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7563|回复: 43

[推荐][陈正雷]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视频、套路名称、动作分解说明。

[复制链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发表于 2007-2-13 08: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套分解说明来源于“《陈氏太极拳术》-陈正雷”电子书。 http://www.56.com/n_v18_/c14_/4_/16_/liwm968_/zhajm_1171159547_797_/823001_/0_/12146989.sw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26 18:40:5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08: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套路名称

 

1、预备势     2、金刚捣碓     3、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单鞭

6、金刚捣碓     7、白鹤亮翅     8、斜行       9、搂膝      10、上三步

11、斜行      12、搂膝     13、上三步    14、掩手肱拳    15、金刚捣碓

16、撇身拳   17、青龙出水    18、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倒卷肱

21、白鹤亮翅     22、斜行   23、闪通背    24、掩手肱拳   25、六封四闭

26、单鞭      27、运手      28、高探马      29、右擦脚     30、左擦脚

31、左蹬一跟    32、上三步     33、击地捶    34、踢二起    35、护心拳

36、旋风脚    37、右蹬一跟   38、掩手肱拳   39、小擒打   40、抱头推山

41、六封四闭    42、单鞭     43、前招      44、后招      45、野马分鬃

46、六封四闭   47、单鞭    48、玉女穿梭    49、懒扎衣    50、六封四闭

51、单鞭     52、运手      53、双摆脚       54、跌岔     55、金鸡独立

56、倒卷肱     57、白鹤亮翅    58、斜行    59、闪通背    60、掩手肱拳

61、六封四闭     62、单鞭      63、运手     64、高探马     65、十字脚

66、指裆捶     67、猿猴献果    68、单鞭     69、雀地龙   70、上步七星

71、下步跨肱   72、转身摆莲    73、当头炮    74、金刚捣碓    75、收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08: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

 

陈正雷

 

第一式:太极起势

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

要求:站立后,要意识集中,脑清心静,去其杂念,心气下降,呼吸自然。陈鑫《 陈氏太极拳图说》 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滁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周身放松,气沉丹田(肚脐下),降于涌泉,松胯屈膝,下沉时呼气。此时,心中一无所念,穆穆皇皇,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驰下沉,促使心气下降。切忌肩上纵,横气填胸。两手上升时吸气。

内劲:接上势,内气先沉于丹田,顺两腿内侧降于涌泉,再由两腿外侧上行,沿督脉上升至两肩两肘,通过松肩沉肘,贯于两手,两臂慢慢抬起。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胯(髋)部要松、虚、活;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两手下按时呼气。

内劲:接上势,内气顺督脉上升,一部分顺两肩夹贯于两臂,一部分绕风池,冲百会,达人中,顺任脉下降复归丹田;这样一起一落,内气在周身通任、督,达四梢,畅通大小周天,由无极生太极,产生阴阳二气,疏通经络,运行周身,浑圆一体。

第二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出,左手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要求: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胯塌腰,劲贯手掌。练此动作时吸气。

内劲:丹田气下降至涌泉,随着身体左转,由右脚顺右腿缠至腰间:腰左转、使劲通过肩、肘,贯于两手,形成上劲。

用法:上势迎接对方用右手击来的拳或掌。右手接拳,左手接肘,劲不丢。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90º,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 目视左前方。

要求:右后捋时,结合腰劲旋转,走外弧加劲。重心移动要自然,切忌挑肩架肘。此动呼气。

内劲:内气由右脚上缠至丹田,一部分下缠于左脚,另一部分通过腰脊右转缠至两臂、两手,形成捋劲。

用法:承上势,接住对方冲拳后,应迅速转体,将其劲引空。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左腿上提,身体下沉,形成上下相合,切忌弯腰凸臀。此动吸气。

内劲:接上势,两手劲不丢,继续后捋,劲由左腿缠至右腿,提左膝松胯,劲合于丹田。

用法:提腿,扣膝,可起到护裆的作用。另外还可作为蹬对方膝盖和臁骨之用。

动作四:接上势,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向前开步时,身法要端正,左脚向前开步,两手向右上,形成上下对称,此动呼气。

内劲:气由丹田上行,劲催至两手加劲,气下行至左脚。

用法:左脚发出,可用蹬、铲、踹,还可钩管对方脚和踝关节。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实。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º、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左手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手指朝后,目视前方。

要求:转身,移重心,手前要协调一致,塌腰旋裆,裆走下弧向前。左臂保持半圆,劲不丢。右臂切勿夹肘,与身体要有一定距离。左膝与左脚跟上下对照,右腿屈膝松胯,保持裆劲圆活。立身中正,此动作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右腿里缠,裆劲走下弧线移至左腿变外缠至左脚,腰劲左转。

