法内容,更有着诸多的器械套路形势;诸如洪洞通背缠拳体系中仍流传的耙子套路,陈家沟仍传习的梨花枪法套路等,都是从戚继光那里继承改编来的。所谓继承,是说继承了戚氏的精华技术招势的形式;所谓改编,是说更多的汲取了其它拳种的优秀技势方法,而编成了陈家沟不同风格的套路与技势的运化方法形式。所以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结构形式的组合方式,这当然包括与戚氏的结构形式不同在内。不同之处即在于明确了兵法阵机与技术招势的结合形式;就在于兵法阵机与技势、套路结合的运化方式;就在于兵法阵机与武术艺术技巧相结合的明确提出;也在于套路技势组合结构的方式方法不同;更在于训练方式方法的完善与合理性程度的差异。这是武术艺术形式在有了文字记载以来的独一无二的贡献。周易拳法也正是借鉴于此及十三式的基础上而发挥创新的;《拳经洞极》、《拳经洞微》也是以此为主要借鉴对象而成书的。周易拳,虽然说已是根本与之不同的技术及套路等的不同结构形式了,虽然是完全与之不同的技势运化方式了,虽然是理论上也深与之不同了,但它的形成却与其有着浓厚的亲情;并继承改进了其辉煌的、完善的训练方式,这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传统武术艺术的精华,并使之得以继续传承延续流行于后世。
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势拳法如果说是摘英抉妙的话,那陈王廷的缠(长)拳则可以说是聚英荟萃。他不仅完全摄取了戚继光所选取的所有精妙英华,而且又广猎博采了更多的拳法技巧精英,荟萃了更好的技势方法英华,而且独创了诸多的巧妙技法,更着重融入阐述了兵法阵机的要妙玄机。使缠(长)拳成了武术精华的母体,致使其后诸多拳法种类的发展,莫不受其深广的影响,故使许多的长拳门派方法有与之类同之嫌者。缠拳不仅是武术拳法艺术技术招势英华精粹的大全,更是运化技势方法技巧的精妙灵筏;不仅是技术招势的众多英华荟萃,更是运转化机方法的机玄;不仅有合理完善大全的训练方法优势,更是有训练方式方法的捷妙隐藏;不仅有广博深厚的武术文化蕴藏,更有着有意识的运用兵法阵机的典范;不仅有闪惊巧取四两打千斤的技法巧妙优势,更有着纵横驰骋灵机活泼的运化机势的方略;不仅有腾跃机势的方法技巧优势,更有着捷妙灵机的转化筹策;不仅有借机借势的灵机矫健明智技势的策略,尚有着活泼阵机优势的借用谋略方式;不仅有长机短用、短技长发的绝妙技巧方式,更有着捷机、伏击运化兵法筹措的妙筏灵柯。
我们不妨先从陈家沟的缠(长)拳说起。缠(长)拳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体系,许多人因为并不真正了解缠(长)拳的真实内容,所以总说是只是一路,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完整的武术系统体系。就从这一点来讲,许多的借着缠(长)拳谱名做文章的人是应该有一种知趣感才好,否则说出来的话就会有相当的误差,致使迷惑真实,误人子弟。
缠(长)拳除了武术界所熟知的一百单八势之外,尚有行拳一路;二十四势一路;散打三十六,滚跌三十六,十项缠手一套;三十六套套手;梅花对练套路一路;短打一百单八势。但就一百单八势套路来说,也并非外界所猜测的是一个套路,而是分为九个排子的正套系统拳法。而每个排子便就是其他拳种中的一个套路,也就是说有九个套路。这九个套路与陈家沟十三式有着共同的训练形式的结构体系,这就是既可以分开来练习,又可以合起来连在一起练习。另外的一个共性就是,只有把缠拳的九个排子全部练完,才能回到起始处的。陈家沟十三式的五个套子也是如此,也只有全部练完后,才能回到起始点。现在的每个套路练完后即可原方向收势,是由陈小旺、陈振雷这一代才改成这样的,并非原来就是如此结构形式的练法。