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27|回复: 20

从《拳经捷要》三十二势到太极拳的演变过程(第二部分)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71

帖子

9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3
发表于 2006-6-25 14: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拳经捷要》三十二势到太极拳的演变过程         --缠拳(长拳)、炮捶架子、十三式、太极拳 第二部分 下面的列表,即是从戚继光的《拳经捷要》三十二势为首,依照历史真实演化发展的趋势,顺着历史的足迹排列,依次为:缠拳一百单八势,砲捶架子,十三式五套,武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如此的排列方式,是依照历史事实而安排的。杨家确实是按照武禹襄所编的套路形式而沿袭传授的,并非是武禹襄继承了杨露禅的套路形式。所以才能从表面形式上那么明显的显示出与陈长兴所传套路的明显差距;才能明显显示出与陈长兴所传十三式技术运化形式上的巨大落差;才能明显显示出严重缺乏武术味道气息的后陈家的太极拳的运化方式。孙禄堂先生虽然从武术的用机角度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改进,但毕竟也无能为力彻底改变其退化的形势。所以也只能按照这种历史的现实来安排其真实的次序。 如果按照当今的说法套语来讲的话,缠(长)拳是属于革新、改革;炮捶架子则是属于革命性的实验探讨;十三式则是武术运化技巧艺术上的彻底革命。也就是说,砲捶架子是在十三式之前形成的,因此也就有了如此的排列次序。 这里不妨同样以图表的形式来把六者作一比较性的排列,以方便人们的一目了然。 序号 拳经捷要 一百单八势缠拳 炮捶架子 十三式 武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1 懒扎衣 第一排子12势: 懒扎衣  金刚捣碓 李亦畲本: 揽雀尾 懒扎衣立势高强 揽雀尾 2 霎步单鞭1 丢下腿出步当阳 单鞭 懒扎衣 单鞭 单鞭 3 金鸡独立2 七星拳手脚相顾 护心拳 单鞭 提手上势 提手上势 4 探马势3 探马势太祖高传 前堂拗步 白鹅亮翅 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 5 拗单鞭4 当头炮势冲人怕 回头披身 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 6 七星拳5 中单鞭谁敢当先 指裆势 斜行拗步 手挥琵琶 手挥琵琶 7 倒骑龙6 跨虎势挪移发脚 斩手炮 演手红拳 搬揽捶 搬揽锤 8 连珠炮6 拗步势手足和便 翻花舞袖 披身捶 如封似闭 如封似闭 9 悬脚势7 兽头势如牌 演手红拳 青龙出水 抱虎推山 十字手 抵(挨)进 10 满天星7 抛架子当头按下 拗拦肘 肘底看捶 肘底看锤 抱虎归山 (短当休焉) 11 邱刘手8 孤身炮打一个// 大红拳⑴ 倒捻红 倒辇猴 肘底看锤 翻花舞袖 12 左扳右掌8 拗鸾肘⑴ 玉女穿梭 闪通背 三甬背 倒辇猴 13 避来脚8 第二排子8势: 倒骑龙 云手 