松肩沉肘,劲随两臂左逆右顺缠向前,形成挒劲。

用法:接上势,后捋时,对方欲感劲空,便会随即撤回,此时可顺势打挒劲。

动作六:接上势,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小臂内侧,左手心朝下;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

要求:上步时,要屈膝松胯,轻灵自然,稳重,两手与身体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动吸气。

内劲:劲在左腿,腰略左转;劲贯左手前撩,带动右手、右脚;劲贯右脚尖、右手指。练至内劲充盈饱满时,一动即可达于四梢,周身浑圆一气。

用法:提右脚上步,可踢对方裆、膝、赚骨等;左手前撩其面部及眼睛,干扰其视线;右手托掌可穿其咽喉。

动作七:接上势,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两手、两臂与身体间隔距离8 厘米一10 厘米,有圆之感:随落拳腰劲下沉。此动呼气。

内劲:劲由腰起,塌腰松肩,沉肘贯于右拳。两臂圆,周身放松下沉,气归丹田。

动作八:接上势,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脚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要求:提腿肘,身体要下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时要松肩沉肘,促使内气下降,脚步稳健。此动吸气。

内劲:塌腰松肩,劲贯右拳上提;塌腰松胯,劲贯右膝提起。

用法:右拳上冲,可击其下方颏、咽喉;提膝可撞其裆部、腹部、胸部等。

动作九:接上势,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两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要求:右拳、右脚同时下沉,震脚发劲,松胯屈膝,气沉丹田,此动呼气。

内劲:此势为金刚捣碓成势,即内劲归原姿势。从太极初势起,内劲由丹田发起,内走五脏百骸,外走肌肱毫毛,行一周气仍归丹田,但一招一势均要结合腰劲。腰为肾之府,心为周身之主;肾为发气之源;腰脊如车轴,四肢如车轮,一动以腰为轴,节节贯串。

用法:捣拳震脚,一可踏其脚趾,二可促进血液循环,振奋精神。

歌诀》 云:

金刚捣碓敛精神,太极浑然聚我身,

变化无方皆元气,股肱外露寓屈伸。

练就金刚太极尊,浑身合下力千斤,

劝君智力休使尽,留下余力扫千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08: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式:懒扎衣

动作一:身体微左转,重心右移。右拳变掌逆缠上,左手逆缠下按,目视左前方。

要求:右拳变掌上时,先塌腰旋转,以身摧手,弧线上,与左手下按配合,形成开劲。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丹田起,通过转腰松肩缠于两臂,右手上,左手下按,气均贯于两手中指端。

用法:两手右上左下分开对方双手,可进迎门靠,亦可上护头顶下护身。

动作二:接上势,两手由双逆缠变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内,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开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前方。

要求:手合脚开要同时进行并协同一致,手到脚到,开步要轻灵自然。此动呼气。

内劲:接上势,结合腰使劲贯于两臂,以右臂为主,上缠于右手小指领劲,下缠于右腿,开步逆缠里合。

用法:此势是“上引下进”法,上肢将来劲引空;下肢可套、管对方腿脚。

左手合于右臂上,以护面门。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右移,右手顺缠上,目视右前方。

要求:移重心时,裆走后圆弧向右移;右肘劲不丢,右腋不能夹死,有圆虚之感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左腿缠至右腿,塌于右腰,身体左转,劲缠至右肩,右手领动。

用法:右肩含背折靠法。

动作四:接上势,右手逆缠外翻,右臂向外加劲;右手顺缠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重心在右,目视右前方。

要求:右臂外翻时,要松右胯、右肩,身体微向右转下沉,切勿挑肩架肘。此动呼气。

内劲:腰劲下塌右转上行至肩,通过松肩,再贯于肘。

用法:接上势,用肩靠法后,劲贯右肘,可用肘法。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向右转,右手逆缠开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变顺缠;指尖高与眼平;左手逆缠至身左侧叉腰,四指在前,母指在后,重心在右,眼随右手转视前方。

要求:开右手时,以腰催肩,以肩催肘,松肩沉肘,贯于指端;塌腰松胯,开裆贵圆,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右腿膝盖与脚跟上下对照,不能前倾、后倒、外撇;左腿挺而不直、膝微屈,脚尖内扣;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此势继续呼气。

内劲:懒扎衣势,劲由左腿上缠至腰,下行于右腿;上行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左手逆缠叉腰松胯、松肩,周身放松。心气下降,气归丹田。

歌诀》 云:

