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05|回复: 9

[转帖]俞大猷传少林棍(含《剑经》全文)

[复制链接]

534

主题

2480

帖子

6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767
发表于 2007-5-5 15: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少林棍法,首先让人想起的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武僧,很少有人会想起泉州。但是,恰恰是泉州让嵩山少林寺的少林棍法能够在失传多年后重新发扬光大。河南嵩山少林寺大雄宝殿前竖立着一方石碑,石碑记载明代嘉靖年间,抗倭明将泉州子弟俞大猷带兵途经河南,造访少林寺,看见少林棍法失传,特意挑出两个少林弟子随他行军学艺。后来,少林弟子回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将学成的少林棍法发扬光大。

  少林棍法出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泉州的南派少林功夫也正是从河南嵩山少林寺传出来的。唐朝时候,河南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智空来泉州传授少林武术,逐渐形成南派少林功夫。到明代,东南沿海受到日本倭寇的侵害,民间练武的风气盛行。泉州各地乡里常常有两个馆,一个是南曲馆,一个是拳头馆。学功夫的,除了拳术,还就地取材,生产生活用具,比如锄头、扁担、长椅条,随手抄起来就是武器,弄起来有步有数,这就是泉州南少林的独特武术。

  日本倭寇的骚扰侵犯,军民奋起抵抗,涌现出很多抗倭好汉、民族英雄。最有名的是俞大猷和戚继光,号称“俞龙戚虎”。俞大猷是泉州河市人,相传俞大猷母亲是清源山水流坑人。俞大猷少年时常常在清源山的一块大石头上跳起跳落,锻炼胆识。后来俞大猷建功立业成名了,这块大石头就被叫做“练胆石”,俞大猷在石头上面亲笔题了四字“君恩山重”,成为现在泉州清源山的一处人文景观。

  俞大猷在泉州能够学成少林棍法,是因为遇上了浪迹江湖一生的大侠同安人李良钦。当时同安属于泉州。李良钦晚年在泉州凤凰山少林寺定居,看见俞大猷体格好,脚手灵活,胆头又大,读书识字,人很聪明有志气,就和俞大猷说:“老夫曾经得到异人传授,通晓少林棍法,你可愿意学,将来有本事抗击日本倭寇,保卫家乡?”俞大猷就拜李良钦为师,经过勤学苦练,终于将少林棍法学到手,有了真本事。

  有一次,李良钦和俞大猷对练少林棍,李良钦叫俞大猷大胆出手,真刀真枪进招,想要试俞大猷功夫的深浅。俞大猷起初不敢真实落力,李良钦一面步步紧逼,一下赛过一下猛,一面叫俞大猷放手还击。俞大猷激起勇气,施展出全部所学的少林棍法。结果李良钦十分的宽慰,徒弟终于打败了师傅。后来,俞大猷又吸收当时各棍法高手的精神,再取山东、河南杨家枪的精髓,使少林棍术无敌于天下,俞大猷成为文武双全的将才。

  在明朝嘉靖十四年三月,俞大猷从北方南下,路过河南嵩山,想起恩师李良钦所传的少林棍术出自嵩山少林寺,饮水思源,到少林寺拜候。在嵩山少林寺内,俞大猷看少林寺武僧练武,特别注意少林棍僧的棍术,发现和师父李良钦所教的少林棍相差不小。再认真比较一下,觉得恩师李良钦所传的少林棍术比眼前所见的棍术,更像是少林棍法的真传。

  俞大猷满腹想不通,便去拜会嵩山少林寺的住持小山上人,向他请教。小山敬重俞大猷是朝廷命官,又是战功赫赫的武将,就集合全寺所有精通棍术的一千多名武僧,各人尽展功夫,演练给俞大猷看。小山上人本来以为俞大猷看了一定会口服心服,哪知俞大猷看了,摇摇脑袋说:“下官也粗通少林棍术,只是与众位师父所练的没相同。如果不嫌弃,下官愿意献丑,请各位师父指教。”众武僧看见俞大猷要切磋武功,立刻叫好。

  俞大猷将外衫脱掉,拣一支长棍,就踏马势出棍,唿!唿!唿!唿!将平生练就的少林棍法施展出来。只见俞大猷有进有退,有跳有闪,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攻中有守,守中有攻,将一支长棍弄得像刚出海的蛟龙,上下翻飞。看得少林寺众武僧眼花缭乱,齐声喝彩。俞大猷与少林武僧一一过招,证明了自己所学的棍法是少林寺真传。