纭手 斜飞势 左右红拳 14 入步连心8 玉女穿梭倒骑龙 连珠炮 高探马 高探马 海底针 15 下插势9 连珠炮打的是 鼓边炮⑵ 插脚 左右起脚 山通背 猛将雄兵 (闪通背) 16 专降快腿9 猿猴看果谁敢偷 兽头势 蹬一脚 转身踢脚 撇身锤 17 推手撒脚9 铁甲将军也要 抛架子 踢二起 践步打捶 抎手 (难)走(无图) 18 埋伏势10 高四平//仍封脚套子 伏虎势 怀中抱月 翻身二起 高探马 19 窝弓待虎10 小红拳//打一个 抹眉红 蹬一根 披身 分脚 火焰攒心 20 抛架子抢步 斩手炮打一个凤 黄龙搅水⑶ 小擒拿 蹬一脚 蹬脚 披掛11 (顺)鸾藏肘 21 掛面脚11 第三排子7势: 窝里炮//打一个井 前冲 抱头推山 野马分鬃 进步栽锤 栏//直入(势) 22 横飞侠採11 庇身拳转身吊打 后冲 前招 玉女穿梭 翻身二起 (庇身拳吊打) 23 粘肘势12 指裆势//剪臁踢膝 转胫炮⑶ 后招 下势 披身伏虎 (臁揭膝) (打虎势) 24 劈打推压12 金鸡独立 全炮捶 野马分鬃 更鸡独立 双风贯耳 25 一霎步13 朝阳起鼓 倒插势 玉女穿梭 十字摆连 野马分鬃 26 闪惊巧取13 护身拳//专降快腿 二朵红⑸ 摆脚跌岔 指裆捶 玉女穿梭 27 擒拿势14 拈肘势逼退英雄 当头炮 金鸡独立 上步七星 单鞭下势 28 中四平15 第四排子11势: 大掉炮⑹ 十字脚 下步跨虎 金鸡独立 喝一声小擒拿休走 29 伏虎势16 拏鹰捉兔硬开弓 顺拦肘 指裆捶 弯弓射虎 白蛇吐信 30 后扫堂16 下扎(插)势 窝里炮 黄龙搅水 双抱捶 穿掌 闪惊巧取 共30势 31 高四平17 倒扎(插)势 井栏直入 谁人敢攻 共37-6=31 雀地龙 十字腿? 32 倒插势18 朝阳手//便(遍) 上七星 指裆势 身防腿 33 井栏四平19 一条鞭打进不忙 下步跨虎 七星锤 34 剪臁踢膝19 悬脚势诱彼轻进 转身摆脚头套 跨虎势 共58-24=34 35 铁样将军 骑马势冲来敢当 二套:护心拳 双摆莲 也走19 36 鬼蹴脚捕 一霎步往里就踩(蹉) 前堂拗步 弯弓射虎 前扫后20 共36势 37 转身红拳20 抹眉红盖世无双(无图) 操手单鞭 38 穿心肘靠20 下海牵(擒)龙 庄脚 39 指裆势21 第五排子16势: 砲拳 上山伏虎 40 颠短红拳21 野马分鬃(无图)// 二起根子 张飞擂鼓 41 兽头势22 雁翅势//穿庄⑵一腿(无图) 披身指裆 42 神拳23 避(劈)来脚//入步连心 五子转还 43 火焰攒心23 雀地龙按下 搅手插步 二套共28-19=9 44 一条鞭24 朝天蹬立起 三套-此名大四套捶: 翻花砲 45 雀地龙25 鸡(鸭)子献(解)胸 望门簪 46 朝阳手26 白鹤(鹅)亮(晾)翅 反堂庄、掩手红拳 47 雁翅势27 黑虎拦路 骑马势、窝弓射虎 48 穿桩腿27 胡僧托钵 左拗步 49 跨虎势28 燕子衔泥 庇身拳(注) 50 拗鸾肘29 二龙戏珠 六封四闭 51 拿鹰捉兔29 赛过神枪 劈打纵横 52 硬开弓29 邱刘手 二换跟打 53 当头炮30 左扳右掌 左右七星 54 进步虎30 鬼就脚捕前扫后// 翻花炮、孤雁出群 转身(上)红拳 55 顺鸾肘31 第六排子12势: 下插势 霸王举鼎 56 拴肚掌31 韩信埋伏 翻花舞袖 57 旗鼓势32 左山右山 分门庄 58 虎抱头32 前冲后冲 转身一拳 共58势 59 观音献掌 两脚穿庄 60 童子拜佛 舞袖一推 61 翻身过海 当阳砲冲 