所以说上海附会捏编一百单八势的那两位宝贝,根本就不知道真实的一百单八势缠(长)拳,也根本就不知道缠(长)拳系统的结构形式体系。他们只不过是借着陈照奎先生的名声、借着从陈照奎先生那里得到的陈家沟的拳谱抄本,在那里根据自己的一点小知识来捏编“秘传”的套路而已。他们所以敢在那里瞎吹乱喧、招摇名利,也只不过是由于缺乏武术的基本历史常识,而错误的估计了再无人知道缠(长)拳的形势的炒作;焉或根本就是不顾一切的假借名人的影响、假借“秘传”的绝招幌子来欺世盗名误人子弟罢了。这只能使热心、爱好陈家拳法的无知者上当受骗而已,更多的人是会多方参阅考核、细心思维摄取、谨慎分寸说话的,以使不轻易上这个当。所以如此的说话,是因为许多的无知吹嘘与无知的盲从,毕竟也会搅乱着人们的视听呢,若不如此说则会有更多的上当受骗者呢。君不见自从武禹襄假借王宗岳之名,打出太极拳的旗号之后至今的混乱局势马?君不见自此之后的太极拳退化的趋势吗?君不见由此而产生的许多武术知识上的错误,而导致的许多人知识认识上的错误与混乱现象吗?君不见争论不休的太极拳历史吗?所以杜绝这种错误,比放任这种错误的流患要好许多;也会帮助许多人主动拒绝进入这种图财害命的歧途;也会少很多的不必要的浪费后人的纠错考证的时间与生命;更会少许多使后人陷入不必要的、无休止的真假是非的争论;更会使武术艺术得以健康发展,而不使这种误人子弟的、混乱武术发展的、退化武术趋势的东西,得以招摇名利的图财误人。
从当今所有的缠拳类书中所透露出的信息看,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更何况一些尚不知道缠拳、通背缠拳、无极缠拳、《忠义拳图稿本》的基本关系知识的人呢,要想知道缠(长)拳的全貌岂不难之又难么?缠拳和其他武术一样有许多的漫患之势,练法上也颇多出入,尤其是在传统保守形势下,欲窥全豹之貌是十分不易的。更何况拿着大样(缠(长)拳大技势一百单八势谱)捏秘传套路神话的人呢,哪里还能有其中诸多不同类型的穿插技势的情形知识呢。一百单八势除了分为九个排子之外,其中所贯穿的诸多不同类型的穿插性技术招势是极少记录在谱中的。因此,如果把原本包含有将近五百来个技势缠(长)拳,而只拿一百单八个技势来吱唔的话,那岂不是无知之极的笑话?当然,不知内里实际情形的人是不会当笑话看的,而是会认真的误认为是真实的呢,并且极力为之辩护的。因为缠拳的四百多个技势毕竟是太长了,因此在这里只以第一排子示例,以便于人们能够真正认识到其真实的、与假冒的不同之处。为了人们方便区分大技势和穿插性小技势的相互关系,我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以方便人们的一目了然。
第一排子的技术招势名称(大技势共12势;连小技势共53势):(1)、预备式(2)、仙人捋须势(此势亦为小技势,为演绎套路开始的标志,许多不同武术门派的套路开始多用此式,因之也并未计算到正式的技势数内。表内第一格为一百单八势大技势序列号;第二格为原来的大技势歌诀名称;之后的格内则都是分别的技术招势名称,其中也包括大技势名称在内):
1 懒扎衣立势高强: 逼拦扎衣 扎衣问津; 刨根究底 立势高强
2 丢下腿出步当阳: 藏宝势 激煞步冲⑴ 当阳炮⑵
3 七星拳手足相顾: 左七星拳 右七星拳 斜步七星
4 探马势太祖高传: 右开门见山⑶ 左开门见山 高探马势 扣缰拴马
5 当头炮势冲人怕: 提膝跨马 激煞步冲3 当头炮
6 中单鞭谁敢当先: 藏宝势 激煞斜冲3 中单鞭
7 跨虎势挪移发脚: 竹笋初出 风扫落叶 腾跃跨虎
8 拗步势手足和便 提膝跨马⑷ 左拗单鞭; 右威势 小神鞭⑸ 白蛇吐信
金雕束翅⑹ 推窗望月⑺ 转身跨马 右拗单鞭
9 兽头势如牌抵进: 盾牌回环 兽头抵进
10 抛架子当头按下: 小神鞭 白蛇吐信 单手玉山 回身拍脚 抛架当头
11 孤身炮打一个翻花舞袖: 金雕束翅 孤身跑; 蔽身捶 挥玉尘 广舒长袖
提膝斩手 翻花舞袖
