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网一期即将结束,留了作业是写体会。写什么呢?功法理法学了很多,启发很大,体会很多,纷至沓来,一时竟沉吟不已。 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太极拳的本意——顺其自然。 学拳开始就知道这句话:打拳要顺其自然。这些年也在努力实践之。那么,什么是顺其自然?如何才能顺其自然?为什么要顺其自然?片片段段地思索,零零碎碎的体会,现在终于可以做个粗浅的归结了。 许多人学拳是为了养生,我学拳纯属休闲,还有的人是要练功夫。据说体育运动是有十几种功效的(我把拳归到体育类,是借用国家的管理体制——太极拳/武术/体育)。无论其目的是什么,借助这种形式使自身完善、身心愉悦是其根本。 既然是为了完善自身,愉悦身心,就谈谈身和心两方面吧。 先说身。学拳的过程大致都是先学套路,然后规整拳架,再然后分重点体会松沉,体会整劲,体会丹田气转,体会内气蒸腾……功夫就逐渐出来了。这个过程着实不轻松,甚至是要吃苦的。可是每天一点点的长功夫,心情还是很愉快的。至于功夫能练到什么程度呢?小旺老师在《世传陈氏太极拳》中讲到五层功夫。第五层功夫是由小圈至无圈,有形归无迹阶段,这时,大脑、肌肉、肌肉与内脏都稳固协调,身体空灵,变化无端,用拳论的话说,是“运到有形归无迹,方知玄妙在天工”。——原来人的身体可以达到这种地步。 再说心。心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意念、思想、想法。打拳当然要想着拳,初期是想手脚,手在哪,脚在哪。稍熟练了,就会想丹田,想腰转,想顶劲,想周身相合……可是想来想去,反倒受制,想气气滞,想腰腰紧,为什么?原来“一切唯心造”,意念重了,或曰“心没放松”,执着于自身或执着于某处,反而走偏。所以老师一再告诫,自然呼吸,别想着气,别想着用招,让心静下来。老农也说,“不执着于自身、外物,所以才得以降伏其心,才有养气可言。 心降后渐渐安定,祥和,慢慢可进入一种虚静空灵,无为的气功状态……这其中有真气的生发变化,有自身灵性的增长,智慧的升华,所以说‘降心为不为’”。这么说有点玄妙,我把它简单归结为“似想非想”或者叫“有意无意”之间。 身和心要达到上面的境界需要修炼,修炼的前提与途径是放松。身的放松是通过练拳获得的,心的放松似乎难些,不过老农也教了,那就是“放下、放松、以生活为道场”,修德,淡泊,降心,慢慢做就是了。 身心如此调整修炼,其最后的目的是什么?从拳上讲,是达到“天工”,从心灵来讲,是灵性增长,智慧升华,认识宇宙大道的自然规律,而使自己与之顺应。这应该就叫做顺其自然吧。 那么,什么是大道?《内经》如是说:“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哦,原来天地之道是为阴阳,阴阳又是万物的纲纪,人类当然也是万物之属,统领我们个体生命的当然也是阴阳。所以我们认真练拳,一层层长功夫,最后达到“五阴五阳,阴阳不偏”的地步,无非是调和自身阴阳,使其回归到生命的本原状态而合于天地之道,这才是大化天成,天人合一,是我们学拳的最高目标。 还有,《庄子》说,澹然无极……此天道之道,圣人之德也。虚无怡淡,乃合天德。意思是,淡然无极才是天地的大道,圣人的成德;虚无恬淡才合乎自然的德性。按他的话来说,我们应忘却世俗功名利禄的种种诱惑,打破一切世俗心,冷静下来,沉静下来,回到生命的本初状态,使你的心通达彻悟明朗自在,这才会体会到这个世界的本真,也才是天人合一。 上面两段引经据典,有点故作高深的味道,其实目的是溯源。但是老祖先还是太遥远了。说近的吧。当年陈公王廷曾告诉子孙,他在创编太极拳时,有“《黄庭》一卷随身伴”,此拳既包括了道家阴阳学说,也有中医经络学说,导引吐纳之术,并糅合了中国传统武术,是几者结合而成的。既然如此,把太极拳仅仅归为体育活动实在是不够全面,仅仅认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也是很不够的。而学拳更是不仅要学其法,更应明其理。既应练,也应体悟。要做到“顺其自然”,也就是练拳而不执着于拳,练气而不执着于气,修心而不执着于心,不执着,不做作,不张扬,“穷天人之际,究性命之理”,“性命双修”(这句话是刚跟老农学的),那才会有真收获。 曾有网友讨论太极拳是否有密不外传的“心法”。我看,“顺其自然”就是太极拳的心法。它解释了学拳的本意,也揭示了生命的本原。它朴实无华,而又含义无穷,真是好心法! 顺其自然。顺是“做”工,是人力;自然是天工,是大道。顺其自然,可以理解为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这是方法;也可以解释为调整身心,使其合乎大道,这是目的。对于我们学拳的人来说,似乎两者都应该努力去实践。 想了很多话,写出来却是词不达意。而且也不知道是否为偏见。想起在UC和秋雨姐聊天时说的笑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唉,为了不让上帝发笑,还是想啥说啥,实话实说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6 21:32: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