  众武僧口服心服,小山上人也大开眼界,知影自己寺中少林棍术已经失去真传了,就恳请俞大猷传授真正的少林棍法,众武僧也诚恳要求。南北少林本是一家,俞大猷为众武僧求艺心切所感动,也感到自己有传授少林棍真功夫的责任,就答应了。但是,俞大猷军务在身,延误不得,学好武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就和小山上人商量,挑选出两个条件最好的武僧,一个叫做宗擎,一个叫做普从,跟俞大猷南下,随军学艺。

  宗擎和普从跟俞大猷学三年才艺成出师。俞大猷要送两个返去嵩山少林寺,哪知普从突然不辞而别,后来才知道普从走入邪路。擎宗和尚回到嵩山少林寺,尽心尽力传授少林棍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教出上百个高手,擎宗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高僧。俞大猷回传少林棍,就成为武林中的佳话。听众朋友,这段故事,俞大猷在自己的记述中也曾经提到过,并不是武林虚妄的掌故。

  后来,俞大猷利用公务之余,把伊少年时跟师父李良钦学的少林棍,结合自己多年演练的体会和临阵克敌制胜的经验,写成一本书,叫做《剑经》。为什么叫《剑经》不叫《棍经》?因为俞大猷是将棍当做长剑,剑经就是棍经。《剑经》一写出来,俞大猷的少林棍法就天下闻名,称做“俞家棍”,《剑经》也成为明代以来的武术经典。

  历史上,泉州各地乡里常常有两个馆,一个是南曲馆,一个是拳头馆。现在,泉州的南音和南少林武术成为了泉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泉州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德展,2005年9月12日播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16 12:13:32编辑过]
承传开宗立派之绝学,为武术界培养一代宗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748

帖子

474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41
发表于 2007-5-14 15: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普从后来做啥去了,老农把故事讲完啊.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阳藏阴中,阴藏阳中.小架太极群40364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主题

2480

帖子

6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767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2: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剑经》

剑经并序
  猷学荆楚长剑,颇得其要法。吾师虚舟赵先生,见而笑曰:若知敌一人之法矣,讵知敌百万人之法本于是乎?猷退而思,思而学,学而又思,思而又学,乃知天下之理原于约者,未尝不散于繁。散于繁者,未尝不原于约。复以质之,先师曰:得之矣。夫首之大, 嘴牙之小,不相称焉,两不相为用也。手足之大,指爪之小,不相称焉,两不相为用也。凫以掌大而不能栖,鹜以嘴大而不能啄,鸢以翼大而不能击,狼以尾大而不能掉,鹿以角长而困,豕以肉多而喘,驽以鬣浓而钝,虎以项短而力,兔以前短而狡,鸡以爪细肩广而善斗,犬以毛浅尾锐而善猎。疾病之人,手足鞅掌者懒,脐腹彭亨者倦,头项瘿瘤者偏,腰膂薄弱者痿,前急后曳者踬:无不有势存焉。圣人制兵师之阵,必有奇有正,必有从有伏,必有扬有备,必有前后、有中央、有左右,必有握奇,必有游阙。其阵不一,各有轻重、饶减、盈缩、远近、疏数之权。度大以称小,小以称大,人以称地,地以称人,无不胜也。然则舍万 物之情,以求行阵之法者,远矣。一人之斗,有五体焉:一身居中,二手二足,为之前后左右,有防有击,有立有踢,一体偏废,不能为也。唯伍法具于一人,故起伍之数,必五人两之数,必五伍队之数,必五十卒之数;必四两一车,车之数必五乘,偏之数必五队,军之数必五偏,阵之数必五军,自一人以至百千万人,同一法也。一人之斗,身体手足,皆有屈伸之节。屈于后者,伸之于前;屈于右者,伸之于左。使皆屈而无伸,与皆伸而无屈,僵人而已耳!虽具五体,不能为也。故伍必以三人为正,二为奇;什必七人为正,三为奇;八阵必四隅为正,四方为奇;自一人以至百千万人,同一法也。人之善斗者,一身四肢屈伸变化,有无穷尽之形,故前正而后奇,忽焉正后而奇前,正聚而奇散;忽焉正散而奇聚,车正而骑奇;忽焉骑正而车奇;自一人以至百千万人,同一法也。万人之变化,犹一人之伸缩;万人之从令,犹五体之从心,无不胜也。然则舍一人之身,以求行阵之法者,远矣。上古圣人观之于天,察之于数,验之于易,推之于度,取之于身,证之于物,曲尽其理,而立为伍,法以教人,可谓明且尽矣。忠臣义士,志可以矢,效公忠而学,必求乎实用。气可以运,量宇宙而谋,又贵于有成,彼览影偶质,岂能改?独指迹慕远,何救于迟也耶?猷谨将所得要法,著为《剑经》,以告后人,世有真丈夫,当亮予志。?
  ●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 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总诀歌,中直八刚十二柔,上剃下滚分左右;打杀高低左右接,手动足进参互就。?
  ●总诀歌,却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彼忙我静待,知拍任君斗。?
  ●总诀歌,阴阳要转,两手要直;前脚要曲,后脚要直。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进前 ,天下无敌。
钯习步法
 