三套共:24-6=18 62 回回指路 四套-此名红拳: 刀对校(鞘) 63 敬德跳涧 一条鞭 64 单鞭救主 滚踢脚 65 青龙舞爪 抓面脚 66 饿马提铃 黄莺拿膆 67 第七排子12势: 抓黄沙 六封四闭 68 金刚捣碓 抬腿转腰 69 下四平//秦王拔剑 二龙戏珠 70 存孝打虎 赛过神枪 71 钟馗伏(服)剑 急三捶 72 佛顶珠 正应情庄 73 反堂桩 骑马势、转身吊打 四套共21-9=12 74 望门攒(簪、掩手红拳) 五套:七星大掉砲 75 下压势//上一步封闭捉拿 当头砲 76 (往后一收)推山二掌 抽身一砲 77 罗汉降龙 雁窝拗拦肘 78 右转红拳左(右)跨马// 左山右山 左转红拳右跨马 79 第八排子12势: 前冲后冲 左搭袖右搭袖 80 回头搂膝拗步插一掌(扎一步) 朝天镫 81 转身三请客//撩裆捶(无图) 猿猴看果 五套共27-19=8 共81势 82 按(掩)手红拳双架梁//转身红拳 83 丹(单)凤朝阳 84 回头高四平(无图)//金鸡撒(晒)膀 85 托天叉 86 左搭眉(肩)右搭眉(肩) 87 天王降妖 88 上一步铁幡杆 89 下一步子胥拖鞭 90 苍龙摆尾 91 第九排子18势: 双拍手仙人摘乳 92 回头一炮拗鸾肘 93 跺子二红 94 仙人捧盘(无图) 95 夜叉探海 96 刘海捕蟾 97 烈女捧金盒 98 (丢手、收手、刺掌、 搬手、推手)⑶直符送书 99 回头闪通背//窝里炮 100 掩手红拳//(回头左右插脚) 回头五子转换(还、无图) 101 鬓边斜插两支花(无图) 102 收回去双龙秣(探)马 103 ⑷上一步知远看瓜(邀手不叉)⑸ 104 往前去(收)狮子抱绣球(无图)⑹ 105 展手一脚踢杀(无图) 106 回头二换也不差(无图) 107 只转(直攒)两拳护膝(无图)⑺ 108 当场按下满天星,谁敢与我比并⑻ 说明:缠拳的技势名称,是以洪洞通背缠拳为依据的。括号内是依据唐豪《行健斋随笔》中陈家一百单八势谱中,与通背缠拳谱本的不同字句,也有原始老图谱本中的错别字或别一名称者。   另外技势之间有//号者,为通背缠拳中的两个实际不同的技势;原始谱中或有图无图的不同技势,故而间隔以识别之。 戚继光《拳经捷要》三十二势的各技势名称之后的数字号码,是表明其技势是在三十二势中的第几势。比如序号50--52的三个技势后都标的是号码29,也就是说这三个技势都是出于第二十九势中的。   从一百单八势技术招势名称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有许多是好几个技术招势连在一起的。所以说是一百单八势,而实际上是比一百单八势要多很多的。 对于套路排子之间的分机,各家都有些小出入的不同排列形势,这都是无关紧要的。而重要的是技术招势的结构体系改变,及其运化方法形式上的出入,这才是技术招势最严重的问题,也是最关紧要的问题,也是鉴别漫漶、退化、正误的最重要的一点。如果你的技术招势结构不合理,就证明你练习技势的运化过程方式出了问题;如果你练习的技势相互衔接上有了漏洞,那也就证明了你已经漫漶丢失了某些合理的衔接环节。所以各家演练的通背缠拳,尽管名称上是相同的,但相互之间的技术出入是很大的。 炮捶架子、十三式的技术招势名称,都是依据唐豪《行健斋随笔》中的技势名称而录入的。其实,若按照严格的讲究,十三式的五套中尚有不少技术招势是从复的,但由于连接镶入于其它技势,所以也就如此的录入了。 