12 拗步鸾肘⑻: 上步威势 小神鞭 白蛇吐信 犀牛望月 回身横踩
提膝斩手 拗步鸾肘
说明:凡大技术招势之后有冒号者,为这个大技势要分为几个小技势来完成;若无冒号者,为此大技势之前无有贯穿衔接的小技势。若技势之间有分号者,为此一大技势中有两个以上正规的技术招势并存于其间。凡技势名称后面有阿拉伯数字的,是重复的步数或技势。
注:⑴激煞步冲,乡音叫“激步”;所谓“杀手锏儿步神奇,寸颠激进煞时机;酣畅淋漓依随处,定见机巧御神技”者是。这与后面的一霎步的霎不同。
⑵当阳炮,也叫当阳鞭、单鞭。当阳,不留空隙的直截了当的打击方式之谓。炮,指出拳猛烈之势;鞭,以直硬横击为言,故而应是竹节鞭、钢鞭之势类;并非之后陈家沟十三式的软鞭之势类。软鞭似出于缠拳的小神鞭之变者。
⑶左、右开门见山,为照面拳,也叫左、右开势,也叫“照本宣科”;也就是俗谚“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照头面(人物)去说事”。
⑷此势一名走马势,亦名跨马势;此等小技势所以也称之为“提捋”,一因为这是不完全的、或非正式的跨马势之故,二因为避免与正式大技势的称呼冲突之故。缠拳中有许多类似的技势现象,或是说重复的技势现象,多会是有不同的称呼名称的。提膝跨马之后,旧式练法有三个垫步,也就是激煞步冲。
⑸小神鞭、白蛇吐信、犀牛望月,因为在技势机势上常是三者联合为机势的,所以习惯上就把这三个技势称之为合、插、提手。所以并没有人去称呼其中分式的雅称。此势有左右不同的练、用法,皆是相同的称呼;而且是一百单八势九个排子套路中,经常出现的主干式的技势方法。所以我常把之戏称为穿糖葫芦式的套路编排方法。戏称归戏称,你只要能把许多不同的技势串连的严合慎密,恰当用机,不留下可与人乘机的空隙,那就是一个十分可贵的套路形势;更何况缠拳的套路形式,深藏有兵法阵机的谋略筹策方式在内的呢,这更是极其罕见的、弥足珍贵的套路形式。这与后来的许多套路形式相比,则就更显其璀璨的辉光。白蛇吐信,在此后的第五、第七排子中有跳跃的练习方式,则叫做螣蛇吐信。
⑹,金雕束翅,有人也叫“鸡子献胸”,因为他和后面的鸡子献胸技势雷同之故。也正因后面有一大技势“鸡子献胸”,此技势又有衔接上的不同,故名“金雕束翅”势。
⑺推窗望月与回头望月(犀牛望月)不同,回头望月(犀牛望月)为偷步提手;“推窗望月”为上架横提手。
⑻拗步鸾肘,一百单八势歌诀为“拗鸾肘左右红拳”。因为拗步鸾肘是属于第一排子的技势,而左右红拳则是属于第二排子的技术招势,所以分开列于图表而未按原歌诀的形式排列。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6637174070259.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6637181616888.jpg[/upload][upload=jpg]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6637275726462.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6637283155044.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Images/2006637285758670.jpg[/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 7:29:0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 7:31:2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 7:32: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