世人不识懒扎衣,左屈右伸抖神威;

伸中寓屈何人晓,屈中藏伸识者稀:

裆中分峙如剑阁,头上中气似旋机;

千变万化由我运,下体两足定根基。

第四式:六封四闭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略右移,左手从左腰间走上弧与右手相合;右手略有前引下沉之意,目视右手中指端。

要求:左手与右手相合时,与身体右转、重心右移相结合,两手坐腕接劲。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丹田起,上缠于两臂,贯于两手,塌于裆腰。

用法:两手前迎相合,迎对方手臂,欲有下之意。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左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自右而左向下捋,目视身体右前方。

要求:下捋时,重心下沉、塌腰,两手合劲不丢,加外劲。此动呼气。

内劲:劲塌至腰裆左转,由右腿移至左腿贯于两手。

用法:向左下用采捋劲,使对方下趴。

动作三:此势为动作四的过渡动作。在分解练习时,此势不停。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两手继续左逆右顺缠,向左后上方捋,重心向右移,目视右前方。

要求:捋时,两手不能偏后,右臂劲不丢。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右移,脊椎起中心轴作用。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腰左旋上行缠于两臂、两手,下行由左腿缠至右腿。

用法:上肢继续将对方劲引空,下肚劲慢慢移进,以破坏对方重心的稳固。

动作四:上势不停,重心继续右移,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向上划弧,合于肩前,随两手相合,身体向右转,目视右前方。

要求:在由捋变按时,两手下捋上合,均由裆腰左移右旋,沉肘松肩,旋腕转膀,使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转折顺遂。此动继续吸气。

内劲:劲继续右转,塌腰松肩,旋腕转膀,缠至两手。

用法:由捋劲转变为按劲,调节转换,全在裆、腰、胸间运化。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方按;左脚收于右脚内侧20 厘米左右,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

要求:双手下按时,要松胯塌腰,松肩沉肘,两手合力随身体下沉前按;周身一致。此动呼气。

内劲:周身完整劲通过松腰胯,沉肩肘,贯于两手,形成按劲。

用法:双手合力将对方按出,或以听劲与沾粘劲封闭对方,使其处于被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0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式:单鞭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顺缠,左前右后旋转,手心向上,重心在右,左腿以脚尖为轴,膝随身转里合,目视两手。

要求:两手旋转时要圆活,不能有抽扯之形。此动吸气。

内劲:气由丹田起,腰右转,缠于两臂、两腿,注重在右手顺缠内转。

用法:腰脊旋转力贯于手,重点解脱被人捉拿的右手。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在右,左腿以前脚掌着地,膝随身体转外摆;右手逆缠,五指合拢,走弧线,腕向上提起与肩平;左手心朝上,随身转下沉于腹前;左肘棚劲不丢,目视右手。

要求:右手变勾上提时,随着体旋转,塌腰,松肩,沉肘,以腰为轴,节节贯串。此动为开;呼气。

内劲:以腰脊旋转,过肩肘缠于手腕,五指合拢,手腕领劲。

用法:五指合拢,旋腰转腕,解脱擒拿后,用手腕击对方要害处,。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左膝内扣;右手腕领劲,左手不动,松肩沉肘,上下相合,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右腿支撑重心,上下相合,切忌弯腰突臀。此动为合;吸气。

内劲:右手领劲,劲移右腿;提左膝,左手腕下沉与丹田气相合,周身之气团聚不散。

用法:提左膝扣裆,可起护裆的作用,也是破对方腿法的一种方法。另也可侧蹬、瑞对方。

动作四:接上势,右腿支撑重心,左腿脚跟内侧着地向左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合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立身中正,劲不丢,此动为开;呼气。

内劲:团聚丹田之气,上领右手腕,顺大腿下行缠至脚跟内侧,脚尖大趾领劲;左臂下沉,向右引劲。

用法:此为身体左侧的“上引下进”法;左脚铲地开步,可以蹬,也可以套、管对方腿脚。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穿掌上棚逆缠外翻至右胸前,目视前方,瞟视左手。

要求:移重心时,裆走外下弧线,旋转移动,左膝不能超出左脚尖,左手外翻时,注意不能挑肩架肘,此动吸气。

内劲:以腰带动,劲由右脚外向内逆缠上升至长强穴(位于尾骨尖与肛门连线之中点),再由内向外顺缠至左脚尖,左脚尖外摆,右脚尖内扣,然后再上行由腰至肩至肘至手;左手拇指领劲。

用法:此姿势左侧含背折靠和穿肘法。

动作六: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变顺缠放松下沉,目随左手送至体侧后,再转视正前方。