此处把炮捶架子列在了十三式的前面,是和唐豪《行健斋随笔》的排列方式不同的。因为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过程,炮捶架子是应该排在十三式前面的。这从炮捶架子中的技术招势名称相近于缠拳这一点看,以及其套路技势的运化过程的方法形势看,都可证实其是前于十三式而后于缠拳的。其实在技术招势的练习方法上,也可以由兽头势与现今第一路的练法不同上,同样可以得到证实(参见《拳经洞微·明确十三式的创编澄清太极拳的历史》)。 注:⑴、此处如按歌诀分势的话,是与下面的技势连在一起的,也就是“拗鸾肘左右红拳”。而此处却又是第一排子与第二排子的分界处,因此分开来列。 ⑵、此处的“庄”字是与桩字通用的,也许是古人桩字的俗简字;严格点讲应为“桩”字才对。穿桩一腿,是形容力大脚狠,要踢穿(断)木桩之意。当然了,从另一重意义上来解释此处庄字之用也不是不可以的,这就是从广阔变化机势意义上讲。   ⑶、唐豪《行健斋随笔》在烈女捧金盒之后、直符送书之前,有这几个手法的文字。这应该是直符送书的组成手法,并非是别的技术招势,所以把它放在了之直符送书之前。 ⑷、唐豪《行健斋随笔》在此前又有一个“窝里一砲谁敢当”。 ⑸、唐豪《行健斋随笔》在此后有:搂手一拳,推到收回,交手可夸;招上顾下最无往;偷脚一腿跸(足旁比)杀;急三捶打如风快;急回头知远看瓜。 这里的一百单八势排列法,既是按照原来的排列为基准的,又是按照实际演练时的方式排列的;既不同于原创图谱式的排列法,也不同于樊一奎《忠义拳图稿本》的排列法。因为后两者的排列法并不是很合理的排列法,尤其是在后几个技术招势的排列上,把许多的技势都挤在了一起列为一势。这显然不是很好的排列方式,却更显示出过于勉强排列的形势。如果说按照合理的编排定势的话,则就不是一百单八势了,而应是比一百单八势多很多。我之所以仍然按照陈王廷原创的排列方式,并非要古板守旧,是因为要遵从其内隐的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变化无穷的深刻涵义。 陈王廷所以要如此勉为其难地列成一百单八势,这与其后创编成的十三式拳法名称的设立,应该是处于同一目的的。缠拳一百单八势的立名,是为了昭示运化技势的方法技巧性、灵活性与变化性而设。其实尚应有“通背”二字才对,才符合“精从于内,气行于身,神通于背”的高境界水平的要求方式方法;才更符合缠绕机势的神情,“缠拳”只应是人们习惯上的简称罢了。十三式一名的设立,则是为了昭示纲纪的重要性而设,使人们练习时时刻不忘纲纪规范的运化方式方法。因为一百单八势之数,是天罡的三十六变、与地煞的七十二变化的总和数,而并非是与现在有人所说的,与什麽梁山英雄的一百单八将有甚么钩挂关联。这完全是属于一种缺乏知识的猜测与勉强附会而已,这与后来完成的十三式八纲中的虚实一样,也同样是隐含变化的隐喻,或说是运化兵、阵变机的代名词。要不然他也不会去搞甚么棋拳相比的形式说法了,也正符合缠拳中“虚虚实实疑兵计”的说法。 ⑹、唐豪《行健斋随笔》此处为:往前收狮子抱球。 ⑺、唐豪《行健斋随笔》此处乃:直攒两拳,转身护膝势。 ⑻、唐豪《行健斋随笔》此前有:当场接定,收回看肘并看花;谁敢当我大捉,立下上一步,蛟龙出水;后一打,后上情庄;急三捶往前棚打;开弓射虎谁不敢;收回来马前斩草;上一跳又代红少;刺回接定满天星,谁敢与我比并高下。这从缠拳沿袭相传的结构体系看,这一节是大有出入的。