 
  ●习钯简步十进,足如环无端。进一足中平当大压;又进一足,压死;又进一足,小压;又进一步,压死;又进一步,高大当;又进一足,大压死;又进一步,高小当;又进一足,小压死;又进一足,高大当;又进一足,大压死。
  ●钯习步法 中平起,大斜压。他大飞天,我转角赶上压。他再大飞高,我小高直,当即小压下。他小飞高,我小高直,当直小压下。他再小飞高,我大高直,当即大压下过小。他抽直杀来,我再大压过小。他入我大上角,我用身力转角赶上,略收低。他再入我大上角,我转角对手直杀去,跳回一步。他打来,我伏回即赶上大起,一扫下,再跳回中栏止。大压小压,已粘他杆,即大进上,斩死他。?
  小直当,小斜压;大直当,大斜压。?
  ●总诀歌 视不能如能,生疏莫临敌。后手须用功,遍身俱有力。动时把得固,一发未深入。打剪急进凿,后发胜先实。步步俱要进,时时俱取直。更有阴阳诀,请君要熟识。?

承传开宗立派之绝学,为武术界培养一代宗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主题

2480

帖子

6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767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2: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习步法 起中平,推牵,扁身杀,丁字回杀,旋手进五步杀,跳进三步原位,直打直挑进五步杀,腰力挑打,滴水献花,杀,跳进三步原位进打,穿后手马前鸡啄进三步杀,马前斩草进三步杀,跳进原位,打沉让他先起穿后手,抽回,吊前抽回,三脚并进五步,大门趁棍走,进杀,小门趁棍走进直符杀,洗,倒头,直打,直起磕,打杀摆腰进三步,剪,杀,跳退原位。?
  ●总步目 直破打剃大剪,小剪,揭(用手力),上扁身,滴水献花,吊剪,下起接,让高低俱有大单鞭压,子午,阴阳,下起穿手上,喜鹊过枝,趁棍走,走马回头丁字步(大僻),鸡啄谷,高栏凶棍,直凿,闪腰剪,三脚峙,倒头,马前斩草,上捧凿,小剪下小起,小单鞭压就手凿,下扁身,二龙争珠,直符送书杀,齐眉杀(后手高妙),顺势打盘山托,定四步行,固。?
  ●侵他一尺(如上拦杀状),直破打他棍(打下作败状亦可),就进步侵四五尺小门一揭(或流水小剪,他起我揭),大进步对手凿,或再大进步,倚他棍尾,直剃下打他手,或头急变扁身中拦杀。?
  ●侵他一尺,直破他棍,就进侵四五尺,小门,一揭一小剪(近他手一尺为妙),走脚过一大剪(近他手五寸为妙),急变扁身中拦杀。?
  ●侵他三尺,直破打他棍。他过枝向小门来伤我,我急变滴水,大进步捧他棍。若他棍不起,我就小门进步(若钩刀,就将他割来),扁身中拦凿结尾。若他棍起,我棍粘他,献花直破打落,急变二龙争珠,大门手兜杀。?
  ●侵他二尺,低打低揭连几下,待他忙时,径进步大起棍,从小门去打他手,不论中不中,须急退丁字回。他决进我小门来伤我,此时我一揭一进,压剃落,打他手,决中矣。?
  ●侵他二尺,低打抵揭,连几下,待他忙时,急退丁字一步,急大进步,吊剪他手。急收回原势立,他进来打我,我就大门下起接。他一大剪,急变扁身,中拦杀。?
  ●两人小门,对打对揭,须急变(急变时,勿使他揭着,揭着则不及矣),大门下起接大剪(或顺势打),中拦杀,或于揭时即用小剪变大剪,中拦杀。?
  ●两人大门对打,不进前脚,不折后脚,不能胜(须知有顺势折脚,是逃闪之法)。?
  ●两人大门齐对打,我且将棍提在高(连脚抽回些),迟斯须进步压打下,即进变扁身中拦。若我打去,他棍提回让我,我须勿将棍尾打下,只进步对他胸喉,直杀去。?
  ●我从大门顺用单鞭深入,他用力来抵(若迫近),大剪我,离了子午,若迫近,我急抽,就下面过小门,挂他手上一杀。他用小剪,我一揭一杀,或急抽过,大门剪杀。或又过小门倒牵,若不迫近,即打下小门,作败状。?