要求:左脚尖外摆,右脚尖内扣,松胯屈膝,开裆贵圆,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时,两臂与两腿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动为外开内合(拳势有“外三合”、“内三合”之称,“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此称外三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此称内三合”) ,呼气。

内劲:劲由丹田起,沿左腰催肩肘至左手中指端,放松下沉,回归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歌诀》 云:

单鞭一势最为雄,一字长蛇画西东;

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

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

若问此势妙何处,去寻脊背骨节中。

第六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重心左移;右手变掌顺缠走下弧与左手相合,目视左前方。

要求:右手与左手相合时,随身体转动,协调一致。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丹田至腰脊缠至两臂,贯于手,两手相合。

用法:两手迎接对方右手、肘,也可捋,也可采、拿兼用。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两手变左顺右逆缠加外劲,走弧线向右后方捋,手心朝外,目视左前方。

要求:两手捋时,与转腰移重心一致。此动吸气。

内劲:接上势,两手相合,随重心移动,劲由左腿缠至右腿,随腰右转劲贯两手向后上捋。

用法:此势为上捋,牵引对方向上倾斜跌出(六封四闭一势为下捋)。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向左转,重心走下弧移至左腿,左脚尖外摆,膝盖与脚跟上下对照,松胯屈膝,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前,左手棚至左膝上与胸平,手心朝下;右手下沉棚至右膝前上,手心朝外,目视左前方。

要求:身体先动,松左胯,移重心走弧线,两臂劲不丢,此动呼气。

内劲:劲由右腿逆缠上行移至左腿变顺缠,腰劲向左缠催左臂逆缠前,劲贯左小臂外侧至掌外缘,右手顺缠合于掌外缘,顶劲领起。

动作四:接上势,左手向前撩掌,向上环绕一周,合于胸前,手心朝下。右手走下弧向前托掌于胸前,手心朝上,右小臂与左手指相合;右腿随右手上托时经左脚内侧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同时身体向左转90º,目视正前方。

要求:转体、移重心上右步时,要保持立身中正,屈膝松胯,左腿支持重心,气不能上浮。此动吸气。

内劲:腰劲略向左带,贯于左手指前撩,右手领劲带右脚上步。

用法:同上势。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放松下沉,左手顺缠翻掌降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变拳内收落于左手掌内,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要求:拳落掌内,与腹部间隔一拳距离,两臂圆,意守丹田。此动呼气。

动作六:接上势,身体下沉,右拳逆缠向上提起略比右肩高;右腿屈膝提起,右脚放松悬于裆内;左手略顺缠下沉,手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提拳提腿时要屈膝松胯,松肩沉肘,上下相合。决不能身上拔,气上浮。此动为蓄劲;吸气。

内劲、用法说明同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八。

动作七:接上势,右脚震脚落地,两脚之间距离与肩同宽;右拳落于左掌内,身体成半蹲姿势,目视前方。

要求:震脚时,重心还在左腿,全脚掌落地踏平,用腿部的弹抖劲震脚发劲,气沉丹田。此动呼气。

内劲、用法说明同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4: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式:白鹅亮翅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先左后右微转,右拳变掌逆缠上至额前;左手逆缠翻掌下按;重心移至右腿,目视前方。

要求:用手旋转分开时,均走弧线;右手上时注意不要挑肩架肘。此动吸气。

内劲:劲随腰左转再右转缠于两臂,形成右左按的开劲。

用法:两手在身前弧线分开,有“上护头顶下护身”之意。

动作二: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后退一步,左脚尖着地;身体随倒步左转,两手成开劲,目视前方。

要求:倒步时,要虚实分明,轻灵自然。与前势同时进行也可以。

内劲:劲移右腿左腿逆缠倒步;塌腰劲贯两手成开劲。

用法:撤步欲将对方劲引空。引劲落空的关键,在于明阴阳、分虚实。伯父照丕公曾说:虚实不分,就不能上下相随,不能上下相随,就不能引劲落空,不能引劲落空,就不能借助打人。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后退步,两手双顺缠划弧交叉于胸前,左手指朝上,手心朝外,右手指朝前,手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向后退步时眼观前方,耳听身后,步法轻灵,身法中正,此动先呼气后吸气。

内劲:接上势,劲由右腿缠至左腿,再提右腿退步,用逆缠丝劲,松胯塌腰;劲贯两臂,顺缠里合,交叉于胸前。

用法:退步可套管对方腿脚;劲缠腰贯背,可用肩打背靠。两手交叉于胸前,可守护于中门。

动作四:接上势,重心后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两手双逆缠分开,左手下按,手心朝下;右手上,手心朝外,两臂成半圆形。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目视前方。