其中的“立下上一步,蛟龙出水”,是按下满天星的第一招;而“收回来马前斩草”,则是按下满天星的第二招;“刺回接定满天星,谁敢与我比并高下”,这才是按下满天星的正招。至于其间夹杂的许多名堂,似乎是从十三式的第四套中的“急三捶打进着忙,上一步蛟龙出水,下一步打正应情庄”中移来的;还有“开弓射虎”似应从第三套的“窝弓射虎”一势换移来的。有些则不知所以,比如:“谁敢当我大捉”、“后一打”等。这显然是后人不知情的妄加,所以说陈家“两仪堂本”的拳谱,应是经过后人修改的钞本才对,因为唐豪《行健斋随笔》正是抄录的两仪堂谱本。而急三捶是包含在缠拳的三十六势散打中的。其正式名称为“铁幡杆打急三捶”,也就是三十六势散打中的第九势。 从图表中可以对比一下从戚继光《拳经捷要》三十二势到陈王廷所编成的缠(长)拳,就会清楚地看到戚继光的所有技术招势,已是尽皆包融入了缠(长)拳的系统中了。再从缠拳到陈家沟的砲捶架子、到十三式五套所有技术招势名称中看,更会清楚明白的看到砲捶架子、十三式五套中的所有技术招势,毫无例外的都是来源于缠(长)拳中的,且比缠拳少了许多的技势。十三式虽然在练法运化应机形势上有了革命性变化,与缠拳几乎是没有甚么相同共势之处了。唯有可以说共同的就是,缠拳的排子与排子之间的连接形式,是与十三式的套与套之间的连接形式相同的。这就是二者特殊的共同结构形式的套路连接方式,既可连在一起练习而一气呵成,又可分别练习而别具各自特色的训练方法形式。这也是武术史上绝无仅有的套路训练结构形式,也是证明通背缠拳与陈家沟十三式亲眷关系最有力的证据。其实缠拳中的某些步法形势仍然在十三式的演练运化中可以看到,这就是所谓“丁不丁、八不八”的步机形势。其实这一说法是源于戚继光《纪效新书·射法篇》中“丁字不成,八字不就”的。这就更进一步证明了沿袭演化关系的历史足迹,似是已无有了再容武禹襄之类插入假借捏编神话的余地了。这也毫无疑问的表明,陈王廷是要保留不同风格的练习方法的,以方便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选择,使自己的子孙后代有更多的“成龙成虎任方便”的选择余地的;也毫无疑问的表明,陈王廷也是要保留这一历史演化过程的痕迹的,同时也是不愿意抹杀自己劳动成果的。陈家沟沿袭相传的一句傲世之语,就是基于有如此不同的、众多技术招势荟萃的、运化方式方法各异的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陈家不学外人拳”的惊世之语。但现今的陈家沟说此话的资本还有多少?可以选择的练习训练余地尚有多少?似乎就已有了疑问的余地。当然,不可否定的是即便就现今陈家沟仅有的这种训练传习的武术艺术的方法形势,也是极具笑傲江湖世人的武艺方法形式;他仍然是武艺顶峰的技巧艺术运化的方法形式,只是有了有损完善尽美的、已是漫漶了的训练方法形式而已。这是极其遗憾之处,但并不是不可以弥补的方法形式,一旦有善于汲取知识的志者、智者努力,是完全可以补好此等漏洞的。 这里尚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砲捶架子所以被列在缠拳之后、十三式之前,是因为它是从缠拳向十三式过渡阶段的一个实验套路而已。支持如此说法的依据是:一是其联系方法是介于缠拳与十三式之间的一种练法;既不同于缠拳,也不同于十三式。二是其技术招势的名称与结构是近于缠拳的。这在许多练陈式太极拳的人们都知道的一点,即是现今二路的“兽头势”练习方法是和第一路“兽头势”完全不同的(参见沈家贞、顾留馨著《陈式太极拳》),也许并不为人注意罢了,所以也并未引起甚么人的疑问与猜测。 