  ●我从大门顺入,他用力来抵,大剪我,离了子午。我大进步,就小门急起,滴水去捧他,如前第三段者。?
  ●我起流水渐进,他决来打我手。我将脚坐下,直对他手一捧,或杀皆可。又他来打我手,我从小门一揭接,或大门一起接,要在我右手前七八寸之间,与他棍尾相磕,一响为度。二门起,俱继以剪,急变扁身,中拦杀。?
  ●两人大门对打,棍尾在地下。让他先起,穿他小门手上(须两手捧高,使打不小)。?
  ●两人大门对打,我让他先起,就揭他小门,用小剪变大剪(即铁门)杀。若他小门来压,我急就下面,过大门剪杀。?
  ●两人大门对打,他弱我用强,他强我弱让,两在高让。他先打下,我便进压,两在低让。他先提起,我便进,接连打杀。李良钦师父每每用此二步。?
  ●喜鹊过枝有四:他直高打来,我将棍抽过,大门让他,下随用大剪,一也;他直高打来,我将棍抽过小门,让他下,对胸杀去,二也;他直平打来,我坐脚,过枝进步,小门杀他,三也;他平直杀,或打来,我折后腿(即顺势),大门剪杀,四也。以上过枝,俱在下面,过入他棍,二尺即过。?
  ●治伏棍、低棍,须用小剪,离他手前,一尺之间,他急过大门,我或揭进打亦可(飞风箭亦可);急变大剪杀亦可(又我小剪他,他抽走,我急进步,起高棍打他,须二步折过小门)。?
承传开宗立派之绝学,为武术界培养一代宗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主题

2480

帖子

6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767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2: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打来临身,在小门则趁棍走一打。在大门则走马回头,丁字步一打,顺棍上一杀。又一大剪,扁身中拦杀。?
  ●大门接凶棍有五:扁身中拦接,一也;高捧接,二也;下起磕,三也;我棍略横,离前手一尺受他,打一下,四也;待他打将到身,用手前一尺,磕他一下,五也。各接后,须用大剪,继之以杀。?
  ●他鸡啄我,须起凶棍,入剪他手前二尺之间。他连起,我连剪;我鸡啄,他起凶棍;我让他先起,穿他小门手上(我接凶棍步亦可)。?
  ●他直杀来,须进脚向小门剪,或向他棍尾,小门起变大剪,或端的直破,闪腰剪几剪后,须用进杀,都不如定四步,坐直赶上。?
  ●凡小门一揭一打,一打又一揭,终无结尾,必须乘揭用小剪(如铁门),过大门结尾。或将身抽退,他打来,我就大门下,起接剪打杀,结尾。?
  ●凡起手要打要杀,俱要在他门内,一尺之间,未可将手势发尽,待他赶来伤我,他手势已尽。此时或大或小,或剪或接,或自大下起接,各将他棍死了。然后进步,扁身中拦,结尾无不胜也。法曰:后人发,先人至。知此决不可一发便要伤人,徒使自势发尽,为他人反伤,戒之,戒之。?
  ●棍初交则下起者,有势;棍深入则上压者,取嬴。?
  ●我单鞭,他变马前斩草,我且大进一步,硬用手力,他棍自输。?
  ●小剪,是棍中至要,人所不疑者。?
  ●凡棍动时,须要把极坚固,方有力。?
  ●凡大小门直破打,不分粘他棍不粘他棍,务对他手,直起直落,任他揭打。或我揭打他,我棍亦不离他身五寸,即离亦须即直。?
  ●凡日间将棍一打一揭,自习打揭,俱要自声,久则自有力,高不过目,低不过膝。?
  ●凡小门杀,须在他手上,方无后患,大门亦然。?
  ●三脚峙打,须要习(有大僻),又定四打要习。?
  ●彼抽退,勿急追;彼急进,勿遽离。?
  ●腰力为上,后手力次之,前手力又次之。?
  ●棍提起手,阳杀去,及打去俱手阴。阴阳俱要识透。?
  ●他棍头略起,我不意向大门二尺位坐脚,一破剪进杀,又或不意用献花破进。?
  ●两人侵入之际,他滴水捧我,急用倒头。?
  ●我滴水入他小门,他用倒头;我坐后脚,急杀去,认定他胸。?
  ●他大剪,我压他;他用滴水捧,我进步将棍取正挂,然后倒头。?
  ●插他金枪,变坐脚杀。?
 