要求:重心右移,两手分开,随身转并结合腰劲。此动接上势,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腰脊右转,重心移于右腿,劲上缠于两肩胛,过肩肘贯于两手,周身放松,下沉合劲复归丹田。

用法:此势为白鹅亮翅成势。两手如鹅亮翅,大开门户,诱敌深人,暗藏杀机。

歌诀》 云:

元气何从识太和,两手犹如弄丝罗;

沿路绵缠神机足,亮翅由来见白鹅。

第八式:斜形

动作一:接上势,脚步不动,身体左转,左手逆缠后摆:右手顺缠,沉肘松肩,向左前划弧摆动,目视左前方。

要求:以身带手,催动两臂转动,如风摆杨柳一样。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丹田发出,由腰缠至右肩,过肩肘至手(以右手为主),右手顺缠在面前划弧,左手逆缠向后划弧。

用法:如人用拳击我面部或胸,迅速侧身左转,用右手臂裆过。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右脚尖微向右摆,左脚尖着地,膝向里合;左手随身转由身体左后向上划弧向前合于鼻前中线,立掌,掌心朝右;右手逆缠划弧下按于右腿外侧,手心朝下,目视左前方。

要求:两手转动时,以腰为轴,顶劲领起,此动呼气。

内劲:以腰为轴,劲由左向右转,缠至右手划弧下按,左手顺缠合于胸前。

用法:接上势,如对方之拳连续出来,右手化过,再迅速向右转体,右手下按,左手裆面,守护中门。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身体下沉,左腿屈膝提起,两手向右上方,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两手上,身体下沉,右腿支撑重心,屈膝松胯,上下相合。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下沉,左脚跟着地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两手继续上,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开步时,脚跟里侧铲地而出,两手上,腰劲下塌,有上下对称之意。此动呼气。

内劲:右手逆缠上,左手顺缠上,提左腿里缠开步,沉肘松肩,劲合于腰。

用法:两手上,可捋可裆;提腿可蹬、踹、勾、挂。左肩含背靠法。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随身体左转,走下弧至左膝下;右手顺缠向后环绕变逆缠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

要求:转体与移重心要协调一致。

此势分大、中、小三种身法练习。小身法:步小身高,左手从腰间转过;中身法:如上势,手从膝下转过;大身法:左肘从左膝下转过,故有“七寸肘和七寸靠之说”,就是肘与肩离地7 寸(约23 厘米左右)。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以腰左转劲下行缠至左腿合住。左腰劲上行缠至左肩、左肘、左手,右手逆缠旋腕合于右胸前。

用法:此势以左侧为主,右侧为辅。左侧为挤劲,至肩、至肘,至手,右手做后盾,随时呼应。

动作六: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合于胸前,目视前方。

要求:左手上提,手腕放松领劲;右手蓄而待发,松胯塌腰,劲蓄在右腰间。此动为吸气。

内劲:塌腰、松肩、沉肘,使劲贯左手腕。

用法:五指合拢,以防被人折拿手指;上提手腕,可击对方下颚。

动作七:接上势,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视前方。

要求:此势两手两足位四隅角,要立身中正,舒展大方,开裆贵圆,虚领顶劲,上下四旁,八面支撑,谓之“中定身法”。此动为呼气。

内劲:以右手为主,腰劲右转,缠至右肩,劲到松肩,再缠至右肘,劲到沉肘,再缠至手,劲到坐腕,劲贯中指端。到成势时,要屈膝松胯,含胸塌腰,立身中正,顶劲领起,周身放松,气归丹田。

用法:此势为中定身法,有支撑八面之意,向右开时,含有右肩和右肘的用法。

歌诀》 云:

一气旋转自无停,乾坤正气运鸿

学到有形归无极,方知玄妙在天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4: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式:搂膝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下沉、松胯屈膝下蹲;两手先逆缠略上领,再双顺缠下合于左膝上,重心在左腿,目视前下方。

要求:两手下合时要身法正直,随身下沉,如两手捧水一样合劲不丢。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腰劲下塌,劲合左腿,上行于两肩,松肩沉肘,合于两手。

用法:两手下合,可击来抱腿人的太阳穴,亦可下击头后,使其面部与我膝相撞。

动作二:接上势,两手领劲上,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中线,随手上领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松胯,目视前方。

要求:重心走下弧线移至右腿,左腿收回要自然,此动吸气。

内劲:劲由左腿后移至右腿,塌腰松跨,两手领劲合于胸前中线。

用法:两手封闭中门,起守护作用,以静待动。左脚尖虚点地,便于上、下步与变动方向。

第十式:拗步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逆缠向右下捋,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下捋时劲不丢,提腿上下结合,右腿着地要稳。此动为呼气。