现在再从十三式和之后的太极拳比较一下看,则更显示出了技术招势数量上的差距是多么的大。如果再从技术招势的结构形式上分析一下,则其中的差距就已是无有了可相比的余地了;如果再从运化技势方法的形式上了解一下,则就更是有天渊之别了。从这种巨大的技术变化中,我不知道后陈家沟的太极拳还有多少谈武术的资格?现在的许多人总不愿承认这一点和面对如此的现实,总是在极力地辩解着太极拳如何如何的神妙玄奥,“太极拳论”如何如何的高深。但如果没有陈家传授的推手训练的方法形式的支撑,不知道他们还有甚么可支撑武术名誉的资本?许多人总在缴劲的质问我武氏太极拳的奥妙懂不懂?或是杨式的不同运化方式?等。其实这都是些不懂得真正武术的人的提问法,这就像小学的文化知识不能和高中大学相比一样,知识不是在一个层面上的。以前我在农村遇见的一位刚学会算盘六归法的小学生问会计:“你懂得九归九除吗?大概你根本就不知道吧?我倒可以教你两手的”说法一样可笑。我倒不是说我有多么的高明,只是从武术艺术的常识出发来说这话的。你不妨想一想,武术艺术的骨肉筋节是甚么?武术的核心是什麽?然后你再衡量一下这种后陈家的太极拳,还有多少谈武论拳的资格?还有多少值得炫耀的资本?还有甚么谈奥论妙的资源水平?如果你连武术的核心是甚么都没有弄懂的话,则更是失去了谈拳论武的任何资本。 十三式五个套子中共有技术招势大约81个,再加上炮捶架子中的几个不同的技术招势,也不过只有区区89个不同的技术招势而已。这是根据陈家沟两仪堂谱本统计的数字。这个统计法实际上是有较大出入的,出入处就在于缠拳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技术招势得出的真实数字,而是按照原有说法的一百单八势为基数的。这从列表中仅有的技术招势中既可以看出,一百单八势中有许多技势是把好几个技势连在一起说的,所以说并非真实的缠拳所有技术招势的数目。如果再把尚未列出的、隐藏于其中的许多穿插连贯性技势计算在内的话,则要比十三式的81势多上一倍还要多。这就更说明陈王廷是有意要保留缠(长)拳的,并不是要淘汰缠(长)拳或是贬低缠拳的地位。但是后人有了褒贬性的选择取舍,所以到如今只有十三式的第一套和炮捶架子的组合形式了,几乎没有了选择的余地,更难以满足陈家沟武术爱好者的更多形式选择上的饥渴要求。这种遗憾更为突出的是不为人所知的训练方法上的缺失漫漶形势。当然这是与陈家沟的历来环境形势不无关系的,所以也是有情可原谅的。 从列表的的技势名称比较上看,戚继光的三十二势也不仅是三十二势,而是58势之多。这其实并不包括变化性的技势名称在内。而在跑捶架子之后所有的各种套路技势的排列,则几乎是把近似和相同的技势而由于名称的少许差异,也同样被列入其中的。这无疑是稍微放大了后者的技势数量,与缩小了前者的技术招势的实际数目。即便如此,也不难看出其中技术招势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不用说什麽,明眼人一下即可看出其中的进步与退化的演变过程;一眼便可看出其中发展演化过程的足迹与相互之间的系统关系;从中也不难得出真实太极拳历史的结论。这与那种生牵硬连强钩挂而勉强捏造出来的历史相比,应该是毫无夸张的说道与毫无置疑余地的。如果再从技势名称的典故渊源上比较分析,则更可明显的显示出某些文化层次上的巨大误差;如果再从技术招势的应机运化变机过程上分析,则更不难看出后陈家沟的所有太极拳,是多么的苍白可怜,是多么的缺乏武术味道。