钯习步法
 
 
脚杀。?
  ●他起高拦若迫进,赶上对胸杀。?
  ●他起高拦,我径赶上迫他(如杀状),打下前五步,大门接,随时用俱可,抽让亦可(有抽让,有不抽让,须知之)。急折脚,顺势剪一步,更妙。?
  ●他小门打来,或低杀来,急折进前脚,横压他棍尾,然后二步折打他。?
  ●他闭大门,我折后脚,就下起,径杀他大门(略剪意)。他闭小门,我进前脚,就下揭起,径凿他小门。?
  ●他起流水进,我后手略高牵,就进步杀,大小门皆然。?
  ●直符送书杀。?
  ●我大门压,他坐身退,欲过枝小门。我就进前脚,对棍直杀去;须后手高,前手低,直符送书步用。?
  ●他起高棍,我略进入,待他落大折过大门,打他半棍一下,就进杀(丁字回头亦可,须知有顺势),不论他棍打落,打不落(我都是如此)。?
  ●两人揭打,我因手避之,顺侵打(打时不可沉自棍),不使他揭得,须后手出在前手胁下去打,则他揭不得。?
  ●直符送书,杀难揭。?
  ●用流水打他棍,他棍起,我就揭进剪打。?
  ●大门连打连揭忙时,将棍变流水打他棍;他棍起,我就揭进剪打。? ●将棍出,长挂膝上,鸡啄打。?
  ●铁门打慢慢进(回头),又如铁门势,大进步困打。?
  ●他尽手杀来,我径折进,前脚过大门,对手杀去,不与他棍相粘,或折过小门,亦此法。?
  ●大门哄杀,他压我,我过小门,假作败状。他决杀来,我一揭,折进杀或打。?
  ●我初起高小门,杀一尺,他进来,我即过大门,高拦打下,收下拦,杀上(或再待亦可)。?
承传开宗立派之绝学,为武术界培养一代宗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4