内劲:劲随腰右转,上缠于肩,贯于两手;松胯塌腰,使劲下缠行于左膝。

用法:两手下捋,带其前仆,提左膝撞其胸腹。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右腿,两手左逆右顺缠,向上向前,目视前方。

要求:向前迈步要自然;两手划弧上下捋要与身法自然相合。两手上翻时吸气,下沉时呼气。

内劲:劲随腰先右后左转,缠于左腿,脚跟着地,脚拇趾上翘领劲;劲上行通过两臂,贯于两手,左逆右顺缠前

用法:向前上步,两手前击对方面部。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后下按,右手逆缠向前推出,右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步法稳重,上步轻灵自然。此动先呼气后吸气。

内劲:腰左转,劲由右腿移至左腿,提右腿上步,左手逆缠下捋,右手逆缠前

用法:连续进步击掌,两手臂在身体左右两侧划弧,随上步下捋前,以护左右两肋及面部。

动作四:接上势,右腿向右前上步,腿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左手后摆,右手前,目视前方。

要求:上步如猫行,轻灵自然,两手臂在身体两侧圆弧缠绕,以腰为轴。此动呼气。

动作五: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右脚尖外摆落地;右手逆缠划弧下按至右腿外侧;左手顺缠上翻,划弧向前推出,目视前方。

要求:左手上翻时注意不要挑肩;腰劲要下塌。与上动的气相连。

动作六:接上势,重心在右腿,身体微右转,左腿屈膝提起。左手立掌在鼻前中线,右手下按,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提腿时,身体下沉,屈膝松跨,上下相合。此为吸气。

动作七:接上势,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身体下沉,两手在原位加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身法中正,切忌弯腰凸臀。此势呼气。

说明:动作四、动作五、动作六、动作七与动作二、动作三的左右上步时的运动路线及用法基本相似,故不赘述。

歌诀》 云:

初收(言第一楼膝) 转圈自然好,未若此圈十分巧;

前所转圈犹嫌大,此圈转来愈觉小,

越小小到无圈时,方知太极真神妙。

人言此艺别有诀,往往不肯对人表,

吾谓此艺甚无奇,自幼难以练到老,

练到老年自然悟,豁然贯通神理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18: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式:斜形

动作一: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逆缠划弧向下至左膝前;右手顺缠外翻,由后由上划弧变逆缠合于右耳下,目视左前方。

要求:转体移重心;两手旋转时,要结合腰劲,臀部下沉。此动与上势的呼气相连。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继续左转,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拢变勾手,弧线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全于胸前。目视前方。

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劲由腰至肩,至肘,至手,左手腕领劲;右手蓄而待发。此动吸气。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右转,右手逆缠划弧向右拉开,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视前方。

要求:此势两手两足位于四隅角,要立身中正,舒展大方,开裆贵圆,虚领顶劲,上下四旁,八面支撑,谓之“中定身法”。此动为呼气。

内劲:腰劲右转、缠至右肩,劲到松肩;再缠至右肘,劲到沉肘,再缠至右手,劲到坐腕,劲贯中指端。成势时,要屈膝松胯,含胸塌腰,立身中正,顶劲领起,周身放松,气沉丹田。

用法:与第八式斜形中动作七相同。

第十二式:搂膝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下沉,松胯屈膝下蹲;两手先逆缠略上领,再双顺缠下合于左膝上,重心在左腿,目视前下方。

要求:两手下合时,要身法正直,随身下沉,两手如捧水一样合劲不丢。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腰劲下塌,劲合左腿,上行于两肩,松肩沉肘,合于两手。

用法:与第九式楼膝中动作一相同。

动作二:接上势,两手领劲上。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正中线。随手上领,重心移至右腿,左脚收回至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松胯,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运行、用法,均与第九式楼膝中动作二相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18: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式:拗步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右转,两手双逆缠向右下捋,左腿屈膝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下捋时,劲不丢,提腿上下相合。右腿着地要稳。此动为呼气。

内劲:劲随腰右转,上缠于肩,贯于两手;松胯塌腰,使劲下缠,行于左膝。

用法:两手下捋,带其前仆,提左膝撞其胸腹。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腿向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跷,重心在右腿;两手左逆右顺缠,向上向前。目视前方。