而许多自觉得是武术行家的人,自觉得是懂得太极拳深密奥妙的人,其实是根本就不知道武艺的内涵与武术的肌骨筋节气势是甚么。就拿武禹襄来说,硬是要把那些对武术毫无关系作用的东西作迷魂阵法迷惑人,把甚么八卦硬是与八个不同的技势相配合,武术技势的应用居然是要固定八卦方位的?还硬是要把八个不同的技势作成机械的规范模式。 且不要说武禹襄所编套路形式的庸俗程度如何,就从一个“抱虎推山”技势名称的设定,既已证明其武术知识上的无知(参见拙文《从技术招势的演化看武术技法的退化趋势--从虎(袖)抱头推山到抱虎归山》)。若再从“三甬背”、“纭手”、“倒辇猴”等技势名称的设定替代上看,则更显示出其文化程度的低俗与知识上的匮乏(参见拙著《拳经洞微·王宗岳<太极拳谱>质疑》等有关篇章)。从其硬是要把一些技势名称改得不伦不类去充古上,从其武术上的无知而又要硬编套路这点上看,都无非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式的举动;都无非是要脱离陈家的影响而附会于神仙,以抬高、掩饰自己的无知痕迹而已;无非是要欺世盗名误导武术爱好的无知者而已。其所以要假借王宗岳之名而编造太极拳谱,也不仅是要骗取人们的信任而已,更是要把太极拳的历史地位、功劳脱离于陈家、脱离于陈王廷,而转换到神秘的神仙身上罢了。 通观这种把无知当学问,把混乱错杂当精华,把简单知识当秘传的行径,实在是武术的悲情,实在是武术史上的悲哀。而更为悲哀的是某些所谓文人、名人的参与混迹其间的举止,更是迷惑误导了许多的武术知识的缺乏者。许多人从感情或是利益上的驱使,总不愿意接受如此无情的批评评价,但这确是毫无疑问的历史事实如此摆在面前的。你不承认?你不回头吗?这不但是自误了卿卿的前程和时运命机,也陡然耽误了别人的大好时机前程,岂不是误人误己的缺损?!当回头时即回头,似乎也不失为英雄豪杰之壮举。 十四世的陈家沟,是武术鼎盛的时期,也是武术形势大变革的时期。十四世的陈长兴外传了杨露禅十三式拳法;十四世的陈有恒、陈有本,根据当时尚有的缠(长)拳,择取了缠拳中的一些技势揉合于十三式的第一套中,再按照他们练习十三式第一套的经验体会,改变成了后来的所谓小架练习方法形式。这也算是一种革新的形式。而同样是十四世的陈有孚,则携带着家传的缠拳,似乎有意识的返回传授于祖籍故里的山西洪洞县。从此之后,偏僻山乡陈家沟的世传拳法,开始了外向传播发展的广阔前景。虽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漫漶遗失之憾,虽然也有恼人的混搅杂乱的情势,虽然也有真假是非的争执,但毕竟形势的发展是喜人的多而缠搅的少。 其实更为重要的、更为有功的应该是陈有孚其人。如果没有陈有孚的山西洪洞县通背缠拳之传授,则缠拳就再无了见证太极拳历史关键环节的功绩了;则太极拳的历史争论将会继续持续不休。仅管虽然也有许多人心知肚明是陈王廷创编了太极拳,但却也难以拿出有力的细节证据,以杜绝许多的虚妄之争者的后继。如果要没有陈有孚传缠拳于山西洪洞县,而携带了原始的缠拳图谱,说不定也没有了证明缠拳创立于明朝后期范围较小的年代了,也只能是跨度更大的明末清初的说法彰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5 14:21:1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71