主题

2480

帖子

6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30767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2: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小门杀来,待来将到手,丁字回,一揭折进杀,则中矣。?
  ●下哄,待他剪向上,直符送书杀,上大门哄(或打他手、折脚),伏下小门杀,或伏下待他来,一揭杀,更妙。?
  ●我将棍略高,略侵入,他来接,我即丁字步滚下杀。?
  ●他起高拦打,我折进大门,将他棍尾,或半棍敲下,进齐眉杀(须知有顺势,敲时切不可沉自棍)。?
  ●凡进杀,须急丁字回头退,方稳。?
  ●大门高哄杀去四五尺,待他来抵剪,就剪他;大进杀小门,亦然(须知有顺势,丁字回头亦可)。?
  ●侵他三四尺,低打低揭,连几下,待他忙时,大进趁棍进杀。?
  ●梗直哄杀去四五尺,任他打或揭;我就寻他虚处,大进杀去。?
  ●凡他棍来,我避他抽退,我急随杀,极妙。不急,则不可去。?
  ●我大门高进,入丁字牵伏下,他赶来,我一牵揭,进凿。?
  ●我打棍后,继以杀;杀后大门,即当采洗,洗而后杀小门,须小牵。?
  ●两棍相交,他抽回,伏地开小门,我直捧慢慢指去,待他发杀,然后揭牵,或剪进杀他。?
  ●他直杀来,我直杀去。我将脚折过分,分将手反阴阳,盖杀去(莫非后发先至之意)。?
  ●他将棍打下,丁字回头伏,我就移脚去就他。棍尾连打连揭,使他忙直进杀。?
  ●两人大门对打,连几下,待他忙时,急抽回让调,大进步打。?
  ●大步起,高棍打,移步盘山托。?
  ●拿定直符送书,大小门托,避他打。?
  ●直阳手杀去,阴手打压下;大门杀,临手,待他剪过,小杀。?
  ●坐低闭四门。?
  ●将棍滚他一下侵入,他自然提起,须再一敲,将他棍死尽,然后杀。须记得累累敲他。?
  初教滚手直入,次教大粗打揭,亦要直。?
  后教轻牵顺势,待他临身二三寸之地,全用折脚。?
  又有闪退法,有跳退法,前足先起,或齐起,要知采与牵不同。?
  要在哄使虚乘之。
承传开宗立派之绝学,为武术界培养一代宗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

帖子

2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3
发表于 2007-5-21 12: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武林故事.农兄不忙的时候再来上一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5

帖子

6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59
发表于 2008-2-14 11: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农讲的故事真精彩,剑经看的也过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发表于 2008-2-19 11: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剑经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7