要求:向前迈步要自然,两手划弧上下捋要与身法自然相合。两手上翻时吸气,下捋时呼气。

内劲:劲随腰先右后左转,缠于左腿,脚跟着地,脚拇趾上翘领劲;劲上行通过两肩,过两肘贯于两手,左逆右顺缠前

用法:与第十式拗步中动作二的用法相同。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缠后下按,左手逆缠向前推出,随之右腿提起,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运行、用法均与第十式拗步动作三相同。

动作四:接上势,右脚向右前上步,脚跟着地,脚尖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左手后摆,右手前推,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运行、用法与第十式拗步动作五相同。

动作五:接上势,右脚尖外摆,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上一步;身体随上步自左向右转体90º、右手逆缠下沉,左手顺缠上翻划弧经左耳变逆缠,与右手交叉相合于胸前,重心偏右腿,目视前方。

要求:移重心上步时,身体不能上提,两手交叉,劲撑圆,立身中正。此动接上势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腰右转,内劲下缠于右腿,脚掌踏实抓地,随提左腿上步,左手由顺缠变逆缠,与右手相合,两臂劲饱满,裆劲圆活。

用法:起防护作用,以静待动。

第十四式:掩手肱拳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略右转,重心左移,两手双逆缠自下向左右分开,目视前方。

要求:两手分时,以身带手,沉稳圆活,此动接上势,继续呼气。

内劲:劲以腰裆右转左移,两手逆缠分开,劲于两小臂外侧及掌外缘。

用法:如对方双掌击来,用双手分劲将来势分化。

动作二:接上势,重心右移,身体略右转,右手顺缠上翻变拳合于右腰间,拳心向上;左手由逆缠变顺缠,立掌合于胸前正中线,目视前方。

要求:握拳合劲时身体中正下沉,松胯屈膝,劲合于右腿,蓄而待发。此动吸气。

内劲:松胯、塌腰,丹田劲过长强穴,顺督脉,冲风池(位于项部),过百会(位于头正中线,离前发际约16 厘米)至人中(在鼻下唇上,鼻唇沟之正中),下分两肩;松肩沉肘,顺缠将右拳合于腰间,左手合于胸前。

用法:左掌在前掩护,右拳藏于腰间。用时,突然从左掌下前冲,故名“掩手肱拳”。

动作三:接上势,右腿蹬地里合,身体迅速左转、松左胯;右拳逆缠螺旋前冲,左肘向后发劲,目视右拳前方。

要求:发劲时,拧裆转腰,将拳突然击出。前拳后肘,完整一气。此动发劲呼气。

内劲:劲由右脚蹬地里缠,腰迅速左转,劲螺旋通过肩肘,催于右拳顶,左肘顺缠向后发劲,与右拳配合。故内劲运行有“生于肾,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过肩肘,催于手”之说。

用法:前拳后肘,前后对称,腰如车轴,气如车轮,完全用裆腰的旋转力。故有“裆内自有弹簧力,灵机一转鸟难飞”。

歌诀》 云:

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

上鼻下臁兼两眼,脑后一击要人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5

主题

2656

帖子

555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59
QQ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18: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下沉,重心在左;右拳变掌顺缠里合。左手逆缠合于右小臂内侧,目视前方。

要求:右臂下沉里合时,不要弯腰夹肘,失去劲。此动吸气。

内劲:塌腰,松肩沉肘,右臂顺缠,使劲下沉里合。

用法:设对方向我背后突然来侵袭,我身体迅速左转,沉肘松肩,将来劲引空,寓有“背折靠、上肘”之法。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重心右移;右手逆缠外翻,上至右太阳穴外侧,左手逆缠下按于膝上,左脚尖内扣,目视身左侧。

要求:两手劲不丢,左脚尖内扣时,左胯要松,切勿顶住,使转髋不灵。脚尖内扣是为了转动方向。此动呼气。

内劲:腰右转,劲顺督脉上升至两肩,右手逆缠上,左手逆缠下按,丹田气下行,使左腿松胯里合,左脚尖内扣,裆劲合住。

用法:右手上捋,将其身体前带,可以用左胯打,左手下插其裆上挑,可作大背摔。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经左脚内侧环绕向前上步,脚尖点地;右手顺缠向下划弧,上托于右胸前,手心向上;左手顺缠上翻变逆缠合于右小臂上,手心朝下与胸平,日视前方。

要求:重心左右移动,步法轻灵自然,周身放松下沉。两手合时吸气,合好下沉时呼气。

内劲、用法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六相同。

动作四:接上势,左手顺缠外翻下沉于小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内,拳心朝上,目视前方。

要求、内劲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七相同。

动作五:接上势,右拳逆缠向上提起,与右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脚悬于裆内,脚尖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要求:提腿时,身体要下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时,要松肩沉肘,促使内气下降,脚步稳健。此动吸气。