帖子

9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3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14: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表格部分发不上来,只有文字而没有了图表格式.经再三努力亦无济于事.将就着看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5 14:28:1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6-6-25 14: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qxsr先生:我看你不是练真太极拳的人,现在还有一位比你口气更大的把太极拳扁得一钱不值的人,人家可是专用一种特殊的推手形式发放人讲用的,曾经许多名家不服气携弟子与之比较被提起往名家身上摔,不过现在已经臭名满江湖了快无容身之地了。太极拳不是纸上谈兵的东西,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真传的。我不会陪人闲吹的,因为我越来越感觉到时间非常珍贵。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71

帖子

9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3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09: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给你说老实话,后陈家十三式的太极拳我根本看不上眼。不是因为别的甚么,就是因为已经没有了甚么武术艺术的味道。除了寥寥无几的几个技术招势之外,便是平庸俗化的技术招势的运化方式。除了陈家推手方法所赋予的几分支撑武术的味道形式之外,还有甚么谈武术的资格呢?还有甚么论奥妙的成分呢?   如果不介意的话,不访问你一下:你知道武术的核心是甚么吗?你知道武术的骨肌精血是甚么吗?你知道甚么是支撑中国传统武术这个名称存在的吗?你如果知道的话,就凭后陈家太极拳的这么几个寒碜的技术招势,就要和人谈武术的奥妙玄机么?   如果是思维理路清晰的话,是会恰当考量说话的分寸的。就凭后陈家太极拳这点寒碜的东西,这点粗俗平庸的运化技术的方式,也敢给人奢谈甚么真传、家传的奥妙?也敢在世上招摇?也敢说别人懂不懂、练不练太极拳?这恐怕有可能是真正辜负了你这宝贵生命时间的关键所在。你最好在弄清武术的核心问题之后,再调整一下思维的机制,然后再规整一下武术的知识,之后再调整一下你这宝贵的有限生命时间应该如何的开销支配,这大概要比你说别人浪费你的时间要适当恰确一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874

帖子

94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61
发表于 2006-6-26 09: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qxsr先生:我给你一个网址,你看短信,你不要把这个当表演哈!有本事麻烦你抽空到四川省南充市来找太极拳武术馆的王文东先生,他会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太极拳的。论坛上也有视频。
蜀江水碧蜀山青,月是故乡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448

帖子

32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43
发表于 2006-6-26 09: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论坛,纸上谈兵.智者明理,愚者爭雄.
有所感悟说于师,纠我偏差扶我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736

帖子

972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29
发表于 2006-6-26 10: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清玄散人先生是位说大话的人。怪不得我跟他说“松空圆明远”五种境界这种学太极拳第一课的东西他也不知道。
江南小城鱼米乡,二泉映月天下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帖子

3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5
发表于 2006-6-26 13: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阿炳在2006-6-26 10:42:13的发言: 原来清玄散人先生是位说大话的人。怪不得我跟他说“松空圆明远”五种境界这种学太极拳第一课的东西他也不知道。
还是位练百花错拳的主,只能说大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748

帖子

47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41
发表于 2006-6-27 10: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玄散人所说有所偏颇,就在陈立清老师学回你所说的108势后,陈家沟就有人说是捡回了“甘蔗渣”。所以说认识各有不同,不过散人所说为太极拳保存了历史资料这一点我非常相信。从李氏家谱上看到的陈奏庭(王庭)与李氏兄弟等共同创编太极养生功的说法是相吻合的,从资料上看应该是共同创编的,不过那时不叫拳,而说“太极养生功”,这也是定有原因的了。“太极养生功”一名的确是陈王庭所定的。我一直以来从没有相信过是什么张三丰等所创的,就如同少林武术不是达摩所创一样。另外,陈长兴一脉的拳可能在其子耕云手中有所变化了,这也是小架一派认为他们的拳架更为接近陈王庭所创的太极的原因吧。,所以现在有人感觉到杨式太极是从小架上来的了,跟小架接近的地方更为多些。说明陈长兴这一脉的拳在改动后,跟陈王庭所定的的太极拳式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这是个人看法,见笑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6 15:23:37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6 15:26:06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7 10:39:13编辑过]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藏阴中,阴藏阳中.小架太极群40364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71

帖子

9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23
 楼主| 发表于 2006-6-27 07: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家可没有心情和你们斗阵。叫阵也似乎不是太极拳传授的意蕴,应阵更不是老人家的本份,所以恕不能如如命先生之愿。   武艺的大义是止戈为武,可不是兹事挑衅;武术的目的是卫生。卫生之要可不是浮躁与妄动,而是要赋予矫健长寿的享受人生乐趣,也是要防卫保全身体的免于受损。   学武术目的要明确,武术既不是争强斗胜的工具,更不是寻气角殴的后盾。作为太极拳的高手,似乎更不应有此种叫阵意念的产生。如此的浮躁气息,岂能是修炼太极拳高深的体现?岂不玷污了武术的圣名?岂不玷污了太极拳哲理的含蕴?岂不辜负了先贤的教诲?也岂不丑化了多年的人生? 当回头时即回头,不失英杰气势酬; 斤斤血气得何利?理智方是修炼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7 7:19:5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