主题

3264

帖子

86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86035
发表于 2008-2-26 12: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蔡金星  《武林》2003年第12期
  俞大猷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武术家之一。他以儒将著称,一生四为参将。七为总兵,二为都督,戎马舟楫50年,从内蒙古征俺答、江浙闽广抗倭到海南平黎乱,身经数百战,与戚继光同壕抗倭时被誉为“俞成戚虎”。比他年少25岁的戚继光经常向他请教兵法、棍法赞叹俞著《剑经》为千古奇秘。戚在编著《纪效书》中领介绍《剑经》,并推崇“不惟棍法,虽长枪各色之器械,俱当依此法也”。稍后的何良臣著述《阵记》也指出“棍法之妙,亦尽于大猷《剑经?”。明崇祯年间的宰相黄景昉说:“吾温陵棍棒手扑妙天下,益俞都护集古今棍法而大成之,一身与士卒相角斗,余所接善棍者,皆言其父其大父,亲承都护所指教。”现代武术家方汝辑、侯尚达在研究流传于西北五省的天启棍法时也说:“武术界向有俞大猷棍法西传的观点,这很值得研究,如果将天启棍法同俞氏所著《剑经》作比较,不难发现二者在诸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最引史学界重视的是,《剑经》在少林寺的传播。现存于嵩山少林寺大量然史料中,经得起推敲的确凿记载,首推《剑经》的传承,它对中国武术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为“禅拳归一”的少林文化铸就了里程碑。50年后,程宗猷到少林寺学习棍法而著述《少林棍法禅宗》,其棍法拳理与《剑经》基本相同,在历代拳师传承衍变中,40O多年至今,少林寺古拳谱仍保持“剑经俞家棍”的基本原貌。
    在少林寺《新建十方禅院碑》文中有这样的记述:“予(俞大猷)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嘉靖辛已岁,自北云中奉命南征,取道至寺。僧见其技之精者,皆出见呈之。子告其住持小山上人曰: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由 此可见少林寺武术渊源流长,当时已剑技名天下,可惜传久而讹。而俞以他高深的洞察力一语道破的“武术真诀”在哪里呢?从碑文和俞《诗送少林寺僧宗擎》的序文中是这样写的:小山请俞公传授真诀,俞说:“是非旦夕可授而使悟也”,“此必积之岁月而后得也。”于是便从千员武僧中精选二人,一名宗擎,一名普从,跟随俞出人营阵三余载,“时授以阴阳变化真诀,复教以智慧觉照之戒”,二僧学成告归后,“以剑诀禅戒传之,众僧所得最深者近百人,其传可永也。”可见这三年多,俞重点传授的不是二僧原学到的武术技艺,而是武术真诀。
  何谓武术之真诀?俞在《剑经》中写道:“猷学荆楚长俞,颇得其要法,吾师虚舟赵先生见而笑日:若知敌一人之法矣,讵知敌百万人之法本于是乎?猷退而思,思而学,学而又思,乃知天下之理原于约者,未尝不散于繁,散于繁者,未尝不原于约。复以质之,先师日:得之矣。”武术真诀就在从最简约到最繁杂,(原于约而散于繁),从最基本的功夫里扩展到复杂多变的动作中,又从最复杂多变的动作中提炼到最简约的功夫里,这正是俞公“退而思,思而学,学而又思”而悟出的“原于约而散于繁,散于繁而原于约”的道理。这“原于约而散于繁,散于繁而原于约”的反复思考,也就从武术实践领悟武术真诀,再升华到武振境,这个意境融汇到少林文化,也就衍化成少林“禅拳归一”的真谛。
    俞大猷著述《剑经》,总结了许多“原于约而散于繁,散于繁而原于约”的经验,他从大侠李良钦学剑,再从刘邦协、林淡学习,悟出了“三教师原来合一家”。他少年从白猿公学习拳扑,后从赵本学练太祖拳。在南征北战中又博采山东、河南杨家枪之妙,得出“其中阴阳虚实之理与我相同……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进步,……则无敌天下矣”。俞说:“愚尝用数十年心力求得其法,著为《剑经》。”于是《剑经》从“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进前,天下无敌”人手,要求“凡日间持棍一打一揭自习,打揭俱要有声,久则自有力”,继而指出:“两人小门对打对揭须急变”,逐步过渡到许多高难动作,如:闪腰剪、三脚峙、鸡啄谷、盘山托、丁字回杀、旋手进杀,吊剪抽回、高拦凶棍、摆腰进步、腰力挑打、滴水献花、马前斩草、喜鹊过校、二龙争珠等等,最后又归结到基本原理:“身手足应心……有神在中,学到此,一贯乎万矣。”可见武术真诀正是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归纳和总结。
  (二)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人会一”之道,从“易”到儒家、道家进而再到佛家,。都贯穿着“天人合一人的文化主线。中国人自古认为:天是宇宙自然界,人是万物之灵性,天、地、人、物形成宇宙的共通融、同生息,此间的真谛,道家称之为“道”,儒称之为“理”,佛家称之为“禅”。由于天之性太渺茫,物之性太杂碎,只有人之性才最具体最直接,而“人”之性又自然从“己”之性开始,因为“己”是“一人”,“人”是一物”,“物”是“一天体”,于是天地人物便形成了造化神明之大全,人体的构造便有了天的感应,人体的功能便成了天所赋予;于是一切从自身出发,在天地间转绕一圈,又归宿到自身;于是便有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理解;于是“物已融合”、“人格透人”就成了武术“精气神”与动作招式的统一,形成了人体综合素质表达的最佳体现。