内劲、用法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八相同。

动作六:接上势,右脚震脚落地,脚掌踏平,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右拳顺缠下沉,落于左掌心,两臂撑圆,目视前方。

要求:右拳右脚同时下沉。震脚发劲,松胯屈膝,气沉丹田。此动呼气。

内劲、用法与第二式金刚捣碓中动作九相同。

第十六式:撇身捶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先右后左微转,两手在腹前微上后下沉,右拳变掌,双手同时走下弧,向左右分于身体两侧,掌心相对,目视前方。

要求:两手下分时要接劲,心气下降,身体有下沉之感。两手上接劲时吸气,分时呼气。

内劲:劲由丹田发起,下行于腿,上行顺督脉至两肩,贯于两手。

用法:可用两手腕或手背撩击身体两侧敌之裆部。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下沉,立身中正,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横跨一步;同时两手先逆后顺缠向上翻合于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目视前方。

要求:两手上撩划弧交叉时,与开右步同时进行,协调一致。腰劲下塌,裆要开圆。此动为下开上合,吸气。

内劲:接上势,劲缠至两手后,腰略左转,劲缠至左腿,再开右腿,同时两手先逆后顺缠合于胸前,劲再塌于腰。

用法:左右撩击后,两手守护于胸前。

动作三:接上势,身体左转,重心还在左腿,两手在胸前左逆右顺缠向左上展,目视左侧。

要求:两臂不能展直,转时两臂要与腰相结合。此动呼气。

内劲:劲以腰左转缠于两手,左逆右顺。

用法:此是“欲右先左”之动,欲向右转,先向左开,有“声东击西”之意。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逆缠,走下弧经右膝下转至右腿外侧,左手变顺缠经左耳侧向前推于鼻前正中线,变逆缠,目视右前方。

要求:右手下转时,裆腰劲下沉;如练大身法,还要更低,肩、肘均要从膝以下转过,也有用右肩打“七寸靠”之说。往下转时,要先上引。上引吸气,下转呼气。

内劲:塌腰松胯,腰向右转,以右为主。劲由腰至肩,由肩至肘、至手;裆劲由左腿里缠至右腿变外缠,两膝、两脚相合。左手由顺变逆缠合于胸前。

用法:此动由腰劲催肩,可高可低打靠或肘法。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向左转,左手逆缠下捋,至左膝下,右手顺缠上,目随右手转动。

要求:两足踏实抓地,全靠裆劲左右盘旋,腰左右旋转,带动两臂螺旋缠绕。此动先吸气后呼气。

内劲:劲由右腿里缠至左腿变外缠,腰劲向左旋转,缠于左臂逆缠下沉。右臂顺缠里合,顶劲领起。

用法:向左转体,随裆腰劲,贯于肩肘,含有打左背折靠或左上肘法。

动作六:接上势,重心在左,身体继续左转,左手逆缠叉腰,拇指在后,四指在前;右手顺缠,小指领劲,在身前平拦至左前方,目随右手转至左前方。

要求:旋转时,以腰脊为轴,不丢不顶,连绵不断,圆转自如。此动与上势相连,继续呼气。

内劲:接上势,内劲不断,继续左转。

用法:练习裆腰的盘旋劲,结合两臂的螺旋缠绕,使周身形成一个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过肩肘,形于手指的空间螺旋运动,逐步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奥妙境界。

动作七: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约120º,左脚尖内扣,左胯要松,膝微屈。右手变拳,逆缠外翻,向右上,至右太阳穴,左臂撑圆,左肘里合。目通过左肘尖视左脚尖。

要求:旋转时,拧腰转裆,身体微前倾,身虽斜而中气正。右拳、左肘尖、左脚尖形成一线,周身相合,切勿弯腰凸臀,此势吸气。

内劲:劲主宰于腰,由左腿移于右腿,随重心移动转腰,劲贯于右肩、右肘,合于左肩、左肘,有左肩与右胯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之意。

用法:劲由腰裆贯于右肩时,含“背靠”与“上挑肘”法;左肩肘下合,可引劲落空,亦可用下采肘法。

歌诀》 云:

撇身拳势最难传,两足舒开三尺宽。

两手分开皆倒转,两腿合劲尽斜缠。

右拳落在神庭上,左手叉在左腰间。

身似侧卧微带扭,眼神觑定左足尖。

顶劲领起斜寓正,裆间撑开月半圆。

右肩下打七寸靠,背折一靠更无偏。

右手撤回又一捶,此是太极变中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