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是祖国文化的瑰宝,与中医学一样,太极拳凝聚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吸收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医学、武术、养生、兵法与气功的精华,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生保健方法。太极拳的独特魅力在于它不仅具有竞技作用,还蕴含着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的功能。 太极拳运动从表面看来是一种体育锻炼,通过练习达到形体的保健。关于运动养生,早在《吕氏春秋•尽数》中就明确指出了它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行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用流水和户枢为喻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素问•六微旨大论》中也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力孤危”。从而说明机体内在运动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亦云“天之为物,故恒于动;人之有生,亦恒于动”。因此,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可以达到“动以养形”的效果。陈式太极拳是一种动作快慢相间、刚柔并济,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连的全身运动。是一种正常范围内的“劳”和“逸”,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这与中医学提倡的“适当运动,动静结合”相一致。东汉名医华佗就指出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从而指出形体要动,但不可太过。《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出了“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陈式太极拳运动作为有氧健身运动之一,因人而异,刚柔相济,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坚持经常、适量的陈式太极拳健身运动,能使“气血以流”,内荣脏腑,外润凑理,维持人的正常生活,使机体健康长寿。 陈式太极拳的养生防病作用,除了表现为适当运动外,还表现在它对精神情志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陈式太极拳运动将练意、练气、练身三者相结合,是一项身心俱练,形神双修的保健运动。中医学认为情志是生命存在的根本标志,如《灵枢•天年》中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除此之外,情志还是一种重要的致病因素,在《素问•举痛论》中就指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因此,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及“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等论述,从而指出了“静以养神”的重要性。现代社会生活中,激烈的竞争以及人们对欲望的追求、常常迫使人们去承受高节奏、高效益的工作。于是在繁忙、紧张之后,十分需要一种宁静的怡情方式来加以平衡,以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陈式太极拳强调松静自然,以意识指导动怍.要求做到“意到身随”,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从而达到形神合一。通过对陈式太极拳的长期练习,可以改变暴躁,焦虑,易怒的性格,使人豁达,乐观,向上,对情志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陈式太极拳以动养形,又兼养神。为了健康长寿,人必须养形,使之完整无损。在养形的同时,必须养神,而养形与养神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正如张景岳所说:“精血即形也”。可见养形便是养血。只有精血得养,精足,气才能盛;气盛,神才能旺。养形和养神对人的生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陈式太极拳运动是中医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致病的主导因素还是取决于人体抵抗病邪、维持健康的能力,这与中医养生学的以“内因”为主导的观点相一致。陈式太极拳就是通过形神双修来培养人体的正气,提高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使人体血脉流通、脏腑协调、代谢正常,起到“治未病”,“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预防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陈式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合乎人类生理规律的强身健体的方法,是一项多功能、高价值的体育运动和医疗保健项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今天,太极拳——这朵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奇葩必将得以发扬光大,永放异彩,并且吸引着中国乃至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兴趣和爱好。
|
|