  中国功夫博大精深,摒弃花拳绣腿,讲求“精气神”与动作会一,没有”“神遇”和“意会”可能吗?儒家经典说“尽己之性而后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而后可以尽物之性,尽物之性而后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这“尽物之性”就要求武术必须把躯体内外运行的动作和意念领悟透彻,顺其自然地归本为“尽人之性”、“尽己之性”中,使人之躯体动作与意念精神融会贯通,用“人”和“己”的能动性去实现“天地之化育”。这也就是武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武术动作是否融汇“天地化育”之意境,没有高深武术修养的人是无法观察体验出来的,俞大猷发现少林武术真诀皆失,正说明当时少林武术正在衰退,武术缺乏了“精气神”的内涵,没有做到“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倘若武术失去真诀,将意味生命没有灵魂,俞大猷正是拯救于危难之中,复兴了少林武术文化。
  (三)
    《剑经》以易衍兵、以易衍武,体现了俞深厚的“易”学功底和对民族文化的执着追求。:他最尊敬的老师赵本学(号虚舟)是当代的杰出人物,赵既精于易学(赵是明代易学大师蔡清的得意弟子),又精于武学(赵是宋太祖第十八世嫡孙)。俞在《兵法发微》序文中写道:“猷读先师(指赵本学)所授《韬铃内外篇》者有年,领其大旨,知其无一不根于《易》者,不自揣,作为剑、射、阵三法,以衍其意/俞所著《剑经》便包括剑、钯、射、阵,以及拳理拳法的基本原理,在《剑经》中通篇都糅台了“易”和一“天人合一“的真谛。这里摘取部分,列举如下:
    如:以各种动物形体优劣,对比人之躯体优劣,得出。”无不有势存南;以奇正之术的论证;指出“舍万物之林。以求行阵之法者远矣”,以人之四肢屈伸,演化无穷尽之形,指出“舍一人之身,减行阵之法者远矣”。
  “传正而后奇忽焉正后而奇前,正聚而奇散忽焉正散而奇聚。 ”
    “万人变化犹一人之伸缩。万人之从令犹五体之从心。”
    “上古圣人观之于天,察之于数,验之于易,推之于度,取之于身,证之于物,曲尽其理而立为伍法以教人,可谓明且尽矣。”
  “用气可以运量宇宙,而谋又贵于有成,彼览影偶,质,凯能改莉,指迹慕远;何救于迟也子。”
  “用棍如读四子,钩刀枪钯如各 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
    “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
    “待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然后乘之,所以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也,上乘落、下乘起,俱有之难尽书。”
    “致人而不致于人……后人发、先人至……知此,决不可一发便要伤人,徒使自势发尽,为他人反伤。”
    “凡此意味,体认得真,亦有七日不食,弹琴咏歌之趣也。”
    俞大猷又是怎样通过《剑经》传授;推进中国武术文化与“禅拳归一”的融合呢?《十方禅院碑文》中是这样记载的:俞到少林寺考察,“见寺前有一山地,其形势更奇,又告小山上人日:此地可建一院,以增此寺之胜。小山慨然曰:建院之责,愚憎任之一既平治其基以经始也……后小山有志,未就而化,近住持幻休大师欲踵其事,命普明主之。普明乃本寺无空大师之嫡孙,恐力不逮,即抵京师求无空俗徒御马监太监张公暹、卢公鼎、高公才各输俸资以助之。“这里应指出的是,文中所提到的小山、幻休、无空三位大师皆是明代少林著名高僧。如小山上人(法名宗书,号大章书公)是嘉靖帝棚的少林寺第二十四代传法住持,历史上口碑皆颂的人物,时值少林衰微,是他弘扬禅林,中兴武术,据传他曾挂帅出征抗倭。幻休则是小山的弟子,即少室常润(少林第二十五代传法住持),在任期间颇有建树。而无空大师又称匾囤禅师,其道行高深,经常四出云游,弘扬少林禅法,弟子甚多,在佛都界颇有影响。俞正是在这三位高僧的支持帮助下,完成了建禅院、传真诀两个心愿,奠定了他成为禅拳归_的少林武术文化传承的集大成者。因此,当十方禅院落成时,少林寺又特派普明到京城“乞名公(指俞大猷)赐文勒碑,以垂不朽”。
    本来在少林文化“禅拳归一”的理念中,曾经有个“禅拳各一”到“禅拳台一”的历史衍化过程,作为禅宗祖廷的少林寺,是以少林寺为中心不断向外拓展,尤其到六祖慧能时,出现了南禅北禅,最终由慧能的南禅统一了禅宗,形成了中国化的禅宗而长盛不衰。而作为武术圣地的少林功夫则是以民间武术不断向寺内渗透,尤其是古代一些民间武术大师信仰佛教,或避祸或隐居,把功夫带进少林寺,造就了少林武术雄风。是俞大猷把儒家“天人合一”的理念融进《剑经入传承了少林武术真诀,在历代高僧的传承衍化中,形成了“禅拳归一”的理念。因此俞在为十方禅院立碑时写道:“佛教虚以其虚,在天下之实;儒教实以其实,实天下之虚,二教并行于天下千万载之间,有道君子之评论详且尽矣。-”他为禅院落成而感叹:“一则四方游僧、过往来客有所栖止,一则宗擎剑法又得广传……故乐为记之。”他在两次赠少林寺僧的诗中写道:不复观,而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却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在纪念俞大猷诞辰 500周年之际,追本溯源,真义,传承精髓,亦可告慰于哲英豪在天之灵。
我用太极丈量信仰,誓要还陈沟天真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陈家沟太极拳版权所有 Copyrights (C) chenjiagou.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温州三创网络
豫ICP备16002235号 焦公网安备 410825020002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